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青海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
  • 国际刊号:1007-3809
  • 国内刊号:63-1019/R
  • 影响因子:0.23
  • 创刊:1991
  • 周期:季刊
  • 发行:青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1995年被评为青海省首届优秀期刊三等奖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高原医学杂志   2009年1期文献
  • 西宁地区肠内微量喂养联合部分静脉营养治疗早产低体重儿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肠内微量喂养(MEN)联合部分静脉营养(PPN)治疗早产低体重儿的疗效分析.方法:将72例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MEN联合PPN治疗;而对照组仅采用一般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每日体重增加均值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15.78±7.17)g,平均住院时间(10.66±3.23)d;而对照组分别为(8.37±6.62)g,平均住院时间(14.61±5.32)d,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MEN联合PPN在保证早产低体重儿的能量供应同时可以缩短静脉内营养时间,提高后期喂养耐受性及生存质量,并避免了全胃肠外营养导致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彦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用环抱器治疗连枷胸对患者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高度2 260m以上)应用镍钛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对患者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连枷胸患者,分为应用镍钛合金环抱器治疗(治疗组)和传统治疗(对照组)并根据血气分析进行评定,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早期呼吸功能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尤为明显,血氧分压(PO2)及血氧饱和度(SaO2)上升值有显著差别(P<0. 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应用镍钛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法治疗连枷胸能获得早期呼吸功能的明显改善;②患者早期呼吸功能的改善,可保证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明显降低由低氧血症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作者:马胡赛;韩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人员眼底改变与血压、血脂及心电图的关系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机车乘务人员眼底改变与血压、血脂及心电图的关系.方法:在暗室中用检眼镜于小瞳孔下检查眼底,并将检查结果与受检者的血脂、心电图和血压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08名受检者中有31人眼底有改变,凡眼底有改变者,多同时存在血压、血脂和心电图异常(P<0.05)结论:高原地区眼底改变除与年龄及高原缺氧有关外,还与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及心电图异常有关,表明在高原地区上述改变可能存在共同因素.

    作者:陈延君;张生林;王亚明;冯德君;姚毅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特点的临床分析——附3 000例报告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治疗特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分析3 000例在我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我科自2001年8月-2008年8月共行LC手术3 000例,其中2例术后出现腹腔出血再次行腹腔镜治疗痊愈,12例腹腔引流因出血延期拔出,3例术后并发胆漏行开腹手术痊愈,术中胆道损伤6例,其中胆总管横断1例,肝总管横断伴胆总管缺损1例,肝门左右肝管交界处横断伴胆总管缺损1例,其余3例均为胆总管壁损伤,3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结论:在西宁地区对胆囊结石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在LC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军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与平原地区颅脑外伤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西宁地区颅脑外伤相对于平原颅脑外伤的特点.方法:分析西宁地区(海拔2 260m)地区85例及平原地区(上海:海拔4m)80例脑外伤病例伤情和预后特点.结果:西宁地区颅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率较平原地区明显为高;西宁地区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明显较平原地区为长.结论:西宁地区颅脑外伤伤情及预后特点较平原地区有其相对的特殊性,高原缺氧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左克俭;贺宇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海拔地区结核病93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结核病的发病情况,总结本地区结核病的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的932例结核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本地区结核病发病以肺结核中的继发性为主.青壮年为主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牧区结核病362例占38.84%, 西宁地区310例占33.26%,农业区240例占 25.75%,结核性脑膜炎以牧区藏族为主.结论:结核病在青海高原地区农牧区发病率高,我省少数民族是结核病及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主要人群,应提高对这一人群结核病的宣传工作和预防工作.

    作者:王玉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分析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合并 OSAS分为两组,研究组:OSAS合并高血压;对照组:单纯高血压.检测夜间7小时的血压波动及睡眠监测等,比较各组的血压及氧饱和度.结果:两组的高血压数据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高血压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别两者(P<0.05).结论: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导致的顽固性高血压与非OSAS导致的夜间血压具有显著的差别两者,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吉建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睡前改善低氧环境对机体负荷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睡前室内弥散给氧机体运动心率、恢复心率的变化,进一步观察改善局部氧环境对机体负荷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海拔4 300m处建立富氧室,自身对照,第一次实验为正常睡眠后的翌日晨测试,第二次实验为进入富氧室3h后入睡的第1d、2d、3d翌日晨测试,机体负荷能力试验采用踏阶梯运动.首先检测富氧前及富氧后静息状态下的心率,然后进行踏阶梯运动,时间为5min,运动终止后,记录心率(HRM),接着连续记录第3min及第5min的恢复心率(HRR),算得心率变化值HRD=HRM-HRR.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静息心率改变不明显(P>0.05);运动心率富氧后比富氧前明显降低(P<0.01);3min及5min心率恢复速度富氧后较富氧前明显加快(P<0.05).结论:睡前室内弥散给氧可增加机体负荷强度,缩短体力恢复时间,从而提高劳动能力及纯劳动时间比率.

    作者:张如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就我院1994年-2008年14年间收治的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切开引流术及坏死组织清除术,6例行气管切开术.大剂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及支持治疗.10例辅以高压氧治疗.11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对西宁地区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特点的了解和深刻认识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常群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110例分析

    我院地处海拔3 730m地区,自2006年-2008年2年内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110例,现将病因及诊治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活产儿共计987例,其中胎粪污染羊水536例(54.3%);发生胎粪吸入综合征110例(11.14%);胎龄<37周的38例,(37~42)周内的56例,>42周的26例;出生时体重平均为(2 700±750)g;顺产51例,臀位助产21例,剖宫产术22例,产钳术16例.孕母高危因素32例(29.09%),其中包括妊娠合并感染11例,先兆子痫8例,妊娠合并贫血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5例,妊娠合并低蛋白血症2例;脐带异常21例(19.09%),包括脐绕颈(2周以上),脐带打结、受压;脐带脱垂;胎盘异常14例(12.73%),包括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及胎盘严重钙化;产程产式异常19例(17.27%),包括产程延长、滞产及急产; 不明原因24例(21.82%).

    作者:丹措吉;王志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伴股骨骨折7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伴股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改变及防治意义.方法:70例股骨骨折患者行股骨X光片观察,应用法国产UBIS3000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的骨密度和骨强度与70名正常青年(20~50)岁比较.结果:70例患者的骨密度、骨强度值均较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潜在病因,非暴力外伤即可发生骨折,早期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是预防骨折的关键.

    作者:高文魁;李智钢;邓永忠;王德元;高翠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海拔地区胸部锐器伤89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胸部锐器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9例胸部锐器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剖胸探查手术56例,清创缝合、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保守治疗33例.治愈85例,自动出院3例,转科治疗1例.结论:高海拔地区由于慢性缺氧,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胸部损伤产生血气胸后缺氧症状明显加重.对有明显血气胸和疑有心脏、大血管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应迅速行剖胸探查手术.

    作者:杨才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窒息与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窒息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总结2004年3月-2008年3月我院收治新生儿窒息患儿临床资料.结果: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窒息并心肌损害发生率42.56%.心肌损害与窒息的程度、窒息复苏时间有相关性.结论: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窒息导致心肌损害发生率高,随着窒息程度加重,心肌损害增多,缩短复苏时间对减少心肌损害有意义.

    作者:徐发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41名急进高海拔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运动员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急进高海拔地区自行车运动员心电图特征.方法:分析21个国家和地区141名年龄17岁~35岁、男性自行车运动员(1~3)天内,从海拔40m~60m地区急进至海拔2 265m~3 780m地区赛前常规12导同步心电图.结论:急进高海拔地区参赛运动员赛前心电图异常达70.3% ,偶有运动员在到达即日可有轻微高原反应,但比赛过程对运动员无明显影响.

    作者:唐桂波;应春花;张亚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下肢骨折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措施.方法:分析我院自2001年7月-2007 年12月收治的512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84例在围手术期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而对照组128例给予常规处理,并对48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应用活血化瘀、溶栓、抗凝、祛聚、扩血管等综合治疗.结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在干预组为3.4%,而对照组为27.3%,两组相比差别两者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远端血栓13例,近端血栓16例,混合血栓19例,通过综合治疗,疗效优者36例,良9例,差3例,总有效率93.8%,疗效满意.结论:在高海拔地区,对于易罹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病人, 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及时降粘、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作者:巴军;李生茂;任晓明;马长福;江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沙美特罗组(n=18)和对照组(n=16),自海拔1 400m历时5天进入5 200m ,从进入海拔5 200m当天开始,沙美特罗组每天早晚各1次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1个剂量(沙美特罗100μg,丙酸氟替卡松200μg ),连续5天;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吸入少量生理盐水.于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第5天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FVC、FEV1、FEV1% 、MMEF、PEF和MVV.结果:沙美特罗组较对照组肺功能指标中,FVC[(3.84±0.66)L vs (3.32±0.54)L],FEV1[(3.78±0.62)L vs(3.25±0.58)L],MMEF[(6.36±1.80)L/s vs (5.11±1.23)L/s],PEF[(8.99±2.04)L/s vs (7.54±1.88)L/s],MVV[(142.30±17.73) L vs (124.34±21.34)L]显著增高(P<0.05);FEV1% [(97.86±6.06) L vs (95.82±7.53)L]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在高原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能提高移居者的肺通气功能.

    作者:马广全;崔建华;王伟;李彬;哈振德;高亮;马月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压氧预处理对高原人体血气和血乳酸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预处理对高原人体血气和血乳酸的影响.方法:对海拔3 700m的10名已习服男青年,于HBO预处理前(A组)、预处理后(B组)3h分别检测血气和血乳酸(BLA).结果:B组较A组PaO2、PaCO2、SaO2增高,AaDO2、BLA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pH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预处理可改善高原缺氧人体气体交换,增强氧合功能,加速体内堆集乳酸的清除.

    作者:崔建华;高亮;白晓玲;张西洲;哈振德;李彬;马广全;王宏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严重创伤后早期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例DIC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酶原时间(K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Dimer试验(D-D)和血小板(PLT)计数和临床表现,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指标(APACHEⅡ)评分,脏器衰竭数目评定,提出治疗对策.治疗原发病,支持脏器功能,补充凝血因子,早期使用小分子肝素是治疗的关键.结果:20例DIC中,成活14例,死亡6例.20例患者在第一天均出现DIC指标的异常,每个病人脏器衰竭的数目都在2个以上,两组差别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活组APACHEⅡ评分为(26.1±8.48)分,死亡组为(26.5±8.56)分,两组差别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病人经过治疗7天后,死亡组患者DIC指标明显恶化,6例患者均出现PLT明显下降,D-Dimer明显升高,同时FBG明显降低,PT、APTT继续延长,而成活组仅有5例上述指标异常,两组比较差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成活组APACHEⅡ评分下降为(17.6±5.7)分,而死亡组为(28.6±6.1)分,两组比较差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器官衰竭数目均达到4个以上,而成活组存在3个器官衰竭的仅5例,两组比较差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易并发DIC,尤其在高海拔地区,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受损器官的监测与支持,并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会明显提高抢救成活率.

    作者:马四清;吴新民;杨正平;叶成杰;赵琳;石青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进高原4 600m健康成人血氧代谢酶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相关性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急进高原健康成人血氧代谢酶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急进到海拔4 600m地区身体健康的成年人进行血氧代谢酶检测并同时给予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两者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i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环腺苷酸(cyclas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采用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计分与各血氧代谢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未发现有明确直线相关关系.结论:我们认为急进同一特高海拔地区时, CAT和c-AMP这两项血氧代谢酶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分度之间相关性较强.

    作者:陈斌;郭志坚;黄慧群;马宝林;卓君联;陆保革;徐小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海拔多民族地区多胎妊娠减胎术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高海拔多民族地区多胎妊娠减胎术应用及护理结果的观察分析,为提高该技术在高海拔地区的应用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2008年间5例多胎妊娠患者实施减胎术的结果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例均成功实施减胎术.结论:说明通过技术人员的熟练操作和良好的护理,在高海拔地区也能实现多胎妊娠减胎术较高成功率.

    作者:沈源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青海省海西州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况分析

    目的:了解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分布、病情程度、氟骨症X线等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海西州3个县调查成人氟斑牙、氟骨症、尿氟以及检测砖茶氟、水氟水平.结果:氟斑牙患病率为28%;尿氟为(0.2~10.8)mg/L;砖茶氟均数为1.74mg/kg.结论:青海省海西州三县均为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病情属轻病区.

    作者:杜文琪;王玉梅;王兆芬;毛辉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青海高原牧民干眼症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青海省玉树县的牧民进行干眼症初步调查和分析,了解和掌握高原牧民干眼症的发病情况. 方法:随机抽查青海省玉树县三个自然村的1 500名牧民群众常规行裂隙灯检查、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 TearⅠ Test))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及睑板腺功能检查. 结果:1 500例被检查者中诊断为干眼症的有887名,占总人数的59.1%,高原牧民干眼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 结论:高原牧民干眼症的发病率与高原紫外线辐射强,气候干燥、寒冷、风沙大、饮食结构单一素等生活环境因素呈正相关.

    作者:韩有兰;赵莉;李新章;索南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阿里地区1岁~19岁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抽样检测阿里地区1岁~19岁人群麻疹IgG抗体,为制定有效的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地区7个县共随机抽样1岁~19岁常住健康人群1 135人,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IgG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1.19%,其中男574人,阳性率为70.03%,女561人,阳性率为72.37%;计划免疫冷链系统和家庭收入影响抗体水平. 结论:阿里地区1岁~19岁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计划免疫冷链系统和家庭收入影响抗体水平.

    作者:宋立江;多桑;尼玛德吉;布达洛;潘柏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39例大出血病人联合应用冷沉淀凝血因子与单采血小板的探讨

    目的:观察大出血患者联合应用冷沉淀凝血因子与单采血小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大出血病人联合应用冷沉淀凝血因子与单采血小板,并与冷沉淀凝血因子与单采血小板单独输注组比较输注效果.结果:各组输注后PT、APTT两项指标均较输注前明显降低,在联合组Fbg、BPC输注后均较输注前明显升高,在单采血小板组仅有BPC升高,在冷沉淀凝血因子组仅有Fbg升高.结论:联合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与单采血小板比单独输注具有更显著的止血效果,具有安全、快捷、疗效好的特点.

    作者:米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与高原肺水肿

    一氧化氮(NO)也即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在高原肺水肿(HAPE)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NO的产生、作用、调节;内源性NO减少与HAPE的关系;外源性NO对HAPE的作用; NO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启示等4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舒勤;朱京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压氧抗低氧效果与高原病防治研究进展

    近期证明,高压氧预适应是提高高原移居者习服高原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高压氧在高原军事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防治高原急(慢)性疾病、改善机体生理功能、降低高原病发病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高压氧可以提高机体在缺氧时的血氧张力和血氧饱和度、使组织细胞氧含量和血浆物理溶解氧明显增加、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功能.同时,高压氧可提高氧的弥散率和有效弥散距离.有效地改善了组织缺氧和增强了机体的抗缺氧能力.

    作者:王宏运;崔建华;金湘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一名热气球飞行员在不同海拔高度飞行前后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观察

    目的:观察一例首次高原热气球飞行从不同海拔高度(2 260m、3 300m、4 200m、4 850m)起飞前和起飞后(限定高度1000m)飞行员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方法:观察对比选用不同海拔高度起飞,飞行员起飞前后每分钟心跳次数以及用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记录起飞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在海拔2 260m处起飞前后HR和SaO2分别为(80.04±14.2)次/min,(90.1±5.2) %;(85.03±1.04)次/min,(88.02±4.3)%.在海拔3 300m处起飞前后HR和SaO2分别为(84.02±9.02)次/min,(87.08±4.1)%;(95.04±10.8)次/min,(86.02±5.4)%.在海拔4 200m处起飞前后HR和SaO2分别为(87.04±13.67)次/min,(85.02±4.7)%;(110.08±19.01)次/min,(80.04±6.06)%.在海拔4850m处起飞前后HR和SaO2分别为(90.5±10.05)次/min,(80. 0±4.0)%;(151.0±9.0)次/min,(75.0±3.0)%.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增加了人体生理负荷,致使人体在高原的劳动能力下降.

    作者:多杰;妥亚军;赵俊;张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努力走出我国高原医学的创新之路

    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已经走过了20年, 特别是近5年来, 战斗在这一特殊学科领域的同道们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国高原地区的经济建设、军事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保障高原人群的健康,开展学术活动和配合临床科研工作, 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吴天一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