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5-0205
  • 国内刊号:42-1340/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93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82
  • 全年订价:31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择优资助高科技期刊
  • 中医学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5年12期文献
  • 阻力针合并电针治疗机械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下腰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英美国家相继颁布的下腰痛联邦指南将下腰痛分为三类:潜在严重的脊柱疾患为脊柱肿瘤,感染,骨折等引起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为腰痛伴有下肢症状,提示有神经根受累的下腰痛;机械性下腰痛为始发于腰部的症状,既没有神经根受累也没有严重的潜在疾患的下腰痛[1].源自英国的一份针对下腰痛患者的医疗费用研究表明,此类医疗费用为无下腰痛者的两倍[2].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病还没有可靠、明确的治疗方法[3].

    作者:李炳奇;王平;冯荣;李嘉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累及肱骨大小结节、肱骨解剖颈及肱骨外科颈,且伴有明显移位或成角,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复位固定困难,术后内固定穿出肱骨头、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高.近年来,对于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尤其是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笔者近年来使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了15例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开阳;顾本进;卢弘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麻醉下手法松解与传统推拿治疗冻结肩的对比研究

    冻结肩的概念早由Duplay提出,主要是指关节囊粘连性炎症导致的肩关节僵硬,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的疼痛及主被动功能活动障碍,多见于50岁左右的人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1].由于冻结肩的病因学研究缺乏统一的认识,故临床治疗方法表现出了多样性,给临床医师的选择提出了难题.目前临床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封闭治疗等[2,3].祖国医学认为传统推拿治疗可以通过医师指导下的主动及被动活动相结合,采取拿、拉、揉等手法循序渐进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由于患者自身对疼痛的恐惧感,往往无法坚持系统的推拿按摩治疗,导致预期效果的不佳.

    作者:蒋涛;鲁常胜;林铭;杨建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金乌骨通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报告

    颈椎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分成多种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其中一种类型,症状以疼痛为主.笔者采用中药金乌骨通胶囊治疗58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科,完成观察内容的患者为108例,其中治疗组58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50±8.97)岁;男27例,女31例.对照组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51±9.0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作者:赵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后路椎间隙截骨矫形治疗脊柱后凸畸形

    脊柱胸腰段骨折若一期处理不当,如明显压缩骨折未手术治疗、手术撑开复位不够或患者未严格卧床制动、过早下地负重等,可导致该段脊柱发生迟发性后凸畸形,也有研究认为初次后路手术未行植骨融合是引起脊柱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主要原因[1].后凸畸形引起患者胸腰背部持续性疼痛甚至产生双下肢活动无力、感觉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脊髓神经受压症状.

    作者:罗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3D打印技术辅助肩上悬吊复合体损伤手术的应用

    Goss[1]首次提出肩关节上方悬吊复合体(SSSC)的概念,肩上悬吊复合体(SSSC)是锁骨远端、肩锁关节和韧带、肩峰、关节盂、肩胛颈、喙突和喙锁韧带组成的环行结构,主要作用是维持上肢和躯干的稳定.上方的支柱为锁骨中部,下方的支柱为肩胛冈肩胛骨的外侧缘.Owens和Goss[2]认为该复合体两处以上损伤时,其中一处损伤会影响到另一处损伤,形成不稳定的解剖结构,进而影响到SSSC维持上肢与躯干之间的稳定,或影响到锁骨对于肩胛骨的悬吊功能,其后果可能出现延迟愈台、不愈合、畸形愈合、肩峰下撞击征、肌力下降、肩部疲劳感及不适感,甚至由于肩下垂导致神经血管疾患以及盂肱关节的继发疾患.因此,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吉力力·艾合买提;刘国辉;夏天;熊元;刘梦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三维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治疗Gartland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0例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SCF)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肘部损伤[1],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50%~70%,3~10岁的儿童常见,其中以5~7岁的男孩为主[2].若处理不当可导致神经、血管损伤、前臂筋膜室综合征以及肘内翻等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应该微创准确的复位及较少软组织干扰固定,尽早恢复肘关节功能,防止畸形发生.笔者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三维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治疗Gartland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2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伟涛;梁博程;梁冰;史晓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e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常见于中青年患者且致残率高.研究表明[1,2],未经有效干预,约87%的股骨头坏死在发病后1~4年内出现股骨头塌陷;而一旦塌陷,大多数患者会在2年左右进展到关节严重损坏而不得不接受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手段,但对于中青年患者来说,未来可能需要多次翻修.如何有效地保留自身的髋关节功能,仍然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自2010年6月以来,本院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移植术治疗塌陷期的股骨头坏死30例,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福东;庄至坤;吴昭克;谢庆华;张前进;龚志兵;林行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前外侧和内侧经皮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前外侧和内侧入路经皮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完整随访的43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前外侧组20例和内侧组23例,均采用经皮接骨板固定.术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术后1年患肢功能和并发症情况.结果:43例患者经1.0~2.1年(平均1.4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行走时间、术后1年患肢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前外侧组明显优于内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和内侧入路经皮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前外侧入路的软组织并发症更少,当内侧软组织条件不佳时,前外侧入路是良好的选择.

    作者:韦旭明;孙振中;姜为民;宋骁军;刘军;周明;庄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和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60例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患者.男性27例,女性33例;34例行锁定钢板固定,26例行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种方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和术后功能评分.结果:锁定钢板组患者手术时间(79.8±5.3)min,术中出血(300.0±10.6)mL,骨折愈合时间(13.1±2.5)周,末次随访Neer评分(87.5±3.6)分,ASES评分(91.2±4.0)分.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60.7±4.8)min,术中出血(180.0土13.5)mL,骨折愈合时间(12.5±3.6)周,末次随访Neer评分(85.9±4.5)分,ASES评分(89.7±3.4)分.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Neer评分和A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和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疗效.锁定钢板更适用于肱骨近端内侧较完整病例,髓内钉更适用于大结节无明显骨折患者,但两种方式均应重视内侧柱的有效复位和支撑.

    作者:毕红宾;王永清;李毅;程鹏;王业林;赵志辉;杨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外侧横弧形切口与L形切口在跟骨粉碎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外侧横弧形切口和L形切口两种手术入路在粉碎性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分别采用外侧横弧形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并获随访的236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两组,外侧横弧形切口组(A组)117例(120足):男97例,女20例;平均年龄(39.84±7.65)岁;SandersⅡ型63足,Ⅲ型38足,Ⅳ型19足;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为(7.97±2.03)d.L形切口组(B组)119例(121足):男99例,女20例;平均年龄(40.48±7.03)岁;SandersⅡ型66足,Ⅲ型37足,Ⅳ型18足;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为(8.34±2.17)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Sanders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1)术中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植骨例数,2)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横弧形切口组的一期、二期愈合率分别为94.17%和5.83%,均显著高于L形组(P<0.05).横弧形切口组伤口愈合时间(16.8±3.2)d及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率(4.1%),均显著低于L形组(P<0.05).两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横弧形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相当,但外侧横弧形切口相对较小、创伤小,术后切口愈合较快,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申建军;冯康虎;王久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原发性冻结肩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肩周炎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为肩周炎的预防、治疗和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来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收治的肩周炎住院患者100例.对照组是同期前往医院探望病人的健康人群或无肩部疾病的就诊患者,对照组与病例组年龄相差5岁以内1:1匹配,共100例.根据性别、职业、既往疾病等制定调查问卷,通过面谈对潜在的肩周炎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信息收集.数据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肩周炎的危险因素.结果:1)糖尿病、轻微外伤史、甲状腺疾病、颈椎病是有意义的变量,可能与肩周炎发病有关联,OR(95.0% CI)值分别是3.8(1.419,10.177),4.25(1.430,12.630),2.1(0.989,4.459),2.273(1.118,4.619).2)多因素逐步分析,轻微外伤史和糖尿病是肩周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0% CI)值分别是3.747(1.227,11.446),3.381(1.23,9.295).3)职业、体育运动、胆囊炎、手术史、缺血性心脏病等相关因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肩部外伤史、甲状腺疾病和颈椎病是肩周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和肩部外伤史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伟;詹红生;陆念祖;徐洪亮;王慧芳;黄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前镇痛和鸡尾酒疗法对初次单侧TKA术后镇痛与关节活动度改善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超前镇痛和鸡尾酒疗法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与关节活动度改善的疗效.方法:筛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行单侧TKA术的患者共45例.其中,A组术前及活动前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进行超前镇痛,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混合液镇痛,术后应用自控静脉镇痛泵;B组术前及活动前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和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进行超前镇痛,结合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混合液镇痛;C组术后单独应用自控静脉镇痛泵.分析围术期患者静息和活动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评分,比较三组术后镇痛效果和关节活动度改善状况.结果:静息痛评分术后6,12,24,36hA组与B组分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1),术后6,12,24hA组患者改善分数低于B组(P<0.01).活动痛评分术后6,12,24,36,48,72 h患者改善分数比较,A组<B组<C组(P<0.01).膝关节活动度术后24,48,72 h评分,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三组运动状态的VAS评分及屈伸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前镇痛和鸡尾酒疗法对缓解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早期静息和活动状态VAS评分,提高关节活动度评分,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

    作者:李晋玉;贾育松;徐林;孙旗;陈江;郑晨颖;白春晓;李丹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基于聚类分析的185例中老年人腰腿痛证型研究

    目的: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现代统计学手段探讨中老年腰腿痛的临床证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185例45~85岁确诊为中老年腰腿痛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其四诊信息,并采用SPSS22.0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对四诊信息经聚类分析后认为可以分为肝肾亏虚证(92例)、寒湿证(56例)、热证(40例)以及血瘀证(19例),并且存在兼证.结论:以聚类分析为研究方法可以将临床上45~85岁中老年腰腿痛的中医证型以肝肾亏虚证、寒湿证、热证以及血瘀证为主证进行划分,其中肝肾亏虚证多,其次是寒湿证和热证以及血瘀证.同时,要注意兼证的存在,而热证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陈元川;董婷婷;庞坚;郭海玲;赵咏芳;詹红生;石印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锁骨中段骨折的髓内针与钢板固定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穿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对6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微创经皮穿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均获得6~8个月的随访,平均(6.47±0.22)个月.穿针组骨性愈合时间平均(9.99±0.28)周,钢板组平均(14.99±0.45)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评定按照Constant肩关节评分标准,穿针组平均分为(92.00±1.20)分,钢板组平均分为(91.44±1.45)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穿针内固定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细祥;郭颖彬;苏源冰;郑尤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寒湿痹阻证的研究.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正常对照共3组血清各30例,对各组进行双向电泳,比较寒湿痹阻证组和其它两组电泳图谱,寻找共同差异蛋白点,质谱鉴定与数据库查询得到差异蛋白.结果:获得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弗林蛋白酶、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激肽原1、血管紧张素原等5个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差异蛋白,涉及酶类、粘附分子、凝血因子、肽类激素等.结论:这些蛋白可能涉及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的发病和病理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其预后分子标志物、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苗苗;王玲;王富强;许志洋;孙志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四动五步法治疗单纯尺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四动五步法治疗单纯尺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中医骨科及创伤上肢病区、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外科、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自2010年3月1日至2014年6月3日的176例早期单纯尺骨干闭合性骨折病例,采用多中心观察性分析临床研究方法,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四动五步组98例,采取四动五步法系列疗法进行治疗.手术组7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治疗3个月后参照成人前臂骨折治疗效果Anderson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病率等情况.结果:四动五步组和手术组临床总优良率分别为97.75%和96.55%,两组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动五步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动五步法治疗尺骨干闭合性骨折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疗程短、功能好等优点,可以作为单纯尺骨干闭合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西纺;郭浩;雷军玲;董博;袁普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桡骨远端骨折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1 桡骨远端骨折及其发病概况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s)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之内的骨折,据统计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病患的17%,且骨折涉及桡远关节面的病患占25%[1].在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人群中,女性占65.8%,研究称易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年龄段在40~59岁之间[2].桡骨远端骨折在受伤因素方面,据国外研究者统计,其中65.1%为跌倒时手腕部着地引起,运动过程中的损伤占17.4%,交通事故所导致的占8.9%[2].

    作者:赵继荣;李红专;慕向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脂联素对体外培养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合成MMP-3的影响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MMP-3的影响机制.方法:购买培养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给予脂联素刺激,观察不同浓度及时间下MMP-3 mRNA及蛋白的合成分泌情况;随后通过NF-κB抑制剂检测常见的炎性通路NF-κB是否参与了本调控;后采用慢病毒基因沉默的手段,检测NF-κB通路的亚基p65和IKKβ的参与情况.结果:脂联素促进人滑膜成纤维细胞中MMP-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脂联素是通过NF-κB通路参与调控人滑膜成纤维细胞中MMP-3的表达,NF-κB通路中p65和IKKβ介入了脂联素对MMP-3的调控.结论:脂联素通过NF-κB(p65,IKKβ)通路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MP-3的表达,提示脂联素可能为RA的前炎性因子,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

    作者:戴冠东;徐勇;戴勇;叶小林;刘国辉;陈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活血化瘀利水方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大鼠IL-1β和PGE-2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利水方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肌肉组织中IL-1β(白细胞介素-1β)和PGE-2(前列腺素E-2)的影响,探讨其干预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伤科跌打片组、活血化瘀利水方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余5组通过打击法造成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模型,连续给药7d后测定大鼠损伤肌肉组织中IL-1β和PGE-2含量.结果:活血化瘀利水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其抑制作用与药物剂量正相关,高剂量组抑制效果优于伤科跌打片组.结论:活血化瘀利水方对损伤局部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发挥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燕;廖怀章;刘绪银;李黎;肖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基于微观辨证理念的股骨头坏死常用分期体系的改良和应用

    1 股骨头坏死的常用分期体系股骨头坏死一经确诊,即应作出分期,这对建立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很关键的,常用的分期体系主要有以下4种.1.1 Ficat分期体系1980年Ficat等根据X线表现和骨的功能性检查提出了4期体系,1985年又增加了前临床期和移行期,扩大为6期体系[1].该体系对症状和体征与分期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本病的病理发展过程,但没有对坏死区进行定位和定量检测.1.2 Steinberg定量分期体系

    作者:葛辉;李鹏飞;郭富明;樊粤光;何伟;唐立明;王海彬;庞智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总结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深静脉,是人工关髋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因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预防DVT的形成已成为术后护理亟待解决的问题[1,2].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本科室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23例(遴选DVT高危人群,且无DVT发生)行早期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应用TESSYS技术治疗巨大腰5/骶1椎间盘脱出1例

    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法中的一大进步,它多应用于治疗包容性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型及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而治疗中央型巨大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症的报道鲜见.笔者应用TESSYS技术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巨大型椎间盘突出症1例,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作者:张起;古恩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