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抗结核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佐剂及辅佐分子、DNA疫苗导人的方法、载体设计等几方面,其中表达载体对DNA结核疫苗的影响逐渐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就应用于结核DNA疫苗的载体及如何构建优化结核DNA载体作一综述.
作者:李金龙;窦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透皮免疫(17ranscutaneous immunization,TCI)作为一种新的疫苗接种途径,与其它接种途径相比,在提高疫苗的接种速度、增加接种的安全性及依从性、不需要专业人员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新老传染病以及生物战剂的广泛关注,透皮免疫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就透皮免疫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孙艳丽;王希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GFP为报告基因在病原检测中具有检测方便快速、灵敏度较高、无细胞损害作用等优点,因此正日益广泛的应用于病原检测中.本文简述了GFP的特性,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王玲;董关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是对全世界人民健康的一大威胁.疫苗是预防腹泻病经济、有效的手段.本文对细菌性腹泻病疫苗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困难、主要细菌疫苗的国内外进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李凤祥;计国欣;曾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细菌性啼炎的主要病原菌.透彻地了解肺炎链球菌的信号转导对于系统地认识该菌的致病机制和靶标药物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二元信号转导系统作为在病原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跨膜信号转导机制,在细菌响应外界环境变化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随着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信号标签诱变、差异荧光诱导以及DNA微阵列等技术的蓬勃发展,关于肺炎链球菌的二元信号转导系统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就肺炎链球菌二元信号转导系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明;胡福泉;唐家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衣原体分泌性蛋白是由衣原体基因编码并分泌到宿主细胞胞浆中的具有酶活性蛋白,研究多的是蛋白酶体样活性因子即CPAF.CPAF能抑制IFN-λ诱导的MHC分子的表达、裂解角蛋白-8并通过裂解宿主细胞唯BH3域蛋白参与抗凋亡作用.2005年又发现两种肺炎嗜衣原体的分泌性蛋白CPn0796和CPn0797,但对其研究不多.
作者:童伟;贾晓军;贾天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研究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eV)疫苗株S191毒种和传代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稳定性及其遗传与变异特点;对该序列一些重要位点的氨基酸进行比较,探讨其功能结构及生物学活性变化以及S191疫苗株的保护效果.利用RT-PCR方法扩增S191减毒株23、26、27、29、32、37不同代次N基因,测序进行比对分析.S191传代病毒N基因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99.7%~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9.6%~100%;S191株与7个疫苗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1%~99.4%;S191和中国流行代表株序列同源性在95.O%~95.4%;S191与世界流行代表株同源性达94.7%~99.4%;S191疫苗株和中国流行代表株CHN93/7(Hla)的4个重要T细胞表位氨基酸保持一致.S191各传代病毒基因具有较高稳定性,该疫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冯德杰;高雪军;赵雅静;刘晨鸣;魏至栋;朱莉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分别用15L转瓶与15L生物反应器微载体(2.5g/L Cytodex Ⅲ)系统培养Vero细胞并接种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转瓶培养Vero细胞7~8d,细胞数高能达到8 ×10(8);当单层细胞长至3.0~4.5×10(8)时接种乙脑病毒,病毒滴度能达到6.5~6.981g PFU/ml,并能够连续收获4~5次;采用微载体系统培养Vero细胞,细胞密度高能达到170×10(8);当单层细胞长至60~70×10(8)时接种乙脑病毒,病毒滴度能达到7~7.51g PFU/ml,并能够连续收获13~15次.两种方式培养的乙脑病毒收获液分别经灭活、浓缩、柱层析纯化后制备Vero细胞乙脑纯化疫苗,各项检定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要求.
作者:李薇;孙振鹏;孙燕;白萍;王玉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制备轮状病毒四价灭活疫苗,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抗体应答情况.实验采用轮状病毒原液经凝胶过滤层析纯化,灭活后配制四价疫苗,肌肉注射免疫小鼠,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IgA、IgG.将单价G1、G2、G3、G4型灭活病毒原液及四价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后,均可刺激产生针对RV的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但IgA应答较弱.表明四价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在小鼠中具备很好的免疫原性.
作者:姜英;王名强;傅生芳;安红;周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考查DTaP-Hib联合疫苗中Hib-TT的免疫原性,对其剂量、免疫持久性和抗原相容性进行分析.将不同剂量的Hib-TT、DTaP-Hib联合疫苗分别免疫小鼠,设单价的Hib-TT结合疫苗为对照,末次免疫后1、2、4…6 8 10w分别采集血清测定血清中Hib多糖抗体滴度.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Hib-TT和DTaP疫苗联合后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血清中Hib多糖抗体阳转率达100%,并具有剂量效应和较好的免疫持久性.2.5μg剂量Hib-TT的DTaP-Hib联合疫苗免疫小鼠后1-2w诱导产生的Hib多糖抗体水平显著性地低于单价Hib-TT(P<0.05),4-10w,二者的Hib多糖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5tμg剂量Hib-TT的DTaP-Hib联合疫苗在免疫小鼠后1W诱导产生的Hib多糖抗体水平与单价2.5μg剂量Hib-TT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后2-10w则显著性地高于单价2.5μg剂量Hib-TT(P<0.001).Hib-TT和DTaP疫苗联合后,仍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剂量效应和免疫持久性;其抗原性干扰只是暂时的.
作者:刘梅影;王建华;陈芸;许正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霍乱是经粪口传播的烈性传染病,相应的疫苗研究已逾百年,但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疫苗.实验中以霍乱O1群小川血清型的脂多糖为目标抗原,用不同方法制备了其四种霍乱结合疫苗,通过小鼠模型验证了各结合物的免疫学效果.结果显示,不同结合物免疫学效果不一,其中增大多糖分子量后制备的结合物免疫效果较好,氨还原法制备的结合物多针免疫后也可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而且具有针对小川和稻叶两种血清型的杀弧菌活性.
作者:宣俊文;李燕婷;蒋奕;朱卫华;杜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选择以F1抗原为主要有效成分的鼠疫溶菌疫苗(Whole cell lysate of Yersinia pestis vaccine,WCLY)的免疫程序,设计了这组试验.在37℃培养鼠疫EV菌,通过超声波裂解法制备鼠疫溶菌疫苗.设计(0,2周)、(0,4周)、(O,2,4周)三种免疫程序,以每剂总蛋白量7.9 μg、31.5μg和126.0μg三个剂量皮下接种NIH小鼠.分别在第一针免疫后2、4、8、12周采集血清,通过间接ELISA检测抗鼠疫菌F1抗原和总抗原抗体.结果显示:免疫后血清抗体上升很快,2周内即可测出;无论哪种免疫程序,至12周时抗体滴度仍保持高水平;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在4周或8周达到较高,可与活疫苗免疫者相比;溶菌疫苗的接种剂量为7.9 μg时,动物只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提示鼠疫溶菌疫苗需要两剂免疫,短可间隔2周,接种剂量应不超过7.9 μg,疫苗中应富含F1抗原.
作者:傅林锋;常娅莉;裴明玉;韩少波;马维民;王秉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了解东莞市各种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建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监测和处理控制系统,评价其运行状况,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根据WHO对AEFI的定义和分类方法,确定了东莞市AEFI报告范围,报告人、报告程序、报告制度以及调查内容和方法,并对该系统2005年收集的AEFI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全市共登记预防接种不良反应560例,其中疫苗反应占了95.36%.男性多于女性.在所使用的26种疫苗中有18种出现不良反应,以Hib和百自破(DPT)的发生率高,且百白破的报告数多,占57.5%.在报告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发热、局部红肿疼痛以及皮疹等过敏性反应占了94.1%.结果认为该系统在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毛东波;王东;侯达繁;朱建琼;夏宪照;杨庆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降低狂犬病的发生,对狂犬病暴露后伤口处置及疫苗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对2007年1月1日至7月31日广西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就诊患者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2566例患者中受伤后<24h就诊占80.22%,92.59%病人到门诊进行伤口处理;100%患者接种狂犬疫苗,9.98%的患者进行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2566例患者无一例发生狂犬病.这与暴露后较及时规范地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与抗狂犬病血清或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有一定关系.
作者:舒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了解沭阳县2007年1月至8月份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沭阳县2007年1月至8月份共发生麻疹150例,其中≤8月龄、8月~15岁、15~19岁、≥20岁成人,分别占26.00%、44.66%、12.67%和16.67%;无免疫史、有1次免疫史、有2次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占46.67%、10.67%、8.00%和34.66%.因此,适时在重点人群中强化麻疹免疫,是短期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发病率乃至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
作者:项丙淮;王加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市采集256份野鼠肝脏和对应的血清211份,采用HEV抗体(HEV-Ab)酶联免疫试剂盒(双抗原夹心法)对血清样本进行抗-HEV检测,并对不同地区HEV抗体阳性率进行)x2检验.采用HEV核酸荧光PCR试剂盒对肝脏样本进行HE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11份野鼠血清抗-HEV的抗体阳性率为6.6%,其中百色市的抗体阳性率高,为14.1%,其他地区抗体阳性率均在10%以下.256份野鼠肝脏中未检测到HEV核酸.由此可见,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市的野鼠中存在HEV感染,但其是否为HEV的自然宿主及在戊型肝炎传播中起何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樊金萍;李艳萍;宋爱京;李荣成;杨进业;王佑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调查青海省0-14岁健康儿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抽样评价预防接种质量.在全省六州一地一市各选择1个县,对0-14岁健康儿童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42%、94.96%和92.93%.不同地区0~14岁健康儿童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抗体阳性率虽有差别,但都达到较高的抗体水平;个别地区抗体水平低,说明青海省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作者:宋殿海;阿克忠;张永基;张胜良;巴文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采用羰基二咪唑法,将半抗原金霉素(AM)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金霉素免疫抗原AM-BSA和检测抗原AM-OVA,通过紫外光谱扫描检测偶联产物.采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金霉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建立了金霉素竞争ELISA检测方法,其灵敏度达到50ng/ml,且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812),并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反应.
作者:张云涛;路东;席仲兴;张正雷;曹馨匀;谢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从抗HBsAg鼠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提取RNA,经反转录得到cDNA,进一步扩增得到鼠重链可变区基因(V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VL),按VH-linker-VL的结构将VH、VL基因拼接成单链抗体(scFv)基因;经测序正确后进一步构建了表达重组体p26HBSc并在E. coli中表达,得到一约30kD的外源蛋白;纯化后经ELISA检测与HBsAg 有较高的亲和力活性,为下一步的人源化改造奠定了基础.
作者:雷清;刘鹏;郭敏;蒋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探讨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中肿瘤干细胞存在与否.以克隆形成试验检测SP2/0细胞中具有形成克隆能力细胞的大体比例;采用BrdU标记滞留试验检测SP2/0细胞中含有DNA永生化链的细胞,即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检测SP2/0细胞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sP细胞存在情况及其比例.结果显示,SP2/0细胞中有一部分细胞具有形成克隆的能力;SP2/0细胞中含有DNA永生化链的细胞;SP2/0细胞中存在sP细胞,其比例约为0.7%.而且SP2/0细胞中存在肿瘤干细胞.
作者:李雅婷;窦骏;文萍;赵枫姝;蒋翠莲;顾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了证实炭末明胶改良安瓿管法替代其他方法检测细菌是否产明胶酶,实验中采用营养明胶法、x线胶片法和炭末明胶改良安瓿管法对486株质控菌株、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明胶液化试验.结果显示,以营养明胶法培养的359株呈阳性反应,X线胶片法274株呈阳性反应,炭末明胶改良安瓿法423株呈阳性反应.营养明胶法明胶液化平均天数为3.3d,而炭末明胶改良安瓿法明胶液化平均天数仅为1.5d.炭末明胶改良安瓿法由于简单快捷,易于观察,而且试剂用量小、能够室温长期保存,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刚;魏莲花;宣俊文;邹凤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血凝抑制试验(HI)是评价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经典方法.由于对人、禽流感病毒的受体不同,不同来源的红血球检测敏感性可能有差异.实验中比较了经典的鸡血球HI方法和国外报道的马血球HI方法,发现两种方法在检测大流行流感疫苗接种者血清时,于不同毒株抗原检测时表现各不相同,检测结果差异在2倍之内,说明经典的鸡血球HI方法仍适用于评价大流行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
作者:李长贵;邵铭;于丹;刘书珍;高强;方捍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