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国际刊号:1006-9852
  • 国内刊号:11-3741/R
  • 影响因子:1.45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32
  • 全年订价:48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出版地方:北京
期刊标签: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刊号:1006-9852
国内刊号:11-3741/R
邮发代号:82-832
创刊时间:1995
发行周期:月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简介

本刊办刊宗旨:本刊的方针及任务是贯彻临床与基础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交流有关疼痛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及新的预防治疗方法,以便促进我国疼痛医学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使国际疼痛医学界通过每篇论文的英文摘要及时了解中国疼痛医学方面的最新进展,促进国际交流。读者对象为国内临床各科医务工作者和研究疼痛原理的科研、教学工作者。

栏目设置

WHO疾病分类、国外医学动态、特约综述、论著、国际译文、综述、消息、科研简报、临床病例报告、合理用药

杂志收录/荣誉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题目、作者和单位

  1.题目

  不超过25个字,求简明、醒目,能准确反映论文主要内容和信息、突出内容和独到之处、自然科学名词要规范、吸引读者和有利于文献检索。最好不设副标题、不使用缩略语。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英文题目单词全部大写,与中文题目相符。

  2.作者

  中文名字用空格隔开,如:韩济生 周 红。

  英文名字用英文逗号隔开。作者英文名用汉语拼音,姓全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字间用连字符连接,如HAN Ji-Sheng, ZHOU Xiao-Hong)。

  3.单位

  作者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 另加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标示角标1, 2……,并在其工作单位前相应标示角标1, 2……。英文摘要前加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等全部作者的英文地址。首字母大写,城市用汉语拼音,并写明邮编。用于标识某作者的单位序号(如“2”)和通讯作者标识(如“ ”),之间不用“ ,”间隔;直接用“2 ”表示。

  4.基金文章

  基金文章应在题目右上角标示角标*。文章首页页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以“;”间隔。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5005)。并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

  5.通讯作者

  如有通讯作者,请提供通信作者姓名及电子邮件地址。通讯作者最多两位。通讯作者右上角标示角标△。首页页脚注明:△通讯作者及邮箱。

  (二)中英文摘要

  1.摘要

  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临床及基础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全部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中“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字体加粗,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英文缩略语在第一次出现时应写出全称或英文全文如:采用英文标点符号,“,”后面空半角一格

  例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2.字数

  中文摘要300字以内,采用中文标点符号。英文400个单词以内,采用英文

  标点符号。

  (三)关键词

  1.个数

  3~8个词,各词间用分号隔开。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大写,如:Neuropathic pain; Depression。

  2. 标准

  请尽量选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中的词,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mesh)。

  (四)前言

  前言是引领读者进入文章的导言,不另列标题。前言简要回顾本文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历史,尤其是近2~3年内的研究成果,需引用参考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及其新意。文中的药名应当用化学名,第一次出现时要加英文。中、英文缩略语在第一次出现时应写出全称或英文全文,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五)方法

  1.实验对象

  标出动物的品系和来源,如: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仪器设备

  标出制造商及产地的名称。如:射频调节(瑞典ELEKTA公司生产的LNG30-1型射频发生器)。

  3.试剂

  标明化学名、规格、型号及来源。

  4.实验分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分组清楚明确,有例数。

  5.统计方法

  定量资料一般应采用“均数±标准差(± SD)”或者“均数±标准误( ± SEM)”方式表达,偏态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达。并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 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 (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方差分析等、多因素方差分析等)。标明P值(如P < 0.05)。

  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一律用斜体。常用: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 ;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

  (六)结果

  1.内容

  主要叙述课题研究后所得到的主要数据。结果应对影响效果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适应症与禁忌症的建议。

  2.正文的逻辑顺序

  用“1.(1)① ”的格式表达;其中“(1)”为最后一级分段序号,“①”为段内的逻辑序号(不用于分段)。

  3.随机方法

  文中要把采用的何种随机方法表达清楚,如随机数字表、抽签、电脑选取等。

  4.数字范围表述

  用“ ~ ”,其余前后的数字或文字空1/4汉字符长。如“3 ~ 4 mg”。

  5.计量单位及相除的组合单位

  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全文模式要统一,分母由两个以上单位组合构成时,分母中的单位间要加间隔号(中圆点)如ng/kg/min应采用ng/(kg·min)的形式或ng·kg-1·min-1的形式。

  6.中、英文缩略语

  在第一次出现时,应写出全称或英文全文,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7.如果统计学上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必使用“P >0.05”表示。

  8.表达方式

  可用文字、图、表(三线表)加以表达。关于图表的要求,见“论文图表总体规范要求”。

  9.论文图表总体规范要求:

  (1) 图表设计:简洁、自明、清晰、美观。

  (2) 图表宽度:占半栏,图表宽度8 cm;占整栏时,图表宽度16 cm。图表中所有文字为英文表示,不出现中文,英文统一使用Arial字体。

  (3) 统计学表示:*,#,△等表示P < 0.05;**,##,△△等表示P < 0.01;***,###,△△△等表示P < 0.001。*表示与术前或者对照组相比,#,△等表示组间比较。可用文字、图、表(三线表)加以表达。图和表的题目、内容及图注均要求中、英文两种文字,英文首字母大写。

  (4) 文中表述图表方式:如文中只有一个表或图,表示为:(见表1)或(见图1)。多个图表一起出现表示为:(见表1和图1)、(见表1,2和图1,2)、见表1 ~ 3或图1 ~ 3)等。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注意图表的自明性及独立性,如要求在所附X线片的图解中注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摄片时间及描述主要病变征象。

  表(三线表)

  (1)文字:表题目和内容,用中、英文两种文字。所有英文首字母大写。

  (2)数据:数据应为统计学结果,而非原始数据。表中同栏内的数字,要求

  数点后位数一致。如无必要,尽量确保4位有效数字,不必列出过多位数。

  (3)统计学标注:在数据右上角依次采用“*,#,△” 等标注统计学差异。在表下用文字注释,举例:“* P < 0.05,与对照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 P < 0.05,与A组相比,compared with group A”

  统计图

  (1)图内文字:全英文,Arial字体,字要尽量大,纵标目可以占纵坐标全长,

  以保证清晰度。横标目、纵标目的字体字号相同。

  (2)图注:图注要求中、英文两种文字,英文首字母大写。

  (3)合并图:左或右上角标出A、B、C、D。

  (4)统计学标注:在折线和柱上方依次采用“*,#,△”等标注统计学差异,在图注中注释,举例:“中文图注 * P < 0.05,与对照组相比”; “英文图注 * P < 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A折线图要求:a. 图标:空心圆表示对照组,实心圆(或实心三角等)表示实验组。b. 连线:清晰,粗细适中。如有必要,超过3条折线时,可采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实验组,请注意颜色差别要大,以免混淆。c. 组别标注:在合适的位置(如左/右上角、顶部等)标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等(见图1)。

  B柱状图要求:左边柱是对照组,用空心柱表示;右边柱是实验组,用实心柱表示,多个实验组用不同条纹、不同灰度或必要时用不同颜色实心柱表示(见图2,3)。如有多个剂量,剂量越大,灰度或颜色越深。

  照片图:

  (1)图像:清晰准确,灰度或颜色对比明显,分辨率>300 dpi。

  (2)标尺和箭头:组织学照片在图右下角画出标尺(见图4)。

  (3)箭头:局部特指用箭头表示。

  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使用数码相机拍照时最好使用“tiff”格式,设定分辨率最小为300 ppi(每英寸像素)。投稿文件中的图片建议采用“jpg”格式。使用人像应征得患者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并征得版权所有者的使用授权。

  (七)讨论

  应分段进行,每一段只说明一个问题。要注意应以本研究结果为依据。 论证要有说服力,不能主观猜测。正确引用参考文献,按照文献出现前后顺序编号。

  (八)参考文献

  1.篇数

  一般不超过20篇,主要引用近期(2 ~ 3年内)和重要文献。

  2.排序

  参考文献按照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序。正文参考文献序号在右上角用角标标出,如[1],[1,2],[1~4,6]。如我刊近5年内有相关文献报道,建议关注。文献中的“et al.”用斜体表达。

  3.内容和格式

  期刊标准:

  [序号] 作者[列前三人,以逗号分隔,多于三人加“等”(英文用et al)].文题.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

  书籍标准:

  [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止页。

  期刊和书籍的格式举例如下:

  [1] 李君,冯艺,韩济生, 等. 三个中文版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量表的制定与多中心验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549 - 553.

  [2] Ayoub C, Girard F, Boudreault D, et al. A comparison between scalp nerve block and morphine for transitional analgesia after remifentanil-based anesthesia in neurosurgery. Anesth Analg, 2006, 103:1237 - 1240.

  [3] 韩济生. 神经科学. 第三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 635 - 653.

  此外,文中提到某些作者的重要工作而限于文献条数不能正式引用时,可指出该工作发表的年份,例如(Vogt等. 1992)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发文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ICU腹部外科术后患者疼痛与睡眠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ICU中疼痛是否为ICU睡眠障碍的确定影响因素,主观疼痛指标与客观疼痛指标的关系,主观睡眠质量与客观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一共入组40名ICU腹部外科择期术后病人,记录他们的年龄、Apache Ⅱ评分、VAS评分、按压止疼泵次数、脑电图得到的深睡眠百分比、浅睡眠百分比、主诉睡眠质量等参数.根据主诉睡眠的质量分为好、中、差三组,比较三组间深睡眠百分比的差异.比较VAS与按压止疼泵次数的相关性,比较深睡眠百分比与Apache Ⅱ评分、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VAS和按压止疼泵的次数呈正相关(r=0.39,P=0.013),不同的主观睡眠质量其脑电深睡眠百分比存在明显差异(P=0.004),深睡眠所占百分比与VAS和Apache Ⅱ评分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按压止疼泵次数可反映患者疼痛程度,深睡眠所占百分比可反映患者主观睡眠状况,ICU中睡眠质量与疼痛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张振宇;安友仲;冯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偏头痛患者耳蜗和蜗后传导通路研究

    目的:系统地评估偏头痛患者的耳蜗和蜗后传导通路功能.方法:对27名偏头痛患者(54耳)和性别年龄匹配的28名健康对照(56耳)进行纯音测听,扩展高频测听,声反射,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抑制性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检查.分别比较两组在听阈、声反射阈、耳声发射的引出率和对侧抑制的发生率及幅度的差异.结果:偏头痛组的听阈在0.25~4,10~14 kHz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声反射阈与听阈的差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引出率,在1.5和2 kHz的频率偏头痛组低于对照组(P<0.05),波幅在所有频率中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检出率、波幅和对侧抑制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亚临床的耳蜗功能改变.

    作者:沈航;郝文洋;李力波;万新华;崔丽英;商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开胸术后皮下注射芬太尼镇痛效果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皮下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将40例行普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芬太尼0.006 mg.kg-1.d-1,B组芬太尼 0.008 mg.kg-1.d-1,两组均加入氟哌利多0.05 mg.kg-1.d-1,2%利多卡因10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采用一次性止痛装置(总量100ml ,2ml/h),于上臂皮下持续输注.术后6h、10h、20h、28h、48h记录MAP、HR、SpO2、RR、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咳嗽评分、并发症、病人和病房医生对镇痛总体质量满意度.结果: B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镇静评分及咳嗽评分明显高于 A组(P<0.05).B组有两例病人因嗜睡、不能排痰而造成呼吸道梗阻,1例肺不张.病人对A组镇痛效果不满意(P<0.05),外科医生对两组均不满意.结论: 开胸术后采用皮下镇痛的方法虽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但由于并发症的发生应慎用.

    作者:李勇军;唐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胸腰段椎管内肿瘤误诊11例临床分析

    椎管内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以胸腰段多见,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缓慢、病程长、临床表现不典型等特点,因其邻近神经根和脊髓,早期极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两种疾病有着不同的病因和病理变化,一旦误诊极易造成患者延误治疗并带来不良后果。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3],因此提高对椎管内肿瘤的认识以及更好地鉴别两种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科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11例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探讨误诊的可能原因,以进一步提高对椎管内肿瘤的认识。

    作者:顾丽丽;张学学;曹新添;张达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慢性疼痛的治疗以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阿片类药物是治疗慢性疼痛常用的药物,而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又是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近年来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王稳;孙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CT、MRI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X线、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50例均行X线检查,平片发现Ⅲ级以上的骶髂关节改变,主要表现为关节面破坏、间隙狭窄和关节强直,其中43例行CT检查发现Ⅲ级以下骶髂关节的改变,15例MRI检查显示关节腔、关节软骨、骨髓信号及关节囊等改变.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三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影像学检查仍以X线平片为首选方法,若诊断有困难或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时则考虑有选择性地应用CT或MRI检查.

    作者:杨小立;刘淼;强永乾;王锁良;申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认知行为可以改变与疼痛相关的脑功能区的活动

    在以往的动物和人类实验中,疼痛与认知功能的相互作用已经被证实,但是认知行为与疼痛的相关的脑功能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却鲜为人知.

    作者:王蓉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原则与策略

    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定义于2008年由国际疼痛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IASP NeuPSIG)修改为“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所直接导致的疼痛”.理清了临床工作中长期受旧定义在解剖与功能上概念模糊的困惑,使病因和定位更加明确.IASP NeuPSIG药物治疗指南提供了以证据为基础的药物选择和应用方法.然而,几年来的临床效果提高仍很有限.近,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正式公布了《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进一步为临床提供了规范性指导.尤其对NP的治疗目标、治疗原则和策略更加具体明确,其治疗理念和手段更加切合实际.原则与策略是指导临床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合理择用药物以及适时应用微创技术去除感觉神经损伤原因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们以神经保护理念作为新思路,在临床用药基础上广泛开展针对躯体感觉神经损伤的多种微创技术,初步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后需进一步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获得更多支持证据,为继续挑战NP这一世界医学难题而努力.

    作者:高崇荣;卢振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对侧椎间孔入路经皮三靶点法-脊柱内镜技术治疗严重髓核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自1996年 Kambin和 Zhou首次提出椎间孔成形术概念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理念深入人心,以及光学、影像学引导等技术的进步,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且PEL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的治疗 [1~3].但严重髓核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脱出的髓核常常移位到神经根管,经常规患侧路径行PELD技术完整摘除脱出髓核组织困难.近年来,也有学者 [4,5]借助镜下动力系统,经椎弓根或椎板路径行PELD技术摘除严重脱出的髓核,但是该路径需磨除部分椎弓根及椎板,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均未在临床中广泛推广.Kim [6]及石磊 [7]等介绍了经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解决了解剖结构的限制,不需磨除椎弓根及椎板,手术更加微创,但同时提出置入工作通道要求高.严重髓核脱出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同侧入路脊柱内镜技术,因视野阻碍,容易髓核残留,影响术后病人满意度;而对侧入路脊柱内镜技术可完整取出突出髓核,但对置入工作通道要求很高,临床中推广较难.我们针对目前临床困境,提出对侧入路经皮三靶点法-脊柱内镜技术,降低了术中置入工作通道的难度,便于临床推广.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13例对侧椎间孔入路经皮三靶点法-脊柱内镜治疗严重髓核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旨在探索对侧椎间孔入路经皮三靶点法-脊柱内镜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程亮;康健;樊碧发;李卫星;邓燕霞;余宇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有效性.方法:数据库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com、Cochrane中心、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开始至2015年2月11日.严格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文献数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7项试验纳入本次研究,共380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脉冲射频组(1天、1周、1月、3月、6月)比对照组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同时比对照组有更高的镇痛有效率和优良率.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传统方法如神经阻滞相比,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6月内效果更明显,有效率更高,且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少,易恢复,是较理想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方法,但远期镇痛效果差,需要反复治疗,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

    作者:史宇;吴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rahimajoke** 的反馈:

你好,请问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快点毕业** 的反馈: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王德平** 的反馈: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迷途风雨** 的反馈: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谢正勇** 的反馈:

请问一下,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小小小硕** 的反馈: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大圣西归** 的反馈: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一江春水** 的反馈: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小鲸** 的反馈: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