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5-0205
  • 国内刊号:42-1340/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93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82
  • 全年订价:31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择优资助高科技期刊
  • 中医学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8年5期文献
  • 发育性胫骨平台前倾骨性关节炎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发育性胫骨平台前倾骨性关节炎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对5例发育性胫骨平台前倾的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男3例,女2例;年龄54~71岁,平均61岁.本组病人均为青少年期发病,3例有外伤史,1例为胫骨上段骨结核,1例为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病程43~59年,平均52年.本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胫骨平台前倾、胫骨近端后移、髌骨低位及股骨后髁发育不良,1例合并同侧股骨上段骨折畸形愈合,向前外侧轻度成角,肢体短缩5 mm;1例既往骨结核病人合并胫骨上段向前侧弧形成角畸形.本组5例均应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均未行髌骨假体置换.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个月(10~30个月).全部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膝关节过伸、感染、膝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K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3分提高到85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7分提高到87分.影像学显示膝关节总体情况良好.结论:发育性胫骨平台前倾的骨性关节炎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采用适宜的假体、伸屈膝间隙平衡优先技术及良好的软组织平衡松解技术,改善了膝关节功能及髌骨轨迹,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邹明明;喻长纯;杜兴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火龙灸结合电针治疗寒湿型退行性膝关节炎30例

    目的:观察火龙灸结合电针治疗寒湿型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确诊为寒湿型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患者,采用火龙灸结合电针治疗,1次/d,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总疗效.结果:治疗后VAS及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30例寒湿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中:临床控制18例,占60%;显效7例,占23.3%;有效3例,占10%;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结论:火龙灸结合电针治疗寒湿型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确切,是治疗寒湿型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伟;张钰敏;方晓明;陈栋;占超;雷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球探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球探技术”(Ball Tip Technique)在老年髋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精确控制“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例应用“球探技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术后的TAD值以及患者术后内固定失败、骨折愈合和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术后TAD值为18~28 mm,平均21.45mm,无穿出股骨头病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3~26周,平均16周,无内固定失效病例.按Parkland和Palmer活动能力评分,7~9分11例,4~6分21例,0~3分6例,优良率84.2%.结论:“球探技术”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术中控制TAD的技术.

    作者:袁义明;刘牛庆;李玉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韧带重建联合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25例

    目的:探讨改良Bromstr(o)m术联合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采用改良Bromstr(o)m术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右踝16例,左踝9例;平均年龄30.5岁(16~45岁);平均病史14个月(6个月~5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6及12个月对患者进行AOFAS评分[1]和Tegner评分[2]进行评估,拍摄应力位X线片并记录距骨倾斜角.记录患足术后疼痛、肿胀、再次扭伤情况,检查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13.5个月(11~20个月).术后未出现反复扭伤现象,踝关节慢性肿痛症状消失,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均恢复日常工作和运动.术后随访时行应力位X线片提示距骨倾斜角较术前明显变小,末次随访时平均角度为4.53°±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明显改善,平均分为(87.50±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Tegner评分明显改善,平均分为(5.97±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Bromstr(o)m术联合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宗宇;刘非;崔亮;刘核达;左俊水;李森田;孙佩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对抗牵引松动联合肩胛骨旋转法治疗冻结肩64例

    目的:观察对抗牵引松动联合肩胛骨旋转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采用对抗牵引松动联合肩胛骨旋转法治疗冻结肩患者64例,每周治疗3次,周期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UCLA评分,评价此手法对冻结肩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外展、前屈上举、内旋摸背高度)、肩关节UCL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64例患者中治愈4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76.56%,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采用对抗牵引松动联合肩胛骨旋转法松解粘连组织治疗冻结肩,能够较大幅度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秦伟凯;张宽;闫安;蒋书昆;赵国东;赵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伤椎稳定区置钉单节段固定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216例

    目的:评价伤椎稳定区置钉单节段固定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5年12月,对收住本院的216例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Quadrant通道伤椎稳定区置钉单节段固定手术.在术前、术后3d、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X线片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以及矢状位后凸角,评价固定效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3.6±9.4)个月.术前、术后3d、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6.7±0.6,2.5±0.7,1.4±0.3和1.1±0.4,术后各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个时间点ODI指数分别为87.7%士4.1%,71.5%±3.2%,12.4%±3.7%和11.6%±1.6%;术后3d即有改善,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的ODI指数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分别为30.4%±10.1%,11.9%±2.9%,13.3%±3.2%和13.7%±3.1%,术后各次随访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伤椎Cobb角分别为22.6°±2.5°,7.5°±0.6°,6.4°±1.2°和7.3°±0.9°;术后各次随访的矢状位伤椎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时骨折椎体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没有发生钉棒松动及断裂.结论:采用Quadrant通道伤椎稳定区置钉单节段固定的方法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效果满意.

    作者:张廷伟;刘峻;林海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经内侧切口入路Chevron截骨治疗Hawkins Ⅱ型距骨颈骨折12例

    目的:探讨内侧切口入路Chevron截骨治疗HawkinsⅡ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采用内侧切口入路Chevron截骨治疗HawkinsⅡ型距骨颈骨折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0~62岁,平均37.6岁;左侧7例,右侧5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X线片及三维CT检查以明确骨折类型和粉碎程度,待肿胀消退后择期行内侧切口入路Chevron截骨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0例患者获得随访2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8~38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边缘和皮瓣坏死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5例出现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VAS评分由术前(4.92±1.01)分,降为术后末次随访时(1.85±0.78)分(t=26.27,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79.56±12.32)分,优3例,良5例,可2例.结论:采用内侧切口入路Chevron截骨治疗HawkinsⅡ型距骨颈骨折能够清晰显露手术视野,使骨折断端获得良好复位及固定,是治疗距骨颈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青松;王飞;林治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即时效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即时效应.方法:选择本院就诊及招募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运用手法治疗,对照组(54例)行电针治疗.第1疗程中每次手法操作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眩晕及颈痛症状分别进行VAS即时评分,共3次;2个疗程后则行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测定.结果:组间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改善上疗效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法组在即时改善CSA颈痛症状,连续3次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症状即时改善方面,仅第1次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治疗对改善推动脉型颈椎病症状有一定即时效应.

    作者:王睿;郝亚兴;罗华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应用T型掌骨接骨钢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16例

    目的:探讨应用T型掌骨接骨钢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16例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0~61岁,平均35.9岁;左侧7例,右侧9例;3例合并胸锁关节脱位.骨折复位后均采用T型掌骨接骨钢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并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末次随访时采用Rockwood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8~13个月随访,平均11.2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钢板松动或断裂、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胸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Rockwood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疗效为优1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3.7%.结论:应用T型掌骨接骨钢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建毅;石道敏;金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跟骨骨折外侧切口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总结自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32例患者,均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骨折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其中16例术后切口发生不同程度愈合不良,分别通过换药、理疗、高压氧及植皮手术或取出内固定物后,再处理伤口,辗转多时而愈.结论:外侧切口愈合不良是跟骨骨折手术值得关注的并发症,应以综合措施预防.

    作者:王伟军;邹季;杨傲飞;彭越越;王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依降钙素联合归甲止痛胶囊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依降钙素联合归甲止痛胶囊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本科就诊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予依降钙素肌注并配合本院制剂归甲止痛胶囊口服;对照组(38例)单纯予以依降钙素肌注.对所有患者均进行40 d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行走时被迫下蹲或休息时间、夜间睡眠时间、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对纳入患者进行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0 d后腰腿痛、行走时被迫下蹲或休息时间均改善,但对照组治疗20 d和40 d后VAS评分、行走时被迫下蹲或休息时间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夜间睡眠时间均延长,但对照组治疗10,20及40 d后夜间睡眠时间均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JOA评分改善指数、改善率均提高,但对照组治疗10,20及40 d后JOA评分改善指数、改善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给予依降钙素联合归甲止痛胶囊可减轻因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导致的腰腿痛及功能障碍,并能有效延长夜间睡眠时间.

    作者:梁雄勇;张宝鉴;孙润芳;薛为民;赵聚峰;潘星源;刘建雄;刘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老年腰痛患者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中老年腰痛患者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本院脊柱外科因腰痛就诊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52位患者,根据腰椎稳定与否分为两组:A组,单纯腰椎不稳患者63例;B组,腰椎稳定患者89例.本研究资料中老年腰痛患者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病程、糖尿病史、腰椎曲度、黄韧带肥厚、Modic改变、间盘退变程度等10项指标.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本研究中将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腰椎曲度等连续变量离散为分类变量.患者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黄韧带肥厚、Modic改变、间盘退变程度作为分类变量.将以上10项因素先采用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然后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出现腰椎不稳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确定导致腰椎不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腰椎曲度、间盘退变程度、黄韧带肥厚、Modic改变等与腰椎不稳的形成相关,而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病程等与腰椎不稳的形成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P=0.025)、腰椎曲度(P=0.004)、间盘退变程度(P=0.001)、黄韧带肥厚(P=0.029)、Modic改变(P=0.003)是腰椎不稳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1)中老年腰痛患者退行性腰椎不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体质量指数、腰椎曲度、间盘退变程度、黄韧带肥厚、Modic改变与腰椎不稳的产生有关,体质量指数增大、腰椎曲度异常、间盘退变严重、黄韧带肥厚、Modic改变是腰椎不稳产生的危险因素.2)中老年腰痛患者中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病程等因素可能与腰椎不稳产生无关.

    作者:彭兵;程招军;胡炜;袁建军;朱如森;李巍;宋红艳;熊波;张学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手法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目的:探讨手法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B组给予手法治疗,C组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和手法治疗,比较3组疗效及炎症指标.结果C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Lequesne指数均低于同期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A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WOMAC指数中疼痛、僵硬、日常活动功能及总分、IL-1β、TNF-α、内脂素和瘦素水平均低于同期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A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加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子和;江夏子;唐磊;占仲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肌力训练方法对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肌力训练方法对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30例,行BTE Primus RS训练)、B组(30例,行常规肌力训练),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优良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估其疼痛度、踝关节功能,测定两组训练前后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背屈肌力、跖屈肌力及三维步态参数(步长、步速、步频、患足廓清地面大距离),并观察并发症.结果:A组疗效优良率93.33%高于B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训练1个月、2个月后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而AO-FA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AROM及背屈、跖屈大肌力均增加,且A组上述指标增加幅度较B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A组步长、步速、步频、患足廓清地面大距离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BTE Primus RS训练可有效改善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降低疼痛度,提高其步行能力,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宝金才;张秀花;王志;王峰;苏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复元活血汤联合弃杖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联合弃杖膏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门诊治疗的6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行弹力绷带8字固定,对照组患者加压包扎治疗并给予内服复元活血汤治疗,在受损初期(24 h内)常规采用冰敷,观察组内服复元活血汤联合弃杖膏外敷.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2周.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踝与后足评分量表(AOFAS)、踝关节扭伤疗效分级评定标准等,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进行比较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踝关节损伤、VAS评分及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治疗后第2周,观察组VAS评分及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联合弃杖膏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效果显著,有助于及时减轻患者疼痛及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张清;杨功旭;董石磊;钟传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导航系统在脊柱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脊柱内固定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椎弓根钉的材质到设计理念不断进步,但传统置钉方式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病人解剖部位的变异、侧弯、多次手术、骨质疏松等,均可对椎弓根钉植入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椎弓根钉的偏差可能会导致神经、血管的受损从而导致并发症[1,2].导航系统的引入则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准确性,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发生.

    作者:吴瑞;杨永军;周纪平;谭远超;刘彬;李佳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应力刺激促进骨愈合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骨科研究领域中,怎样促使骨愈合一直是一个难题,众多研究表明创伤部位的应力环境对骨愈合的影响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对应力刺激促进骨愈合的机制研究发展迅速,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其中,骨愈合过程中应力对细胞调控机制和相关细胞信号通路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应力刺激对骨折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研究进展作回顾性综述.

    作者:林伟斌;吴进;丁真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防己黄芪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的影响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的影响.方法:6~7周龄的DBA/1J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造模,对照组、模型组、甲氨喋呤组、防己黄芪汤组各10只小鼠.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给予牛属Ⅱ型胶原+完全弗氏佐剂进行CIA小鼠第一次免疫,第21天给予牛属Ⅱ型胶原+不完全弗氏佐剂进行加强免疫,次日各组开始给药20 d,每5d观察小鼠体质量、关节炎指数、足掌厚度、受累肢体数目.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防己黄芪汤组和甲氨蝶呤组对CIA小鼠关节炎指数、足掌肿胀有显著改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IA小鼠体质量及受累肢体数目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对CIA小鼠的关节炎症和肿胀有显著改善作用,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有效方剂.

    作者:贾庆运;王拥军;梁倩倩;施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活血通督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Ⅰ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活血通督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和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Ⅳ)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对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及活血通督汤组(n=12).假手术组行椎板切除术,不损伤脊髓,模型组和活血通督汤组采用NYU脊髓损伤打击器复制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活血通督汤组给予活血通督汤灌胃,给药剂量为12.6 mL/(kg·d),术后第1,3,5和7天行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Ⅳ蛋白表达量,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脊髓组织中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Ⅳ定位表达.结果:1)术后第3天开始,活血通督汤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2)尼氏染色显示活血通督汤组神经元的结构形态优于模型组,神经元受损状况得到改善;3)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活血通督汤组可见较多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Ⅳ表达(P<0.05),但模型组Collagen Ⅰ表达比活血通督汤组少,模型组CollagenⅣ表达多于活血通督汤组(P<0.05).结论:活血通督汤促进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CollagenⅠ的表达且抑制CollagenⅣ的表达有关.

    作者:汪今朝;范筱;张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颈椎内镜治疗颈椎黄韧带钙化并颈椎管狭窄症1例

    颈椎黄韧带钙化被认为是引起颈椎退变、引发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的原因之一,黄韧带钙化还会引发脊髓神经根病,造成四肢麻木、行动不便,给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1].传统手术方式主要以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式为主.本院于2017-07-07日在颈椎内镜局麻下治疗颈椎黄韧带钙化并颈椎管狭窄症1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莹;张同会;吴从俊;刘鏐;唐谨;吴睿;陈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机制初探

    目的:初步探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共纳入6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进行保守治疗,并结合多体位磁共振(MRI)评价椎管矢状径的变化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全部完成多体位MRI检查和10 d的治疗干预,58例患者得到随访,有效随访率96.7%.治疗2,4,6,8,10 d及1年随访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0 d及1年随访的NDI评分也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立位、前屈位和后伸位的椎管有效矢状径分别为(8.48±1.71)mm,(9.09±2.19)mm和(7.79±2.04)mm,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前屈中立体位椎管有效矢状径的差值与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NDI评分差值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是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有效疗法.前屈位可扩大中老年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椎管有效矢状径,但椎管有效矢状径的变化与疗效的变化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林定坤;许鸿智;侯宇;苏国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膝骨关节炎膝痛分布及其与影像学特征的关系研究

    目的: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膝痛是膝骨关节炎患者到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和主诉.而对于膝痛的直接描述尚不完善,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CKPM(Chinese Knee Pain Map),以期能够更直接有效的描述膝痛.方法:通过对300例患膝的研究,观察KPM疼痛类型和经筋病证类型的特点,并结合X线K-L分级、MRI半定量评估(WORMS法)以及WOMAC的临床症情描述法分析两者与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验证CKPM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同时提出常见的KPM疼痛以及经筋分布类型.结果:膝痛KPM疼痛类型出现频率依次为混合性疼痛,占38.44%;复合性疼痛,占34.01%;单关节痛,占27.55%.经筋病证类型依次为两经筋病变124例,占42.18%、多经筋病变110例,占37.41%和单经筋病变60例,占20.41%、KPM疼痛类型与经筋病证类型呈一致性,与K-L分级、MRI半定量评估(WORMS法)以及WOMAC临床症情改变情况呈正相关.结论:在膝骨关节炎中CKPM疼痛类型较复杂的或者说疼痛范围较大的其临床表现(包括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相对较重.CKPM可以作为膝骨关节炎诊疗评估的有效的、可靠的一种手段.

    作者:陈元川;庞坚;石印玉;詹红生;曹月龙;高宁阳;李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脊柱骨折

    目的:评价应用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8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本院自行研制的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伤椎植骨术.比较该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椎管面积比.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12.50 min,平均失血量为18.39 mL,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VAS评分术前6~9分,平均(7.46±1.14)分,术后1周2~4分,平均为(2.71±0.76)分,末次随访0~2分,平均(0.68±0.72)分.术后1周复查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由术前的平均37.08%士6.14%减少至7.61%±1.82%,末次随访为8.28%±1.95%;伤椎椎管狭窄率由术前的平均29.43%±5.73%减少至17.79%±6.77%,末次随访为9.56%±4.17%.术后随访患者椎管面积持续恢复,椎体高度有所丢失但较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串联式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初步临床疗效满意,通过严格把握适应症,慎重选择患者,该术式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程;宋西正;晏怡果;彭文;胡文凯;李学林;欧阳智华;陈洋;王文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导致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关键参数,明确不同腰椎Roussouly分型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骨科诊治ALDH患者32例(ALDH组),同时选择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老年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青少年志愿者(对照组)各32例.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统计腰椎Roussouly分型,并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对ALDH组、中老年组和对照组三组间的影像学指标和Roussouly分型进行比较.结果:ALDH组PI为52.0°±13.3°和PT为25.3°±14.5°均显著大于对照组45.2°±8.0°和15.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组SS为26.8°±9.0°和LL为33.9°±18.7°)均显著小于中老年组34.8°士8.2°和44.7°±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为25.3°±14.5°显著大于中老年组15.5°士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组中1型、2型、3型和4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4.4%,31.2%,25.0%和9.4%,中老年组中分别为15.6%,6.3%,40.6%和37.5%,对照组中分别为56.2%,12.5%,18.8%和12.5%.其中:2型在ALDH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型在ALDH组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1型和3型在ALDH组和中老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ussouly分型在ALDH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的PI更易导致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比,ALDH患者腰椎前凸角更小,骶骨终板更加水平,Roussouly分型以2型居多,而4型较少.

    作者:刘少强;叶小伟;梁珪清;陈伟;刘伯龄;王华锋;陈齐勇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