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丽强;李霞;于明克;陈宗跃;张志勇;刘素桃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笔者于2003年3月~2006年11月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男31例,女33例;年龄20~71岁,平均40.9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3.4年.
作者:张英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辅助治疗四肢骨折合并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四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果:所有创面均被肉芽组织覆盖,肉芽组织新鲜,二期均采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创面植皮均一期愈合,无1例钢板外露及骨髓炎发生.结论:内、外固定结合VSD治疗四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烧伤取得满意的效果,是处理四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烧伤的一种新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作者:贺翎;米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动物模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改变以及复方川脊片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硬化剂注射法复制CSA家兔模型,并用复方川脊片治疗,颈复康胶囊作对照,治疗4周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聚椎动脉行HE染色,测定血管壁中膜厚度,同时采血检测血小板大聚集率(MAR).结果:模型组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Vm)均较空白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动脉的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1)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预复康组和川脊片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而川脊片组改善更明显.模型组椎动脉管壁中膜平滑肌细胞肥大增生明显,中膜较空白组明显增厚(P<0.05),颈复康组和川脊片组平滑肌细胞增生受到抑制,管壁中膜变薄.模型组血小板MAR较空白组明显增高(R<0.01),颈复康组和川脊片组血小板MAR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其中以川脊片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但是2治疗组血小板MAR仍然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复方川脊片可能是通过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抑制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熊鹏程;沈霖;卢芙蓉;秦铀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锁骨部位表浅,极易受暴力而发生骨折.但多为中或外端骨折,粉碎件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很少发生锁骨胸骨端骨折,胸骨端和肩峰端同时骨折更为少见.如处理不当,往往造成肩关节的功能受限.我院自2007年7月~2009年4月对2例锁骨胸骨端和肩峰端同时骨折患者采用逆向锁骨钩钢板结合张力带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荣学;徐华梓;郭晓山;陈华;杨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Jiont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多发于中老年和妇女,严重影响关节功能,降低生活质量.目前膝骨关节炎多以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为主,本文对阳和汤加减辅助治疗KOA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存根;彭再如;杨少锋;曹礼;李少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为患者重建一个正常、无痛的髋关节.随着骨科微创技术的兴起,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因其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康复训练早,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而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我院自2006年~2008年对60例患者行后外侧人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我们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术后康复指导,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艳秋;魏秀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中药六神祛腐汤外敷为主治疗慢性骨髓炎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2例均为门诊可随访患者,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小13岁,大67岁;病程短1个月,长15年;所有病例既往均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或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反复发作史.局部表现有疼痛、脓肿、流脓、窦道等症状,X线检查均有骨质破坏、死腔或死骨及包壳形成,并有干骺端骨质减低透亮区.根据病原菌侵人途径及感染形式不同,分为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6例、外伤感染性骨髓炎28例、手术后继发骨髓炎7例、不明原因化脓性骨髓炎1例.
作者:焦丽强;李霞;于明克;陈宗跃;张志勇;刘素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植骨术结合中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9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 I,Ⅱ期)患者30例采用髓芯减压植骨术结合中药辨证分型治疗,并与单用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行X线检查及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髓芯减压植骨术对比,髓芯减压植骨术结合中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明显提高,且治疗简单.
作者:卢敏;王林华;谢心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颈型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因其发病率高、治疗效果较差而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2004年5月~2009年2月,作者采用复方塞隆胶囊口服配合颈椎功能锻炼治疗该病,并与枕颌带牵引治疗作对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柱;王继;梁冬波;唐汉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调查襄樊地区部分人群骨密度,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数据提供资料,为襄樊乃至全国骨质疏松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襄樊部分人群1123例进行骨密度检测,以分析软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统计出各年龄组骨密度,计算骨密度丢失率及患病率,比较骨密度差异.结论:囊樊地区男女骨密度峰值均在30岁年龄组,女性50岁、男性60岁以后骨密度丢失率、患病率升高.
作者:黄涛;张云飞;郭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先天性副舟骨的疗效.方法:1985年4月~2003年3月,对34例(55足)先天性副舟骨患者应用改良Kidner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1年,平均12年,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改良Kidner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副舟骨的有效方法.
作者:丁帅;彭昊;方洪松;李皓桓;汪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月,采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6例(31髋)髋关节疾患,男11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54.5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4例17髋,髋关节骨关节炎4例5髋,新鲜股骨颈骨折(Garden IV型)3例3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3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3髋.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X线检查、髋关节功能检查及Harris评分,对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26例(31髋)获随9~12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髋关节活动度大幅改善,Harris评分显著提高.结论:陶瓷对金属人工髋假体设计具有臼杯变形小,磨损卒低、活动范围大、脱位发生率低等特点.其为治疗术后活动量要求较高的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先天髋发育不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手术方式.
作者:董伊隆;杨国敬;李永奖;陈文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骨转移是癌症治疗的难题,患者难以忍受的是疼痛,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探讨中医药在治疗骨转移肿瘤中的应用价值,笔者采用中医药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聪超;龙建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前风险评估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70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并症、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与内固定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住院期问出现并发症16倒,死亡6例.术后随访58例(82.8%),根据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主观感觉与生活能力恢复等因素评定疗效,优良率81.4%(57/70例).结论:围手术期的全身状况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和早期功髓锻炼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曾峥;石永常;刘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到目前为止,其病机尚不清楚,比较公认的观点有机械压迫学说、化学刺激学说、自体免疫学说等[2].本病发病率为5%~10%,占腰腿痛病人的30%~40%以上.目前学者普遍认为,80%~90%的初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而消除症状.
作者:陈鲁峰;王庆敏;高建平;朱青川;林素娟;林向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强度下降,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机率较高,虽然大部分骨折不至于影响患者生命,但其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回顾我科2004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635例,发生各种并发症437例,分析其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柯银涛;敖传西;华贤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SD大鼠不同坐骨神经损伤所致的运动神经传导功能.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3组(10只/组):坐骨神经完全切断再植组(CCRI);慢性嵌压性神经损伤组(CCI);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切断组(SNI).分别于术后10d和30d用肌电图仪电刺激大鼠的坐骨神经远、近端,在腓肠肌肌腹部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计算出坐骨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并与健侧(左侧)作对照.结果:大鼠损伤侧的运动神经传导波形离散、波幅减低,表现为神经传导阻滞.结论:神经传导检测对于大鼠坐骨神经不同部位、不同程度损伤的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有应用价值.
作者:申小年;倪家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头痛症状.方法:共计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5例,剔除10例,脱落11例,进入统计分析174例,随机分配到手法组和牵引组.手法组采用旋提手法.牵引组采用牵引疗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月、3月共9个时间点观测患者的头痛情况.结果:从第7次治疗后手法组减轻头痛优于牵引组(P<0.05),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2组治疗头痛均有减轻,头痛症状有进一步的改善(P<0.01).结论:旋提手法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头痛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高景华;朱立国;金哲峰;魏戊;谢利民;李俊杰;杨克新;王海军;冯敏山;张威;赵国东;甄朋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腰背痛是几乎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临床、社会、经济和公共健康问题[1],西方发达国家中总的患病率约为15%~30%[2];职业人群的复发率高达60%~85%[3].因患病者多为青壮年[4,5],不仅严重影响健康和牛活水平,还会导致生产和劳动能力下降共或缺失,美国劳工统计局调奁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私人企业共发生非致命性职业损伤420万例,其中63%与脊柱损伤有关[6].
作者:陈博;詹红生;石印玉;程英武;王翔;张明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桡骨头骨折是肘部常见的骨折,约占肘部骨折的17%~19%[1],占全身骨折的O.8%.以往对桡骨头骨折的处理,常采用非手术治疗或行桡骨头切除术,易出现较多后遗症,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随着对桡骨头在肘关节外侧柱稳定作用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和人们对功能恢复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对桡骨头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保留桡骨头,大限度地恢复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功能.我科自2005年2月~2008年2月采用T型微型钢板治疗成人桡骨头骨折1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聂勇志;郭安安;程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