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5-0205
  • 国内刊号:42-1340/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93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82
  • 全年订价:31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择优资助高科技期刊
  • 中医学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6年9期文献
  • 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12例

    目的:探讨翻修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伴有骨缺损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12例(12髋),其中伴骨缺损3例.男3例,女9例,年龄71~87岁,平均80.25岁.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级:Ⅳ级3例,Ⅲ级5例,Ⅱ级4例.内固定失效原因:骨质疏松5例,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2例,骨折复位不良3例,过早负重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翻修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伴有骨缺损者采用自体或同种异体颗粒骨移植各1例,同种异体骨块结构性植骨1例,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随访时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未发生松动、下沉及断裂等并发症,骨缺损区植骨后出现骨质重建.末次随访Harris总分为(91.37±5.4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获优10例,良2例.结论:对于内固定失效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翻修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挽救性治疗措施.

    作者:赵燕;尹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锤状指11例

    目的:回顾性研究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锤状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锤状指患者共11例,通过回顾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采用随访方式评价带线锚钉结合克氏针治疗锤状指患者临床结果.结果:1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2~19个月,其中优8例,良3例,11例患者均对手术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带线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锤状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冯欢欢;苏方东;杨利中;于明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乌松汤配合隔药饼灸治疗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76例

    目的:探讨乌松汤配合隔药饼灸治疗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的76例患者,均按诊断标准诊断为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采用中药乌松汤结合隔药饼灸治疗7~15 d,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平地行走膝痛分值,采用膝关节功能评价积分表评价膝关节功能,探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其中20例服用7d痊愈,12例15d痊愈,43例15d之内有效,15d以内无效仅1例.由于此方含有麻黄、川乌等猛药,易伤正气,当中病即止,故不宜长期服用,15d无效者,不宜再服用此药.本组76例中治愈32例(42.1%),好转43例(56.6%),无效1例(1.3%),总有效率为98.7%.结论:乌松汤及隔药物饼灸的治疗疗效确切,为治疗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平;陈惠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椎弓根混合植骨联合经伤椎固定治疗老年人胸腰段骨折49例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混合植骨(自体骨、人工骨)联合经伤椎固定治疗老年人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9例老年人胸腰段骨折采用经椎弓根混合植骨结合经伤椎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60~72岁,平均65岁;均为单一椎体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和神经功能.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12~16个月的随访,平均13.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前34.9%,术后1周94.8%,末次随访92.5%.矢状位Cobb角:术前25.5°,术后1周3.5°,末次随访4.8°.椎管正中矢状径:术前67.9%,术后1周95.6%,末次随访94.0%.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前B级2例,C级10例,D级23例,E级14例;末次随访时C级5例,D级8例,E级36例.上述指标术后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和椎体高度的大幅度丢失.结论:经椎弓根混合植骨联合经伤椎固定术能使骨折获得满意的复位,促进骨折愈合,重建伤椎的高度和稳定,避免内固定断裂和减少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唐步顺;颜程;张小克;刘奕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13例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InsallⅡ型骨折应用MIPO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经验和体会.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人工膝关节置换术InsallⅡ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人13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微创闭合复位,经骨膜外与肌肉间插入钢板,经皮小切口将锁定螺钉与钢板的螺孔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3.2个月.13例病人骨折获得骨性愈合.HSS评分平均87.5分.结论:术前应根据此型骨折特点全面计划,选择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可获满意疗效.

    作者:顾海伦;杨军;丁立峰;王维;任德新;李赫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5例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随访临床疗效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本组45例患者均进行了6~18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2周,无骨折不愈合、髓内钉断裂、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其中优28例,良12例,可5例.结论:PFNA是与股骨近端解剖较匹配的髓内系统,闭合复位微创置入PFNA内固定是治疗各种类型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王春生;石清坡;桑继亮;张豪;冯会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腓骨上1/3部分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30例

    目的:探讨分析腓骨上1/3部分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30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截骨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24例;年龄48~80岁,中位数62岁.均单侧发病,左侧17例,右侧1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疼痛等症状以内侧为重,不同程度膝关节内翻畸形,X线间内侧间隙狭窄,胫骨平台-骨干角<85°,下肢生理力线距髌骨中心内侧偏移>1 cm.统计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胫骨平台-骨干角,内外侧间隙及功能AKS评分.结果:住院时间10~15 d,中位数12d.30例患者手术切口均Ⅰ/甲级愈合.其中3例患者出现腓浅神经损伤症状,3月后均好转.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个月,中位数4个月.术后1个月后连续2次随访膝关节疼痛评估、AKS评分、膝关节内外间隙、胫骨平台-骨干角结果无明显变化后,确定评分结果并记录.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2)分降为术后(3±2)分.功能较术前改善,AKS由(88.47±13.25)分增加到(156.70±10.26)分,内翻角较术前略纠正,胫骨平台-骨干角由术前70°~85°提高为术后80°~93°,内侧间隙较术前增加(0.25±0.10)cm,外侧间隙较术前减小(0.20±0.08)cm.结论:腓骨截骨术对患者创伤小、花费少、手术难度小,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敖传西;杨威;华贤章;骆渊城;吴美平;王立柞;谭明伟;朱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无头加压螺钉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22例

    目的:探讨应用无头加压螺钉治疗MasonⅢ型单纯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Acumed微小型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22例,根据术中固定后骨折的稳定情况,达到稳定固定者术后3日即开始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锻炼;对于稳定性略有欠缺者未改行钢板固定,术后支具外固定3周后行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全部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7~23)个月.根据Broberg和Morrey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6.4%.结论:应用无头加压螺钉治疗MasonⅢ型单纯桡骨头骨折安全可行,可于佳的力学位置固定,不受桡骨头安全区的限制,不占用桡骨头周围容积,不造成韧带组织激惹,稳定性可靠,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郑刚;夏凡;贾乐生;杨爽;赤仁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细化康复训练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应用50例

    目的:探讨细化的康复训练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术后患者采用细化的康复训练模式,采用步态、提踵试验、肌力、小腿维度、踝背伸减少的角度共计6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50例患者随访时间3~12个月,按Amer-Lindholm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为46例,良为4例,差为0例,优良率100%.结论:细化的康复训练是安全的,能有效地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和灵敏性,增强下肢肌肉力量.

    作者:张晓芳;巫宗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5例的处理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出现椎旁静脉渗漏的5例患者.结果:145例患者中出现椎旁静脉渗漏的有5例(占3.45%),其中:3例为腰椎患者,2例为胸椎患者;2例患者出现胸闷气急不适,予以对症处理后缓解,3例患者未见异常;4例患者椎旁缘静脉渗出,1例患者椎体后缘静脉渗出.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P<0.05.结论:术中注意穿刺技术,控制注入骨水泥的量及粘稠度,出现渗出时立即停止手术,并使用激素冲击治疗,术后予以严密观察氧饱和度及排查肺栓塞均是处理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的重要对策.

    作者:孙益;童培建;李象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向牵引旋扳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71例

    目的:观察双向牵引旋扳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71例,先用拿、捏、揉、按、点穴等常规手法放松颈项部软组织,再施以双向牵引旋扳手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两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参数和X线特征,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33例(46.48%);显效31例(43.66%);有效5例(7.04%);无效2例(2.28%);总有效率为97.18%.随访期内未见复发者.结论:双向牵引旋扳手法能快速消除病因,改善症状,有效预防复发,远期疗效确切.

    作者:申等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复方伤痛胶囊治疗创伤性膝滑膜炎35例

    目的:研究复方伤痛胶囊对气滞血瘀型创伤性膝滑膜炎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等症状的影响,分析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70例创伤性膝滑膜炎入选患者按随机对照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试验组35例采用口服复方伤痛胶囊治疗,配合相应治疗措施,使用JOA疗效评价标准,应用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伤痛胶囊在气滞血瘀型创伤性膝滑膜炎的治疗上疗效确切,药物作用明显,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冬;董晓俊;程浩;杨美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法配合局部臭氧注射治疗臀中肌综合征30例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局部臭氧注射治疗臀中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臀中肌综合征患者60例,年龄35~70岁,平均54.2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8.3个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治疗,隔天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手法与局部臭氧注射配合治疗,痛点局部臭氧注射后马上行手法治疗,隔天1次,5次为1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采用疗效评定标准判定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的差别.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3个月复查,对照组6例复发,观察组仅2例复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法配合局部臭氧注射治疗臀中肌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学涛;杜奇涛;吴绍宾;周永立;王景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闭合减压刺骨术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变35例

    目的:评价闭合减压刺骨术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70例,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闭合骨减压组和对照组各35例.闭合骨减压组行刺骨减压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接受双氯芬酸二乙胺软膏涂擦患处治疗,每日1次,疗程4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利用膝关节功能评分(AKSS量表)、膝关节主动屈伸度、髌骨被动活动度、满意度调查等综合评价两种干预措施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疗效的优越性.结果:70例患者依从性较高,无脱落病例.两组患者治疗后AKSS评分明显提高、膝关节主动屈伸度、髌骨被动活动度显著改善,在症状缓解方面,闭合减压刺骨术明显优于药物贴敷治疗组(P<0.05).治愈率方面,骨减压组的临床有效率达到88.6%,药物贴敷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77.1%,提示闭合减压刺骨术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闭合减压刺骨术能够在短期内改善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的疼痛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能力,其临床治愈率高,疗效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软膏涂擦治疗,同时避免了使用NSAIDs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阚丽丽;王海东;刘安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两种经皮内镜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椎间孔与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行经皮内镜下L5 S1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椎间孔入路38例,椎板间入路42例),通过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椎间盘突出位置及大小、椎间孔高度、椎板间距离、髂嵴高度等,统计两组并发症,并使用术前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来分析各组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两组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降低.在基本影像学资料统计中,髂嵴高度、椎板间距离及椎间孔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突出椎间盘组织移位程度、移位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例椎间孔入路未彻底减压,再次行相同入路手术;6例(2例椎板间入路,4例椎间孔入路)复发,4例行相同入路手术,2例改行开放椎间盘切除术;9例出现感觉运动障碍,终1例出现足下垂;术中6例发生了硬脊膜撕裂,都为椎板间入路,仅1例发生脑脊液漏,无感染、继发性椎间盘炎或者腹部脏器损伤发生.结论:经皮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椎间板(TF)入路对于肩型、中央型及复发型椎间盘突出有较好临床疗效,而椎间孔(IL)入路更适合于腋型及移位型特别是重度移位型椎间盘突出症,具体疗效与操作者熟练程度及对适应症把握有直接关系.

    作者:陈长青;王成;王耀生;周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于CT图像建立可供动态力学模拟分析的股骨头坏死有限元模型

    目的:建立股骨头坏死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股骨头坏死的内部应力分布及力学特征,为股骨头坏死塌陷的预防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取标准成年男性左侧股骨头坏死自愿者1例,采用16排螺旋CT对患者双髋关节进行扫描,获得DICOM3.0格式的股骨头图像原始数据,利用Amira软件、Geomagic Studio软件、Ansys软件,建立坏死股头与正常股骨头有限元模型,分析慢步走时坏死股骨头与正常股骨头不同部位及不同骨质的力学特征.结果:建立坏死股骨头和正常股骨头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根据是否区分皮质骨和松质骨,划分其总体节点数和单元数,并针对不区分和区分松质骨及密质骨的两类模型,分别计算总网格数为4 513 322和3 132 783的加密网格模型,二者在等效应力分布上趋势一致,大等效应力相差4.3%.坏死股骨头模型大应力值均小于正常股骨头模型,尤其是在区分松、密质骨时更为明显,大应力值从52.110 3 MPa降低到30.106 9MPa;坏死股骨头模型的大位移值为1.006 9 mm,明显大于正常股骨头模型的0.583 6 mm.结论:建立了较好几何和物理相似性的、可重复应用、可供动态力学模拟分析的股骨头坏死有限元模型,相比正常股骨头建模,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时,将松质骨和皮质骨材料区分赋值更有必要.

    作者:何海军;陈卫衡;鲁超;唐琪;王荣田;陈志伟;李泰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脊柱肿瘤不稳定SINS评分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研究

    目的:分析SINS评分系统在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和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评价其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5名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并对这5名脊柱外科医生进行脊柱肿瘤不稳定SINS评分系统的培训.使用SINS评分系统对30例患者进行评分.3个月后进行重复分析.对于SINS评分系统中的分类项目采用多因素Fless'sk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评价者间和评价者内的研究结果采用Cohen'sk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可信度检验k为0.866,其中受累节段及疼痛的一致性为“极佳”,脊柱力线情况、椎体塌陷情况、后外侧结构受累程度的一致性均为“中度”,骨损伤类型的一致性差,为“低度”.可重复性检验k为0.906,其中受累节段及疼痛的一致性为“极佳”,脊柱力线情况、椎体塌陷情况、后外侧结构受累程度的一致性均为“高度”,骨损伤类型的一致性为“中度”.结论:SINS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在临床上可推广使用,并且在脊柱肿瘤的治疗决策制定上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马俊明;尹萌辰;莫文;陈妮;薛瑞瑞;马传风;童正一;夏烨;俞志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推拿六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及比较推拿六法对膝骨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120名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推拿六法治疗组和伊索佳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推拿六法VAS,Lequesne,WOMAC评分在治疗后均优于伊索佳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六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李文顺;岳旭迎;杨立涛;江丽丹;詹红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与长期随访

    目的: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综合疗法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80例,中央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周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3年、5年随访.结果: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愈显率、有效率分别为53.61%和96.17%,对照组愈显率、有效率分别为12.93%和79.31%.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3.85%,6.92%和8.46%,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90%,20.69%和22.41%.3年随访中有174人接受非手术治疗,5人接受手术治疗.5年随访中有193人接受非手术治疗,8人接受手术治疗.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长期随访复发率较低,部分患者需后续治疗,接受手术治疗比例较低.

    作者:于杰;朱立国;洪毅;林定坤;房敏;李俊杰;王平;唐和虎;秦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皮肤是人体大的器官,是人体温度调节中枢,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维持稳定的体温.而皮肤温度调节大体上分为以下两大机制,一是中枢神经调节机制,二是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机制.健康人的皮肤温度分布特点为左右相互对称.皮肤还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微血管神经网络来调节体温.由自主神经支配的特点来看,体温是可以随着反射作用而改变,但是无法靠人的意识随意控制的.约在2000年前希波克拉底将患者皮肤表面抹满湿泥巴,根据体热对湿泥巴干燥速度的影响,对有无疾病进行了观察,此方法被发展至现在,其准确度据在国内报告为89.6%,有较高的准确度,近国外也有报告,其准确度为98%[1,2].

    作者:马碧涛;金立伦;滕蔚然;褚立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前交叉韧带个体化解剖重建研究进展

    1 前言自从21世纪以来,以Kazunori Yasuda和Freddie Fu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了ACL解剖重建的理念,依该理念解剖重建膝关节ACL就成为讨论的热点.ACL解剖重建理念是尽量恢复原有的解剖结构,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1-6],ACL解剖重建可以有效降低旋转不稳定性,在恢复膝关节功能方面相对于传统非解剖重建具有优越性.然而,目前对ACL解剖重建的探讨大都局限于单一方面,本文就ACL解剖重建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韩序勇;张庆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跌打通痹膏对兔膝骨关节软骨细胞MMP-1,MMP-3,MMP-13及COL-Ⅱ的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跌打通痹膏对兔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MMP-1,MMP-3,MMP-13及COL-Ⅱ的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跌打通痹膏干预软骨基质降解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兔6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跌打通痹膏组、骨通贴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跌打通痹膏组、骨通贴组采用改良Hulth造模法,假手术组打开关节腔后不做处理,直接缝合.正常组、假手术组不予处理,模型组、跌打通痹膏组、骨痛贴组分别用胶带、跌打通痹膏、骨痛贴膏贴敷治疗4周.术后第5周各组随机选择1只兔处死验证造模,进行膝关节软骨形态肉眼观察和切片光镜观察,检测关节软骨中MMP-1,MMP-3,MMP-13及COL-Ⅱ的mRNA表达.结果:1)膝关节软骨形态肉眼观察和切片光镜观察:模型组与空白组有差异,跌打通痹膏组、骨通贴组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跌打通痹膏组与骨通贴组比较无差异.2)MMP-1,MMP-3,MMP-13和COL-Ⅱ的mRNA表达检测: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MMP-1,MMP-3及MMP-13的mRNA表达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L-Ⅱ mRNA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跌打通痹膏组、骨通贴组与模型组比较,MMP-1,MMP-3及MMP-13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L-Ⅱ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打通痹膏组与骨通贴组比较,MMP-1,MMP-3,MMP-13及COL-Ⅱ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跌打通痹膏和骨通贴对KOA均有治疗作用,可延缓KOA的病程,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跌打通痹膏通过抑制MMP-1,MMP-3及MMP-13的mRNA表达,减缓COL-Ⅱ降解,从而有效保护膝骨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延缓关节软骨退变.

    作者:龚志贤;卢敏;罗凌威;范杰;邝高艳;银丝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从伏邪理论探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的病因病机

    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1cohol-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IONFH)是指由于长期过量饮酒(每周饮酒量超过400 mL,累计饮酒量达到150 L)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障碍或骨细胞变性导致骨内的活力成分死亡,终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过程.其好发人群是20~50岁的中青年,以男性多见.但由于对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现代医学的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均不能令人满意.伏邪是指机体感受邪气,邪气潜伏于体内,即时不发,伏藏于体内,在一定病因的诱导下而发,且病情复杂、缠绵迁延难愈[1].根据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症状,祖国传统医学将其划分为“骨蚀”“骨痿”“骨痹”等病症的范畴.

    作者:柳海平;李盛华;周明旺;付志斌;叶丙霖;郭铁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流派的研究

    目的:筛选出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治方案以指导临床.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筛选出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团队,通过团队所发文章来总结其团队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认识和治疗方法.结果:筛选出97位核心作者候选人,Netdraw绘制97位核心作者候选人的网络关系图,绘制97位核心作者候选人形成的学术流派.结论:总结张秀芬、刘献祥、赵文海、杜宁、孟庆才、樊莉、熊昌源、王琦、孙奎为代表的9个学术团队关于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学术观点.

    作者:彭时雨;谢雁鸣;黎元元;王志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岳阳张氏正骨术的流派传承与发展

    湖南,荆楚之域,在西周为熊绎始封之地,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岳阳位于湘北大地,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清朝末年,岳阳张氏正骨名声鹊起,迄今已有一百余年,在岳阳县西塘人祖祖辈辈有极好的口碑,为老百姓的健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兹将其源起与传承综述如下.

    作者:谢仁明;黄会保;陈辉明;张伟;张婉妮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