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国际刊号:1008-5572
  • 国内刊号:14-1223/R
  • 影响因子:1.23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74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 外科学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8期文献
  • 计算机导航系统在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 对计算机导航三维影像系统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17 例患者采用计算机导航三维影像系统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并采用术中三维影像系统评估螺钉位置的精确性,术后应用CT做椎弓根扫描,分析椎弓根钉位置的优良率.结果 螺钉位置优良率高,无误植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计算机导航三维影像系统使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更精确、更安全,为脊柱手术精确化、微创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作者:郭春生;金冶华;单军;赵江涛;冷重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桡骨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的 讨论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治疗桡骨头骨折35 例,按Manson分型,Ⅰ型9 例;Ⅱ型11 例,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3 例;Ⅲ型13 例,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5 例,Essex-Lopresti损伤1 例;Ⅳ型2 例,均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其中尺骨冠状突骨折1 例.Ⅰ型骨折肘关节制动2周后开始功能锻炼;Ⅱ型骨折桡骨头切开复位固定后,检查肘关节伸直位外翻稳定性,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Ⅲ型骨折切开复位或桡骨头切除,石膏固定3周;Ⅳ型骨折先复位肘关节,肘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固定桡骨头,合并冠状突骨折者肘前入路切开复位固定,石膏固定3周.结果 30 例患者得到平均2.1年随访,按照Anderson肘关节屈曲及前臂旋转功能评价标准评价.Ⅰ型7 例:优5 例,良2 例;Ⅱ型9 例:优4 例,良4 例,差1 例;Ⅲ型12 例:优5 例,良2 例,可1 例,差4 例;Ⅳ型2 例:可1 例,差1 例.结论 按桡骨头骨折Manson分型,随着损伤级别增加,治疗效果逐渐变差.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者,术毕检查肘关节伸直位外翻稳定性,不稳定者石膏固定3周,不必切开修复.桡骨头切除适用于Manson型切开复位固定困难者,效果好.

    作者:王君琛;郑永茂;柴充;陈明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目的 通过观察单边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过程,探索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1998年1月至2006年5月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26 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2.3个月.结果 该组治疗病人骨折获得了解剖复位及早期固定,骨折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切口感染率低.结论 单边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较佳方法.

    作者:曹汉岐;张少先;陈兴礼;赵锦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两种内固定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应急反应迟钝,自我保护能力差,再加上骨量的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逐年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也成为老年常见的损伤之一,保守治疗各种并发症及病死率均高,故近年来国内倾向于手术内固定治疗.在1996年7月到2007年8月间,笔者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98 例,分析了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广忠;殷广文;高恩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微创髓内钉固定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生物学内固定及间接复位技术为基础,微创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合并多发伤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微创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52 例.依据AO胫骨干分型,A型6 例,B型31 例,C型15 例.结果 49 例获得随访,3个月内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6个月内骨折全部愈合.2 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轻度感染.结论 微创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的原则,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合并多发伤的胫腓骨骨折.

    作者:宋先舟;易成腊;胡端;刘开俊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髁支持板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髁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对21 例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进行修复重建.其中男18 例,女3 例,年龄18~56 岁.按AO分型,A3型6 例,C1型2 例,C2型9 例,C3型4 例.均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外侧置股骨髁支持钢板固定.5 例骨缺损大的患者采用大段管状同种异体骨植骨,余病例均植同种异体骨条或骨粒.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无感染,无钢板断裂.按Kilmer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本组优9 例,良7 例,一般2 例,差3 例,优良率76.2%.结论 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设计合理,疗效肯定.特别是采用同种大段异体骨修复骨缺损,效果满意.

    作者:何博;黄擘;盛文辉;曹安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自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选择15 例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臂X线机定位下确定需要固定的椎弓根根部,做4个1.5 cm长的切口,固定与复位均在4个小切口内完成.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患者均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手术时间约1.5 h,出血量约80 mL.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陈日勇;张立岩;王济纬;魏尧森;刘斌;徐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股骨交锁髓钉瞄准器术中变形移位原因及对策

    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于股骨干骨折具有抗压应力及旋转应力强、可早期活动、应力遮挡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2].但手术操作中常常因瞄准器变形移位,导致压杆不能准确压在髓内钉上或远端锁钉交锁失败而影响手术.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2001年10月至2007年8月使用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共146 例手术,探讨术中瞄准器变形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肖斌;廖凡琼;郭新辉;蔡伟斌;曹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科收治的18 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16 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2 例大部分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椎管内肿瘤,其中神经鞘瘤7 例,神经纤维瘤6 例,脊膜瘤5 例.除1 例术后出现不全瘫痪外,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恢复.结论 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手术效果佳,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徐建军;张立岩;王济纬;刘斌;陈日勇;徐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同种异体骨钉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骨钉在腰椎管扩大术中的应用,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的方式部位.方法 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0 例,行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后,把棘突椎板复合体翻转90°横架于椎板峡部,上缘与上关节突及上位椎体下关节突下缘(腰椎小关节下缘处)紧密接触,用1根或2根同种异体骨钉固定,进行临床观察和CT测量.结果 20 例均获得随访1~5年,11 例术后12~24个月做CT复查,有10 例达到良好的骨性愈合,1 例纤维连接,全部椎管直径较术前扩大50%以上,未见骨块移位及硬膜出现新的压迫,无腰椎不稳,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把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于椎板峡部,用同种异体骨钉固定的椎管扩大成形术,椎管接近术前解剖结构,很好地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了硬脊膜黏连,避免了腰椎不稳,使骨块提早愈合.

    作者:金伟;陈焕诗;许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经皮微创非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微创技术非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 例各种类型胫骨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技术非锁定钢板治疗并分析疗效.结果 22 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按Johner-Wruhs评分法,优16 例,良3 例,中3 例,差0 例,优良率86.4%.结论 经皮微创非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作者:张金坤;张兴祥;田守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微创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32例

    目的 探讨撬拨复位后,横行钉固定结合我院自行研制的反牵复位器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采用撬拨复位后小切口暴露螺钉内固定及反牵复位器治疗32 例37足.结果 32 例37足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和皮缘坏死及不愈合发生,优15足,良18足,可3足,差1足.结论 撬拨复位横行钉固定与反牵复位器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谢伟;王景彦;冯云华;任志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对策.方法 对7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了开放复位内固定植骨治疗,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随访时间5~42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按Mar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ry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患足功能优27足,良33足,可13足.本组发生早期并发症7足,发生率为10%.其中切口边缘皮肤坏死2足,伤口感染2足,伤口排异反应2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晚期出现距下关节慢性疼痛、明显影响行走2足,发生率为3%.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与跟骨解剖特点和跟骨骨折机制有关,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后可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作者:林伟斌;林映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和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自2005年3月以来,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34 例40个椎体,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2.2个月)随访.其中31 例术后胸背部疼痛消失,3 例疼痛明显减轻,无一例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及CT提示伤椎内骨水泥填充部位满意,无椎管内占位.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术前平均37°,术后平均16°,改善角度平均21°.随访观察疼痛无复发,X线片未见椎体高度丢失.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微创、安全、临床疗效良好的优点,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理想方法之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准确穿刺、关键步骤中严密透视监测及病人自我监测等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项良碧;周大鹏;田竟;韩文峰;祖启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32 例因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手术前1 d、手术后1、4、7、14 d清晨空腹抽血5 mL,用LG-R-80A型血粘度仪检测血流变学各项指标,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各指标改变.结果 血流变学术后明显改变,主要表现在: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术后1、4 d与术前1 d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逐渐升高,术后7 d达高峰,差异显著(P<0.05),术后14 d接近术前水平;术后1、4、7 d全血还原粘度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术后1 d较术前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P<0.05),刚性指数明显升高(P<0.05),并于术后4 d接近术前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术后1、4、7天明显升高(P<0.05),术后14天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呈高粘滞状态,1周达高峰,两周逐渐恢复.术后早期红细胞流变性显著降低,可能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喻德富;王友华;姜胜华;刘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颈前路减压Slim-Loc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 探讨Slim-Loc颈前路钛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Slim-Loc钛板系统内固定术.结果 8 例均获随访,时间7个月~1年,平均8个月.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12周.无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用Slim-Loc钛板系统内固定,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牢靠、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

    作者:赵品益;吴英勇;赵钢生;陈洵其;陈红卫;张永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自体骨髓浓缩干细胞治疗股骨颈骨析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浓缩干细胞在股骨颈骨折中的成骨作用.方法 在加压螺纹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基础上,取骼嵴骨髓血进行分离浓缩,获得的浓缩干细胞注射到骨折处.结果 63 例股骨颈骨折57 例得到随防,骨折均愈合,有2 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 骨髓浓缩干细胞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作用.骨折类型、复位效果对股骨头坏死影响较大.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有推广价值.

    作者:宋建华;钟威;梁锦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切除与内固定治疗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对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行桡骨小头切除与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MEDLINE(1950~2007.4)、OVID数据库(1950~2007.11)、PUBMED(1950~2007.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1978-2007.11),万方数据库(1981~2007.11),手工检索<中华骨科杂志>、<骨与关节损伤>、<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5种中文骨科核心杂志(截自2007年10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而后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查到相关文献56篇.经阅读标题、摘要和全文后,有53篇因研究目的 与本系统评价不符,而被排除.有3篇文章系临床对照试验(chrane controlleel trails,CCT)[1~3].3个CCT均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的高度可能性.结果 共纳入3篇CCT,包括131 例患者.3篇比较了切除与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由于纳入的研究及病人太少,且结局评价指标差异较大,不能进行Meta分析,只能进行描述性系统评价(仅并发症一项指标进行了Meta分析),有三项研究支持切除组,原因系桡骨头切除后,缺少桡骨小头的支撑,导致肱桡关节、肱尺关节、上下桡尺关节不匹配,使肘关节伸肘肌力、前臂的旋前、旋后肌力术后均比内固定组明显减弱;有三项研究支持VAS疼痛评分、Broderg和Morrey评分内固定高于切除组;有三项研究支持桡骨近端移位距离增大、提携角增加的度数、肘关节异位骨化及创伤性关节炎切除组明显增高;有两项研究支持切除组握力减弱;有三项研究支持切除组屈肘度数、屈肘肌力减弱与内固定组相似,内固定组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切除组.结论 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内固定组在多数指标中优于切除组,本组研究由于纳入资料均为CCT,存在偏倚的高度可能性,故本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进行证实.

    作者:阿德力;岳勇;王强;阿斯卡尔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效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156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探讨31 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效的原因.方法 利用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从尖顶距值和骨质疏松等方面对内固定失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vans分型Ⅰ型无失效病例,V型失效比例大,为44.4%;尖顶距值在25 mm以下时,无内固定失效病例,若尖顶距值大于45 mm时,内固定失效比例达80.6%;在不稳定型骨折中,骨质疏松组内固定失效比例大,为39.3%.结论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要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动力髋螺钉应用技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效同骨质疏松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屈峥嵘;周敬滨;马进仓;杜鹏;李汉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钢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钛板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46 例,合并截瘫34 例,椎管骨性占位,硬膜受压,但无神经症状12 例.观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局部脊柱的稳定性.结果 46 例随访1~4年,平均2.3年.伤椎高度恢复90%30 例,恢复80%16 例,X线片显示植骨均已融合,无钢板螺钉断裂和松动现象.34 例截瘫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A级3 例未能恢复外,其余恢复1~2级.结论 对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固定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一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及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秦祖恩;李跃辉;陈云;胡云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二磷酸盐药物治疗软骨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

    二膦酸盐(bisphostates,BPs)是近30年来发现的一种新药,始于对焦磷酸盐(phosphonophosphinate,PPi)的研究.BPs是PPi的稳定类似物,在体外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羟磷灰石结晶的生长,在体内抑制异位钙化.BPs能抑制各种药物引起的骨吸收,并在体内对钙代谢有显著的作用,先后用于异位骨化的治疗及骨吸收有关的疾病,如Paget病、恶性高血钙、骨髓瘤和骨转移疾病,近又用于治疗骨质疏松.但是,BPs是否能预防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骨结构的损伤和关节软骨的塌陷尚在研究之中.近年来有关BPs能够保护关节软骨效用有所报道.

    作者:王君峰;卫小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成骨不全合并骨肉瘤1例报告

    成骨不全合并骨肉瘤发病极为罕见,检索目前英文文献,世界上报道仅10 例[1~8].国内尚无报道,我科近来医治1 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徐执扬;苏新杰;焦绍锋;白秋铁;任龙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一期减压骨折固定植皮治疗小腿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骨、骨筋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区域内,由于不同原因所致压力升高,使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不良,导致以肌肉和神经急性严重缺血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作者:金兴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12例

    目的 研究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结果.方法 对12 例桡骨小头MasonⅡ、Ⅲ、Ⅳ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9~13个月,按Steinberg的主观功能评定方法,优6 例,良5 例,差1 例,优良率为9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4周.结论 用微型螺钉对桡骨小头骨折作固定,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方法简单,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连海荣;王波;罗建成;方候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比例髋臼后壁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以确定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将18具骨盆标本制成左右配对的髋关节,随机分成三组,然后人为造成髋臼后壁关节面1/3骨折、2/3骨折、3/3骨折.用两枚皮质骨螺钉、重建钢板以及重建钢板加两枚皮质骨螺钉三种内固定方式固定每一组骨折,屈髋90°对模型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量各组骨折块的分离位移及分离3 mm时的载荷,以比较不同比例后壁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结果 统计显示1/3比例骨折螺钉组与钢板、钢板加螺钉组间差别无意义(P>0.05),2/3、3/3比例骨折螺钉组与钢板、钢板加螺钉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而钢板组与钢板加螺钉组之间差别无意义(P>0.05).结论 髋臼后壁1/3比例骨折,单用两枚皮质骨螺钉固定已经足够;2/3和3/3比例骨折以重建钢板内固定较为理想,在钢板之外再加两枚螺钉并不能增加内固定强度,反而增加了手术创伤及难度.

    作者:李科伦;徐刚;陈志豪;季滢瑶;金亚平;黄忠胜;赵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脊髓损伤的泌尿系统康复护理

    1 概述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往往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脊髓损伤后,膀胱的神经支配中断,生理机能丧失,容易发生尿潴留、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以致产生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导致死亡.

    作者:江宏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