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38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治疗时间约为20~30 min ,1次/d ,疗程1周;对照组采用传统膀胱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间的疗效。结果1周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9.47%(17/19),对照组52.63%(10/1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2周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4.74%(18/19),对照组89.47%(17/19),两组间统计学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能明显缩短恢复患者排尿功能的时间,且创伤小,无明显不良反应,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琦博;吕坚伟;蒋晨;吕婷婷;李震东;邱丰;黄翼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负压吸引器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方法从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97例次PCNL术中应用负压吸引器,其中脓肾患者二期PCNL术(一期造瘘引流)42例,肾积液混浊患者28例,鼻涕状或淤泥状结石16例,肾盏重度扩张并多发细砂粒状结石11例,其中鹿角形肾结石29例,多发肾结石4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单发肾盂结石14例。结果9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126 min ,平均(48.26±32.50)min。术中术后无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术后发热5例,结石清除率77%(75/97),无负压吸引致肾黏膜撕脱、出血。结论脓肾患者二期PC N L术或结石合并肾积液混浊、肾结石为鼻涕状或淤泥状、肾盏重度扩张并多发细砂粒状结石时,使用负压吸引器安全、高效,值得推荐。
作者:钟东亮;吴玉姬;莫国先;刘冠炤;吴文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结合文献总结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睾丸切除后经免疫组化诊断,随诊2年6月后死亡。期间发现肺转移行肺叶楔形切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予以放射治疗。结论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恶性程度高,术前较难诊断,免疫组化能够确诊,易发生转移,放射治疗有效。
作者:杨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穿孔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从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行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56例。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肉眼血尿、肿瘤分期及分级、肿瘤数量、肿瘤切除重量,通过卡方检验或 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膀胱穿孔(3.5%),腹膜外型穿孔占78.3%,腹膜内型穿孔占21.7%。膀胱穿孔的风险与性别(女性与男性分别为7.9%和2.0%,P<0.001),身体质量指数(<25、25~30和>30 kg/m2分别为7.4%、2.7%和2.4%, P=0.033)、肿瘤分期(pTis、pTa、pT1、pT2分别为0.2%、1.6%、6.0%、6.3%,P=0.027),肿瘤浸润深度(浅表和侵肌层分别为2.2%、6.2%, P=0.010)和切除肿瘤重量(<2和>20 g分别为1.5%、3.5%, P=0.026)有关。患者年龄、肉眼血尿、肿瘤分级和肿瘤数量不是膀胱穿孔的危险因素。结论性别、体重指数、肿瘤分期、肿瘤浸润程度和肿瘤切除重量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穿孔相关危险因素。年龄、肉眼血尿、肿瘤的分级及肿瘤数量等没有影响膀胱穿孔。尤其是瘦小女性患者易穿孔。
作者:穆中一;李刚;栾雪;刘世博;陈昂;付成;胡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筋膜内与筋膜间保留神经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纳入前列腺癌患者180例,按照2∶1的比例进行配对研究,分为进行筋膜间组和筋膜内组。筋膜间组采用筋膜间保留神经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筋膜内组采用筋膜内保留神经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两组在年龄、BMI、血清PSA、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及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两组间控尿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两组间控尿功能、勃起功能(筋膜内组45.0%vs.筋膜间组28.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两组间勃起功能(筋膜内组61.7%vs.筋膜间4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筋膜内组切缘阳性率(18.3%)高于筋膜间组(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前诊断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前提下,筋膜内组术后控尿和勃起功能恢复优于筋膜间组,对于临床中行LRP的患者,我们建议采用筋膜内保留神经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作者:方烈奎;杨江根;袁谦;黄向江;黄建生;张学齐;尹朝晖;张秩庠;熊星;姜敏;江洪涛;陈彤;肖克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单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药物与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单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药物组及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疗组,比较两组间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资料392例,其中单药组120例,大阻断组272例,平均年龄(67.6±6.6)岁,平均随访时间(33.1±8.3)月;两组间疾病无进展生存期(25.4vs.25.3,P=0.354)及总生存期未见显著差异(34.6vs.36.3,P=0.215)。单药组潮热(24.2%vs.34.9%,P=0.035)、贫血(8.3%vs.38.2%,P<0.001)、肝酶异常(5.8%vs.23.2%,P<0.001)、乏力(8.3%vs.18.8%,P=0.009)及便秘(3.3%vs.12.9%,P=0.004)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大阻断组。结论本研究比较了苏皖地区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单用LHRH‐a或MAB方案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单用LHRH‐a较MAB方案疗效相似,但部分副作用发生率较低,花费较少。
作者:叶杨;汪骏;秦超;华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年推出手术光盘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不少读者联系编辑部要求购买刊物及手术光盘,部分刊期杂志销售较热,如2013年1期(刊有李学松教授的《经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肾蒂处理经验:手术技巧及出血性并发症的腔镜下处理(附视频)》)等,而由于杂志存量有限,尚有部分读者未能如愿买到所需杂志。现在盘点库存后发现少量余刊,请需要购买的读者尽快联系编辑部购买。
作者:《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泌尿外科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泌尿外科、男科学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刊物同时入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系统科技期刊群。先后获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优秀期刊、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科技期刊审读优秀期刊等奖项。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分析部分泌尿外科疾病应用机器人辅助技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初步总结临床经验,扩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疾病的应用范围。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总计155例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包括膀胱癌(43例)、前列腺癌(51例)、肾肿瘤(37例)、肾上腺肿瘤(13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1例)。其中,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治疗泌尿系疾病79例,传统腹腔镜手术76例,分别就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道通气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疗效无差异。机器人组中,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成型、肾上腺占位切除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65.42±22.51) min vs .(92.63±13.20) min、(67.75±12.53) min vs .(90.35±18.53) min、(78.43±25.44) min vs .(95.43±28.23) min;膀胱癌根治、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成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腔镜组:(185.33±88.35) mL vs .(270.58±102.83) mL、(64.54±20.44) mL vs .(120.41±45.13)、(39.34±19.41) mL vs .(63.51±21.25) m L ;前列腺癌根治、膀胱癌根治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d ):(2.52±0.84)/(4.53±1.85)、(4.02±1.33)/(5.21±1.52);前列腺癌根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成型术后住院日明显少于腹腔镜组:(7.12±2.20)dvs.(18.01±4.01) ;d、(8.53±4.54) d vs .(10.53±3.22) d;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组:(162.31±21.03) min vs .(130.23±30.21) min。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泌尿外科疾病,解剖精细、重建精准,且损伤小、痛苦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随着不断训练、技术熟练水平的提高及相关操作器械的更新,部分手术时间的缩短不容置疑,将为泌尿外科疾病治疗提供更好的平台。
作者:王东;刘竞;李利军;包安竹;田雪梅;胡云霞;金刚;李祥奎;黄小波;邱明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α‐抗胰蛋白酶A1A T、肌球蛋白10M Y H1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 A1AT、MYH10的表达,根据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A1AT、MYH10的表达情况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采用χ2和 Fisher's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结果在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 A1AT和MYH1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而在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及癌旁间质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60%,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及癌旁间质细胞A1AT和MYH10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膀胱组织(P<0.01)。A1AT和MYH10的阳性表达率在低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分别为68%、36%,在高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分别为91.4%、77.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分别为65%、30%,在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分别为90%、75%。A1AT和MYH10在高分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2种标记物在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1AT、MYH1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新的肿瘤标记物,并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预防及诊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成重峰;徐婷;荆涛;王沛涛;王新生;牛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系统评价局限性肾癌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肿瘤预后。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 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4年5月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比较肾部分切除术(PN )与肾癌根治术(RN )治疗局限性肾癌的肿瘤预后的临床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终纳入文献33篇,共33520例,PN和RN手术分别为9190例和24340例。PN与RN的术后5年总的生存率(OS )、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 )、并发症发生率和慢性肾脏病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37(95% C I:1.023~1.050)、1.022(95% C I:1.006~1.038)、1.397(95%C I:1.078~1.811)、0.416(95% C I:0.295~0.5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0年总的生存率、10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肿瘤复发率和肿瘤转移率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46(95% C I:1.020~1.073)、1.018(95% C I:0.992~1.043)、1.375(95% CI:0.920~2.057)、0.520(95% CI:0.260~1.0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限性肾癌患者,PN的术后5年的生存预后优于RN ,而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10年的生存预后相当,并且肿瘤复发情况与转移情况无明显差异。虽然PN的并发症发生率较RN高,但PN在慢性肾脏病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RN ,所以PN是一种疗效显著并且有其自身优势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魏礼杰;庞诗语;罗扬;朱永通;于哲;龙其成;谭万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滞剂治疗男性神经原性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功能失调(NDSD )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2012年6月~2014年10月男性神经原性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功能失调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患者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d,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观察服药后4周和12周的泌尿生殖系困扰调查的6项短表(UDI‐6)、平均膀胱剩余尿量(PVR)、间歇导尿(IC)患者例数、平均每日IC次数,服药后12周平均大尿流率(Qmax)、平均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力(Pdet .Qmax)、平均大尿道闭合压(MUCP),并记录相关不良事件。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入选患者94例,88例患者完成试验(实验组46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服药后4和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 UDI‐6、PVR、IC患者例数、平均每日IC次、Qmax、Pdet .Qmax和MUC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4和12周实验组UDI‐6、PVR、IC患者例数、平均每日IC次、Qmax、Pdet .Qmax和MUCP和基线值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1受体阻滞剂能改善男性NDSD排尿,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陈晖;蒋重和;汤平;欧汝彪;曾健文;邓向荣;周理林;黄马平;李青青;刘秋玲;黄杰滨;谢克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病率逐年增加,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探讨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浓度与泌尿系统结石的关系。
作者:陈庆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0岁,因“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3 d”入院。查体:C T 检查结果示右肾上腺见10 cm ×9 cm 大小等低不均质低密度,边缘清楚,内见多发点状钙化,肝右叶受压,增强后扫描呈持续不均质强化(图1),诊断右肾上腺区肿瘤。手术切除肿物常规病理,大体:已被切开的球形肿物一个,12 cm ×10 cm ×8 cm ,表面附有部分脂肪囊、部分包膜,切面灰白灰黄相间,质韧,部分区域出血,部分囊性变;光镜:肿瘤组织弥漫性分布,分化较成熟,细胞大小较一致,梭形、短梭形,散在巨核细胞,间质水肿并散在炎细胞浸润,查见灶性黄色瘤样细胞;免疫组化:S‐100(+), SM A (+),Vimentin(+),CK(-),HMB45(-),Ki‐67(3%左右)。病理诊断:右肾上腺神经纤维瘤(图2)。
作者:傅兴宁;史金胜;陈红芳;温静静;刘晓玲;宗佩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7岁,因“血压升高7年,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区占位2年”就诊。2年前行肺部CT检查时发现左侧肾上腺区占位,CT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区可见2.4cm×1.9cm软组织密度占位,CT平扫值约为41 Hu(图1A),考虑左肾上腺肿瘤。患者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未进一步处理,2年来血压情况无明显变化。2周前行肾动脉CTA 检查发现左侧肾上腺区4.1 cm ×3.8 cm软组织占位,增强C T值56 H u (图1B ),考虑“左肾上腺肿瘤”。行生化及血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皮质醇等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之后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肾上腺腹侧,与肾上腺无明显关系。病理提示:肾上腺区梭形细胞肿瘤,细胞密集。免疫组化:CD34+,CD117+,Dog‐1(+),Actin (-),CK‐, Desmin(-),S‐100(-),Vimentin (-),Bcl‐2(-),Ki‐67(+)<5%(图1C)。考虑胃肠道间质瘤(GIST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由于个人原因未服用辅助药物治疗。随访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目前仍在随访中。
作者:丰琅;宋健;张道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虽然远低于西方,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 PS )是细胞生理过程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在细胞内普遍存在;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肿瘤、病毒感染、神经变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炎症等。本文对U PS在前列腺癌发生进展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了相关综述。
作者:巩艳青;彭鼎;郭应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包括5‐A RI、α1‐blocker、PDE5I、M受体阻滞剂及β3受体激动剂等。本文就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晓明;蒲春晓;韩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Sipuleucel‐T是首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疫苗制剂,能使中位生存期的延长超过两年。它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作为Ⅰ级推荐用于无症状或有轻微症状的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治疗。本文旨在系统综述Sipuleucel‐T疫苗治疗mCRPC的机制、方法、临床使用指征、临床试验、循证证据及联合应用等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李胜;曾宪涛;王行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离断式肾盂成型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的标准术式,开放手术的成功率达到90%以上。在过去20年里,随着手术技术及器械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技术得到了飞跃发展并成为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另一主要方式。腹腔镜下按传统术式离断后再吻合,手术操作难度大,而且无法完全保证正确的吻合方向以及较低的吻合张力。基于传统术式,我们改良创新新技术(命名为IU PU技术),将手术方法进行优化,吻合第一针之后再行离断,大程度的保证了吻合方向及较低的吻合张力,同时降低了操作难度。手术成功率可达96.4%以上,现将该术式经验分享于下。
作者:李学松;杨昆霖;周利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目前非肌层浸润型膀胱肿瘤(NMIBC)治疗的金标准,但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肿瘤分期的准确判定以及肿瘤复发与进展等问题仍始终困扰着我们。近年来,窄谱膀胱镜、荧光膀胱镜和激光手术等新型诊疗手段日新月异,特别是经尿道激光手术凭借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等优点在NMIBC的治疗中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作者结合文献报道和临床诊治体会,就多种新型激光材料(如钕激光、钬激光、铥激光和绿激光)在NMIBC手术治疗中的现状和新进展做一概述。
作者:贺大林;吴开杰;范晋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针对人p21小GTP酶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 kinase‐1,PAK1)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 ,3′‐UTR)构建PAK1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筛选,为后续 PAK1与microRNA‐145(miR‐145)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PCR法扩增出 PAK1基因3′‐U T R片段,经连接、酶切插入到pGL3载体上,构建了 PAK1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45可能靶向作用于PAK1基因的3′‐UTR ,后将上述重组质粒以及miRNA mimics(miRNA模拟物)、miRNA‐Con(miRNA control ,miRNA 阴性对照)瞬转到膀胱癌 T24和J82细胞系中,并检测其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另外,利用实时定量 PCR法检测不同实验组中 PAK1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pGL3‐PAK13′‐UTR WT质粒,并通过双酶切以及测序的方法验证所得结果的正确性。且转染 pGL3‐PAK13′‐UTR WT 质粒后, T24/miR‐145组和J82/miR‐145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T24/miR‐con和J82/miR‐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通过实时定量PCR法发现,miR‐145 mimics组的PAK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iR‐145 con组。结论成功构建了PAK1基因3'‐UTR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且miR‐145能够显著降低其荧光素酶活性,提示miR‐145能靶向负调控 PAK1的表达。
作者:刘伟;寇博;贺大林;郭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检测正常人群、前列腺癌(PCa)低危和高危组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 )n微卫星多态性,探讨该重复序列长度对PCa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应用PCR和双链循环DNA测序技术,对98例正常人群(对照组)和95例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PCa的患者,进行外周血标本(CAG)n串联重复序列检测,分析该微卫星多态性与PCa恶性程度的影响。结果 PCa组CAG重复序列为15~31,平均(23.21±3.07);参照组重复序列为14~34,平均(24.20±3.5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PCa患者肿瘤Gleason评分进行分级,≤7分为低危,共68例,≥8分为高危,27例。低危组的CAG重复序列为18~31,平均(23.65±2.92),高危组C A G重复序列为15~27,平均(22.11±3.2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危组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受试者AR基因(CAG)n重复序列呈现多态性,该重复序列长度与PCa的发生有关,较短的CAG重复序列预示发生PCa的可能性较大,恶性程度更高。
作者:梁国庆;顾燕青;沈薇;陈伟杰;江宁东;陈春雷;沙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回顾文献报道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手术治疗,联合化疗、放疗等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方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了部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可通过综合治疗保留膀胱的观点。
作者:闫伟;陈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近年来形成了鲜明的学科内亚专业,成立了肿瘤、结石、前列腺疾病、小儿泌尿、女性与神经泌尿、男科疾病等不同学组。2010年起本学科与台湾阳明大学泌尿外科(台北荣民总医院泌尿外科)建立开展长期合作,每年邀请4~5批台湾著名泌尿外科专家来学科交流、讲学、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第一届泌尿生殖华夏医学论坛暨第十五届亚太性医学年会(GU‐HM F 2015& APSSM 2015)将于2015年9月11~13日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诚邀各位同仁参加此次盛会。GU‐HMF 2015& APSSM 2015是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CPAM )主办,中国医促会泌尿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GUA‐CPAM )、亚太性医学学会(APSSM )和万怡会展(HEALIFE PCO)承办,北京郭应禄泌尿外科发展基金会、中国医促会国际交流与推广专业委员会、中国医促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OGA‐CPAM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亚洲男科学杂志(AJA )和泌尿男科转化医学杂志(TAU)协办。中国工程院郭应禄院士、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泌尿外科吕福泰教授和中国医促会原会长曹泽毅教授为本次大会名誉主席,GUA‐CPAM 会长、APSSM 理事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辛钟成教授为本次大会主席。
作者: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泌尿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了提高期刊编辑出版质量,本刊对于论文中图、表的制作要求如下:1.图/表:按照其在正文中所标注位置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序。每幅图/表应冠以图/表题目。说明性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的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所使用的非公知公用缩写的表示意义。
作者:《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医院定于2015年9月7日至25日在全国泌尿外科年会及亚洲泌尿外科年会后将举办高年主治医师以上的“尿道修复重建”高级培训班。内容为:1.集中理论授课;2.参加临床手术示教;3.动物实验操作。使学员在三周的培训中对尿道修复重建理念能有正确的认识,并获取实际的临床操作技能。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的发生率约占整体尿路上皮癌的5%左右,虽然发生率较低,但 U T UC的预后明显差于膀胱癌。但是目前临床除了标准的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术(nephro‐ureterectomy , NU)之外,合适的辅助化疗方案一直没有定论。目前针对U T UC的化疗方案的制定均源于此前对于膀胱癌的治疗经验,但是相比膀胱癌,U T UC的辅助化疗研究一直缺乏系统性。近日一篇名为《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adjuvant an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的关于U T UC新辅助以及辅助化疗的荟萃分析发表在《European Urology》上。作为目前这一领域中新的高等级证据,我们对其结果进行推荐,希望能对国内同行提高对U T UC化疗的认识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田野;朱一辰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