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硬膜外阻滞(E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对椎管内局部组织有影响.方法:通过EB组40例、非EB组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切除的黄韧带及椎间盘组织的组织学观察,以及前者12例、后者10例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光镜下黄韧带及椎间盘组织的腔面外膜光滑程度和炎症反应情况,EB组与非E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电镜下观察上述两种组织的纤维成份和排列以及细胞的超微结构,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按本文治疗原则实施腰椎EB后与椎管内疤痕粘连形成无关,并对椎管内局部组织的超微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但因两组部分病人的黄韧带和间盘组织内有慢性炎症反应存在,故应做好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裕光;李佛保;王连唐;吴义方;徐栋梁;杨忠汉;陈立言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直接照射对小鼠脑组织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方法:在麻醉状态下,切开小鼠头部皮肤,暴露颅骨及脑组织,用氦-氖激光仪垂直照射小鼠额叶皮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测定不同剂量氦-氖激光照射后小鼠脑组织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结果:激光照射各组可明显增加小鼠脑组织5-羟色胺含量,以剂量为55.1 J /cm2和27.6 J /cm2组明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氦-氖激光脑局部照射可增加小鼠脑组织5-羟色胺含量,且与激光剂量有关.
作者:石福铭;伍期专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与安定联合应用于分娩镇痛的方法及效果观察.方法:70例正常分娩的妇女,随机分为(1)联合使用HANS仪与安定(HANS)组;(2)单纯使用安定组(对照组),各35例.全部病例在宫口开大3cm时进行分娩镇痛和监测.结果:HANS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随着产程的进展,血浆皮质醇浓度逐渐降低,β内啡肽含量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程正常;而对照组病人产程相对延长,自然分娩率降低,助产和手术率高,新生儿Apgar评分低,存在新生儿缺氧情况.产后出血情况两组基本相同.结论:HANS仪与安定联合进行分娩镇痛,与单纯安定相比,提高了无痛率,增加了分娩的安全性,缩短了产程,是一种分娩镇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彩萍;王大卫;任书祥;郭立君;单东风;贾俊茹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对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效果、镇痛药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ASAI级剖宫产产妇40例.HANS组(HANS+PCEA组)20例:术前应用HANS且术后进行PCEA;对照组(PCEA组)20例:单纯术后PCEA.HANS采用DD波(2/100Hz)刺激30min后切皮.记录切开腹膜、分离膀胱反折、婴儿娩出、清理官腔、探查附件、术后6h、12h、24h各时点的疼痛评分及术后PCEA用药量,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HANS组各时点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HANS组术后镇痛药用量比对照组减少19%,但无统计学显著性,HAN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应用HANS可增加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并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作者:王琼;刘延青;余铣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超极化激活电流(Ih)通道对神经元动作电位的爆发起重要作用,本工作检验其在炎症痛中的作用.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发关节炎模型,用全细胞电流钳、电压钳技术研究炎症后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Ih通道的特性.结果:炎症大鼠DRG细胞Ih通道的翻转电位、大电流密度没有改变,说明Ih通道的结构及表达的数量没有变化.但Ih通道的半激活电位向去极化移动,说明Ih通道的活性增加;电流钳记录表明,炎症大鼠DRG神经元中,具有Ih的中、小型细胞动作电位增宽,小型细胞动作电位频率增加.结论:上述变化可以加速细纤维传入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放大了伤害性感觉信号,这可能是引起炎症痛敏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学庆;邓伦斌;曹晓杰;姚磊;于英心;韩济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美施康定、路泰对重度癌痛的止痛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45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重度癌痛病人,83例服用美施康定(A组),62例服用路泰(B组),初始剂量均为30mg口服,每12h一次;据实际疗效来调整用量,每次递增30mg,直到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结果:美施康定、路泰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95.2%,93.5%.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1.9%,80.6%.镇痛有效时间分别为:9.1±4.1h,8.7±4.4h.两药镇痛效果及镇痛有效时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分别有62人(74.7%),47人(75.8%)生活质量较前提高一个等级,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两药对骨痛、内脏痛、软组织浸润痛效果好,对神经痛效果欠佳.神经痛与其它类型疼痛的镇痛效果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两药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便秘,恶心、呕吐、嗜睡、排尿困难等.结论:美施康定或路泰对重度癌痛止痛效果好,镇痛时间长,副作用小,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重度癌痛的首选药物.
作者:李平;郭良君;郑坚;廖倚萍;李丽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 B)治疗痉挛性斜颈(ST)病人的临床效果.资料及方法:3例病程4个月~2年的ST患者,1例为头颈部持续向右旋转,2例为阵挛性转头动作.其中2例经多种药物治疗或针灸治疗未能控制.用2%利多卡因(5ml次)行SGB治疗,每日1次连续2周,然后隔日1次连续2周;后,1周2次连续2周.用Tsui评分评价疗效.结果:3例病人经SGB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两周后症状明显改善,1个月后体征基本消失.分别跟踪随访7个月、5个月、1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在目前临床上对ST病人采取的种种疗法往往不奏效的状况下,采用SGB治疗ST病人是一种新的尝试,为治疗ST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新方法,但尚需作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和机理研究.
作者:李莉;秦振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太极通天液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放免法测定太极通天液治疗前后偏头痛病人血浆β-内啡肽的含量,并与丹参口服液比较.结果:太极通天液组不但临床疗效优于丹参口服液组,而且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β-内啡肽含量升高程度与偏头痛程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太极通天液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中的β-内啡肽含量有关.
作者:薛彦忠;项建平;王立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时应用氯胺酮是否能增强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方法:30例胆囊切除术的病人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成切皮前用氯胺酮0.4mg@kg-1(n=15I组)和生理盐水组(n=15,II组),术毕均经硬膜外腔注入吗啡lmg术后镇痛,进行双盲对照观察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结果:I组术后镇痛完全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明显延长,VAS、VRS值明显降低(P<0.01),副作用未见增减.结论:硬膜外麻醉时应用氯胺酮能明显增强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
作者:杨明全;丁德蓉;曾永红;郭瑞春;曾春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局部病灶注射的方法治疗耻骨筋膜炎7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7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66岁,病史5天~7年.均感会阴部钝痛和尿道口周围锐痛.尿道外口周围区域尖锐性疼痛,疼痛为间断性.行走等活动多可加重疼痛,休息后减轻.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查体尿道外口无红肿,粘膜面无脓性分泌物,耻骨表面有散在压痛点.患者辗转妇科、泌尿外科,做多项化验无阳性发现,长时间应用抗菌素等多种治疗疗效不佳.
作者:周永学;段红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小剂量吗啡、氟哌啶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取得了成功,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们在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时于局麻药中加入少量吗啡、氟哌啶试用于术后镇痛,亦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尚亭;孙传良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自1997年12月以来,作者将腋路臂丛连续阻滞用于手术后镇痛,术毕连接PCA泵单用0.15%布比卡因行术后镇痛,经临床20例验证,均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男11例,女9例,年龄为16~67岁,平均32.4岁.均为肘关节以下部位的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分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记录治疗过程中的副反应.
作者:陈祥明;蓝依军;徐培华;柳子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硬膜外麻醉中由导管应用局麻药和注入术后镇痛药吗啡的时间与镇痛效果上的关系不太为人们注意,本文对40例妇科盆腔手术病人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择40例ASAI~Ⅱ级妇科盆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两组术前均给安定10mg肌注.硬膜外选L2-3间隙侧入法穿刺,向尾部注药0.75%布比卡因4ml,向头方向置管4cm,用1.5%利多卡因+0.25%地卡因+1:200,000肾上腺素混合液维持麻醉.A(局麻药+吗啡)组在关腹前20min左右由硬膜外导管注入0.75%布比卡因4ml,B(吗啡)组关腹前不给局麻药.关腹后两组均给吗啡混合液(吗啡1.6mg+氟哌利多1.6mg+麻黄碱10mg用0.9%氯化钠稀释至6ml),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
作者:季煊;喻震;王巧恒;何荣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肾(输尿管)绞痛,为泌尿系统疾病(结石多见)的常见症状之一.它起病急,疼痛剧烈.近年来,我们应用小剂量氯胺酮滴鼻与硝苯地平舌下含服治疗肾绞痛,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选择突发腰腹部疼痛,且多向下腹或会阴部放射的病人,发作时表现为屈体按腰、辗转不安、呻吟不止、颜面苍白、冷汗、恶心呕吐以及尿痛或血尿等;经B超、X光片证实为泌尿系结石或既往有泌尿系结石并明确诊断为肾绞痛者共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17~72岁,体重52~90kg;疼痛发作时间短者为10min,长者为4h;除8例为住院病人外,其余为门诊病人.
作者:公重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们采用颞颌关节腔内注药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1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5例,女13例,年龄20~32岁,平均28.3±1.58岁,病程10天~5年.其中,11例患者表现为耳前深部即颞颌关节处疼痛,且可由该处向周围放射,疼痛可弥散到整个一侧面部,为轻中度钝痛,咀嚼、说话、咬牙等活动可诱发和加重疼痛;5例患者开口活动受限,自然开口度<2.5cm,开口运动出现关节绞锁;2例开口度过大,呈半脱位状,在下颌运动时颞颌关节处出现明显的弹响或杂音.X线检查颞颌关节无器质性病变.
作者:齐云峰;赵红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男,65岁,主诉右肩腰背部痛2月,收住内科病房.体格检查:T8~L1棘突有压痛,腰部活动稍受限.X线示:脊柱炎(胸腰椎)伴骨质增生.既往无结核,外伤及手术病史.拟老年性脊柱关节炎伴骨质增生.给予T11-12椎间隙硬膜外阻滞,穿刺过程顺利,无血液回流,即注入1%普鲁卡因8ml+强的松龙200mg.用药后第三天发现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即行胸椎CT示:T10-12椎体退行性改变.第七天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活动受限,尿潴留,再次行T10-12CT示:脊髓内稍高密度占位影,考虑髓内肿瘤可能.遂转院行MRI示:T9~12脊髓肿瘤
作者:施丽娟;雷秋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关于人工流产的镇痛方法有很多种,选用快速、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对人工流产手术将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我院1997年3月至10月采用2%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行人工流产术218例,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我院在此之前所采用的利多卡因单纯颈管表面麻醉,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工流产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霞;陈沿东;金巧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继发的神经系统异常是临床多学科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其发生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推动了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现将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傅建峰;王力利;倪家骧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神经损伤可使脊髓背角发生可塑性变化,并形成中枢敏化,这在神经损伤引起的痛觉过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吗啡耐受时,脊髓背角也发生类似的可塑性变化,包括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激活,蛋白激酶C的激活和移位,NO的合成及NO对聚ADP核糖合成酶(PARS)的激活.提示痛觉过敏和吗啡耐受在脊髓背角具有相同机制,两者在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激活及相应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上可能会相互影响.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抗抑郁药阿米替林(非选择性去甲肾上腺和5-HT重摄取抑制剂)被广泛用于临床慢性疼痛患者,包括慢性炎症痛和神经源性疼痛.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明:抗抑郁药的止痛效果不仅仅限于情绪成分,因为对于没有抑郁症的慢性痛患者,止痛效果依然存在.为了探讨抗抑郁药的止痛机制,进一步选用了两种药物进行动物实验--去甲丙咪嗪(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选择性5-HT重摄取抑制剂).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格兰泰曲马多缓释片100,150,200rng(Tramal Long 100、150、200mg型)上市后,我们对3153名使用此药的患者进行了售后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遵守法律规定对产品进行调查和收集有关药物行为学的数据.主要侧重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格兰泰曲马多主要用于严重和极其严重的疼痛治疗.绝大多数报告显示,运动系统疾病所导致的疼痛占全部病例的49.9%,肿瘤占24.3%,外伤和骨折占10.1%,神经性病变占9.3%.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每日平均药量是235.7mg,通常分为两次给予.82.5%的患者对此药疗效的评价是非常好和好.有不良反应的占全部患者的6.5%,其中大多数是典型的阿片药物类副作用,恶心占3.4%,头晕占1.5%,眩晕占1.1%.没有报道更为严重的和其它未报道过的副作用.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