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并以女性多见.笔者于1999年至2000年运用腾药梅花针组合治疗,对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孔熙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一般认为,颈椎病是由颈椎退变尤其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颈椎间盘退变通常在30岁以后才开始[1].所以颈椎病多发生于3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而30岁以下年轻人患颈椎病者则较少见.近年来笔者发现30岁以下青年人颈椎病并不少见,且有增加的趋势.自1995至2000年间,诊治颈椎病450例,其中30 岁以下患者50例,占11.1%.现就其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探讨如下.
作者:裴仁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腕舟骨骨折在腕骨诸骨骨折中常见,也是易发生骨缺血性坏死部位之一,传统治疗方法多是手术为主.笔者在近2年临床中单纯用骨康泰灵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2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征;张汉床;程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老年妇女腰背痛常见,其中原因之一脊柱压缩骨折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降低引发骨质疏松有直接关系,笔者从1995~2001年治疗中老年妇女因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引起的腰背痛19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洁萍;胡广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部分病人症状改善不明显或症状复发,且患者难以接受再次手术治疗,是临床较为棘手的难点.自1999年7月起我们采用骶管封闭结合本院自制药油(酸痛油)盆蜡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刚;林定坤;孔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退行性骨关节病乃临床常见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有理疗、手法、针灸等,但疗效并不可靠,我科于2001年6~12月利用中药汽疗雾化透皮法外治退行性骨关节病100例,疗效确切,未发现副反应.现分析如下.
作者:杭柏亚;姜金红;杨镇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999~2001年,我们采用自拟活血通颈汤口服配合牵引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146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何志军;王承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可以达到解除髋部疼痛,维持关节稳定,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我院1996年~2001年共完成此项手术15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彩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关节镜技术的逐步普及满足了该类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术前诊断及术中操作是解决膝关节疼痛的关键所在,但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功能是指维持日常生活和进行工作、学习、劳动、社会活动等的必需的条件和能力.笔者观察75例膝骨性关节病关节镜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发现如果不结合积极合理的康复医疗,则不仅关节原有的伤病难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且往往术后合并关节粘连、僵硬、挛缩和肌萎缩等,有时甚至可加重原有的症状和关节的功能障碍.因此有必要在此提出膝关节镜术后帮助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几种方法及注意要点,供同道参考.
作者:王为民;刘国胜;张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999年6月~2001年8月,本人采用点压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锦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主证:患者认为为难受而导致其就医的症状.病灶:发病的部位.作者在就诊的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经常发现,主证与病灶分离现象的病人:如以肩部疼痛为主证就诊而颈部症状轻微的颈椎病患者;以腿部疼痛为主症就诊而腰部症状轻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这些病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病灶部位症状轻微,因此当把确诊的结果告诉病人时,病人都难以置信,这些病人甚至是医生,要使他们理解是要颇费口舌的.这是导致错诊和漏诊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主症与病灶分离现象存在的情况及其规律,作者作了初步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自1993年6月至2001年3月应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就获完整随访的57例病人报道如下.
作者:赵友明;王振文;洪如康;陈华;徐华梓;池永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鼻位于面部正中,下端游离突出,易受撞击、跌碰,发生鼻外伤、鼻骨骨折.未得到及时治疗转为陈旧性骨折、鼻骨畸形,影响正常呼吸.1992年至2001年共治疗陈旧性鼻骨骨折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桡骨远端骨折伴肘关节脱位,临床少见,且容易漏诊.我院自1997年9月~2000年12月,收治并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23例,取得较好疗效,为提高对该症诊疗的认识,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霍力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证实魏氏伤科热敷治疗床方主要的消肿止痛药理作用,了解本方不同制剂对本方的药效影响.方法:对本方采用混悬剂.酊剂不同提取法制剂制备,采用混悬剂灌饲小鼠行扭体法、酊剂外涂鼠尾行甩尾法镇痛试验;混悬剂灌饲大鼠行足跖肿胀法、滤纸片致肉芽肿消肿试验.结果:本方混悬剂制剂有较好的镇痛消肿作用,以酒提水沉法疗效较佳;本方酊剂冷浸高浓度制剂镇痛作用较好,酊剂冷浸低浓度制剂与浓度相近的酊剂热提制剂相比,后者镇痛效果较佳.结论:本方不同提取法制剂以及同一提取法不同浓度制剂对镇痛消肿药效作用可产生不同影响,为中药复方剂型改革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作者:张弘;李飞跃;任峰;杜宁;黄丽萍;姚莉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中药骨康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6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骨康防治组(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及尼尔雌醇防治组.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均切除卵巢.实验前后检测血清E2、IL-6、BGP、ALP和尿HOP含量,实验结束前检测骨密度.结果:骨康防治组骨密度和血清E2含量高于模型组,血清IL-6及尿HOP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去卵巢引起骨吸收加速,这可能与E2的水平较低及IL-6水平较高有关.骨康可防止去卵巢后的骨吸收,这可能与其提高体内E2含量有关,E2含量的提高,IL-6分泌减少,从而抑制骨吸收.
作者:庄洪;邵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对椎间盘软骨终板内血管状态的影响,了解椎间盘营养供应的情况.方法:选择8月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50只.选择5月对照组、5月模型组为本实验观察时段.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气化瘀方、活血通络方、芬必得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体视学分析、Dissector自动计数分析软骨终板内血管芽的数量、面积;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软骨终板的表达情况,进行VEGF与血管芽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益气化瘀方可以增加血管芽的数量和面积,与活血通络方作用相似,优于芬必得;模型组软骨终板内VEGF表达明显,但表达率减少;益气化瘀方VEGF表达量降低,但表达率增加明显.VEGF的表达与血管芽密度有正相关.结论:益气化瘀方可以增加血管芽数量和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修复、再生和增加椎间盘营养供应的作用.
作者:王拥军;施杞;周重建;兰凤莉;沈培芝;刘梅;徐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3例膝关节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青娥丸加味片,对照组运用奥湿克;两组均辅以患肢制动或抽取关节腔积液疗法.疗程1个月,并观察了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 01).治疗组改善晨僵及关节肿胀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副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其显著.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膝关节OA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而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丕琪;沈霖;杨艳萍;谢晶;杨家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厚朴汤在治疗颈椎病合并梅核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治疗标准等书,对1996年~2000年中1375例中合并梅核气证352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半夏厚朴汤合三黄葛根汤与单用三黄葛根汤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加味半夏厚朴汤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4%与78%,疗程进度治愈率,治疗组共252例,第1疗程治愈189(75%),第2疗程37(14.7%),第 3疗程15例(6%),第3疗程以上无效11例(4.3%).对照组100例,第1疗程19例,第2疗程31例,第3疗程28例,第3疗程以上无效22例.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颈椎病合并梅核气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对疗程有明显的缩短.
作者:应有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股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实验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1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进一步探讨VEGF对骨坏死再血管化和再骨化的机理.方法:新西兰兔48只,耳缘静脉注射50ug/kg大肠杆菌内毒素(LPS),24小时后重复,在第二次注射LPS后,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MP)20mg/kg,3次,每次间隔24小时.造模后第四周随机分为三组:动脉治疗组:经左侧股动脉注射尿激酶3万u和丹参注射液2m1;静脉治疗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尿激酶3万u和丹参注射液2ml:对照组:经股动脉注射生理盐水4ml.在治疗后的1周、2周、3周和4周,对股骨头标本进行HE、苏丹Ⅲ染色、纤维蛋白血栓染色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股骨头软骨下骨的脂栓栓塞、血栓栓塞和骨坏死情况,计数VEGF阳性成骨细胞率、阳性软骨细胞率和阳性血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治疗比静脉治疗能更快、更有效的降低脂栓栓塞和血栓栓塞,提高VEGF阳性成骨细胞率、阳性软骨细胞率和阳性血管率,改善骨坏死.结论:股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比静脉治疗更快速有效.其机理在于溶解血栓和脂栓再通已经阻塞的血管,促进VEGF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加速股骨头的再血管化和再骨化进程.
作者:吴云刚;童培建;肖鲁伟;马镇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疗程前后免膝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水平的变化,并探讨针刀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将所有动物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A组),手法治疗组(B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造模成功后,A组动物予以针刀治疗,配合以关节手法治疗;B组只予以关节手法治疗;C组不作任何处理.采取放免测定法检测A、B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同B组相比,治疗后A组关节液中三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 A组治疗前、后关节液中IL-1β、IL-6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刀疗法能通过对关节周围经络循行部位上筋结的治疗、逐步恢复关节动力学的动态平衡,从而抑制关节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异常升高,达到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
作者:俞杰;明顺培;张秀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葛根汤对模型动物退变颈椎间盘组织PLA2活性的影响,借以探讨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动力失衡性颈椎病动物模型,造模动物到期后取C4~5颈椎间盘,采用催化活性与微孔比色相结合的测定法测定PLA2活性.结果:模型组颈椎间盘PLA2活性明显升高,正常组则很低,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葛根汤无论是对早期治疗批还是治疗批均有下调PLA2的作用,以大剂量为优.结论:葛根汤具有下调退变颈椎间盘中PLA2活性的作用,从而可减少多种炎症介质的合成,这可能是其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周军;方素萍;霍海如;齐云;郭淑英;姜廷良;施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国家名老中医之一、全国第一、二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副理事长、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主席,世界骨伤专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医院终身教授刘柏龄主任医师,在从事中医骨伤科事业近60年的临床实践中,深研敏悟,普救众生,长期致力于骨伤疑难病的研究,笔者随诊多载,受益非浅,为使刘老学术思想发扬光大,现总结如下.
作者:姬艳波;刘茜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