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5-0205
  • 国内刊号:42-1340/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93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82
  • 全年订价:31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择优资助高科技期刊
  • 中医学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6年5期文献
  • 运动配合中医综合治疗网球腿25例

    目的:探索运动配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网球腿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运动配合中医疗法对25例损伤在3周之内的网球腿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和VAS疼痛调查表评价分析.结果:进行3~6周治疗,所有病例均以6周后伤痛扣小腿功能恢复情况作为指标,23例痊愈;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运动配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网球腿的疗效较好,恢复快,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美州;刘剑伟;刘灿坤;秦雪飞;王泉巅;史梦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局部加压下留置引流管治疗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加压下留置引流管治疗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科腰椎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7例;年龄33~72岁,平均56岁.术后采取脚高头低位,切口处加厚敷料覆盖,并应用腹带加压捆绑;延长留置引流管,并定期夹闭;待24 h引流量<50 mL时,拔除引流管,打结闭合引流口,切口局部继续加厚敷料加压覆盖;术后半流质饮食.结果:本组19例患者中,12例术后第5天拔除引流管,5例术后第6天拔除引流管,2例术后第7天拔除引流管,所有病例拔除引流管后切口处均无渗出,4例引流切口处出现渗出,3d后消失.18例切口Ⅰ/甲愈合,1例Ⅰ/乙愈合,平均拆线时间16.4 d.本组患者均无感染.结论:局部加压下留置引流管治疗腰椎术后脑脊液漏能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作者:张晓卫;蔡军;周占国;关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不同内固定术式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两种不同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分析,希望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11例为前内侧入路钢板结合前后位拉力螺钉固定,B组为12例为前后联合入路(膝前内侧切口联合后内侧切口)双钢板固定.术后进行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后倾角(PA)、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术后1年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6个月,平均17.6个月.1)Rasmussen复位评分:A组术后即刻评分(16.1±2.3)分,B组(17.2±2.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年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年A组平均(78.2±3.4)分,B组平均(88.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PA)及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无发生皮肤坏死、深部感染.结论: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较前内侧入路钢板结合拉力螺钉固定有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固定,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改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作者:洪加源;武宁;刘强;黄丽萍;林南杰;胡维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正骨法治疗老年粉碎性Colle's骨折37例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法治疗老年粉碎性Colle,s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60岁以上老年粉碎性Colle's患者37例,采用中医正骨法进行治疗,于治疗后3个月及2年进行随访,侧重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对比评价近、远期疗效.结果:Gartland-Werley评分示近期(10.649±5.095)分,远期(4.892±3.306)分;Wrightington评分示近期(17.919±4.633)分,远期(10.784±2.790)分;近、远期优良率为45.95%和86.49%;对比近、远期疗效(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正骨法治疗老年粉碎性Colle's骨折远期腕关节功能改善显著,能够满足老年患者需求,且本研究采用的中医正骨手法步骤简明、易于学习和掌握、适合应用于老年患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何春翔;古恩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大转子骨瓣移植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

    目的:探讨带股外侧肌肌蒂的大转子骨瓣移植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2年8月,采用带股外侧肌肌蒂的大转子骨瓣移植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28例,术后定期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百分比评价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28例获12~42个月随访,平均(26.0±2.4)个月.采用百分比评价法进行评定:优为14例16髋;良为9例10髋;可为3例4髋;差为2例2髋,优良率81.2%.结论:该治疗方法可彻底的清除死骨,充分植骨,带股外侧肌肌蒂的大转子骨瓣嵌入,为股骨头提供丰富的血供和稳定的支撑,取材方便,易于操作,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国庆;杜斌;孙光权;刘锌;刘兵;杨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齿突偏歪与颈性眩晕相关性的临床调查

    目的:探讨齿突偏歪与颈性眩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的141例颈椎病住院患者,分为颈性眩晕组和非颈性眩晕组,测量计算两组患者寰枢前间隙(ADI)、寰枢侧间隙差值(VBLADI)、寰椎侧块下角连线与齿突轴线所成夹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ADI、寰椎侧块下角连线与齿突轴线所成夹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BLA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齿突偏歪与颈性眩晕密切相关,尤其VBLADI≥1 mm时颈性眩晕症状明显.

    作者:许志明;古恩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治疗肱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手术策略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手术显露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14年12月,应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21~64岁,平均35岁;2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AO/ASIF分型:C2型10例,C3型11例;右侧9例,左侧12例.21例患者均行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入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手术时间72~125 min,平均92 min;出血量30~150mL,平均50mL;其中1例因脂肪液化伤口愈合不良,经换药1周后顺利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术后无内固定松动、尺骨鹰嘴截骨处无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根据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2%.结论: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入路可充分显露肱骨远端关节面,临床疗效满意,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肱骨远端复杂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作者:屠永刚;任绍东;周国新;马邦兴;张史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切口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评价采用小切口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136例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按AO分型:A3.1型36例;A3.2型24例;A3.3型76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辅助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分别统计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透视次数、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1)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小切口组>闭合复位组,术中透视次数小切口组<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疗效比较:闭合复位组及小切口组优良率分别为90.4%和9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复位方法结合PFNA治疗A3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小切口感触辅助复位,有利于术中纠正髋内翻、近端旋转,大大减少术中透视,同时还可用作骨折端植骨的通道,植入自体股骨转子部开口扩髓时产生的大量优质松质,一举两得.通过经验和随访病例证实了小切口辅助复位治疗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势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邱俊钦;林任;林焱斌;林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聚髌器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探讨分析聚髌器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37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聚髌器和克氏针联合内固定的治疗方法.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9~15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按照改良的Bostman髌骨骨折临床疗效评估标准:优23例,良12例,差2例,优良率94.6%;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内固定物松脱、断裂、关节僵硬及异物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结论:聚髌器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能较好的恢复髌骨关节面的平整,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适应症广,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黄东红;卢启贵;李长树;李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19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对19例臀肌挛缩症行关节镜下探查松解治疗,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19例患者术后以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对运动的影响为评价标准,其中优16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

    作者:朱勇;吴昭克;徐新强;李艺彬;林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郑氏按摩手法联合中药治疗青壮年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MRI研究

    目的:应用MRI探讨郑氏按摩手法联合中药治疗青壮年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4例(男29例,女25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MRI确诊,并采用郑氏按摩手法联合中药治疗,6个月后复查MRI,比较患者治疗前、后MRI图像上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率、突出物偏向角(AN值)及脊柱Cobb角、腰大肌横断面积差值的变化.结果:54例患者共54个破裂型突出椎间盘.郑氏按摩手法联合中药治疗后患者破裂椎间盘髓核的突出率减小,AN值增大,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P<0.01;t=10.4,P<0.05);Cobb角减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5.52,P<0.05);腰大肌横断面积差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P>0.05).结论:郑氏按摩手法联合中药治疗青壮年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能更好地促进脱出髓核吸收,恢复脊柱骨性结构的生物力学稳定,但对腰大肌的形态改变不明显.

    作者:刘英;郭家川;王勇;陈君蓉;陈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非手术方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非手术方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明确诊断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患者51例:女41例,男10例;年龄44~90岁,平均(68.63±10.08)岁;病史2~50个月,平均(19.24±11.8)个月.采用腰椎四点扳法、腰椎牵引、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非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畸形矫正评价选用治疗腰椎正位X线片冠状面Cobb角改变,临床症状改善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评定.结果:经过连续3周治疗,Cobb角改善率为18.84%,患者腰部VAS评分(6.51±1.48)分及ODI指数(32.65%±7.37%)均较治疗前(3.08±1.21)和(17.16%±5.50%)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尽管不能大幅度纠正腰椎侧弯畸形,但联合非手术方案能够明显缓解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腰背部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宝力;刘立永;宋天文;王红东;赵琦;白罡;卢克俭;刘克新;蔡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膝骨关节炎证候分型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各证候分型与不同状态下膝关节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录膝骨关节炎患者602例,选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KOA患者的症状进行聚类分析,评估患者证候分型情况;采用国际公认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进行评分,评定患者膝关节的疼痛程度.对患者各种证候分型分别与不同状态下膝关节疼痛(静息疼痛、平地行走疼痛、上或下楼梯疼痛)VAS评分数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静息状态下,单一证候中脾虚、阳虚、气虚、气滞、血瘀、寒湿、风与疼痛VAS评分相关(r=0.138,0.212,0.135,0.285,0.262,0.147,0.127),证候分型中气血亏虚型和肾虚寒凝型与疼痛VAS评分相关(r=-0.247,0.323);在平地行走时,单一证候中气滞、血瘀、寒湿与疼痛VAS评分相关(r=0.193,0.215,0.145),证候分型中肾虚寒凝型与疼痛VAS评分相关(r=0.192);在上下楼梯时,单一证候中气滞、血瘀、寒湿与疼痛VAS评分相关(r=0.179,0.184,0.150),证候分型中肾虚寒凝型与疼痛VAS评分相关(r=0.180).结论:以单一证候血瘀为主的实证和以肾虚寒凝型为主的虚实夹杂症与疼痛程度相关性较高;以气虚亏虚型为主的虚证的临床表现越明显,其疼痛的程度就越低或越不明显.

    作者:王强;陈元川;庞坚;陈博;王辉昊;曹月龙;石瑛;詹红生;石印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23例,共280个椎体.随机分为2组,单侧组共115例,154个椎体,双侧组共108例,126个椎体.单侧组为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过椎体中线,双侧组为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入,治疗3d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改善及术后骨水泥渗漏病例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0.84±1.95) min,(41.28±1.94)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侧组与双侧组椎体平均高度恢复率为分别为94.26%±3.51%和96.35%±3.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分别为1.41±0.12和1.12±0.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Cobb角恢复分别为13.70°±1.61°和13.31°±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渗漏病例远低于双侧组,分别为5.84%和12.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得3~4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其中1例出现神经根症状,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且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程权;刘洋;陈方舟;谭俊峰;杨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InterTAN与逆行髓内钉结合空心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InterTAN与逆行髓内钉(GSH)结合空心钉两种治疗方法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26例,采用InterTAN系统治疗12例(A组),逆行髓内钉结合空心钉治疗14例(B组).术后1,3,6,12个月及每年随访1次,通过临床影像学及Friedman-Wyman评分标准进行骨折愈合情况及疗效评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为25.6个月.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股骨干愈合时间、股骨颈愈合时间及Friedman-Wyman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复合同侧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应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InterTAN适用于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患者,GSH结合空心钉适用于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干及远端骨折患者,两种治疗方式临床效果相当.

    作者:刘立云;刘又文;邢庆胜;王璘琳;高书图;李无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高危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诊治369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按有无并发低钠血症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低钠血症组和对照组(正常血钠组),研究分析年龄、性别、高热、感染、颈髓损伤平面、损伤机制、治疗方法、饮食障碍、呼吸机使用等对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发生的影响,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及单因素分析相关因素产生的影响.结果:在相关的影响因素中单因素分析表明高热、感染、颈髓损伤平面和程度、呼吸机使用、饮食障碍对低钠血症是否发生具有显著影响,按OR值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Frankel分级、损伤平面、感染、高热.结论: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主要有高热、感染、颈髓损伤平面和程度等,应及时干预相关因素,降低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

    作者:严佳成;陈洁瑜;王艳秋;王慧平;陈秀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的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OVCF合并COPD病例50例,共76椎,将获得随访的47例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y,PVP)组及保守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1月、3月VAS,ODI评分.结果:50例患者平均年龄76.52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病因:咳嗽17例,占34%,扭伤3例,占6%,跌伤10例,占20%,无明显诱因20例,占40%;伤椎:单椎体33例,占66%,两椎体及以上17例,占34%,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4次再骨折,1例患者出现2次再骨折,其中3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而死亡,占6%,余下的47例中PVP组14例,保守治疗组33例.治疗前两组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1月、3月VAS、OD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P组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OVCF合并COPD易出现多节段骨折,再骨折发生率高,考虑可能与骨密度低有关,咳嗽是COPD诱发OVCF的重要因素,如无手术禁忌,建议尽早手术.

    作者:王润生;覃智斌;唐福宇;梁柱;王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126例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其中切开复位组85例:男60例,女25例;闭合复位组41例:男27例,女14例.统计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肘关节评分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平均8.4个月.随访期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4~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闭合复位组优良率(85.4%)与切开复位组(81.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有2例术后发生尺神经损伤症状,发现后立即拔除尺侧克氏针并给予营养神经治疗,术后1.5~2.0个月症状消失.闭合复位组3例发生明显肘内翻,行肱骨髁上截骨矫形.结论: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峰;宋相建;吴蔚;王庆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金骨莲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金骨莲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分为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金骨莲胶囊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复方风湿宁胶囊治疗).通过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方法,疾病活动度(DAS28)评价方法,ACR评价方法,以及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来评价金骨莲胶囊的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Z=-5.064,P=0.031),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后DAS28疗效评价(Z=-2.487,P=0.013),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3)两组ACR疗效比较(Z=-3.047,P=0.002),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4)金骨莲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安全,无不良反应.结论:金骨莲胶囊治疗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娣;鞠海艳;栗洪波;王成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药熏蒸配合超短波疗法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超短波疗法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单纯中药熏蒸组、单纯超短波疗法组、中药熏蒸配合超短波疗法组.3组均以5d为1个疗程,一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分别从有效率、VAS评分及复发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单纯中药熏蒸组总有效率85.0%,单纯超短波疗法组总有效率为82.5%,中药熏蒸配合超短波疗法组总有效率为100.0%.3组比较,中药熏蒸配合超短波疗法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中药熏蒸组及单纯超短波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蒸配合超短波疗法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单纯中药熏蒸组及单纯超短波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熏蒸配合超短波疗法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中药熏蒸组及单纯超短波疗法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及超短波疗法均可有效治疗风湿寒性膝关节痛,二者配合使用,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丹智;邢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X线摄片在膝骨关节炎关节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1].膝关节是易受累的承重关节[2].膝OA患者常因疼痛、行走活动受限而致残,终致残率达53%[3].据北京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膝OA的患病率高达49%[4],结合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在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约达1.78亿人[5],这无疑将给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压力.

    作者:杨光月;李涛;冯基栩;郭海玲;赵咏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病率约占所有骨折患者的10%~25%[1].考虑到腕关节是全身活动频率高、功能恢复要求较高的关节之一,治疗不当极易导致疼痛、僵硬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2].且有研究报道其发病年龄呈双峰型,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2010年新发布的《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指南》建议: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行闭合复位后无法获得良好位置的病例需要手术治疗,而非石膏固定[3].

    作者:陶其杰;潘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退变腰椎间盘模型的旋转手法对椎体角度位移的影响

    目的:在模拟椎间盘退变基础上,分析卧位旋转手法时腰椎体角度位移变化,探讨旋转手法对椎间盘的力学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otion运动捕捉系统采集12具腰椎间盘病理状态椎体左右旋转屈伸、侧弯角度位移.结果:1)右旋转各间盘组内屈伸、侧弯、旋转角度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旋转角度位移有小于屈伸、侧弯角度位移的趋势.旋转角度位移L3>L4>L5,侧弯角度位移L3>L4>L5.2)左旋转L5椎体角度位移旋转小于屈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间盘组内屈伸、侧弯、旋转角度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L3椎体在左右旋转时,侧弯角度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转L3椎体侧弯角度位移小于右旋转,其余方向的角度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4,L5椎体在左右旋转时,屈伸、侧弯、旋转角度位移在三种方向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力学机制是脊柱的共轭运动.2)旋转手法对不同椎体作用力的效果不一致.3)侧转运动的力学作用机制应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军;刘强;孙树椿;王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筋骨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髓细胞OPG和RANKL mRNA表达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筋骨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髓细胞护骨素(OPG)和核因子k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 mRNA表达量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探讨筋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机制.方法:取健康6月龄雌性SD大鼠48只,采用摘除双侧卵巢去势方法造成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0.5 mg/kg)、筋骨胶囊组(0.27 g/kg)4组.用药1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并取双侧股骨骨髓为标本,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RT-PCR技术,测量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OPG和RANKLmRNA表达量.结果:模型组OPG和RANKL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阿仑膦酸钠组OPG mRNA表达量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仑膦酸钠组RANKL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筋骨胶囊组OPG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筋骨胶囊组RANKL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筋骨胶囊组OPG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阿仑膦酸钠组(P<0.01),筋骨胶囊RANKL mRNA表达量与阿仑膦酸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骨胶囊能有效地上调OPG mRNA表达量,并抑制RANKL mRNA的表达,通过影响OPG/RANKL系统,抑制骨吸收,并促进骨形成,能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

    作者:吕朝晖;李伟举;董云鹏;郑轩;邱剑鸣;张兵;陈汉鑫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