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骶2骶髂关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固定技术在脊柱骨盆固定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退变性脊柱侧凸、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翻修、陈旧性创伤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腰骶部结核、腰骶部骨折及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腰椎骨折等手术中应用S2AI技术进行脊柱骨盆固定融合术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31 ~86岁,平均60.1岁).比较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差异,并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9例患者手术时间3.3~6.0 h,平均5.1h;术中出血量为300~2 000 mL,平均989 mL.术后经5~25个月(平均13.4个月)随访,至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优3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S2AI技术在脊柱骨盆固定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少强;陈伟;刘伯龄;王华锋;陈齐勇;梁珪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髌骨不稳人群与正常人群髌骨运动轨迹的不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共纳入35例(35膝)髌骨不稳人群:其中男性11例,女性24例.纳入健康人群10例(10膝),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在膝关节0°,30°,45°,60°及90°位置进行膝关节CT扫描,使用Mimics10.01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参数包括髌骨倾斜、外移、旋转.结果:在膝关节位于0°~90°位置时,髌骨倾斜、外移、旋转与正常人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60°,髌骨不稳人群髌骨倾斜及外移逐渐减小,60°~90°时增大;膝关节曲屈0°~30°时,髌骨旋转逐渐减小;在30°~45°位置时,逐渐增大;在45°~60°时,旋转有所下降;在60°~90°时,其旋转程度增大.结论:髌骨不稳人群与正常人群相比,两组动态髌骨运动轨迹存在差异.
作者:黄晋;谢兴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采取内毒素加激素诱导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采取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价其可靠性,以及探讨造模过程中动物死亡原因.方法:20只健康成年白兔,体质量(2.5±0.2)kg,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兔耳缘静脉注射LPS(10 tμg/kg),24 h后再次给药1次;在第2次注射LPS后,立刻臀肌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25 mg/kg),共3次.对照组臀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 mg/kg).造模过程中记录动物一般情况,造模6周后行股骨头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组骨小梁缩小,稠密度降低,局部断裂,甚至可见结缔组织包绕形成云片状;骨细胞核固缩,空骨陷窝明显增多;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多、增大;骨髓受压变小.实验组死亡动物肝组织广泛水肿,组织充血,门管区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细胞气球样变坏死.对照组和实验组空骨陷窝率分别为(9.368±2.310)%和(32.500±3.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毒素加激素诱导可短期内建立动物模型,操作简便,重复性高,同时形成动物体内高凝血状态,更加符合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张翔;董晓俊;吴泱;齐理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渊源久远,是中医骨伤科经典理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与《医宗金鉴》等古籍已阐述“骨错缝,筋出槽”的病因、分类与表现[1].“骨错缝、筋出槽”可发于任何关节,脊柱因其特殊结构与位置,是“一身之要也,屈伸俯仰,无不由之”[2],所以感受风寒或经受跌打,更易“骨缝必错,则成伛偻之”,或“骨缝开错,气血瘀滞,为肿为痛”,或“仆伤面仰头不能垂,或筋长骨错,或筋聚,或筋强者”[3].古籍记载表明,“骨错缝、筋出槽”的临床表现符合现代脊柱退变性疾病.
作者:莫灼锚;张人文;舒新农;陈金凤;张英杰;唐树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手术联合补阳还五汤与单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补阳还五汤,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4个月).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ODI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ODI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节段均融合,融合器未见松动或下沉,椎弓根钉未见松动及断裂.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术.
作者:唐向盛;谭明生;移平;杨峰;郝庆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以葛根泥为媒介的盘龙灸法在盘源性腰痛治疗中的可能机制及其疗效.方法:将90例诊断为瘀阻督脉型盘源性腰痛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葛根泥盘龙灸法组(治疗组)、生姜盘龙灸法组(对照组)及传统中医定向透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4周不同时间点的腰部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评分变化,检测上述时间点三组患者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2周、4周两个时间点腰部疼痛评分、Oswestry调查量表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检测,均较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葛根泥为媒介的盘龙灸可有效减轻该类患者的炎症反应,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背功能及健康状况,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杨少锋;郭彦涛;宋水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灌胃治疗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修复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3月龄Wistar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甲强龙组、补阳还五汤组(中药组).造模后第1天,甲强龙组经尾静脉注射甲强龙治疗共24 h,首剂量为30 mg/kg,余以5.4 mg/(kg·h)每4h给药1次;中药组以中剂量补阳还五汤颗粒剂,配制成含颗粒剂2.00 g/mI的水溶液,每天3.5g/kg灌胃,相当于成人用量的1倍,1次/d,共14d.治疗后第1,3,7及14天分别以BBB分级法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SCI节段Caspase 12,Caspase-9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各时间点BBB评分随时间延长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7d和14 d BB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和甲强龙组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和甲强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大鼠脊髓组织中Caspase-12,Caspase-9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中药组和甲强龙组各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甲强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以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SCI,对大鼠脊髓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过度的内质网应激反应,下调Caspase-12,Caspase-9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
作者:齐英娜;谭明生;王延雷;王威;吴鑫杰;郝庆英;移平;杨峰;唐向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督脉瘀阻证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东直门医院骨三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督脉瘀阻证需要后路手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29例,比较术后3个月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JOA)评分,颈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督脉瘀阻证候积分.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3个月椎管扩大率74.36%±10.59%00,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督脉瘀阻证候积分较术前升高,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从解剖结构上解除脊髓压迫,扩大椎管容积,疏通督脉瘀阻,防止神经损害进行性加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作者:杨永栋;俞兴;杨济洲;毕连涌;曲弋;赵子义;王逢贤;赵丁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窥镜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督脉瘀阻型)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选取督脉瘀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内窥镜组)及治疗组(内窥镜加中药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腰痛功能分级评分(FRS)与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M-JOA)及督脉瘀阻证候积分;随访时间6~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8%,对照组为74.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和末次随访时,VAS及M-J OA评分与督脉瘀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个月时,治疗组的VAS及M-JOA评分与督脉瘀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F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治疗组的督脉瘀阻证候积分、VAS与M-JOA评分仍低于对照组,F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瘀阻型椎间盘突出症内窥镜治疗可解除督脉瘀阻水肿和压迫以疏通督脉,联合中药治疗可改善微循环、消除炎症介质、进一步疏通督脉,以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宋西正;王文军;康禹;王喜莲;周忠群;陈素昌;唐杰;易新;易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基于“从督论治”的治疗理念探讨脊康方(原方名腰突颗粒)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腰椎间孔镜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病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术前3d及术后1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脊康方煎煮剂;对照组未口服脊康方煎煮剂.于术前3d、术后1周、术后2周采用VAS评分、ODI指数、督脉瘀阻症候积分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2周VAS评分、ODI指数及督脉瘀阻症候积分均明显优于术前3d,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1周、术后2周VAS评分及ODI均低于对照组,督脉瘀阻症候积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治疗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摘除神经根致压物,同时在围手术期口服脊康方补肾通督、活血化瘀、疏通督脉,促进受压神经恢复功能.
作者:何升华;赖居易;冯华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活血通督汤联合手术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二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64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督汤,对照组单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后采用ODI评分、JOA评分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评分、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降低,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督脉论治思想,运用活血通督汤联合手术椎管减压,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张彦军;李军杰;邓强;李中锋;郭铁峰;王鹏;朱宝;彭冉东;徐浩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脊髓损伤[1-3] (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创伤、先天性畸形、肿瘤、类风湿关节炎、结核等常见脊柱相关疾病造成严重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的结果.临床常见的脊髓损伤性疾病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脊髓受压和(或)缺血而引起的脊髓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常见于40~60岁患者,平均54.6岁,发病率为所有颈椎病的5%~10%[4],由于CSM发病相对隐匿,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体征逐渐恶化,一旦延误诊治会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害,若未达到手术指征,应进行保守治疗;若达到手术指征,应尽早手术治疗,避免加重脊髓损害而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5].
作者:谭明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术治疗瘀阻督脉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55~75岁,平均62.5岁)腰4/5单节段中央管狭窄行外科治疗,分别对比治疗前后腰椎JOA评分,瘀阻督脉证候积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减压,腰椎JOA评分治疗前(11.5±1.25)分,末次随访为(25.34±1.53)分;瘀阻督脉证候积分治疗前(6.85±1.25)分,末次随访为(10.35±1.06)分;VAS评分治疗前(7.5±1.4)分,末次随访为(1.2±0.3)分;ODI评分治疗前(61.5±3.7)分,末次随访为(21.3±2.1)分;术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减压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在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也使得督脉瘀阻的症状明显缓解,证明椎管减压术与督脉瘀阻的改善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赵鹏飞;周英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服用补阳还五汤4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分(JOA)、颈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及督脉瘀阻证候积分.结果:60例患者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8个月.患者JOA评分及督脉瘀阻证候积分较术前明显提高,VAS及N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够有效解除脊髓(督脉)的压迫,起到疏通督脉的作用,联合应用中药活血化瘀、补肝肾、补气通络,能使督脉进一步疏通,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郭马珑;朱新华;崔宏勋;杨琼;谭明生;杨磊;韩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脊髓减压联合督脉电针对持续脊髓压迫12h的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和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SPF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督脉电针组、甲强龙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采用经寰枕间隙置入球囊导管加压造成脊髓压迫损伤的方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置入球囊导管后不加压,督脉电针组、甲强龙组及模型组加压12h后进行脊髓减压.督脉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进行电针干预,连续波,频率2 Hz,治疗时间15 min,持续治疗14 d;甲强龙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甲强龙进行冲击治疗;模型组不再进行干预.督脉电针干预14 d后4组大鼠全部行脊髓损伤组织取材,采用BBB评分法对4组大鼠减压后0h,干预1d,3d,7d及14d后等5个时间点进行运动功能评价,ELISA法检测损伤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组织中Caspase 3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BBB评分:假手术组在5个时间点的评分均为(21±0.00)分,督脉电针组与甲强龙组各时间点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督脉电针组与甲强龙组在干预1d,3d及7d后等时间点BBB评分较模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14d时督脉电针组、甲强龙组及模型组BBB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测PAF结果显示:模型组脊髓损伤组织中PAF浓度较假手术组、督脉电针组及甲强龙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强龙组组织中PAF浓度较督脉电针组和假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督脉电针组组织PAF浓度较假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 3和Caspase-9各组表达结果变化一致,模型组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督脉电针组及甲强龙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强龙组蛋白表达较督脉电针组和假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督脉电针组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减压联合电针通过降低脊髓损伤组织中PAF的含量与下调其Caspase9蛋白的表达来治疗急性脊髓压迫损伤,较单纯早期(<12 h)减压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延雷;齐英娜;董春科;王威;移平;杨峰;唐向盛;郝庆英;谭明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脊柱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患之一,以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外伤多见,发病时可引起神经症状.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多选用处理原发病、减轻椎管压力,解除占位性病变对脊髓神经的压迫为主;中医治疗则多采用疏经通络、温阳通督治法,强调“从督论治”.但无论选用何种治疗方式,其所对应的病证及治疗目的都有高度的交集性,二者不仅可以相互为用,而且还可根据病情分阶段选用,中西并用,共奏疏督减压之效.当前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理论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从其治疗疾病的解剖牛理基础、对应病证的病理演变、治疗内涵等方面对二者的临床相关性予以阐释,以期抛砖引玉.
作者:赵勇;陈彦飞;李元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全内窥镜下减压结合中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因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于本院进行手术并于术后服用中药的患者,手术方式为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椎管减压术.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6,12,24个月对患者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ODI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评价,同时记录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末次随访拍摄腰椎过伸过屈位片评估腰椎稳定性.结果:45例患者完成24个月的随访,男21例,女24例;年龄53~87岁,平均(72.35±9.24)岁.VAS评分由术前(6.96±0.95)分,下降到术后3个月(3.29±0.55)分,术后6个月(2.67±0.48)分,术后12个月(2.27±0.45)分,术后24个月(2.09±0.29)分.ODI评分由术前(87.60±6.15)分,下降到术后3个月(38.76±6.52)分,术后6个月(29.89±8.07)分,术后12个月(27.33±7.99)分,术后24个月(26.60±7.78)分.VAS及ODI评分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达到88.89%.术后1例一过性感觉障碍及1例暂时性尿潴留,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腰椎失稳.结论:全内窥镜下减压结合中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尤其针对老年患者,该方法充分发挥了现代先进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结合的优势.
作者:周小阳;谢林;康然;席志鹏;张仕兵;邓蓉蓉;顾军;戴春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结合引气归元针法治疗督脉瘀阻型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科室收治符合标准的督脉瘀阻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共61例,分为单纯手术组30例及手术结合针灸治疗组31例.分别比较术前、出院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腰部督脉瘀阻症侯积分.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两组患者督脉瘀阻积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VAS评分及督脉瘀阻积分改善情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种指标评分改善情况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灸治疗组督脉瘀阻症候积分、VAS评分低于单纯手术组,JOA评分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督脉瘀阻型腰椎椎管狭窄症行Quadrant通道下MIS-TLIF,能有效疏通督脉,术后瘀阻症状改善明显,体现了“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的治病求本的中医思维.术后大部分患者仍残留少许瘀阻症候,运用引气归元针法能进一步疏通督脉,改善督脉瘀阻症候,缩短病程,促进早日康复,疗效优于单纯手术组.引气归元针法是中医的特色疗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吴永生;黄鐄;王慧敏;邓晓强;郭俊彪;陈文治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具有多样性[1].从“督”论治是指以督脉为中心,以补、通、调为基本治疗原则,来指导治疗颈椎病.近年来,笔者以从“督”论治理论为指导,在临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现将从“督”论治脊髓型颈椎病理论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禚汉杰;周英杰;王少纯;柴旭斌;黄勇;孟宪杰;李东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坠落、运动等事故愈加严重,脊髓损伤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脊髓损伤多是外伤致脊髓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其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障碍.中医学者多将脊髓损伤归为“体惰”“痿症”“骨错缝”等.祖国医学认为,外伤所导致的脊髓损伤,损及督脉是其实质[1-3],督脉瘀阻,致使气血逆乱,瘀阻经络,气血不能温煦濡养肢体[4],治疗脊髓损伤可“从督脉论治”[5],通过中药、针灸等治疗疏通督脉.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可以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缓解督脉瘀阻的症状,达到疏通督脉的作用,使脊髓损伤的治疗更加完整.本文阐述了督脉与脊髓的密切相关性,督脉瘀阻是脊髓损伤的基本病机,疏通督脉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的基本治则.
作者:孙岩;占达;谭明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于从督论治思想运用陇中杜仲腰痛丸联合椎管减压手术对胸腰椎结核并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住的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8例患者根据病灶不同的累及位置,采用经胸或胸腹前路、后路或后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组14例、对照组14例),均行一期病灶清除取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术,对照组在术后采用单纯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肾强督的陇中杜仲腰痛丸干预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的变化,并行X线检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患者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均成功,切口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32.1±5.5)个月随访,植骨融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植骨全部融合,椎间隙全部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发生,后凸畸形明显改善.结论:基于从督脉论治思想运用补肾强督杜仲腰痛丸并联合手术对椎管减压,对胸腰椎结核并不全瘫患者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并且以强督补肾,改善患者功能障碍,行早期的椎管减压利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的康复,疗效可靠、满意.
作者:邓强;李军杰;张彦军;李中锋;杨镇源;彭冉东;徐浩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采用国际公认的CONSORT中药复方和改良Jadad评分量表对近10年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初步探讨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随机对照试难(RCT)的质量状况,为今后进行中医药临床试验提供借鉴和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方数据库,对纳入文献中的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NSORT-中药复方和改良Jadad评分量表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检索得410篇文献,经筛选后共纳入43篇文献.参照CONSORT-中药复方中25条标准,仅有1篇在篇名及关键词中提及随机对照试验,3篇提及盲法,无文献描述样本量的计算,11篇提及随机分配的方法.此次纳入文献的研究结论均为阳性,但均未介绍效应大小及精度,亦无文献进行意向性分析(ITT).据改良Jadad评分量表,纳入的43篇文献均在0~3分之间.结论:国内近10年中药熏洗治疗跟病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普遍较低,研究者在参考及引用此类结果时需谨慎考量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在今后中医药临床研究中高度重视和认真参照CONSORT-中药复方和改良Jadad评分量表,提高中医药临床试验质量.
作者:成舟;陈丽芳;谭登;闵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