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5-0205
  • 国内刊号:42-1340/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93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82
  • 全年订价:31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择优资助高科技期刊
  • 中医学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3年6期文献
  • 注射性骨间后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与诊治

    近年来,局部封闭对骨软组织痛性疾病的治疗越来越得到重视,随着封闭药物的升级,封闭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得到医患的亲睐,但普及化的诊治亦带来了多发的医源性损伤.我院于2010年-2012年收治局部封闭药物性骨间后神经损伤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例,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55~65岁,平均60岁.注射部位均位于肘下桡侧痛点.注射过程中均无刺伤神经的反射,均于注射后第2天出现桡神经深支瘫痪的症状,均进行性加重.

    作者:赵玉华;董才宽;蔡华;周卫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32例

    胫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长管状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3.7%[1].胫骨位置浅表,常常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碎裂程度较高.由于治疗复杂,其争议颇多.近年来髓内固定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笔者收集本院自2008年5月-2010年11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3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0例,女122例;年龄16~65岁,平均35岁.骨折按Gustilo方法分类:Ⅰ型15例,Ⅱ型17例.合并腓骨骨折8例;合并胫神经损伤3例;腓总神经损伤2例.

    作者:米博斌;刘国辉;杨述华;熊蠡茗;熊家伟;李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膝前交叉韧带关节镜重建术后关节松推的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是目前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常见方式,技术成熟,方法规范,结合松推手法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安全、理想,作者自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收集126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重建术结合松推手法的病例,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11月ACL损伤关节镜重建术术后关节松推治疗患者126例.其中男96例,女30例.左膝损伤82例,右膝损伤34例;有26例为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

    作者:郭建峰;王雪冰;董易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手法复位快捷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37例

    骶髂关节半脱位是引起腰骶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由于对该病特征表现认识不足,极易与腰骶部其它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相混淆,造成误诊、误治和病情迁延不愈.本文经过对37例临床治疗观察,认为只要掌握该病临床特征,确诊并非难事.临床治疗采用简易复位手法即可迅捷解除患者病痛,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崇步伟;项志强;钟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腓骨不同部位截骨对HTO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的疗效影响

    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是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内翻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法,术中为了纠正内翻畸形,必须对腓骨行相应的截骨,而腓骨截骨部位的不同,对术后疗效有无影响尚缺乏明确的认识,我科2000年1月-2008年12月对收住的12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患者采取腓骨不同截骨后胫骨高位截骨及Giebel钢板固定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柳海平;周明旺;王承祥;李盛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铍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关节病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目前无论中医及西医均没有一种确切地、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彻底治愈膝骨性关节炎.现有的非手术、手术疗法虽然很多,但还没有一种技术是完全满意的.相当一部分患者终因关节软骨退变、破坏、缺损严重,关节畸形、疼痛、功能丧失而不得不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由于人工关节置换费用较高,将给个人和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其所产生的后遗症,更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转向了微创[1].铍针是一种针对膝关节疾患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疗程短,效果好的特点,笔者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采用铍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9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凯;雷仲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夹板外固定配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不愈合42例

    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不愈合是临床常见的骨折术后并发症.既往常用二次固定手术、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等方法进行进一步治疗,但二次手术治疗,风险高,费用高,对患者再次造成较大的创伤,患者不愿接受.我科运用中医传统疗法,运用夹板外固定配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4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病人: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小的27岁,大的68岁,平均年龄41.3岁;均行钢板内固定,患者术后均无感染.

    作者:李瑞峰;谷福顺;王爱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牵旋背伸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以老年女性居多.对于不稳定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目前采用手术及外固定支架治疗呈上升趋势.但绝大多数患者仍倾向于保守治疗,多顾虑手术并发症、医疗费用、预后疗效等.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采用牵旋背顶提按法整复超腕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38例,其中32例进行随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顺利;张铁刚;金平;牟政苇;周妍;张桃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0例骨折手术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骨折手术中急性肺栓塞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于我科并确诊的10例骨折手术中肺检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都存在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发病时机及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综合相关检查或尸检结果明确诊断.结论:术中急性肺栓塞,由于发病急,症状重,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困难,需要结合术中肺栓塞的易患因素、诱因、发病时机以及术中相关检查结果(D二聚体,心电图,血气分析等),尽快做出相对准确的初步诊断,为后继检查、治疗争取时间.及时治疗是提高术中急性肺栓塞救治率的关键.

    作者:王世太;张凌云;王承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加小针刀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玻璃酸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加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确诊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15例):治疗组行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及小针刀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维生素B12局部注射及小针刀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2组比较,治疗组肩关节功能活动、肩周疼痛的改善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加小针刀治疗能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的关节功能障碍及肩周疼痛.

    作者:李成刚;周丽;沈霖;杨艳萍;徐晓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成人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非手术与微型钛钉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研究微型钛钉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骨折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33例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进行治疗回顾,其中17例手术内固定治疗,16例非手术治疗.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评定标准对两组肘关节进行功能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其中手术组17例,非手术组16例;随访时间16~47个月,平均25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组优9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4.1%.非手术组优7例,良5例,差4例,优良率为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在关节活动、肌力和功能恢复方面较非手术治疗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平;韦卓;孙文晓;魏优秀;杨盛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延期治疗复杂Pilon骨折

    目的:探讨延期切开复位结合胫骨远端前外侧“L”形锁定钢板治疗复杂Pilon骨折.方法:30例Pilon骨折患者,按AO分类方式,所有患者均为C型:C1型7例,C2型15例,C3型8例.6例为开放性骨折,24例为闭合性骨折,延迟手术时间为7~14d(平均10.5d),待肿胀消退后行切开复位结合胫骨远端前外侧“L”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30例均获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4~28个月(平均18.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2~23个月(平均14.3个月).术后有2例伤口感染;3例皮肤坏死;5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其中2例再次行植骨手术;1例过早负重,导致骨折端畸形愈合.临床疗效根据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18例,良9,可3例,优良率为90%.结论:严重Pilon骨折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非常重要.延期切开复位结合胫骨远端前外侧“L”形锁定钢板是临床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宇;黄涛;葛俊波;洪焕玉;张海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青娥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古方青娥丸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标志物的远期影响.方法: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青娥丸治疗组(治疗组)及安慰剂对照组(对照组),治疗6个月,随访1年.分别在治疗前、服药6月后、停药1年后检测患者骨密度及血清中骨转换标志物和雌激素的水平.结果:治疗组两次观察期骨密度未见明显增加,骨吸收标志物β-CTX水平降低(P<0.01),对照组骨密度持续下降,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青娥丸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维持有长期效应,并有抑制骨吸收的效果.

    作者:徐晓娟;沈霖;杨艳萍;周樊华;帅波;李成刚;伍满香;马陈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关节镜下病理学分级——附15例临床病例报告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关节镜下病理学分级特征.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2012年所有关节镜病例,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PVN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X线片、MRI检查.结果:将膝关节X线、MRI等影像学表现以及关节镜术后病理学表现和镜下病变程度、病变范围进行对照,总结膝关节PVNS镜下病理学分级特征:滑膜细胞病理结果均是PVNS.其中,15例关节镜下可见局限或弥漫性、黄褐色滑膜增生、充血、肥厚或软组织结节,增殖的滑膜簇居成团或绒毛样突出,关节内积液明显,未侵犯关节内其他组织,X线(4/15),MRI(15/15);5例可见滑膜增生并侵犯关节内脂肪垫,X线(0/15),MRI(5/15);4例可见滑膜增生并受累半月板或交叉韧带,X线(0/15),MRI(3/15);2例可见滑膜增生并侵犯关节软骨或骨,X线(0/15),MRI(2/15).结论:(1)膝关节X线、MRI两种检查中,MRI表现和镜下观察为相符,因而对PVNS诊断特异性较高;(2)膝关节PVNS根据镜下病理学表现,可分为三级,并根据此分级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3)关节镜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PVNS的佳方法.

    作者:田向东;马玉峰;王庆甫;时宗庭;杜春林;黄沪;杨骁侠;杨会敏;宋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芍灵消增贴治疗骨性关节炎(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证)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芍灵消增贴治疗骨性关节炎(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共入组患者480例,芍灵消增贴组360例,安慰剂组120例,疗程1周.以LequesneMG指数和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基于LequesneMG指数评估,芍灵消增贴组总有效率67.5%,安慰剂组28%(P<0.05);芍灵消增贴组及安慰剂组LequesneMG指数总评分由疗前13.28±4.44和12.94±4.78分别下降至疗后7.90±3.97和9.86±4.29(P<0.05);芍灵消增贴组及安慰剂组VAS疼痛评分由疗前6.48±1.406.15±1.60分别下降至疗后4.09±1.70和4.71±1.70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芍灵消增贴组5%,安慰剂组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芍灵消增贴治疗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作者:王文岳;谢利民;张跃;胡镜清;吕发明;李洪久;昝强;孙庆;谷福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督脉论治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256例

    目的:探讨督脉论治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56例临床确诊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丹鹿通督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独活寄生合剂治疗,30d后观察疗效.结果:①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②两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有效,但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督脉论治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起效快,符合中医循证医学.

    作者:张贺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半导体激光联合电动牵引治疗盘源性下腰痛58例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电动牵引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确诊的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通过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29例,分别采用依托芬那酯凝胶外涂法和半导体激光联合电动牵引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改良JOA腰痛疗效问卷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分别于治疗后3、6个月电话随访两组患者的自觉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改良JOA问卷记分显著升高(P<0.05),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良JOA问卷记分显著升高(P<0.05),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显著降低(P<0.05).(2)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有1例复发,对照组有4例复发;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有2例复发,对照组有9例复发.(3)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电动牵引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林涛;郑梓灌;张慧铭;吴超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手法结合正骨散外用治疗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手法结合正骨散治疗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疗效.方法:对15例应用手法结合正骨散治疗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治疗时采用手法配合传统中药正骨散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结果:15例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平均为7.8±1.2;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56.7±5.7;UCLA评分平均为13.2±3.4.经手法结合正骨散治疗后VAS评分平均为2.3±0.7;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89.7±4.4;UCLA评分平均为28.6±1.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结合正骨散是治疗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移兵;佟云;张雷;齐越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后路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行后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99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5例腰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25例中,保守治疗10例,后路手术治疗15例,其中行病灶清除减压术10例,5例伴腰椎不稳的患者行病灶清除并植骨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痊愈,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1~2周,卧床时间为2~5周,术后3~4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保守治疗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2~3个月,卧床时间为2~5个月.结论: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行保守治疗症状持续时间和疗程较长,行后路手术治疗可以较快减轻症状,缩短疗程,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潘刚明;钟润泉;王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内服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14例

    目的:探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996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手法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法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7.32%和85.37%,药物治疗组分别为62.50%和84.38%,综合治疗组分别为84.52%和95.24%.经Ridit分析,3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手法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结论:综合治疗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获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宝琳;武林;张英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颈椎病患者102例,均衡分为治疗组(小针刀组)、对照组(电针组)各51例,2组病例均配合手法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0.59%,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39.22%,总有效率84.31%;2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近10年文献中特殊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总结和分析近10年国内医学期刊公开发表的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文献中特殊中药的应用现状.方法:通过统一检索式,委托专业文献查新人员检索万方、维普、CNKI三大数据库,再通过统一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资料提取与文献质量评价三个环节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药物分类、特殊用药前20位的药物出现频次及出现百分率进行排序.结果:终有效文献为654篇.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殊用药前20位的药物排序依次为: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元胡、川乌、草乌、蕲蛇、土鳖虫、三七、细辛、附子、马钱子、骨碎补、血竭、蜈蚣、蚤休、乌梢蛇、龟甲、蛰虫;药物功效分类依次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祛风寒湿药,活血疗伤药,化瘀止血药,发散风寒药,息风止痉药,补阴药,温里药,破血消癥药.结论:瘀血致痛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使用部分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化瘀止血药物,在改善病机和消除这一病理产物方面具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在使用祛风散寒除湿药物的同时,适当加之虫类药,即能搜风邪、透关节,又能祛内外之风邪.

    作者:李具宝;熊启良;亓峰;余喆;屈尚可;张磊;王琦;包可;李帆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维生素D受体多态性位点与骨疾病发病的相关性

    1维生素D受体的结构和分布人类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位于12号常染色体(q12~14),全长75K,由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组成.VDR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除了传统的维生素D靶器官(肠道、肾脏、骨骼)外,VDR还存在于血液和淋巴系统(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泌尿生殖系统(如乳腺、前列腺、子宫、卵巢等)及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如乳腺癌、白血病细胞等)[1,2].VDR不仅在造骨细胞中表达,也在软骨细胞中表达[3].它能够特异地结合1,25(OH)2D3,并作用于靶细胞核,发挥调节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增生的生物学作用,从而影响骨钙化、骨骺生长.因此,VDR基因与骨质疏松症(OP)、VitD缺乏性佝偻病[4]、腰椎间盘突出症[5]、慢性牙周炎[6,7]、人体的身高[8]、小鼠子代骨骼发育不良[9]等呈不同程度的相关.

    作者:李兴勇;徐霞;姚兴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陇中损伤胶囊在骨伤科病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概况

    陇中损伤胶囊现为甘肃省中医院骨伤科中药注册制剂(甘药制字Z04000841).该药是在甘肃省著名骨伤科专家郭宪章家传方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该药在临床应用50余年,其活血化瘀、抗炎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显著.近年来,经过390余例的治疗外伤骨折病人观察疗效肯定,表明本制剂对治疗外伤骨折具有显著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6.8%,是治疗骨折及骨关节损伤的理想药物.目前,医院将此药纳入骨科常规制剂,定期加工生产,为数以十万计的骨伤患者服务,已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在省内多家医院广泛使用此药物,保证了研究药物的有效性.

    作者:王晓琳;姜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川芎嗪对大鼠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SOD、MDA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112只SPF级SD大鼠按体重大小进行统一编号,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对照组(IR组)、川芎嗪组(TMP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低右组),每组28只.每组动物再次随机分为2h组、4h组、6h组、8h组等亚组.以腹壁浅血管束为蒂,在大鼠腹部设计岛状皮瓣形成缺血再灌注模型,皮瓣组织取材及抽血检测,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大鼠皮瓣组织及血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指标.结果:(1)皮瓣内MDA与SOD活性比较,IR组的6h和8h亚组,皮瓣组织中内源性SOD活性均明显下降;TMP组和低右组的6h和8h亚组皮瓣组织中SOD活力均相应地有所提高,且明显高于同时间点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P组和低右组的6h和8h亚组皮瓣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IR组间内,6h、8h亚组与2h、4h亚组相比较:SOD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含量升高(P<0.05).(2)血清中MDA与SOD活性比较:IR组的各亚组血清中内源性SOD活性均明显下降,TMP组和低右组的6h和8h亚组血清中SOD活力均相应地有所提高,且明显高于同时间点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IR组内,6h、8h亚组与2h、4h亚组相比,SOD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含量升高(P<0.05).结论:川芎嗪可降低皮瓣组织MDA水平,提高SOD活性,对游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单海民;程春生;马文龙;张晓强;程真真;赵治伟;姚俊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金刚健骨片对骨质疏松症去卵巢大鼠整合素αⅤβ6受体水平调节作用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去势大鼠整合素表达水平的观察,揭示金刚健骨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10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阿仑磷酸钠组、金刚健骨片组、骨松宝颗粒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治疗组及模型组行卵巢摘除术,假手术组切除相同重量的肠系膜.统一饲养13周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分别以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3周;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以生理盐水替代.治疗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出骨组织,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整合素αⅤ β6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的骨密度、整合素αⅤβ6均较模型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刚健骨片组与阿仑膦酸钠组对提高大鼠骨密度均高于骨松宝组(P<0.05),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整合素αⅤ β6水平金刚健骨片组高于阿仑膦酸钠组及骨松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刚健骨片能显著提高去势大鼠的骨密度、整合素αⅤ β6的表达水平,且较骨松宝颗粒疗效好,与阿仑磷酸钠治疗效果相当,为选出具有一定靶向性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杨少锋;向剑锋;陈青;邓博;匡建军;郭彦涛;聂颖;罗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吴山教授诊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经验

    据统计,骶髂关节半脱位在下腰痛病人中的发病率为15%~25%.骶髂关节半脱位又称骶髂关节紊乱症、骶髂关节错缝,是指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在外力和其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其周围韧带肌肉损伤和超出生理活动范围使耳状关节面产生微小移动(微小者只有1.0~2.0 mm的错移)而不能自行复位,导致该关节内外力学环境失衡和相关软组织损伤,并出现临床症状者,即骶髂关节面的对应关系发生轻微改变而导致局部疼痛与功能障碍者[1].由于本病的症状和体征错综复杂,可见于多种疾病,对此病的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认识不足,理化检查资料多提示正常,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常被临床医生忽视、误诊或误治.

    作者:马卫东;田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论孙氏对颈椎病的防治思想

    颈椎病虽属常见病,但由于发病部位重要、影响广泛、症状复杂、治疗难度大、临床误诊率高、治疗方法多有争议,而成为疑难重症.孙树椿老师依据中医辨证,结合解剖学、影像学检查,对颈椎的生理结构、病理改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手法治疗的理论依据与方法,为颈椎病的防治展示了较为光明的前景.

    作者:邓素玲;李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硬膜骨化1例报告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相应节段的脊髓和(或)神经根,产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疾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硬膜骨化临床少见,笔者于2012年6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77岁,因四肢麻木无力伴行走不稳分别于2012年6月及2012年11月在我院脊柱骨科就诊并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及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按照日本骨科学会(JOA)神经功能评定标准,患者术前JOA评分4分.经一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及二期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后JOA评分10分.

    作者:张军;皮红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