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性T细胞(Treg)对维持机体免疫动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诱导产生自身免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限制免疫防御中T、B细胞过度活化,避免造成组织损伤.近研究发现,Treg可能导致效应性免疫细胞失活,降低机体对肿瘤和病原的免疫应答.尽管Treg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活化、增值和分化及效应等多环节产生抑制作用,但其抑制机制仍未清楚.本文对近几年国外研究Treg可能的抑制作用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嘉军;张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肺炎球菌是威胁婴幼儿健康的主要病原菌,现有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不能诱发T细胞依赖的免疫反应,免疫效果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制备结合疫苗成为热点,以解决2岁以下儿童的免疫保护.本文主要叙述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质量控制所需考虑的要点.
作者:刘刚;李凤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或分离技术制备的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治疗原发性免疫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药物,有着其它药品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临床适应症的不断增加和新技术的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需求量在血浆蛋白制品中一直保持高增长的势头,这种倾向仍在继续.本文就静注入免疫球蛋白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周海云;江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研究表明创伤弧菌产生的金属蛋白酶(Vibrio vulnificus protease,VVP)与创伤弧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经过纯化的VVP能加强血管的渗透性,而且能破坏血管基底膜而导致严重的出血.VVP能使再生基底膜的胶化下降,使出血组织损伤.VVP前体经过水解氨基末端终止信号肽和前肽而成为成熟蛋白酶.成熟的VVP包含两个功能区域,分别是介导蛋白水解反应的氨基末端多肽片段和介导与靶目标有效连接的羧基末端片段.创伤弧菌有LuxS/AI-2和SmeR两种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均能调控蛋白酶的表达,并且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或等级反应.LuxS对创伤弧菌的致病力是必需的,但SmcR却是非必需的.
作者:刘倩倩;申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阪崎肠杆菌属于肠杆菌科肠杆菌属,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婴儿配方奶粉被认为是主要的污染来源和传播工具.本文以阪崎肠杆菌对高热、高渗透压、干燥等应激条件的抵抗力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阪崎肠杆菌的抗热性并没有明显高于其它菌株,但似乎具有更高的抵抗干燥和渗透压的能力.该菌出现这样的抗性表型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机制研究更待深入.
作者:赵志晶;曾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肺炎嗜衣原体属于革兰阴性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菌,常导致呼吸道感染,随后可播散到机体的其他组织器官.因其病理改变在动物模型中可得到重现,故建立Cpn感染的动物模型可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发病机制,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及疫苗的研究.
作者:王绍胜;陈超群;吴移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Rh血型与输血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Rh血型不合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HDN),输血前常规检测Rh血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PCR-RRP)技术检测rhd基因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CR-RHD基因定型技术应用于HDN的产前诊断,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作者:李晓娟;李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是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引起严重感染,自Hib疫苗问世以来,已有九十多个国家的儿童接种了该疫苗,在常规接种疫苗的国家Hib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下降,Hib疾病成为可用疫苗预防的疾病.本文对Hib疫苗的发展及免疫策略作一综述.
作者:王晓娟;郭中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该病仅局限于人.补体旁路途径是天然免疫抗淋球菌感染的重要形式.淋球菌通过孔蛋白(Porin)分子与C4b补体蛋白和fH因子结合,从而逃避人的补体杀伤作用.唾液酸化的脂寡糖(LOS)能促进孔蛋白与fH因子结合,外源乳酸盐的利用和菌体过氧化氢酶都能使菌体抵抗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热休克蛋白Gp96、清道夫受体SREC也通过与孔蛋白结合,来增强淋球菌的入侵能力.子宫颈上皮细胞表达的补体受体3(CR3)能与fH因子特异性结合,可能是淋球菌逃避机体非专一性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的另一途径.近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关于淋球菌致病和免疫学的新机制,这些机制可给疫苗研制和淋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伟;刘坤;王希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幽门螺杆菌是公认的胃相关疾病的病原菌,而空泡毒素(VacA)是其主要的致病因子,它除了可以引起细胞空泡样病变外,现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凋亡诱导因子,它能通过线粒体、MAPK、NO等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细胞凋亡,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又与机体的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从细胞动力学角度探讨VacA和细胞凋亡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VacA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的新研究进展,对研究VacA损伤胃黏膜机制以及相关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卓;张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随着对结核病免疫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了Th17、IL-23、IL-17在结核免疫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这免疫途径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结核病的免疫机制和指导临床诊疗.
作者:游文霞;胡学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而机体的呼吸道黏膜免疫又是抵御从黏膜途径入侵的外来物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诱导有效的黏膜免疫应答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性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亚琴;窦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为了研究Ⅲ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的稳定性,对2~8℃、25℃、37℃放置不同时间的9批成品疫苗定期取样观察外观物理性状、检测病毒滴度.结果表明,在2~8℃可保存两年以上,疫苗滴度保持不变;在25℃放置2周、37℃放置1周后疫苗滴度开始下降,因此,该疫苗在贮存、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环境温度应以2~8℃为宜.
作者:寇桂英;包红;安红;周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建立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菌种原液配制浓度的方法.实验中采用细菌比浊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对比研究,利用线性回归方程,确定不同菌种原液配制浓度A660值范围.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种原液配制浓度A660值范围分别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1.08~1.27;白色葡萄球菌为0.48~0.57;卡他布朗汉姆菌为0.50~0.60.3种菌液等比例混合配制半成品,在660nm波长下测得A值范围为0.65~0.80,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分光光度法专属性强、线性好、范围准确可靠,可进行原液浓度定量分析.
作者:白春杰;钱锐;林峰;吴青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质量控制,快速、准确的测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的IgG含量.实验中对2001~2008年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的IgG含量检测结果进行了抽样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样品40倍稀释后测得的吸光值与标准曲线第三点的吸光值无显著性差异;样品40倍稀释后测得的IgG含量与样品进行20、30、40倍三个稀释度测得的IgG含量的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从而证明,样品40倍稀释后测得的IgG含量可以代表该批样品的IgG含量,无需进行20、30倍的稀释.检测方法会更省时、省力、省材料.
作者:徐英;冯泓;高雪军;何彦林;周海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对实验中使用的普通级家兔基础体温进行统计,观察不同基础体温家兔注射血液制品后的升温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的热原检查规定进行测定,将实验家兔基础体温38.0℃39.6℃分为3组:38.0℃~38.5℃为1组;38.6℃~39.0℃为2组;39.1℃~39.6℃为3组.注射制品后,家兔升温≥0.4℃记为升温家兔,统计升温≥0.4℃的家兔升温百分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经卡方检验,升温家兔≥0.4℃的百分率1组与2组、1组与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与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家兔对热原的敏感性随基础体温的高低而有明显的差异,基础体温偏低的家兔对热原更敏感,其升温幅度大于基础体温偏高的家兔.
作者:项庆军;李策生;胡勇;周雁翔;杜兵;黄时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用北京贝尔公司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IgG检测试剂盒检测5~6月入库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WIBP)下属四个浆站共7433份普通血浆,HCMV-IgG阳性率为36%~55%.建立内部参考品Pc1、Pc2、Pc3、Pc4,用德国赛润公司的HCMV-IgG定量检测试剂盒对内部参考品进行标定,效价分别为648、962、1757、2940PEI-U/ml.以A450值>Pc1为标准确定HCMV-IgG阳性的献血员名单,按照检疫期的要求,利用浆站管理系统软件查找献血员前3个月的血浆编号,统计建档.逐批检测符合检疫期的建档血浆,以A450值>Pc2为标准收集阳性血浆,以A450值>Pc3为标准投料,进行人巨细胞免疫球蛋白(HCMV-IG)的低温乙醇纯化.通过成品的中和试验结果决定收浆方案是否可行.
作者:彭良俊;林连珍;高菲;方亮;李策生;周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实验通过DNA重组技术从一株可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人源单克隆抗体细胞(C6)中扩增出了抗体VH、VL的基因,通过重叠PCR使连接片段与VH、VL连接成单链ScFv.经测序证实VH、VL为抗体的可变区序列,命名为ScFv-G6.将ScFv-c6连接转化PET/26b质粒,构建了抗体的表达载体,被命名为PET/26b/ScFv-G6.以该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产物经Ni-亲和柱纯化后的小鼠试验证实,可抵抗破伤风毒素的攻击,表明为中和抗体.具有组织穿透力强,不易过敏,可直接靶向于毒素等特点,适合于破伤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熊颖;李晓进;乔玉玲;毛晓燕;龟井优德;赵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刘新铭君去世后屡思著文纪念,奈头绪繁多,拖延至今,仅以当时悼念之诗,聊表怀念之意.
作者:王秉瑞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