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0.1 cm2小面积探头用于压痛阈测量的影响因素,并计算其正常参考值.方法:以武汉某校男女各5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为受试者,采用0.1 cm2探头的压力测痛仪,选定右侧前臂两个测痛点,测量两处皮脂厚度、压痛痛觉和耐痛阈值,然后分析影响压痛阈的因素并计算其正常参考值.结果:女性受试者两测痛点处压痛阈值比男性低(P< 0.001);各测痛点压痛阈值与测痛点处皮脂厚度(P<0.05)呈正相关;纳入受试者测痛点1处压痛阈值低于测痛点2 (P< 0.001);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性别受试者两测痛点处压痛阈值95%正常参考值.结论:0.1 cm2探头用于压痛阈测量受到性别、测痛点深部组织结构及皮脂厚度的影响;本研究所得的正常参考值可为今后0.1cm2探头用于临床压痛测量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段光友;郭珊娜;张昱昊;张咸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和内侧前额叶(medical prefrontal cortex,mPFC)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alpha calciurn/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CaMK Ⅱ)磷酸化水平以及突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过八臂迷宫训练的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2只,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NP group,NP组,n=8),NP模型mPFC注射生理盐水组(NS组,n=8),NP模型mPFC注射CaMK Ⅱ抑制剂KN-93组(KN-93组,n=8)和假手术组(sham operated group,SO组,n=8).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制备大鼠NP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7、14、21、28和35天测机械缩足阈(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第29~35天再次进行八臂迷宫实验以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术后第33天采用立体脑穿刺进行药物干预试验,建立NP模型mPFC注射生理盐水组(NS组)和NP模型mPFC注射CaMK Ⅱ抑制剂KN-93组(KN-93组)两组实验模型,第35天进行八臂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检测后立即处死大鼠,通过Western Blotting、RT-PCR和免疫荧光方法测定mPFC部位CaMKⅡ磷酸化位点Thr305磷酸化水平和突触小体内PSD95表达水平.结果:与SO组相比,NP组、NS组和KN-93组的术后痛阈明显降低(P<0.05).与SO组相比,NP组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减退,PSD95表达升高,CaMK Ⅱ-Thr305水平升高(P<0.05).与NS组比较,KN-93组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改善,PSD95表达降低,CaMK Ⅱ-Thr305水平降低(P< 0.05).结论:NP能引起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减退并使mPFC脑区的PSD95表达水平和CaMK Ⅱ磷酸化水平升高.
作者:阚红军;于剑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脱羧酶65(Glutamate decarboxylase65,GAD65)的表达变化及蛛网膜下腔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1: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坐骨神经结扎组(CCI组).CCI组又分为术后1d (D1)、3d (D3)、7d (D7)和14d (D14)组.实验2: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D14组、D14+GDNF组和D14+PBS组.两实验分别于实验前及CCI术后第1、3、7、14d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及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处死后取其L4~L5脊髓背角,采用Westem blot方法测定GAD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TWL及MWT均降低,GAD65表达水平于术后3d开始降低,一直持续到术后14 d;与D14组和D14+PBS组相比,D14+GDNF组大鼠TWL及MWT均升高,GAD65表达水平升高.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可能和大鼠脊髓背角内GAD 65表达降低相关,而GDNF对其镇痛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增加脊髓GAD65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宋歌;梁健;高园园;王存金;王红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的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记录术后恢复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通过生存分析得出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缓解率,以及术后疼痛缓解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部分患者在术后3.5±2.6个月时,达到稳定的疼痛缓解状态.术后12个月时,61%的患者疼痛缓解50%以上,术后24个月时,58%的患者疼痛缓解50%以上.未发现以下因素与术后疼痛缓解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性别、年龄、BMI、吸烟史、手术节段、病程和术前疼痛程度.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可有效治疗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两种技术均具有安全,微创等优点,可作为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之外,推荐的联合微创介入治疗方案.
作者:刘益鸣;张挺杰;冯艺;李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头面部疼痛疾病中为剧烈的疼痛疾病之一.本文报道使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及连续星状神经节注药(CSGB)对比药物治疗三叉神经区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组40例患者,病程3个月~4年.使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使用改良HAMD评价抑郁程度;同时检查治疗前、后损伤区域红外热图.门诊(OP)组治疗方法:甲钴胺2 mg/日,神经妥乐平2~4片/日,加巴喷丁600~900mg/日或普瑞巴林150~450mg/日.住院(IP)组治疗方法:口服药同OP组,CSGB处方:0.1%罗哌卡因200 ml+神经妥乐平6ml,连接PCA泵(ZBB-Ⅰ型,南通产),持续量0.5~1 ml/h,追加剂量0.5 ml/次,持续使用一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两周及随访一年后评价效果.结果:患者主诉头面部自发性闪电样疼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疼痛为主.两组患者平均HAMD评分为21.8±3.8分,平均VAS评分为7.8±1.6分.经过治疗后OP组和IP组患者平均VAS评分分别为5.4±1.2:3.2±0.8分,HAMD评分为18.5±3.1:11.2±2.1分;复发率为45%:20%;治疗前、后局部红外热图平均差值为:1.2~5.8℃.IP组经过14~18个月的随访,疗效相对稳定.对于复发患者则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疗.结论:两组头面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初步结果表明:与OP组治疗结果比较,IP组加用CSGB方法安全,有效,能够快速控制剧烈疼痛,患区后遗症状大部分缓解.经过一年左右随访大部分患者效果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王家双;魏星;包佳巾;杜雯琼;汤达承;吴秋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64例,年龄18~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2例.针药复合组(A组)32例,对照组(C组)32例.A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术中持续及术后3次(术后6h、24 h、48 h)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为2/100 Hz,术前、术后电刺激强度为引起感觉阈强度2~3倍即10~15 mA,术中麻醉期间刺激强度为30mA,刺激部位是患者双侧合谷、内关、后溪及支沟穴,30 min/次;C组也以相同的装置和时间点连接在患者双侧合谷、内关、后溪及支沟穴处但以较小电刺激强度4mA进行电刺激,频率为2/100 Hz.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IA).术后6h、24 h、48 h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药物的用药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A组患者术后6h、24 h、48 h镇痛泵用药量及术后6h、24 h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有效按压率明显高于C组(P< 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可以有效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
作者:张云霄;陈冀衡;万有;王祥瑞;范志毅;黄川;陈克能;孔国华;李晓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吗啡对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P2X3受体的激活和表达的影响,同时探讨合并应用P2X3受体特异性抑制剂A-317491对大鼠鞘内吗啡耐受的影响.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每组7只:M3组,吗啡3天,每天单次鞘内给15 μg/10 μl吗啡,继而用10 μl生理盐水冲管;M5组,吗啡5天(剂量及给药方式同前);M7组,吗啡7天(剂量及给药方式同前);M+A组,A-317491合并吗啡7天,每天单次鞘内注射抑制剂A-317491 (15μg/10 μl),30 min后给吗啡(15 μg/10μl),每次给药后用10μl生理盐水冲管;A组,A-317491 7天,每天单次鞘内给抑制剂A-317491(15 μg/10μl),继而用10μl生理盐水冲管,连续7天;S组,每天单次鞘内给20μl生理盐水.每次给药前及给药后30 min动态检测大鼠后肢50%缩爪阈值,以及热痛阈甩尾潜伏期,以评估吗啡耐受的发生.于给药后第8天测定痛阈后将大鼠处死,取L3~5节段背根神经节(DRG)进行蛋白印记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观察DRG中P2X3的蛋白及免疫阳性细胞表达.结果:(1)鞘内给予P2X3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317491可明显延缓大鼠吗啡耐受的发展;(2)鞘内给予吗啡可致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中P2X3受体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的增加;3、慢性鞘内吗啡处理可激活DRG神经元中P2X3受体的表达,而给予A-317491后可以抑制这种表达的增加.结论:鞘内慢性吗啡处理可激活大鼠DRG神经元中的P2X3受体的表达,而选择性抑制P2X3受体可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耐受的发生.
作者:马霞青;许涛;江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疼痛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症状,手术后充分的镇痛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单一的镇痛药物或方法往往难以达到佳的疼痛缓解,或增加相关不良反应,术后实施多模式镇痛也已经成为麻醉医师的共识.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2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以及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腰椎内固定术后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效果,评价其在多模式镇痛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铁军;马飞;曾德茁;欧阳碧山;陈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近年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因其创伤小、几乎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术后卧床时间短和恢复快等优点,受到患者及医务人员欢迎.我科自2012年10月以来,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也有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我们应用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客;宋一平;童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会阴疼痛综合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病因不明的阴道口、阴蒂根部、阴唇、尿道口及其周围组织剧烈疼痛的一组症候群,也是一种原因不清、无明确诊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治疗困难的慢性、顽固性痛症.许多患者伴有明显的心理反应和精神障碍,临床诊疗困惑,治疗棘手.近我科收治了1例会阴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发作时伴明显的心理反应和精神反应,两次住院治疗,现将诊疗经过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刘小立;张健;宛春甫;史学莲;杨娟丽;杨书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妊娠与分娩是大多数女性必须经历的生理过程,分娩时产生的宫缩痛难以忍受,使女性在分娩过程中易因疼痛而导致紧张、焦虑,从而对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追求无痛、舒适的分娩过程成为广大产科医生追求的目标,且随着麻醉技术的提高,使无痛分娩已在临床广泛使用.本研究对120例经硬膜外镇痛后分娩的女性的妊娠结局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晋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慢性疼痛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社区老年人群慢性疼痛的患病率高,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低.老年慢性疼痛患者常常经历日常活动和体力劳动受限、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2].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老年人群较多的集中在社区.鉴此,本研究针对社区老年人群,旨在调查分析社区老年人群中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社区医护人员提供借鉴.
作者:赵阳;冯晨秋;娄凤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作为一种脊柱常见退变性疾病,文献报道人群发病率高达6%~68%,是引起老年人腰痛、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1].脊柱不同区域退变的速率不尽相同,同一节段的一侧可能比另一侧退变得更快[2].临床进行体格检查时我们常发现DLS中老年患者的腰部肌肉常常是不对称的.在进行脊柱查体时不对称特征往往被忽视,而这些可能是肌肉疲劳性腰痛的原因[2].而腰肌的不对称性对临床治疗、锻炼指导具有重点意义,如一侧腰肌痉挛/萎缩则主要围绕责任侧.
作者:袁仕国;秦小红;陈超;张佩;张志伟;徐明奎;周理;黄坚;陈美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颈肩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错综复杂.研究[1~2]表明颈椎关节突关节病变是导致颈肩痛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约占颈肩痛发生原因的50%左右.颈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颈肩痛发生与治疗的重要感受器,其由颈神经后支支配,临床通过行颈椎关节突滑膜注射、银质针导热或颈神经后支射频治疗颈椎关节突源性颈肩痛,效果确切[3~5].
作者:崔吉正;耿祝生;赵志斌;章云海;许新堂;谢礼平;雷玲;张小宝;刘乃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率高达60~90%,其中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约占16%.本研究对新一代的抗惊厥药物普瑞巴林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一线用药加巴喷丁之间的疗效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于秀娟;黄昭瑄;马保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疼痛评估是疼痛管理的基础,良好的疼痛控制离不开准确的疼痛评估.选择合适的评估量表有利于准确、全面地评估疼痛病情,为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目前,国内外疼痛评估的方法较多,常用的疼痛评估量表各有优劣,适用人群也不尽相同.本文拟对目前临床常用的疼痛评估量表从信度、效度、应答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与探讨,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疼痛评估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徐城;杨晓秋;刘丹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偏头痛是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5-羟色胺1(5-hydroxytryptamine 1,5-HT1)受体激动剂已被有效用于偏头痛的治疗近三十年,关于其在偏头痛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一直是大家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显示,5-HT1受体激动剂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主要与减少三叉神经节表达和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量有关,且该过程主要通过作用于三叉神经节感觉神经元中的5-HT1D受体,并通过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磷酸酶-1、TRPV1等而发挥作用.本文就该过程的可能的具体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张成林;万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引言慢性疼痛综合征(chronic pain syndromes,CPS)是由一组定义不明确的持续性疼痛构成的综合征,常伴随疲劳、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头痛及胃肠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因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而不明确,与心理因素相关,且治疗反应差,CPS已成为医护人员面对的一项严峻挑战.CPS包括慢性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chronic widespread musculoskeletal pain,CWP)、 慢性盆腔疼痛(pelvic pain,PP)、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和偏头痛(migraine,MIG),这些疼痛在大体组织结构水平常无异常发现.
作者:陈怡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动物试验研究表明,小脑除了运动功能以外,也具有处理和调节疼痛的功能,原因可能在于小脑与前额叶皮层和脑干(包括痛觉下行调制系统)存在广泛纤维联系.与此结果一致,人类影像学研究显示,疼痛刺激可激活小脑.然而,小脑损伤对人类疼痛感觉的影响,目前并不清楚.本试验目的在于,采用试验疼痛测试(experimental pain testing)方法,比较小脑梗塞患者和健康被试的急性痛感觉和内源性镇痛系统功能的差异.
作者: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终身,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和机制与生理性疼痛明显不同,被认为是神经系统的一种疾病.迄今,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仍然是医学界的难题,原因在于人们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一些基本的科学问题尚待厘清.例如,外周神经包括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到底损伤哪类纤维会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回答这一基本的科学问题对确定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起始点至关重要,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尤其是外科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躯体感觉异常,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它可能是由感觉神经损伤引起的.然而,近年来的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感觉纤维损伤既非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而运动纤维损伤几乎总会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本文将综述运动纤维损伤导致外周敏化(初级感觉神经元异位放电)和中枢敏化(脊髓背角C-纤维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的机制,重点阐述胶质细胞活化、致炎细胞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过表达的作用.
作者:刘先国;庞瑞萍;周利君;魏绪红;臧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