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下大鼠腰椎水平反复穿刺鞘内给药的可行性,为大鼠鞘内多次给药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50~300g)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丙泊酚组、腰椎穿刺组和腰椎穿刺并给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采用丙泊酚(50mg/kg)麻醉大鼠后,用50μl微量进样器于腰5~6间隙行经皮腰椎穿刺,以大鼠后肢出现颤动或鼠尾侧向摆动为穿刺成功的标志.实验中测定大鼠热甩尾潜伏期、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变化.结果:丙泊酚组、腰椎穿刺组及腰椎穿刺并给生理盐水组大鼠热甩尾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脊髓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较正常对照组亦无统计学改变(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下大鼠反复腰椎穿刺鞘内给药法安全有效,可用于需多次鞘内给药,并在给药后立刻检测大鼠疼痛行为学指标的实验.
作者:刘希江;曹菲;陈莎莎;罗婷;肖兴鹏;杨少兵;王萍;田学愎;许爱军;高峰;杨辉;田玉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鼻科门诊患者鼻解剖变异及鼻源性头痛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1月本院鼻科门诊单一医生接诊的鼻科患者进行专科检查,检查结果及症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56例(1512侧)患者鼻中隔偏曲率88.76%,中鼻甲气化率28.37%,中鼻甲反曲率14.75%,钩突变异率29.23%,筛泡变异率23.61%,上鼻甲变异率5.69%,鼻丘气化率1.39%,Hailers 气房率3.11%.鼻源性头痛262例(34.66%),接触点头痛的发生率为3.17%.男女鼻解剖变异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头痛患者与无头痛患者鼻解剖变异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科门诊鼻源性头痛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引起医生与患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楼正才;付涛;杨剑;吴小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脊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脊髓损伤以及肿瘤造成的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及其邻近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可能是引起腰背痛与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多节段神经根性痛比单一神经根性痛更常见,患者表现出多节段神经根压迫和多节段椎间孔狭窄.为此,本实验观察了多节段DRG慢性压迫大鼠的痛行为.方法:实验在本室创建的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RG,CCD)模型基础上采用单侧L3-5多节段DRG慢性压迫模型,应用von Frey细丝和丙酮分别检测机械触刺激诱发痛阚值和冷刺激诱发痛反应级别及反应百分数.结果:多节段DRG慢性压迫大鼠表现明显双侧机械触刺激诱发痛和冷刺激诱发痛行为,伴随明显延迟的对侧机械触刺激和冷刺激诱发痛的镜像痛行为.组织学观察显示多节段DRG慢性压迫同侧DRG内部及其神经根有明显炎症反应.结论:机械性压迫和炎症共同作用神经根和DRG导致多节段DRG慢性压迫大鼠明显的机械触刺激诱发痛和冷刺激诱发痛行为.
作者:陈兴伟;张许杰;谢雅彬;张天蔚;王涛;解柔刚;游思维;徐晖;胡三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型术对脊柱转移癌患者减轻背痛症状的疗效.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51例患者共101个椎体进行了经皮椎体成型术,术前及随访终点使用PI-NRS疼痛评估系统(0分为无疼痛,10分为严重的疼痛)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患者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疼痛评分减低至少2分认为临床有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9个月(平均3.6个月),51例患者中48例(94%)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38例患者(75%)停用镇痛药治疗.结论:经皮椎体成型术对脊柱转移癌患者减轻背痛症状安全有效.
作者:王志伟;刘巍;石海峰;孙昊;周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对颈胸神经节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颈胸神经节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70侧尸体颈部与颈胸神经节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颈胸神经节穿刺进针深度:颈胸神经节至皮肤(气管旁入路法)的距离,左侧为32.5±0.6(22.2~40.5)mm,右侧为32.7±0.5(23.1~42.3)mm,获得了与颈胸神经节穿刺相关结构的观测结果.星状神经节多居于第7颈椎横突基部与第1肋颈之间的前方.结论:为颈胸神经节阻滞入路进针深度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作者:邓兆宏;姚柏春;李文春;孙万群;彭兴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紧张型头痛共患焦虑或抑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ICHD-II诊断标准的35例共患焦虑或抑郁状态的紧张型头痛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n=18)75mg和帕罗西汀(n=17)20mg,疗程8周.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组1例服药后头痛加重停药,帕罗西汀组1例头痛加重停药、1例不能忍受副反应改服其它药物.治疗后2、4、8周两组VAS、HAMD、HAM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以上指标两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文拉法辛和帕罗西汀在治疗紧张型头痛共患焦虑、抑郁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郑亚珂;连亚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胸腰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随机分为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联合神经妥乐平组(A组,30例)、射频热凝组(B组,30例)、神经妥乐平组(C组,3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治疗前、后V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VAS比较,A组与B、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疗效比较,A组与B、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射频热凝联合神经妥乐平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射频和单纯使用神经妥乐平.
作者:李胜利;张绍杰;刘洋;侯会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对20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及疗效的分析总结.结果:20例患者中女性11例(55%),发病年龄>60岁者16例(80%),病程>3月的患者17例(85%),左侧16例(80%),20例(100%)患者均存在耳心痛.治疗前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平均值为6.9±2.2,治疗后降低为3.2±1.3.药物治疗(卡马西平联合加巴喷丁)的有效率为45%,药物联合舌咽神经阻滞治疗的有效率为85%,治疗总有效率为90%,1例患者治疗期间完全无效.治疗后3月、6月、1年的有效率分别为72.2%、33.3%、16.7%.结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老年人好发,左侧多见,药物联合舌咽神经阻滞治疗有效率可达85%.
作者:宋莉;陈晓夏;刘慧;杨邦祥;肖红;赵序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对大鼠糖尿病神经痛模型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达及机械痛阈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Contml,n=10)、生理盐水干预组(Saline,n=10)、小剂量mNGF干预组(mNGFl,n=10)和大剂量mNGF干预组(mNGF2,n=10).以链脲佐菌素(SI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并在制模前及制模后3天和1、2、4周利用yon Frey丝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4周时各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中NGF蛋白水平表达.结果:小剂量和大剂量mNGF干预组在干预2周后,机械痛阚较生理盐水组均有显著提高;小剂量mNGF干预组只在背根神经节使NGF含量显著增加,而大剂量mNGF干预组在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均使得NGF含量显著增加.结论:早期合适剂量的外源性mNGF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糖尿病大鼠疼痛.
作者:高志峰;冯艺;鞠辉;杨拔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总结疼痛科总住院医师会诊病例的构成和工作情况.方法:统计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总住院医师2003年10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会诊病例,分析病例构成和处置情况.结果:共会诊患者1920例,其中常规会诊1786例(93.0%),急症会诊134例(7.0%).会诊病例多的是癌痛,670例,占全部会诊病例的34.9%;其次为慢性腰腿痛,244例,占12.7%.内科系统会诊多的为癌痛,536例,占内科会诊的36.7%;外科系统会诊多的是三叉神经痛,102例,占外科会诊的31.4%.急症会诊以癌痛多,86例,占急症会诊的64.2%.会诊处置以神经阻滞基础上的综合治疗为主,共1534例,占79.9%.结论:疼痛科总住院医师应了解疼痛科会诊病例的构成特点及基本处置方法,在会诊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作者:毛鹏;隋静湖;杨克勤;刘波涛;杨阳;水源;李春蕊;樊碧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痛风的患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常见的首发症状,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但是及时有效地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好减少痛风的发作,使病情逆转.我院自2006年来采用点式偏振光配合口服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6例,并与同期该病症单纯服用药物治疗35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思平;叶嵘;曾永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芬太尼用于预防术后疼痛易引起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危及病人安全.本研究旨在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寻找更为合理的方法,在不降低其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凌云;曾文强;杨进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胰腺癌晚期顽固性上腹痛、腰背痛,一般止痛药物及全身化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CT-guided celiac plexus neumlysis,CT-CPN)向腹腔神经丛注射无水酒精,使腹腔神经丛变性、毁损,可起到阻滞神经、缓解疼痛的作用,是缓解晚期胰腺癌所致的腹痛、背痛安全有效的方法,联合介入化疗能明显提高疼痛的缓解率,改善生活质量.我们于2001年开展此项工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炜;孟环;张春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退变,各脏器的贮备和代偿能力差,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对各种麻醉药物的敏感,麻醉诱导插管易发生循环功能不稳定.这给麻醉和手术带来诸多危险,所以如何维持老年手术病人循环功能的稳定,成了麻醉处理的核心环节~([1]).
作者:陈永权;金孝岠;柳兆芳;朱美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如推拿、按摩、牵引、硬膜外治疗等)、微创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只适用于突出小、症状轻的患者;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术后复发率逐渐增高,再次手术则处理困难,且效果不理想,因此患者惧怕手术.
作者:文景;郑宝森;陈建明;许天明;张成程;李勇;张志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症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引起头痛的疾病很多,病因复杂,其中颈源性头痛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颈源性头痛多由颈椎退行性改变、劳损或颈部长期处于不适当的姿势、外伤等因素作用,刺激或压迫在软组织内穿行的颈神经或枕神经而引发,同时椎动脉可受压迫,导致后头部的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头疼、头昏等症状.
作者:刘兵;梁新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病理性痛(pathological pain)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通常分为炎性痛(inflammatory pain)和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具有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难度.严重的吗啡耐受导致痛敏、痛觉异常现象,因此病理性痛机制研究对于其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信号转导机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1,2]).
作者:张颜波;袁慧;牛敬忠;孙保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治疗过癌症痛的医生都熟知,疼痛体验包含躯体和心理两种成分.当疼痛得到充分控制,患者的焦虑情绪也会随之缓解,因此能够应对癌症所带来的创伤.然而对于某些个体,持续的心理煎熬和焦虑反应干扰并加重了疾病的进展.本期疼痛临床动态将围绕癌症患者疼痛与焦虑之间错综复杂的双向关系,讨论如何对这种综合症状作出全面诊断,并提出针对促进适应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多模态治疗措施.
作者:苏园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