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国际刊号:1006-9852
  • 国内刊号:11-3741/R
  • 影响因子:1.45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32
  • 全年订价:48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0年2期文献
  • 小鼠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阿片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小鼠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的阿片机制.方法:采用交叉耐受和受体药理学方法,以甩尾潜伏期增加的百分数作为评判电针镇痛效果的指标.结果:(1)吗啡镇痛与2Hz电针镇痛之间存在交叉耐受.(2)2/100Hz电针镇痛分别与2Hz、100Hz电针镇痛存在交叉耐受;而2Hz电针镇痛与100Hz电针镇痛不存在交叉耐受.(3)CCK受体拮抗剂L365,260可显著加强100Hz电针镇痛效应,对2Hz电针镇痛无明显影响.(4)L365,260(0.5mg/kg)可翻转小鼠100Hz急性(6h)电针耐受和慢性(6d)电针耐受.结论:(1)中枢阿片受体参与了小鼠电针镇痛,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分别由不同类型的阿片受体介导;(2)内源性CCK对小鼠100Hz电针镇痛起对抗作用并参与电针耐受.由此可见,小鼠与大鼠电针镇痛机制基本相似.这一认识为应用基因敲除技术研究电针镇痛分子机制打下了基础.

    作者:黄诚;王韵;石玉顺;韩济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韩氏仪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报告

    根据电针刺激可促使中枢释放阿片肽产生内源性镇痛的原理,用韩氏仪辅助硬膜外阻滞行腹腔镜妇科手术、可解除人工气腹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又不影响自主呼吸,血气分析、pH值、PCO2均无明显异常.循环稳定,血压、心率、心电与气腹前无明显差别(P>0.05).本法具有安全、简便、病人恢复快、费用少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程良道;杨日伟;周群;邓智连;邓群;张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鼠电针镇痛的个体差异性及其与基础痛阈的关系

    电针镇痛具有个体差异性.我们采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以100Hz电针30分钟内辐射热甩尾潜伏期(TFL)升高百分数之平均值为指标,将168例大鼠分为优针效和劣针效两个群体,其针效至少在两天之内保持相对稳定.电针镇痛效果与基础痛阈呈显著正相关.即优针效鼠的基础痛阈显著高于劣针效鼠.

    作者:刘苏星;罗非;沈上;于英心;韩济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伍用不同剂量氟哌啶对曲马多PCEA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氟哌啶对曲马多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效应及副作用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320例随机分成四组,A组(n=80):1%曲马多+0.15%丁哌卡因(对照组);B组(n=80):1%曲马多+O.15%丁哌卡因+O.005%氟哌啶;C组(n=80):1%曲马多+0.15%丁哌卡因+0.01%氟哌啶;D组(n=80):1%曲马多+0.15%丁哌卡因+0.015%氟哌啶.上述各组按比例配制,总容量为100ml装入Graseby-9300微电脑PCA泵,持续镇痛24小时.结果:B、C、D三组镇痛效果均满意且优于A组(P<0.05);随着氟哌啶剂量的增加,恶心呕吐并发症呈显著性减少(P<0.01),嗜睡则有增多的趋势.结论:氟哌啶对曲马多PCEA效果有增强作用,以中等剂量氟哌啶(0.01%)配伍1%曲马多更为有效,副作用较少,可作为PCEA配方在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索琨;刘继云;余守章;谢晓青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了硬膜外腔前间隙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48例,优良率达93.5%.并讨论了此法的作用机理及适应症的选择与疗效的关系.

    作者:王文;刘建英;殷晓雪;马云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细胞因子在髌下脂肪垫损伤动物模型中的变化

    目的:髌下脂肪垫损伤的病理基础是反复发作的慢性损伤以及脂肪垫夹挤和撞击引起的脂肪垫增生和炎症.本研究通过建立家兔膑下脂肪垫和滑膜损伤的模型,观察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的水平变化,以探讨它们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水囊压迫兔膑下脂肪垫,水囊内压力保持330~340mmHg,配合膝关节屈伸运动,每天2小时.压迫7天后,于对照组与损伤组关节腔内注入0.5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后,对关节冲洗液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损伤组IL-1β1.53±0.51pg/ml,对照组IL-1β 0.68±0.22 pg/ml(P<0.01);IL-6和TNF呈非正态分布,应用秩和检验,损伤组高于对照组(P<O.01).结论:在髌下脂肪垫损伤的家兔模型中,关节冲洗液中所检测的IL-1β,IL-6和TNF等炎性细胞因子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说明炎性细胞因子在膑下脂肪垫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毕胜;王福根;侯京山;陈淑娟;钟辉;李振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地塞米松延长骨科手术中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时效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中等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0.75%布比卡因10ml+1%利多因卡因200mg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O.75%布比卡因10ml+1%利多卡因200mg+地塞米松10mg硬膜外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和术后镇痛时间.结果:A、B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和术后镇痛时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地塞米松和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可靠,副作用小,是一种良好的麻醉镇痛方法.

    作者:张元智;王正西;郭来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根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与显微外科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与手术选择的关系.方法:对60例病人借助手术显微镜详细观察三叉神经根部的情况,并确定所适应的手术方式.结果:60例中,50例有明确病因,包括血管压迫30例,蛛网膜粘连15例,神经根变性3例,神经根胆脂瘤2例.均进行了外科治疗:实施神经根减压术39例.感觉根切断11例.长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是术中准确判定病因,并依此选择相应的手术.

    作者:张振兴;王道奎;李爱军;张贺;张强;曹培成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小剂量双氯灭痛、透明质酸混合凝胶减轻复发性阿弗它口疮疼痛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目的:验证3%双氯灭痛、2.5%透明质酸混合凝胶能减轻复发性阿弗它口疮(RAU)疼痛的假设.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60例未伴有系统性疾病的RAU病人进行单一剂量研究,分为三个治疗组:3%双氯灭痛与2.5%透明质酸混合凝胶组,2.5%透明质酸凝胶组,3%利多卡因凝胶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至8小时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2至6小时区间3%双氯灭痛与2.5%透明质酸凝胶联合应用组能使原有疼痛减轻50%~73%,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而同一时间单剂透明质酸凝胶以及利多卡因凝胶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3%双氯灭痛与2.5%透明质酸混合凝胶是有效减少复发性阿弗它口疮疼痛的治疗方法.

    作者:姜军松;吕兴标;孙元斌;潘震亚;华柏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直线偏振光红外线疼痛治疗仪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血管性头痛及其机制分析

    目的:观察和对比研究直线偏振光红外线(SL)疼痛治疗仪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血管性头痛及其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方法:采用SL行双侧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血管性头痛30例,照射前、后进行TCD检测颅内11条主要动脉,观察其变化,对比分析.结果:头痛治愈率达60%,有效率93%.由TCD检查发现,11条颅内动脉其中9条血流速度减慢,与治疗前对比t检验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O.05~O.01).提示本疗法可解除颅内血管痉挛、使血管管径扩张,血管阻力降低,血流速度向正常转化.结论:SL星状神经节照射能治疗或缓解血管性头痛,尤对丛集性头痛、月经性血管性头痛效果明显.

    作者:宋凤英;范雪云;高桂林;张吉宏;苏新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两点法与一点法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比较

    目前,临床上采用一点法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低浓度布比卡因镇痛分娩,既利于产程顺利进行又能改善产妇分娩疼痛,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本文采用两点法置管给药,在镇痛及保证产程的顺利进行两方面均优于一点法。

    作者:刘文值;张晓梅;莫治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所致偏侧头痛一例报告

    患者,男,56岁,干部.十年来出现发作性头痛,多位于右侧额颞部,剧烈跳痛,每次发作持续1~2小时.饮酒及劳累可诱发.数月发作一次,无规律性.近半月发作频繁,疼痛程度加重.发作时先出现右眼刺痛、畏光、流泪,继而出现右眼胀痛,眼球似要突出,并逐渐波及右侧额眶及颞部,疼痛剧烈,伴恶心、呕吐、结膜充血,以凉水冲头疼痛稍减.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97年8月收入院,原有高脂血症史10年.

    作者:王树才;薛慎伍;张象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美施康定直肠给药治疗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美施康定是癌症疼痛病人治疗的三阶梯核心药物,口服安全,疗效肯定.但作为外科手术的术后镇痛选择,至今未有报道.我们从1998年6月~1998年9月给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为45~73岁的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病人,胃癌根治术14例,食管癌根治术6例,贲门癌根治术9例,胆囊癌根治术1例.病理分型:腺癌23例,鳞癌6例,印戒细胞癌1例进行了美施康定直肠给药术后镇痛.

    作者:陈金星;吕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

    输尿管结石引发肾绞痛是泌尿科的常见急症之一,我院碎石室自1994年元月~1998年12月,共有1280例输尿管结石肾绞痛病人,其中613例(47.9%)结石能定位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进行急诊治疗,取得快速消除绞痛和结石排出的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613例,男性386例,女性227例.平均年龄36.7±10. 6岁(6~73岁).

    作者:林玉莲;黄色兰;江秀梅;曾明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臂丛神经阻滞加芬太尼上肢术后镇痛

    自1992年以来,我院麻醉科对100例上肢手术患者行臂丛神经阻滞时,在局麻药中加小剂量芬太尼行术后镇痛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上肢手术患者,年龄在10~66岁之间,随机分两组;实验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18~66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10~66岁.

    作者:杨宏华;王彦邦;李相宝;王春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胸部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心绞痛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急剧增加,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其临床大都表现为心绞痛,即在心肌需氧与供氧失衡时,由于心肌代谢异常产生的腺苷、乳酸等致痛物质导致了心脏痛觉,并投射到与之相同的脊神经分布的皮肤区域,表现为胸痛,并放射至左肩背部及手指内侧,同时包括心肌缺血引起的其他不适,如极度疲乏、呼吸困难等.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因冠心病住院的病人中,不稳定心绞痛占四分之一.

    作者:安建雄;窦克非;刘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治疗疼痛临床试验面临的10个问题

    编者按:国际疼痛学会出版的疼痛临床快讯(Pain Clinical Update)1999年7卷2期刊载此文,我们认为对本刊读者很有帮助,特予节译刊出,希望能对我国开展这一类型的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北京医科大学中法疼痛治疗中心第六届疼痛学习研讨班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北京医科大学中法疼痛治疗中心第三届高级研讨会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订购<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增刊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1999年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第四届东西方国际疼痛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