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促进中医骨伤的发展与繁荣,交流学术经验,传递骨伤科最新信息,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刊是广大从事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本刊设有: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硕士、博士论坛、专病论坛、临床报道、学习园地、名医方技、文献综述、新技术、新方法、短篇报道、国外论坛等栏目。
来稿要求
3.1文题:要求简洁、醒目,能够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目不宜超过12个实词。(来稿须同时附上论文英文题目)。
3.2作者及其单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同时附上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及单位、地址的准确英译。
3.3摘要:论著类文稿必须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一般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一般在250个实词左右,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
3.4关键词:所有稿件须给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必须是《汉语主题词表》、《MeSH》内的规范词。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
3.5专有名词: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以药典和《药名词汇》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应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3.6图表:图表务求少而精,所反映内容不要与正文重复,但在正文中应作适当分析与说明。照片及绘图应清晰,区分明显,并附图题及说明,另在正文相应位置标出图表序号,显微图片请标明放大倍数。统计表要用三线表,并附表题。
3.7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同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3.8数字: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百分比的范围应写成类似“5%~8%”和(10.8±0.8)%形式,尺寸数值相乘写成类似“4 cm×3 cm×5 cm”形式。
3.9统计学符号:执行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
(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
(3)t检验用英文小写
(4)F检验用英文大写
(5)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
(6)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
(7)自由度用希文小写
(8)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
(9)变异系数用英文大写CV。
3.10参考文献: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几年内文献为主,论著类文稿在15条以上,综述类不少于30条,依照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内部资料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如下(详见本刊网站示例)。
期刊[序号].作者(三人以内作者均列出,三人以上只写前三名,后加逗号及等或et al).文题[文献类别].刊名(中文期刊用全名,英文刊名以《医学文献索引》(Index Medicus)为准),年份,卷(期):起止页.
书籍[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别M].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国外出版可用标准缩写),出版年:引文页码.
4投稿注意事项
4.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真实性,要求资料可靠、文字精练、数据准确。项目基金类稿件优先录用(请附相关证明)。对于采用先进方法、先进技术、先进仪器的论文本刊将优先发表,如细胞分子技术、基因技术等。
4.2 来稿将进行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查询,重复率过高将退修或退稿。
4.3来稿一律为WORD格式电子文稿,须通过本刊网站投稿(投稿系统有相关提示)。论著、综述一般不超过4 500字,临床报道等短篇类不超过2 000字。单位介绍信、授权书(可扫描成电子版和文章一并上传)及50元审稿费请通过邮政寄至《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编辑部收(审稿费通过邮政汇款)。第一作者单位负责审查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及无一稿两投、署名无争议等。编辑部收到单位介绍信、授权书(单位介绍信及授权书模板请从本刊网站下载)及审稿费后,正式进入审稿程序。
4.4每篇来稿须确定一名对该文全面负责的通讯作者(附详细通信地址及联系电话、电子信箱、QQ),若无明确的通讯作者,则默认第一作者或投稿者即为通讯作者。
4.5 撤稿:为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和出版道德建设对拟发表论文存在以下问题者,请作者主动撤稿。1)数据作假;2)学术剽窃;3)重复发表;4)利益冲突;5)作者署名权争议;6)非伦理动物实验;7)非伦理人体实验。
5稿件处理事项
5.1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本刊审稿周期为1~3个月,若超过3个月未收到本刊通知,可自行处理。
5.2本刊对来稿收取审稿费,每篇50元。来稿被采用须另交版面费及彩图制作费(若有彩图),汇款请寄本刊编辑部,勿寄给个人。
5.3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纸质载体和电子期刊形式同时出版,其使用权为本刊所有,不同意将自己稿件网络出版者,请另投他刊。稿件刊登后酌付稿酬(包含电子期刊稿酬),并赠当期杂志两本。
5.4纸质函件及审稿费请寄: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856号《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辑部(汇款留言不能超过26字)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骨科临床常见的关节病,表现为关节及其组成部分退变和修复过程失调的病理状态,伴有继发的炎症改变,特别是滑膜的炎症改变,其中膝关节发病率高[1].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膝骨性关节炎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是中老年人关节肿痛、致残的主要原因[2],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3].我科自2008年1月-2011年3月采用中药熏洗联合双柏散膏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96膝,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广聪;潘俊宇;黄敬恩;韦荣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其特色,为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并为其“从筋论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案,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三科门诊接受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的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针刀联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的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作为治疗组.对患者在治疗5周和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进行随访,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疼痛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数据统计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组治疗5周和治疗后6个月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治疗5周和治疗后6个月Lysholm总体评分和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膝关节功能各分项评分中,其中不稳定、疼痛、爬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经筋理论”的针刀疗法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近期疗效肯定,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尤其在纠正膝关节不稳定、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爬楼能力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何海军;王荣田;谢斌;王均玉;刘道兵;周宇;沈丹青;陈卫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家兔模型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a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手法治疗组(C组)、电针治疗组(D组).除A组外,将B、C、D组家兔左膝关节伸直位石膏固定7周制成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分别观察各组家兔造模后与治疗后关节冲洗液中IL-1β、IL-6和TNF-a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连续治疗3周,可以明显降低关节冲洗液中IL-1β和TNF-a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降低关节冲洗液中IL-1β和TNF-a的含量发挥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作者:黄剑;卓廉士;彭支莲;冯文琪;曾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跟骨骨折较为常见,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且多为高能量损伤,因其局部解剖结构和软组织条件的特殊性,治疗上仍然有较多待解决问题[1,2].经典的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显露,疗效确切,目前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主流.但术后切口皮肤坏死、内植物外露、感染、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仍时有发生[1,2].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护理是预防感染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不容忽视.笔者通过对本院110例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切口并发症发生原因及相应中西医护理对策.
作者:张小红;王祖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经肘关节双侧入路双钢板治疗C型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开放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18~55岁,平均36岁.骨折按AO/ASIF分类法,C1型16例,C2型12例,C3型8例.术后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5个月,根据改良Cassebaum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按改良Cassebaum肘关节评分标准:优22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3.3%.1例发生皮瓣坏死.无螺丝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1.肘关节双侧入路双钢板治疗C1、C2型肱骨远端骨折固定牢靠,保全伸肘装置,允许早期主动功能锻炼,能大程度恢复肘关节的功能.2.肘关节双侧入路双钢板治疗C3型肱骨远端骨折显露有一定困难.
作者:朱永展;李逸群;吴峰;包杭生;温建强;张宏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常见部位多为四肢关节及腰部软组织损伤或筋膜拉伤部位.通过积极治疗,大多可以治愈,有一部分未经正规治疗则转化成慢性软组织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我科自主研发太平圣惠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患者,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锋;唐东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内踝骨折稳定的佳踝关节固定位置.方法:应用手术截骨方法制作三踝骨折的尸体标本模型.复位后安装外固定器,并应用6根顶针复位与固定.于内踝两根顶针下表面贴应变片,并与应变仪导线连接.通过调整踝关节固定复位器.使踝关节固定于背伸中立、背伸内翻、背伸外翻三种位置.用试验机控制加载,应用应变仪采集顶针应变数据.实验结果经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内踝骨折背伸中立位比背伸内翻位及背伸外翻位固定稳定.结论: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内踝骨折稳定的佳踝关节固定位置是背伸中立位.
作者:成永忠;温建民;常德有;王雷;张戈;桑志成;蒋科卫;刘志成;张昆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胫腓骨远端骨折(Pillon骨折)以年轻患者多见,多见于工矿受伤或交通事故,是一种高能量损伤.骨折往往碎裂、移位,压缩伴有脱位和软组织损伤,处理起来比较棘手,易造成后遗症.1997年6月~2004年12月我科采用了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此种损伤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滑国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中药六神祛腐汤外敷为主治疗慢性骨髓炎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2例均为门诊可随访患者,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小13岁,大67岁;病程短1个月,长15年;所有病例既往均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或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反复发作史.局部表现有疼痛、脓肿、流脓、窦道等症状,X线检查均有骨质破坏、死腔或死骨及包壳形成,并有干骺端骨质减低透亮区.根据病原菌侵人途径及感染形式不同,分为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6例、外伤感染性骨髓炎28例、手术后继发骨髓炎7例、不明原因化脓性骨髓炎1例.
作者:焦丽强;李霞;于明克;陈宗跃;张志勇;刘素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骨质疏松作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严重疾患,已越来越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严重骨质疏松引发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手术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被认为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首选方法[1,2].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虽是近年较为理想的髓内固定方式,但也不能避免螺旋刀片切割或穿出股骨头等严重并发症[3].
作者:任磊;孙永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你好,请问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急急,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请问一下,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昨天联系了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请问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