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青海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
  • 国际刊号:1007-3809
  • 国内刊号:63-1019/R
  • 影响因子:0.23
  • 创刊:1991
  • 周期:季刊
  • 发行:青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1995年被评为青海省首届优秀期刊三等奖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高原医学杂志   2001年2期文献
  • 高原性心脏病肾小管功能损害

    目的:探讨高原性心脏病肾小管功能损害情况,为保护高原性心脏病肾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2例高原性心脏病患者和10例健康中老年人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葡萄苷酶(NAG)水平.同时测定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结果:高原性心脏病患者尿RBP、NA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血BUN、Cr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较Ⅰ、Ⅱ级患者的RBP、NAG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原性心脏病患者存在肾小管功能损害,尿RBP、NAG检测是判断其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动态监测尿RBP、NAG水平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其肾小管功能损害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药、保护高原性心脏病患者肾功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陈彬;李丽;梅小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缺氧对大鼠心肌细胞钙通道的影响

    目的:研究缺氧对急性分离的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活动的影响;方法:运用膜片钳技术的细胞吸附式方式记录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单通道电流;结果:缺氧后,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平均开放时间由(2.51±1.38)ms增加到(6.42±1.97)ms,平均关闭时间由(42.83±10.92)ms减为(30.34±5.11ms);平均开放概率由0.054±0.018变为0.221±0.027;结论:缺氧后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开放概率增大,Ca2+大量内流引起细胞内钙超载也将成为心肌缺氧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红勤;陈鹏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07例高原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了解高原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时各种心律失常及低心率情况;方法: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HP43420动态心电图系统做DCG检查;结果:老年患者单发房性早搏检出率为86.9%,成对为18.8%,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为26.2%;单发室性早搏检出率为71.9%,成对为28.0%,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为7.5%;低心率为37次/分~99次/分,小于40次/分者2例(2.4%),低心率并不随年龄增长而减慢;结论:上述两种早搏检出率明显高于海平面老年前期健康人组,低心率并不随年龄增长而减慢,心率波动范围亦非为窄,低心率<40次/分并伴有快心率<100次/分,应采取必要措施,以防发生意外.

    作者:黄贵文;胡学军;蒋磊;杨丽辉;洛桑达娃;扎西平措;黄萍;仓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原缺氧大鼠急性放射损伤血清造血活性的改变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条件下,急性放射损伤大鼠血清造血活性的变化特点;方法:大鼠在模拟5 000m高原缺氧条件下喂饲3天后,接受6Gy一次性7射线全身照射,照后继续在缺氧条件下饲养,3天后处死动物收获血清,ELISA法测定TGF-β1和EPO的含量;造血集落法检测血清对CFU-GM和CFU-E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发现模拟高原5000m缺氧条件下,骨髓红系和粒系造血均受抑制,但骨髓粒系造血损伤为主.

    作者:高京生;史春梦;郭朝华;李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肺容量对氦氧混合气和对高原环境的反应

    目的:比较肺容量对氦氧混合气体和对高原环境的反应,探讨呼吸氦氧混合气体后肺活量,尤其是补呼气容积大幅增高的现象;方法:测定呼吸氦氧混合气体前后的肺活量、初呼气容积和深吸气量,并比较它们的变化;结果:呼吸氦氧混合气体后肺活量、补呼气容积较呼吸空气时有明显的增加,且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深吸气量呈减少变化,但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肺活量平均增加19.2%,补呼气容积平均增加87.3%,深吸气量平均减少7.39%;结论:呼吸氦氧混合气体可令肺活量及初呼气容积大幅增高现象可能是肺功能研究方面一个新的重要发现,据推测这可能是氦参与了一些未知的生物学反应的结果;另一方面,这一现象表明,我们对肺弹性的认识尚不充分,有待创新性的研究.

    作者:李志平;黄毓东;谢灿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急性高原病患者心理状况评定

    目的:了解急性轻型高原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改变,为患者心理卫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测评,并与同海拔高度的高原健康人进行了对比;结果:急性高原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以上调查为急性高原病患者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牟信兵;叶刚林;曾凤兰;王建玲;崔树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小板膜蛋白结构稳定剂对高原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治疗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抵克利得(Ticlid,噻氯匹定)对高原肺心病(HCP)肺动脉高压(PAHP)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HCP患者随机分为抵克利得治疗组(抵克利得250mg,2/日,n=30)和对照治疗组(常规治疗,n=30),全程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运用多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等技术对60例HCP患者进行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免疫荧光测定和心功能检查;结果:①抵克利得治疗后血小板膜结合GF和GPⅢa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②抵克利得组肺动脉压和肺动脉阻力,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治疗组;③抵克利得组呼吸功能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抵克利得组有明显血小板膜保护作用,对降低HCP肺动脉高压有明显疗效.

    作者:张庆成;陈广浩;郑艳;李昕;吴康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氧对大鼠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氧条件对急性分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NMDA通道开放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运用膜片钳技术的细胞吸附式方法记录NMDA通道的单通道电流;结果:在缺氧条件下,NMDA通道的开放增大,开放时间常数τ1、τ2分别由(0.32±0.13)ms、(3.46±0.26)ms变为(0.89±0.22)ms、(8.54±0.72)ms,关闭时间常数τ1、τ2分别由(17.33±3.20)ms、(167.46±18.90)ms变为(4.24±2.10)ms、(20.50±4.12)ms;平均开放概率由0.11±0.07变为0.56±0.25;结论:缺氧能提高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NMDA通道的兴奋性,促进NMDA通道开放增加.

    作者:陈鹏慧;阮怀珍;吴喜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慢性缺氧大鼠肺血管结构与一氧化氮的变化

    目的:观察慢性低氧环境下大鼠NOS、NO的含量,及肺动脉压和肺血管结构的变化;方法:将Wistar大鼠从2 260m的高度带到3 780m处,饲养30天后分别测试肺动脉压的变化,NOS、NO的含量,观察肺部血管结构的改变,并与同一海拔高度的适应动物高原鼠兔进行了比较;结果:缺氧30天的大鼠肺动脉压明显高于高原鼠兔,两组分别为3.54kPa±0.16kPa和1.59kPa±0.08kPa,P<0.01,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低于高原鼠兔;两组肺小血管在直径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大鼠血管壁明显增厚,血管壁占管径的百分比为28.40%,高原鼠兔肺小动脉壁较薄,血管壁占管径的百分比为12.42%,两组间比较P<0.01.肺小动脉中膜厚度与肺动脉平均压呈正相关r=0.68,r=0.87;结论:低氧环境下NOS及NO的代谢异常是缺氧性血管结构重建和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晓勤;王占刚;陈秋红;王志刚;温佳林;酒井秋男;斋藤宗雄;松本孝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流变学与眼底改变的关系

    目的:观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讨与眼底改变的关系;结果:显示2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中血液流变学9项指标与相同年龄的20例高原健康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的项目有: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降低.其中红细胞沉降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P>0.05).眼底改变的发生率随年龄、病程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而增加;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流变学变化与眼底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韩霞;高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制剂对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心肌酶谱的变化和复方红景天制剂(RACC)对其的影响;方法:在3 480m高海拔地区成功复制大鼠30%Ⅲ度烧伤模型,动态观察了烧伤后心肌酶谱(包括LDH、α-HDH、AKP、同功酶MB型及GOT)的变化;结果:伤后3小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肌酶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然后心肌酶谱逐渐下降,并在术后72小时接近正常.实验组的心肌酶谱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RACC可对严重烧伤后心肌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晟;薛晓东;朱云;张诚;解好群;吴明廷;刘毅;张绪生;钟晓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氧感受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茶多酚对轻度低压氧引起的小鼠肺自由基代谢异常的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慢性低氧大鼠膈肌纤维横截面积变化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PKC信号传导通路在缺氧心肌细胞表达VEGF中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肾上腺髓质素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缺氧条件下有机磷毒剂梭曼对大鼠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蛋白激酶Ca mRNA在低氧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表达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依那普利治疗西藏高原地区老年高血压病分析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预适应和前胡丙素对缺氧肥厚血管平滑肌胞内钙离子浓度及NO含量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氧预处理后小鼠枯烯过氧化氢能力的改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灯盏花注射液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压缺氧治疗哮喘患儿的护理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妊娠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血流变化的对比研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模拟4000m高原梭曼中毒大鼠脑游离脂肪酸的变化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原肺水肿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近年来注意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时具有某些特殊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1~2],而另一个高原特发性疾病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不仅与ARDS有某些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和相似的临床特征[3~4],有时尚可继发ARDS[5~6].因此,关于高原地区的ARDS与HAPE的关系值得加以探讨,本文就此重点概述.

    作者:吴天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40例小儿急性喉炎的护理体会

    我院地处2 808m的高寒缺氧地区,降雨量少,气候干燥、风沙大,小儿急性喉炎在临床上多见且发病快,若不及时治疗,易致喉头水肿,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现将我院自1997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儿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荣兰;谭有娟;牛莉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61例严重胸外伤的救治和护理

    我院地处青藏高原,海拔2 808m,1992年1月-2001年1月,我院共收治各种类型的胸部创伤336例,其中开胸手术治疗的严重胸部创伤61例,现将救治和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金芙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一氧化氮治疗高原肺水肿的护理

    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高原肺水肿是近几年来在国内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根据我院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吸入NO治疗高原肺水肿22例回顾性研究,我们对其护理体会进行初步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静;吉远琴;冯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73例新生儿护理体会

    在海拔为3 000m的西藏林芝地区,其氧分压为13.7kPa,吸入空气的氧分压为12.46kPa,仅为平原地区的65%,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对新生儿的出生、发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为讨论在高原低氧地区新生儿的特殊性与护理,本文对西藏林芝地区1996年8月至1997年8月间的73例新生儿,在分析特点、探索规律性的基础上提出护理及保健预防措施的建议.

    作者:熊治强;张修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原环境中患者的预见性护理

    无论是长期生活在高原还是暂时进入高原生活的人体,由于环境寒冷、干燥、缺氧,机体内各个器官及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口唇紫绀、心慌、气短、呼吸因难等症状,当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上述症状的影响可使患者的病情复杂化,甚至延长疾病的恢复过程,使临床医疗护理质量受到影响.

    作者:贺秀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