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国际刊号:1006-9852
  • 国内刊号:11-3741/R
  • 影响因子:1.45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32
  • 全年订价:48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6年6期文献
  • 腰椎间盘内破裂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内破裂模型并行组织学和椎间盘造影CT观察.方法:15只山羊,手术损伤L5,6前部全层纤维环,L6,7后部纤维环内层,术后3周和3、6个月观察椎间盘造影CT的变化,并进行组织学检查,评定纤维环损伤后的病理改变.结果:组织学和椎间盘造影CT显示L4,5和L5,6在实验期间未发现有后部纤维环内破裂,L6,7后部纤维环内层破裂处未愈合,并在3、6个月时破裂向纤维环外部不断延伸,但均未穿破纤维环外层.结论:经山羊腰椎间盘前方人为损伤后部纤维环内层,可以可靠、一致地制备椎间盘内破裂动物模型.

    作者:任东风;侯树勋;彭宝淦;吴闻文;吴叶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鞘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作用

    目的:比较鞘内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效应.方法:选择择期初产妇180例,鞘内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随机分六组,剂量分别为3.0μg、4.0μg、5.0μg、6.0μg、7.0μg、8.0μg(S3组、S4组、S5组、S6组、S7组、S8组),双盲对照观察.各组镇痛方法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PCA).各组硬膜外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记录起效时间;鞘内给药后10、15、30、60、90 min时的VAS评分;维持时间、运动阻滞、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和5分钟Apagr评分与全程分娩镇痛的满意度;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起效时间S3组>S4组>S5组≈S6组≈S7组≈S8组,以S3组慢.S3组在各时间点镇痛效果均比S5~S8组差,60min时S4、S5组的镇痛效果与S6、S7相似,但明显弱于S8组(P<0.05);S3组、S4组的维持时间明显短于S5~S8组(P<0.05).S3组、S4组满意度明显差于S5~S8组(P<0.05).各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瘙痒发生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纯鞘内注射4.0~8.0 μg舒芬太尼均可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效果,但镇痛剂量以5.0~6.0μg更佳.

    作者:胡祖荣;曹培如;佘守章;邓显仔;黄希照;苏丹晨;刘继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曲马多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对高血压病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马多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素(ET),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40例拟行骨科手术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B组术后行曲马多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毕、术后24 h及术后48 h血浆ET、肾素活性(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监测心率、血压及VAS评分.结果:B组术毕、术后24 h及48 h血浆ET值显著低于A组(P<0.01),而且B组术毕及术后24 h血浆PRA,AngⅡ值低于A组,B组术后收缩压(SBP)及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同期值(P<0.01).结论:术后曲马多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能有效减轻病人疼痛,抑制高血压患者ET、PRA和Ang Ⅱ释放和应激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作者:周述芝;苏锡之;甘西伦;任长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骶管阻滞入路相关结构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骶管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了50块骶骨和30具成人尸体标本与骶管阻滞麻醉相关的结构.结果:骶管阻滞进针的深度,皮肤(两侧骶角连线的中点)至骶管腔内的距离为16.4±0.2 mm.获得了与骶管阻滞相关结构的观测结果.结论:为骶管阻滞的进针深度及预防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作者:邓兆宏;姚柏春;张一飞;黄铁柱;王配军;李文春;王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即星状神经节阻滞组19例)和对照组(即常规内科治疗组19例).于阻滞前及阻滞后24 h、72 h、120 h、168 h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肌钙蛋白Ⅰ(cTn Ⅰ).结果:观察组患者于星状神经节阻滞24 h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SpO2明显优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值;阻滞后观察组cTn Ⅰ与阻滞前比较无明显的升高,且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值(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岳修勤;钟世镇;原林;丁自海;秦元旭;宋树叶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多囊肾病慢性疼痛的手术治疗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于缓解多囊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有疼痛症状的多囊肾患者,利用相对疼痛缓解指数(RPR),比较囊肿穿刺抽吸术、开放去顶减压术、内引流联合去顶减压术和腹腔镜去顶减压术4种手术对于疼痛的缓解效果.结果:4种手术在术后24个月内对于疼痛的缓解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6个月穿刺组RPR低于其它3组;术后48个月,内引流组RPR高于其它3组,而穿刺组全部复发;术后60个月,腹腔镜组RPR低于内引流组和开放组.术后72和96个月,内引流组RPR高于开放组.疼痛缓解时间穿刺组短于其它组,其它3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是治疗由多囊肾病慢性疼痛的较好方法,但不同手术各自具有自身的优缺点,仍有待改进.

    作者:刘征;丁克家;曹庆伟;高德轩;萧畔;陈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恶性腰大肌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恶性腰大肌综合征(malignant psoas syndrome,MPS)是一组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肿瘤疼痛并发症.临床上疼痛症状复杂,镇痛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8例MPS病例分析总结,以期提高对该疼痛综合征的认识.

    作者:曹京旭;布洁;宋薇;付淑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银质针治疗软组织损害性痛经

    自2003年1月~2005年8月,我科在诊治腰腿痛疾病中,共检查出软组织损害性痛经37例,采用银质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聂克勤;李小琼;贺继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神经阻滞疗法控制带状疱疹疼痛的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是一种以皮肤疱疹和局部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疾患,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及抵抗力低下的人群.皮肤损害一般在一月内康复,而疼痛可以持续数月到数年,形成后遗神经痛.大多数带状疱疹病人的日常生活、睡眠均受到疼痛的严重影响.

    作者:陈金梅;聂发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硬脊膜外腔注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观察

    近两年,我们改变了以静脉给药为主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方法,将一些药直接注入硬脊膜外腔配合静脉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明;付益计;谢在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手术治疗中迷走神经的处理

    在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手术治疗中,迷走神经的处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国外传统术式中均在切断一侧舌咽神经根的同时切断迷走神经喙侧二根丝[1].我科自1993年~2004年共收治原发性舌咽神经痛65例,其中单纯舌咽神经根切断34例,同时切断迷走神经1~2根丝3l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方树民;张文学;袁冬;刘俊超;孙建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盘内射频热凝联合盘外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胶原酶溶核术后,患者在一周内常出现腰痛或症状反复,有的患者要经历1个月到半年才能出现稳定的疗效[1].我科将射频减压术与胶原酶溶核术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其能否提高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泓怡;林建;韩真;陶高见;王泽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高血压效果的临床研究

    原发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选择佳治疗方案仍是十分必要的.随着高血压病研究的不断深人,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但在高血压治疗观点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两怕:一怕病人用药有不适感和副作用;二怕过分降低血压从而增加心、脑、肾的并发症.本研究打破以往治疗原发高血压的传统模式,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原发高血压的方法[1],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维刚;王利;关怀;严相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人颈源性头痛的神经阻滞治疗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或双侧反复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颈椎旁神经阻滞可做为其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之一[1].笔者近期将此方法用于患颈源性头痛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爱军;陈申平;林思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枕神经痛的非常见原因

    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支配区域内的疼痛被称作枕神经痛.典型的枕神经痛呈阵发性闪电样疼痛[1].枕神经痛仅仅是一个症状性诊断,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起源于C23神经后根,无论在起源处还是在径路上受到损害,都可能出现枕神经痛,枕神经痛的常见原因是颈椎病发作,累及C2、3神经根.本文5例患者的枕神经痛是由其它非常见原因引起,报道如下.

    作者:姜树军;刘志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慢性前列腺炎疼痛症状与炎性介质相关性研究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影响成年男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疼痛作为CP主要的症状之一,是诸多患者前往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主要的因素[1,2].大量文献资料表明,炎性介质对前列腺炎性疼痛的产生有重要作用,从此入手有望为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现就CP疼痛与炎性介质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曲晓伟;张蜀武;张培海;林浩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动物炎性痛模型中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的抗痛敏效应中肾上腺素α2受体的作用

    众所周知,卡马西平(CBZ)除抗惊劂作用外,还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等疾病,其衍生物奥卡西平(OXCBZ)因副作用较少和疗效类似,也被用来治疗神经性痛,但其镇痛作用的机制至今不明.

    作者:高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射频热凝治疗

    目的:总结射频热凝治疗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以颈后肌群压痛点为穿刺点,穿刺针抵达骨质后,调节热凝温度为75℃,时间为30秒,行穿刺点射频热凝;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和3个月VAS评分、疼痛缓解优良率和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和3个月VAS评分分别是8.1±0.9、7.3±1.2、3.8±1.1、1.5±1.2;疼痛程度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P<0.01);治疗后1周内使用止痛药人次为85%,1个月后为10%(P<0.05),3个月后全部停止痛药.结论:射频热凝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创伤微小、安全和疗效确切.

    作者:陈金生;卢振和;黄乔东;何雁冰;翟利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频率脉冲射频对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脉冲射频(DRF)对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探讨脉冲射频镇痛效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频率脉冲射频:Ⅰ组(2 Hz),Ⅱ组(4 Hz),Ⅲ组(8 Hz),细胞外记录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强直刺激坐骨神经诱导出C-纤维诱发电位LTP 1小时后,按分组在坐骨神经干分别给予2、4、8 Hz(30 V,20 ms)脉冲射频刺激120 s.结果:Ⅰ组LTP抑制了22.2±3.5%(n=7,P<0.01);Ⅱ组LTP抑制率为2.57±0.6%(P>0.05);Ⅲ组脉冲射频刺激对LTP无抑制作用,相反LTP由272.6±64.0%升至347.4±71.9%.结论:2 Hz脉冲射频对LTP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这可能是PRF镇痛效应的生物学机制之一;脉冲射频的镇痛效应具有频率响应低频优于高频;脉冲射频频率大于8 Hz可能产生非治疗效应.

    作者:谢长春;高崇荣;卢振和;信文君;周利君;胡能伟;刘先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射频非神经毁损在临床疼痛中的应用

    射频治疗属于穿刺性技术,非常适合和充分发挥疼痛科医师微创治疗的专科特色和现代医疗模式,可为顽固性疼痛病人解除疼痛而免除手术开刀之苦.射频治疗的绝缘套针经皮穿刺到达靶点组织,仪器发生电流传递至针的裸露尖端上,其特有的神经监测和温度调控功能,可精确辨认和毁损神经组织,这种物理毁损比药物化学破坏神经的镇痛疗法更科学、安全和有效.

    作者:卢振和;高崇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骶裂孔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0例

    我院近4年来对3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骶裂孔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有效率达95%,优良率达84.4%.该方法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疗程短,疗效明确等优势,只要严格选择适应症,掌握正确注射方法,该法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李朝辉;蒙繁华;梁仁致;岳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大常委会韩启德副委员长讲话

    同志们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世界疼痛日暨中国镇痛周的新闻发布会,宣传镇痛的意义,筹划我们国家镇痛的事业,组织队伍,宣传群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关于世界疼痛日,关于我们的镇痛周的活动,我相信一会儿黄洁夫部长、韩济生院士、许院长会做全面的阐述,我在这里就说点白话,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感受.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