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5-5673
  • 国内刊号:62-1120/R
  • 影响因子:0.50
  • 创刊:1973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9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医药卫生综合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杂志   2013年2期文献
  • RANKL信号通路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骨破坏累及到关节滑膜、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腱.破骨细胞相关因子(RANKL)的发现将骨研究带入了新纪元,RANKL-RANK结合后刺激的下游信号分子以及破骨特异性发育程序的阐明将是骨研究的下一个里程碑.主要介绍RANKL信号通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中重要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袁慧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无/低应答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但有1%~10%的人群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出现无/低应答,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探讨无/低应答的机制及对策,对乙型肝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无/低应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军楠;方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对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

    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具有促进和抑制肿瘤形成的双重作用,其中“N2”型TANs可以通过释放弹性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方式,促进肿瘤增殖、转移和肿瘤血管的生成;“N1”型TANs可抑杀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以TANs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为靶点,调控“N2”和“N1”型TANs介导产生的促肿瘤和抗肿瘤功能,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有效策略.

    作者:刘天聪;王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研究进展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指以尿频、尿急和紧迫性尿失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状,患者人数排在所有慢性疾患的前10名内.现就A型肉毒毒素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机理、方法、进展及副作用等进行阐述.

    作者:李小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粘质沙雷菌裂解性噬菌体φSM9-3Y的分离和鉴定

    目的 从医院污水中分离粘质沙雷菌噬菌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针对耐药性粘质沙雷菌的噬菌体制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纯化针对粘质沙雷菌的裂解性噬菌体,观察噬菌体对宿主菌的裂解特异性,通过负染法电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结构,提取噬菌体核酸进行酶切电泳,测定噬菌体的佳感染复数和一步生长曲线,SDS-PAGE电泳初步分析噬菌体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结果 从医院污水分离出7株可裂解粘质沙雷菌的噬菌体,对其中一株噬菌体(命名为φSM9-3Y)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电镜显示噬菌体呈蝌蚪状,头部为20面体立体对称、直径约70 nm;尾部长约50 nm.φSM9-3Y的佳感染复数为1.一步生长曲线表明;φSM9-3Y的潜伏期约30 min,暴发时间70 min,暴发量为629 PFU/cell.凝胶电泳显示噬菌体基因组为双链DNA、大小约54 kb.SDS-PAGE呈现至少包括13种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在25 ~ 130 kD,其中主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8 kD.结论 此次分离的噬菌体中SM9-3Y为裂解性噬菌体,根据形态和结构特征,粘质沙雷菌噬菌体φSM9-3Y属于有尾病毒目,肌尾噬菌体科.

    作者:徐花;余静丹;王丹;温剑平;孙延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应用不同代次兔肾细胞培养风疹病毒松叶株的研究

    目的 为提高兔肾细胞产量用于增加风疹病毒生产.方法 SPF级家兔肾细胞经传代培养10代,对不同代次兔肾细胞进行遗传稳定性、外源因子及兔脑原虫检测后接种风疹病毒松叶株(Matsuba strain)的试验.结果 兔肾细胞产量得到提高,由1对兔肾平均生产1瓶细胞增加为8瓶,细胞核型检查传至第10代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与初代细胞一致,细胞培养物均一性提高.第0~第3代细胞病毒培养物滴度间无显著性差异,x2检验返回相关性的P值均大于0.95.结论 第1~第3代细胞培养风疹病毒与第0代相比,可获得相同滴度的病毒培养物,p3代兔肾细胞应用于疫苗生产可显著提高细胞及病毒产量.

    作者:刘晓凡;邢家强;魏至栋;窦强;林杰;徐小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非动物源性保护剂的冻干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动物体内安全性、保护力及稳定性评价

    目的 评价非动物源性保护剂的冻于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和保护效力,以及在不同温度存放时间疫苗滴度变化.方法 皮下或腹腔途径免疫小鼠后,检测体内中和抗体效价,P3株脑内或腹腔内攻击评价疫苗保护效力.于4℃和37℃在不同存放时间,观察疫苗稳定性.结果 皮下或腹腔途径免疫后,小鼠体内中和抗体效价不高于1∶10;P3株脑内攻击14 d后,小鼠存活率为80%以上;P3株腹腔内攻击14 d后,小鼠存活率为100%;脑内致病力,乳鼠传代返祖及异常毒性试验等疫苗安全性各项指标合格;疫苗4℃存放半年后滴度下降0.19 Log10PFU/mL;37℃下存放7d,滴度下降0.71 Log10PFU/mL.结论 非动物源性保护剂的冻干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在小鼠体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免疫保护力,于4℃长期保存,疫苗滴度稳定.

    作者:李黎;段凯;程晓毅;俞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甘肃省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目的 总结甘肃省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评价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方法 收集甘肃省MV强化免疫报表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甘肃省2010年MV强化免疫共接种1 272 003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免前血清阳性率为90.34%,免后血清阳性率97.62%,免疫成功率为99.09%.结论 甘肃省2010年MV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显著降低,达到了预期效果.

    作者:唐宇;李慧;付红;张宁静;高丽;张晓曙;王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012年株洲县1~14岁儿童麻疹和脊灰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株洲县1~14岁儿童分别接种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的免疫状况,评估学龄儿童的免疫水平.方法 随机调查了14个乡镇接种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的1~14岁儿童共5 613名,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IgG和脊灰抗体IgG,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监测的5 613例儿童中,脊髓灰质炎IgG阳性率为97.22%,麻疹IgG阳性率为98.52%.结论 株洲县适龄儿童人群有较高的脊灰和麻疹免疫抗体水平,己形成了抵御脊灰和麻疹的免疫屏障.

    作者:向玉良;李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百色市2012年儿童白喉抗体监测分析

    目的 掌握广西百色市1~6岁儿童在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常规免疫后白喉的免疫状况,为制定白喉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现况研究的原理,全市12个县(区),每个县(区)各抽取150名儿童,每个县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随机抽取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6个年龄组(1~6岁儿童),每个年龄组抽取5名常住儿童(当地居住3个月以上),收集血清样本进行白喉抗体检测.结果 全市共调查1~6岁儿童1 800名,其中白喉IgG(DTIgG) ≥0.01 IU/mL有1 682人,保护率为93.44%,DTIgG平均含量为0.16 IU/mL.结论 百色市1~6岁儿童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后,免疫抗体居于高水平状态,并形成了牢固的免疫屏障,预测百色市近年不会有白喉流行.

    作者:黄凤晓;蒙建军;余水兰;黄劲松;劳伟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河池市1994-2011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不同免疫策略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河池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发病流行规律,为西南山区有效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有关数据用统计学处理.结果 1994年以来,河池市乙脑的发病率为2.81/10万~0.30/10万,全市各个县均有病例,疾病的发展呈波浪形缓慢下降,目前,河池市乙脑的发病率已降至0.30/10万.流行范围逐步缩小,春夏为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5-8月,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0.85%;其次为学生,占28.72%.结论 防治乙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及灭蚊、防蚊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免疫策略以乙脑疫苗全面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辅以定期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获得佳效果.

    作者:黄绍毅;吴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佛山市南海区2006-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南海区2006-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特征,提出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Excel200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南海区2006-2011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7 08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69/10万.发病年龄分布以中小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病例中3~5岁儿童发病占34.92%;6~14岁儿童发病占41.12%.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季节以5-9月为发病高峰期.结论 人口的频繁流动使南海区流行性腮腺炎控制工作难度加大,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加强免疫及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策略.

    作者:陈妙芬;梁洁雅;吕海韵;曾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规定,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细菌内毒素含量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制备了标准曲线、进行了可靠性试验和干扰试验,并将动态浊度法检测结果与家兔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动态浊度法测定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经16倍稀释后,干扰试验的回收率在50% ~ 200%之间,完全消除其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凝集反应的干扰,并且动态浊度法与家兔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准确,操作简单,并且与家兔检查热原的结果一致.

    作者:张璘;张继鹏;赵一欢;徐永浩;梁艳;刘晓;杨晓东;张安山;何彦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百日咳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制备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检测PT的含量.方法 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PT的单抗,并对其进行鉴定;优化ELISA系统反应条件,建立PT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精密性及准确性验证;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武汉公司)73批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生产中间样品中的PT含量.结果 获得4株稳定的抗PT杂交瘤细胞株,抗体亚型均为IgG2a,抗体腹水ELISA效价达1∶106以上,均能与PT发生特异反应,而与百日咳丝状血凝素、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未发生交叉反应;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的线性检测范围在2.50~80.00 ng/mL之间,酶标板内和板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PT的高、中、低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7.41%、106.60%和89.98%;73批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生产中间样品中的PT质量浓度在50.00 ~ 150.00 ng/mL之间波动,说明中间产物的批间一致性及稳定性趋势良好.结论 已成功制备了抗PT的单抗,并建立了精密性和准确性均较好的定量检测PT的双抗体夹心ELISA,可用于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生产中PT的定量检测.

    作者:詹骞;刘志飞;彭祥兵;宁浩然;陈雯;张爱华;杨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的校准和稳定性研究

    目的 对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生物学活性工作标准品进行校准和稳定性研究.方法 按《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的要求,检测工作标准品的生物学活性,以IL-6国际标准品进行校准,并研究其在不同温度下放置的稳定性.结果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工作标准品经8次试验,每次分别在3个96孔板上检测生物学活性,并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校准,共获得24个校准活性结果.平均生物学活性的95%可信区间为2.0×106 ~ 3.8×106 AU/mL,单次测定范围为1.9×106~3.8×106 AU/mL,平均可信限率为3.771%.工作标准品分别在-20℃、4℃、25 ℃、37℃条件下放置12个月,其生物学活性保持稳定.结论 所制备的工作标准品可用于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中试工艺的研究和每批产品质量的评价.

    作者:邓杰;张珂;饶海林;王智杰;赵兆;曾海鹏;李晓容;周宇;袁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实施《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对国产抗HCV EIA试剂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药典三部)标准分析生产和质控对国产抗HCV EIA试剂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国内8家企业药典三部实施前、后生产的16批抗HCV EIA试剂,分别检测经Ortho和DiaSorin公司抗HCV试剂(EIA),Ortho和Roche公司的抗HCV试剂(CLIA),HCV RNA试剂(PCR)和CHIRON公司RIBA HCV3.0SIA确证试剂检测判定的136份抗-HCV阳性、122份阴性临床血样.结果 依据药典三部规定增加反应时间的国产抗HCV EIA诊断试剂,检测临床血样的阴、阳性符合率高于药典三部实施前试剂(96.72% ~ 100%∶91.80%~98.36%;94.12% ~96.52%∶88.24% ~95.59%);总符合率由92%~ 96%提高到97%~ 98%.研究发现药典三部实施后生产的8种抗HCV试剂检测临床窗口期样品仍存在个别样品漏检.结论 药典三部的实施促进了国产抗HCV EIA诊断试剂质量水平的提高.

    作者:谷金莲;于洋;梁争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观察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小鼠应激反应的作用

    目的 观察小鼠在领用、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引起的小鼠应激反应,并根据体重变化、蔗糖水偏嗜度变化、旷场行为得分来分析小鼠应激反应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方法 SPF级BALB/c、NIH、KM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模拟外部5种刺激试验后,记录体重、蔗糖水和纯水消耗量并计算出蔗糖水偏嗜度、旷场活动数据.结果 3种小鼠试验组在刺激后的体重比对照组明显减轻;旷场活动计数有相对应的变化;试验组蔗糖水偏嗜度比对照组下降明显,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初步表明试验前的应激刺激会影响实验小鼠的精神状态.

    作者:周小江;邵青;张新创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