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显微镜辅助METRx通道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ULBD)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显微镜辅助METRx通道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ULBD)术治疗,统计有关手术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刀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等指标变化,根据VAS和ODI评定手术效果,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刀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无椎管内感染、血肿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6例病例均获得术后3~6个月随访,取得较好疗效,该手术方式创伤较小,出血较少,术后疼痛轻,恢复较快.结论:显微镜辅助METRx通道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UL-BD)作为微创手术,创伤小,减压充分,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无需内固定,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宝欣;王亭;邱玉金;刘成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联合益督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手术且术后中医辨证属肝肾亏虚型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并在术后口服益督丸1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7d及术后1个月,观察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缓解情况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在治疗后各个时间段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7d及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缓解.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联合口服益督丸治疗术后中医辨证属肝肾亏虚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的机理是手术解除直接压迫,达到快速缓解症状作用;术后通过益督丸滋补肝肾,益督壮阳的功效消除压迫所导致的病理影响,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损伤的修复,达到巩固临床疗效,缓解并发症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锦泉;曹亚飞;余伟吉;李媛;高坤;刘伟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种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在胸椎管狭窄症(TSS)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共收治26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术中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所有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术中监测选用加拿大的Xltex32导术中电生理监护仪进行监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多种模式的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结果:术中2例SSEP波幅监测出现异常;其中1例为胸椎管减压术中出血,放置止血棉过多,导致脊髓受压而出现SSEP波形异常,及时去除止血棉后恢复正常;1例由收缩压下降导致SSEP波形出现异常,由收缩压升高纠正.4例MEP监测波幅出现异常,2例因术中电极脱落引起,2例因术中吸入肌松剂干扰引起.结论:在胸椎管狭窄症术中进行多种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实时了解脊髓和神经功能状态,明显降低术中损伤脊髓、神经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许福光;蓝志明;赖居易;王业广;孙志涛;王建;冯华龙;蒋勇;洪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经皮后路椎间孔镜THESSYS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男37例,女9例;年龄32~61岁,平均43.6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9例,中央旁型突出26例,椎间盘脱出8例,椎间盘部分钙化3例.病程3~12个月,平均4.5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症状缓解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0.5~1.0 h,出血量3~5 mL.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42例,良3例,可1例.无神经根损伤、大血管破裂、椎间隙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置入工作通道时硬脊膜破损,术后因有液体灌注未影响手术进行,术后患者出现头痛症状,予以去枕平卧,增加静脉液体量,1周后症状消失.结论:经皮后路椎间孔镜THESSYS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损伤小,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腰椎功能.
作者:王慧彪;阿不都海力·阿不列孜;塔依尔·牙合甫;早然·依玛;杨雅;王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通督升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病人中随机选取的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用通督升阳法即通过督脉相关穴位为主进行针刺、隔姜灸治疗,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和评价.结果:优112例,良20例,好转18例,无效8例,优良率83.54%,有效率94.94%.结论:通督升阳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翼;唐慧;罗安明;王建勋;李国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3D打印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技术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科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运用3D打印骨盆联合股骨截骨技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患儿23例,术前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患儿骨盆及股骨近端模型,然后在模型上应用骨盆Salter截骨联合股骨短缩内翻去旋转截骨方法模拟手术过程,通过测量模型髋臼角、髋臼指数、CE角、股骨颈前倾角,观察股骨头与髋臼匹配关系,骨盆和股骨截骨后截骨端准确的移位方向和距离,然后根据测量数据实施手术.结果:对23例患者随访7~20个月(平均11个月),根据Severin影像学标准评价:优21髋,良2髋,可0髋,差0髋.Mc Kay功能标准评价,优22髋,良1髋,可0髋,差0髋.结论:应用3D打印个性化骨盆截骨技术可以精准指导实际手术中截骨旋转角度及移位距离,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
作者:王树辉;尹同珍;马红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孟宪杰教授应用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3例,按照孟宪杰教授治疗方案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并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总有效率为90.20%,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结论: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禚汉杰;周英杰;柴旭斌;孟宪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双段骨搬运技术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缺损>6 cm)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Ilizarov双段骨搬运技术治疗10例大段胫骨骨缺损.结果: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3)个月.骨与软组织缺损均得以重建,感染得到控制,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马蹄内翻足畸形,获得一个功能良好的肢体.根据Paley等骨与功能分级方法评价功能本组病例优6例,良3例,中1例,差0例.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好,且行双段骨搬运,进一步缩短了骨搬运时间、骨及软组织重建时间.
作者:张树立;张勇;王景彦;宋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单腿垂直悬吊皮牵引治疗婴幼儿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28例采用单腿垂直悬吊皮牵引治疗的婴幼儿股骨干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对患儿的住院时间、皮肤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愈合情况、双下肢差异进行分析,并按照Flym股骨干骨折疗效评定标准对患儿进行评价.结果:28例患儿均有完整随访资料,均达到临床愈合,愈合时间6~9周,平均愈合时间(6.3±0.7)周.其中10例优,16例良,2例可,总体优良率为92.86%.皮肤并发症发生12例(42.86%).结论:单腿悬吊皮牵引治疗婴幼儿股骨干骨折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孙庆增;禚保彪;沈阳;张凤飞;戚玉东;李家勇;史迎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评价血管移植联合中药治疗热带地区复杂性断指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用热带地区损伤严重的复杂性断指41例60指,手掌、拇、食、中、环、小指分别为3,27,14,9及7指.离断平面手掌、近节、中节、末节分别为3,23,26及8指.完全及不全离断各46,14指.均采用血管移植术,术后第1天即运用本院骨伤一号方内服治疗,连续服用2~3周.结果:经治疗后4~24个月(平均14个月)追踪随访:成活率为96.7%,优良率91.4%.结论:运用血管移植联合中药内服法治疗热带地区损伤严重的复杂性断指,疗效确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杰荣;闫兆东;熊时喜;范荣;田晓林;王自耿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三七接骨丸配合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空心钉内固定术的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制剂三七接骨丸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接骨丸配合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较满意.
作者:秦月鹏;宋莹;侯洪涛;李培峰;张宏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头颈开窗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采取前瞻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44例ARCOⅡ-Ⅲ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研究.其中观察组22例,采用经股骨头颈部开窗髂骨植骨术,配合术后髋关节PRP注射治疗.对照组22例,仅给予经股骨头颈部开窗髂骨植骨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和Harris评分.术后定期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年VAS评分和Harris评分,并根据术后1年影像学进展情况计算改善率.结果:所有44例髋术后均未发生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术后并发症,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VAS评分和Harri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Harri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股骨头坏死改善率90.90%高于对照组的63.64%.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头颈开窗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是一种较好的保髋治疗手段.
作者:朱晓龙;邹德宝;鞠昌军;严伟;李磊;余昕;张亚霖;金鑫;姜红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颈四针加郑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本科治疗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颈四针加郑氏手法,观察组)、颈四针组、郑氏手法组(后两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NDI评分变化.结果:3组患者与治疗前对比,VAS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的NDI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颈四针组(76.67%)、郑氏手法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四针加郑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颈部疼痛感受,提高患者的颈椎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远东;刘太;王标;唐流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椎体成形术(PVP)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甘肃省中医院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行PVP手术,术后口服钙剂治疗,对照组在手术后单纯定期注射依降钙素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后定期服用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和进行注射依降钙素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纳入患者腰背部疼痛、活动功能进行评估,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d、3个月及6个月的VAS,ODI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在手术后3d均得到缓解,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与手术后3d的VAS和ODI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VAS和ODI及术后6个月骨密度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PVP技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显著,降低疼痛评分,改善骨密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椎体再骨折的风险,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良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徐浩军;邓强;李中锋;彭冉东;杨镇源;张彦军;李军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单纯退变性腰椎滑脱(DLS)的严重程度与脊柱-骨盆结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DLS患者作为试验组,同一时间段择取未发生腰椎滑脱的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胸腰椎影像学检查,组间比较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并分析DLS病变严重程度与脊柱-骨盆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K,LL,PT及PI各参数明显升高,SS参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关节突关节中重度退变率76.19%高于对照组5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4,P=0.0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DLS患者的腰椎滑脱程度与脊柱-骨盆中LL,PT及PI呈明显相关(r=0.635,0.503,0.438,P<0.05);腰椎滑脱率、椎间隙高度与LL和PT呈明显相关(P<0.05).结论:DLS的程度越严重,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也越严重.测量脊柱-骨盆参数对该病的手术治疗及预后评估能起到有效的参考作用.
作者:张猛;胡伟;刘向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不同尖顶距(TAD)水平对疗效与预后的影响.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进行髓内钉固定,根据术后不同尖顶距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随访1年后情况,分析不同尖顶距水平患者的疗效与预后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存在何种差异.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数据.结果:高TAD组(TAD>25 mm),中TAD组(TAD=15~25 mm)以及低TAD组(TAD<15 mm)患者基本特征未见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性别、BMI水平分布以及并发的基础疾病等分布特征充分可比.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输血的比例的比较结果提示,中TAD组低,3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以及随访1年间后情况可见,中TAD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3个月和1年随访的Harris评分均可见中TAD组患者高,3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1年随访评分均可见高于3个月评分水平(P<0.05),提示3种TAD水平患者治疗均有效,且随着时间进程逐渐恢复.另外,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发生大腿疼痛的比例中TAD组低,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D=15~25 mm组患者术中出血少,且患者术中疗效以及短期预后佳.
作者:李炜;罗斌;沈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关节软骨退变伴软骨下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继发引起滑膜、关节囊和软组织的损伤及炎症反应[1].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KOA发病率逐步升高,其疼痛、膝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2].其治疗方案较多,药物方面多以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病情类药物、中成药、内服汤药为代表,虽然上述药物对于KOA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胃肠道反应、价格昂贵等短板亦日渐突出.临床工作者及科研人员逐步把KOA药物治疗的侧重点转移到副作用小、操作简单、具有价格优势的中药外用上来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3].笔者通过近期文献的查阅对中药外用机制进行汇总,以期促进中药外用机制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范华雨;张向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我国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发病率居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前三位[1],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术后存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感染、疼痛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威胁生命.
作者:沈淑劲;卢建华;樊炳楷;朱广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强骨饮对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KIP-1)过表达慢病毒感染的体外小鼠成骨细胞的调控情况,研究强骨饮治疗骨质疏松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从2d龄SD乳大鼠分离成骨细胞,构建CKIP-1过表达慢病毒,将成骨细胞分成4组:a组为空白成骨细胞对照组,b组为空载慢病毒感染的成骨细胞,c组为CKIP-1过表达慢病毒感染的成骨细胞,d组为CKIP-1过表达慢病毒感染成骨细胞+强骨饮处理.qRT-PCR检测成骨抑制基因CKIP-1和成骨相关基因ALP及RUNX2的表达,CKK-8检测细胞相对数目,茜素红染色鉴定成骨细胞,低倍光镜下观察钙化结节计数.结果:qRT-PCR检测:相比a组、b组,c组的CKIP-1有较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UNX2和ALPL表达水平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d组比较,d组的CKI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UNX2和ALPL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K-8检测:相比a组、b组,c组的细胞增殖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比c组,d组强骨饮处理后,细胞增殖比例有升高的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茜素红染色:相比a组、b组,c组钙化结节明显减少;相比c组,d组钙化结节显著增多.结论:CKIP-1过表达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成骨分化及矿化有明显抑制作用,强骨饮能提高CKIP-1过表达病理状态下成骨细胞的活性和成骨分化及矿化能力.
作者:杨依然;刘钟;王均华;刘康;史晓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模拟尺骨茎突骨折的机制,构建包括主要骨骼和韧带的尺骨茎突骨折的有限元模型,为尺骨茎突骨折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方法:基于正常人体腕关节的CT影像及各组织解剖特点、材料参数,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根据尺骨茎突骨折的相关特点,进行截骨造模,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尺骨茎突骨折有限元模型,计算和分析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相对位移变化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结果:建立了387 763个节点,1 094 717个单元的骨骼、软骨、韧带、骨间膜等结构完整的尺骨茎突骨折有限元模型,不同工况下计算得出的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相对位移变化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与临床实际符合.结论:建立的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于尺骨茎突骨折的力学机理分析,计算出的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相对位移变化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符合临床中尺骨茎突骨折分型的描述,可用于尺骨茎突骨折力学变化的可视化分析及临疗效评估研究.
作者:岳肖华;李晏乐;程灏;刘广伟;孙研;成永忠;宋跃;关继超;李永耀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明静水压下髓核细胞凋亡及基质代谢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揭示身痛逐瘀汤方对静水压下髓核细胞凋亡及基质代谢的调控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将8只新西兰兔处死后无菌条件下取出髓核,分为8组,将8组髓核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及传代后,加入身痛逐瘀汤方含药血清中,在体外静水压加栽系统中进行干预,在0.3 MPa,1 MPa及3 MPa压力下作用4h,24 h后,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髓核细胞加压前后的形态及生长状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髓核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差异;使用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各组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使用Annexin V-FITC/Propidium Iodide双染法检验各组髓核细胞的凋亡状况;使用凝胶电泳迁移法(EMSA)检验各组髓核细胞中PI3K/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活跃情况;Western Blot法检验Sox9,CollagenⅡ,BAD,Caspase-9及GSK-3在髓核细胞中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同一压力与作用时间下倒置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示中药干预组较单纯压力组髓核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保存更完整,生长状况更好;CCK-8法示中药干预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更高;Annexin V-FIT检验结果示中药干预组髓核细胞凋亡百分比更低;凝胶电泳迁移法及Western Blot法示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身痛逐瘀汤能明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延缓椎间盘的退变.
作者:刘志超;张帆;祝永刚;肖辉灯;郭菲宇;张万祥;卢通;齐磊;柳根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配穴电针方式对脊髓损伤(SCI)大鼠IL-1β,IL-6及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12例)、对照组(12例)、夹脊电针组(12例)、督脉电针组(12例).术后第7天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并采用苏木精-伊红及Nissle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对照组、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BBB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BB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IL-1β,IL-6及IL-10 mRNA的表达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IL-1β,IL-6 mRNA的表达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IL-10 mRNA的表达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夹脊电针组与督脉电针组IL-1β,IL-6及IL-10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督脉电针均可以改善大鼠SCI后下肢运动功能,降低IL-1β和IL-6的表达,增加IL-10的表达,抑制SCI后炎症反应.
作者:邹恩苗;胡洁;高丽萍;屠文展;林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卢敏教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湖南省中西结合骨伤科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骨伤临床与教学工作,擅长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筋骨疾病,骨与关节损伤及骨科疑难杂症,对于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有一套系统的方法,30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处方用药遵循法度、药少力宏、灵活多变、配伍精良,在遵循古人的治法上,结合湖湘地域特色,总结大量的临床病例,首次提出膝关节炎的中医病机为“虚、毒、瘀”[1].
作者:段航;卢敏;王林华;王志宏;邝高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魏氏伤科手法结合蒸敷方热敷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伤科收治的2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以魏氏伤科手法联合蒸敷方热敷治疗为主,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等级及活动度及住院天数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1)运用魏氏伤科手法联合蒸敷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后疼痛分级有差异,且治疗后疼痛等级降低.2)运用魏氏伤科手法联合蒸敷方热敷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后各向活动度有差异,且治疗后的各向活动度均提高,更能改善前屈的活动度.结论:魏氏伤科手法联合蒸敷方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近期疗效显著,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强;奚小冰;孔博;李飞跃 刊期: 2018年第10期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骨伤科常见疾病之一,为临床多发病,多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临床上疼痛往往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超过65%的患者存在慢性的疼痛[1],该病主要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骨、软骨以及其他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2],以关节软骨破坏、骨赘形成、滑膜增生、关节囊性病变等为特点.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可能与种族、年龄、性别、遗传、肥胖、关节过度活动和损伤等因素相关[3].王培民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运用温肾宣痹法从疼痛人手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效果颇佳,现将其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范东华;王培民;梅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