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5-0205
  • 国内刊号:42-1340/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93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82
  • 全年订价:31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择优资助高科技期刊
  • 中医学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2年5期文献
  • 旋转手法配合消骨膏药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是引起头痛、头晕、失眠、手指麻木、上臂疼痛,颈部僵硬的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给人们的生活及学习带来诸多不便.我院近2年收治的398例颈椎病,经旋转手法配合外贴膏药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包新华;王军;沈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创伤性足部严重皮肤缺损

    我院骨科2000年12月至2001年11月间,应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创伤性足部严重皮肤缺损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文海;黄铁银;李新建;黄丹奇;冷向阳;李振华;于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胸椎小关节紊乱与腰背痛

    腰背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目前认为它是因椎间盘变性、胸腰椎骨质增生等导致神经根、脊髓等被刺激、压迫,软组织受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综合临床报道及个人体会,笔者认为腰背痛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胸椎小关节紊乱.因此,通过手法整复胸椎小关节紊乱在治疗本症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对有关原理进行阐述.

    作者:李智;李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加味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疗效观察

    腰背痛是骨质疏松症中出现早也是主要的临床表现.笔者自2000年至2001年应用加味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湘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汽疗雾化透皮外治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应用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粘连性关节炎.多因年老体衰、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筋脉所致肩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作者:杨镇萍;杭柏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弹力牵引预防肘内翻的临床观察

    在手法复位成功的基础上,采用内外侧夹板外固定加侧向弹力牵引,能较有效地预防肘内翻的发生.1992年至2001年应用该法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34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王凯波;蔡树辉;邱荣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2例

    1998~2001年采用多克氏针穿刺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树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环枢关节半脱位15例临床分析

    环枢关节半脱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不断有专题报导,总结诊治经验,一些文献还报导了环枢关节特有的X线变化规律[1,2],但目前对于本病认识尚不统一.我们在一次透视下旋转位拍片时发现环枢关节半脱位齿突侧块间距变宽可通过头颈部向对侧侧屈而过度矫正,头颈部恢复自然位后畸形重复出现,而观察正常人头颈部侧屈时环椎侧移不明显.我们对这种现象分析后调整了治疗思路,自2000年11月至2002年4月治疗本病15例,取得了快速明确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常正委;郭艳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龄股骨颈骨折诊疗方法探讨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目前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很常见,由于高龄患者年老体弱,病情复杂,在诊断与治疗上有其特殊性.我们自1992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50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76例为80岁以上者,占15.11%,均采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处理,现报道如下,且就高龄股骨颈骨折诊疗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卢敏;朱付平;李卫宁;邓博;谢心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8例体会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尤其是合并距下关节骨折的病例,处理不当易致Bohler角变小、跟骨变短变宽、跟骨结节上移、平足畸形、足底筋膜紧张、腓肠肌松弛、提踵困难、失去正常弹性步态等后遗症.如骨折块向足底部突出,可导致负重时疼痛,如外翻暴力造成跟骨外侧皮质破碎,腓肌腱切迹不平,外踝受到冲击,则可致远期跟骨周围骨质增厚、腓骨长肌腱炎及神经卡压症,并进一步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跟骨顽固性疼痛、关节僵硬等后遗症.临床上对严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例,早期采用手术切开整复内固定,恢复跟骨结节关节角、矫正跟骨外翻和变短变宽畸形是大程度减小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耿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棱形垫外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分析

    自1994~2000年间,我们共治疗59例掌骨、指骨骨折患者均行手法复位,其中22例采用传统手握绷带卷的方法固定为对照组,37例掌骨,指骨骨折用自治纸板棱形垫外固定为治疗组,疗效满意,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国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松梅乐促进胫腓骨骨折愈合的临床观察

    骨折愈合是一种长期的慢性过程,为了促进骨折愈合,减轻患者痛苦,人们从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电磁场以及药物治疗等各方面进行了长期不断的研究.本文选用以梅花鹿四肢骨及骨髓中提取的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商品名松梅乐注射液),来探讨它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为临床提供治疗骨折的新途径.

    作者:范里;彭昊;任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定点顺势牵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66例临床报道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伤科疾患,颈椎关节的微小移位或半脱位及局部的粘连、赘生物的压迫等是其病因病理,对此,我们在传统手法上加以改进,以定点顺势牵扳法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胜利;夏文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闭式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自1998年至2001年3月我们在C型臂电视X线监视下,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大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医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作用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病变.本文就近几年来动物实验研究成果从动物模型研究、病理学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对白细胞介素1、前列腺素E2、血流变学及自由基的影响综述如下.

    作者:曾昭洋;杨国栋;陈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手法治疗颈痛的研究

    颈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它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应用手法治疗本类疾病的方法甚多,合理应用手法治疗无损伤,无痛苦,安全方便,适应于大多数颈椎病例,疗效可靠,深受患者欢迎,近年来各位专家对颈痛均有独特方法.本文就数家手法治疗颈痛的有关文献作一概述.

    作者:熊晓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Ⅱ期临床试验总结

    目的:评价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00例分为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组(试验组)100例,壮骨关节丸组(对照组)10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治疗单项症状均有效.③试验组治疗中医证候有效,且优于对照组.④试验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是一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葛继荣;王和鸣;杨连梓;殷海波;冯兴华;姜泉;朱立国;张军;李金学;郭振江;罗涛;黄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早期颈椎病出现Rossolimo征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研究Rossolimo征对颈椎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旨在得出简便、易操作、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通过检查517例青壮年颈椎病Rossolimo征和Hoffmann征的结果对比,及对青壮年颈椎病和无颈椎病组的Rossolimo征的检查,比较两组间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等,比较两种方法对颈椎病早期诊断的差别.结果:Rossolimo征灵敏度89.94%,假阴性率10%,特异度94%,假阳性率16%,阳性似然比37,阴性似然比0.8,总符合率88.28%,阳性符合率84.47%,阴性符合率24.53%,两种方法比较:Rossolimo征对颈椎病的诊断优于Hoffmann征(P<0.001).结论:Rossolimo征对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其灵敏度高,特异度强,是颈椎病早期诊断的的可靠方法之一.

    作者:李光来;李东芳;薛村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影像学区域定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目的:依据CT或MRI显示的腰椎间盘的影像,探讨区域定位方法在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胡有谷提出的区域定位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本组58例病例中,单纯膨出者12例,46例(54节段)腰椎间盘突出(31例伴有膨出)患者中,涉及Ⅰ层节段数占68.5%,Ⅰ~Ⅱ层占11.1%,Ⅰ~Ⅲ层占20.4%;涉及Ⅰ区节段数占29.6%,2区占33.3%,1~2区占25.9%;涉及a域节段数占33.3%,b域占59.3%,c域占7.4%.(2)本组58例病例,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总有效率98.3%,优良率为87.9%.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L4~5、L5S1节段,并且常常伴有椎间盘膨出.(2)区域定位方法可以很好的判断出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类型,方向和严重程度.(3)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是有效的、痛苦少、适用范围较广的治疗措施,应该推广应用为保守治疗的主要措施.

    作者:孙波;吴云定;李麟平;陈建华;彭宗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机理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病76例临床资料,用手法触诊检查确定腰椎棘突偏歪方向,76例患者全部摄了腰椎正侧位片,全部作了腰椎CT扫描检查,用冯氏手法治疗了76例患者.结果:本组76例均有棘突偏歪,腰5骶1椎间盘突出骨化个数多(54个,62.1%),变窄和未变窄的椎间隙发生椎间盘突出及骨化个数,二者比较,P<0.001.有和无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愈例数相比,P<0.01,有效例数相比,P>0.05.结论:本病确诊靠CT检查,冯氏手法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韦良渠;梁国跃;高越;查清;陈立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骨盆骨外固定器的改进及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为满足骨盆骨折脱位的救治需要,为临床提供使用简便、力学合理的骨盆骨外固定器.方法:基于国内孙锡孚骨盆支架,对其不合理因素进行了改进,研制出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并在8个模造耻骨联合分离及经骶骨纵形骨折模型的成人骨盆标本上,对改良骨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检测.结果: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对耻骨联合分离的固定刚度与孙氏骨盆支架相当,但对经骶骨纵形骨折的固定作用明显强于孙氏骨盆支架;改良后梯形架的摆放位置对其固定刚度影响甚小.结论:①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能较好地将来自梯形架的压力传递给骨盆后环.可用于治疗骨盆前后环破裂.②针夹上设置的三个不同承接点便于临床根据骨折不同类型灵活选用.③改良后梯形架的摆放位置对其固定刚度影响不大,有利于临床腹、盆腔损伤手术.改良骨盆骨外固定器在临床治疗应用中比孙氏骨盆支架更为简便,力学上更加合理.

    作者:杨海韵;余海波;刘效仿;钟广玲;陈志维;陈逊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丹参注射液对维甲酸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反式维甲酸在体外诱导的兔软骨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兔软骨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维甲酸,维甲酸+丹参注射液,维甲酸+DEVD-FMK混合培养.并于培养后1、2、3、4天用DNA电泳,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软骨细胞凋亡变化.结果:在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加维甲酸10-4M 24小时,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凋亡率26.5±3.87%,而对照组为5±2.16% (P<0.01).荧光染色可见典型凋亡细胞形态改变,DNA电泳可见典型梯状条带,同时维甲酸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随着维甲酸浓度升高,时间延长,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增加.而维甲酸+丹参注射液或+DEVD-FMK混合培养的软骨细胞,其凋亡率明显下降.结论:维甲酸在体外能诱导兔软骨细胞凋亡,丹参注射液能降低维甲酸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活性,提示其可能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作者:沈霖;沈耀;杨述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正骨通痹丹治疗骨不愈合、骨无菌性坏死、慢性骨髓炎

    目的:探讨正骨通痹丹对骨不愈合、骨无菌性坏死、慢性骨髓炎的作用机理.方法:以口服正骨通痹丹对以上三病患者240例进行1~3个疗程的药效对比观察.结果:用药后每疗程疗效差异非常显著,经统计学处理(P<0.01),治愈率为92.5%,有效率为100%.结论:该药对以上三病的显著疗效,证实其有调补肝肾、化瘀解毒、补骨生新的功能,与骨不愈合、骨无菌性坏死、慢性骨髓炎者肝肾虚损失调、毒炽脉阻、气血凝滞的病机相吻合.

    作者:周成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壮颈康复剂治疗实验性椎动脉受压的研究

    目的:观察壮颈康复剂对椎动脉受压动物模型血浆内皮素以及血液粘度值的影响.方法:用手术方法造成兔子右侧椎动脉受压,将造模成功的兔子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造模组.在治疗后第2周,将造模的2组兔子与正常组兔子一起采血,测定血浆内皮素和血液粘度.结果:壮颈康复剂明显降低升高的血浆内皮素值和血液粘度.结论:壮颈康复剂通过降低血浆内皮素值和血液粘度发挥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防治作用.

    作者:潘子毅;李俊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999~2001年《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引用中文期刊情况分析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时了解掌握我国中医骨伤科方面的信息,掌握其发展动向,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9~2001年<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所有文章引用的中文期刊文献作了统计调查.该刊为中国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其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促进中医骨伤科的发展与繁荣,传递骨伤科新信息,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我们选择该刊为依据,从中找出专业人员常引用的中文期刊,即核心期刊,供广大读者和图书信息部门参阅.

    作者:韩鸿;王茂娟;李成建;李春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解剖形态学对学好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性

    1 前言医学研究目的是了解疾病的本质,其治疗的对象是人.人是由无数解剖形态组织构成的.在人体中,骨骼和肌肉构成运动系统,成为生产劳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元素.在众多的疾病中,骨伤科疾病占有相当的比例,且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不同于其他中医临床学科,在强调中医整体观念的同时,更着重于对局部解剖形态学的熟悉和掌握.解剖形态学作为基础医学之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我们习惯与传统中医整体观辨证思维的中医学科的学生,如何摆正解剖形态学在学好中医骨伤科学的地位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作者:李义凯;赵长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