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国际刊号:1008-5572
  • 国内刊号:14-1223/R
  • 影响因子:1.23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74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 外科学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12期文献
  • 空心加压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固定在有移位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21 例横形或非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采用空心加压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后不用石膏外固定并早期指导患者康复训练.结果 21 例髌骨骨折术后均一期愈合,术后6周即下床负重,进行适应性训练.对其中的18 例进行了4~18个月有效随访,无疼痛、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膝关节屈伸均超过90°.结论 用空心加压螺钉代替克氏针进行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既继承了传统术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优点,又克服了克氏针固定在康复训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仲;王培刚;赵楷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老年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提高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手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61 例,平均69 岁,96%合并内科疾患,进行了围手术期治疗.应用外固定架固定9 例,股骨重建钉固定12 例,动力髋螺钉固定37 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 例.结果 无一例发生骨折愈合前死亡,功能优良率为外固定架治疗组88.9%,股骨重建钉治疗组100%,髋动力螺钉治疗组90.16%,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组100%.结论 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老年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安全保障,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及骨折类型选择固定方式.

    作者:王尚喜;赵春满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的防治

    目的 探讨硬脊膜损伤的分型处理及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2年3月至2008年4月44 例硬脊膜损伤及9 例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4 例硬脊膜损伤均经修补手术,9 例发生脑脊液漏.其中2例经二次手术修补硬脊膜均治愈出院,未发生感染及脑脊液囊肿.结论 对于发生的硬脊膜损伤进行修补.术后正规治疗,大多数脑脊液漏患者可以保守治愈,少数无效者需再次手术重新修补硬脊膜.

    作者:余晓杰;蒙思锋;康彦文;刘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髁支撑钢板治疗复杂性股骨髁部骨折

    目的 探讨股骨髁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9月至2009年5月,行切开复位股骨髁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C型骨折46 例,其中C1型8 例,C2型15 例,C3型23 例.结果 46 例随访4~35个月,平均13个月,根据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综合评定标准,优25 例,良14 例,可5 例,差2 例,优良率84.8%.结论 股骨髁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C型骨折是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郑宇韬;林焱斌;陈川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儿童股骨颈骨折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3组.A组,牵引加髋人字石膏固定治疗16 例,其中Ⅱ、Ⅲ、Ⅳ型骨折中无移位12 例,有移位者4 例;B组,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8 例,均为Ⅰ~Ⅲ型轻度移位,不稳定性骨折;C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空心螺钉、角钢板)或外固定支架治疗,为Ⅰ~Ⅳ型14 例,骨折明显移位,成角分离或闭合复位失败者.结果 48 例均获长期随访,疗效按照Ratliff标准评价,A组优10 例,良2 例,可1 例,差3 例,优良率75%.其中发生股骨头坏死2 例,髋内翻2 例,骺早闭1 例;B组优12 例,良1 例,可1 例,差4 例,优良率72.2%.发生股骨头坏死4 例,髋内翻1 例,骺早闭1 例;C组优8 例,良2 例,可1 例,差3 例,优良率71.4%.发生股骨头坏死3 例,骺早闭1 例,下肢不等长1 例.结论 儿童股骨颈骨折骨折无明显移位者应首选保守治疗;对骨折明显移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早期切开减压、解剖复位并予内固定(空心螺钉、角钢板)或外固定支架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骨折并发症(骺板早闭、股骨头坏死、髋内翻、骨不连)的发生,提高骨折治愈率.

    作者:丁盛;王松克;林立;徐振;朱诚;崔同海;俞家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钢丝环扎加改良张力带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

    目的 探讨钢丝环扎加改良张力带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应用,分析其特点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1年9月至2008年9月行钢丝环扎加改良张力带治疗新鲜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45 例.结果 随访8~18个月,优良率为93.3%,无骨折再移位.参照胥氏膝关节综合评分法,优33 例,良9 例,可3 例,优良率93.3%.其中2 例克氏针滑动刺破皮肤,1 例钢丝断裂,但均未影响骨折愈合.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牢靠、能早期活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史树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渐进性大重量牵引在下颈椎脱位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渐进性大重量牵引对下颈椎脱位前路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38 例下颈椎脱位患者入院后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难以复位者辅以小关节突切除,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38 例患者牵引复位成功36 例,2 例复位未成功者均伴有小关节突交锁,先行小关节突切除,再行前路植骨融合后钢板内固定.本组病例前路手术均获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等现象.结论 采用大重量颅骨牵引,难以复位者辅以小关节突切除,复位后行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疗效满意.

    作者:袁同洲;黄野;许诺;何斌;王云华;胡伦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带跗外侧动脉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

    目的 探讨应用带跗外侧血管的逆行足背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应用带跗外侧动脉的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临床治疗11 例患者,男性7 例,女性4 例,年龄15~50 岁.足拇趾创面3 例,足第2趾创面6 例,第3趾创面2 例;其中外伤9 例,肿瘤2 例,皮肤缺损面积2 cm×3 cm~7 cm×8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6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满意,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以跗外侧血管为蒂的足背逆行岛状皮瓣切取方便、转移范围广,是修复足远端创面的理想方法.

    作者:卞敏凯;王爱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脊柱结核认识的提高,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手术治疗已得到广泛认同.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椎结核25 例,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余永壮;韩春;吴坤芳;覃文报;刘付胜华;覃浩然;余海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诊治8例及文献回顾

    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发生于关节滑膜的慢性疾病.该病起病较为隐匿,常以关节的轻微肿胀起始,继而伴有疼痛、运动障碍、以致关节强直,由关节的肿胀到强直常需数年时间.较常见者为单关节受累,大多数发生于膝关节,少数可累及髋、肘、腕、踝等关节.

    作者:王善付;王建伟;杨金维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颈脊髓损伤并发呼吸道梗阻

    目的 讨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对颈脊髓损伤患者合并呼吸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对28 例(32 例次)颈脊髓损伤合并呼吸道梗阻患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于治疗后呼吸困难均有明显改善,监测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回升,术后根据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予以抗生素治疗,痰量明显减少,肺部感染控制满意.结论 对颈脊髓损伤合并呼吸道梗阻的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灌洗术,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应用,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安全、便捷,为解决颈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的呼吸道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昌宏;潘剑成;张宗明;江海亮;林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式选择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8 例分别接受了空心钉、外固定架、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解剖板、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髓内钉-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式手术的股骨粗隆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24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优良率87.1%.结论 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常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勇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胫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术后足足母下垂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胫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出现足足母下垂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110 例胫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5 例出现足足母下垂伴趾蹼区麻木,平均年龄30.2 岁,均为术后24 h内出现.4 例行切开复位外固定术,1 例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术.3 例获得随访,术后6个月2 例肌力恢复为Ⅴ级,1 例恢复为Ⅳ级.结论 腓深神经损伤、亚临床前筋膜室高压、腓深神经血供受损及术中的直接损伤是胫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出现足足 母下垂的部分原因,但仍有一些原因不甚明了,在应用外固定架后如何减少足足母下垂的发生率及前筋膜室内腓深神经生理学影响因素等有待进一步分析总结.

    作者:于晓辉;马建忠;张棚;秦春;贾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2月至2007年7月治疗胸腰段及腰椎结核18 例,男11 例,女7 例,平均年龄36.7 岁,平均病程9个月,均为初治患者.T11~L2节段10 例,L3~58 例,病变位于1个节段者7 例,2个节段11 例,术前Cobb′S角23°~69°,平均38.3°.均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前路经胸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植骨,术前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切13均一期愈合,术后拍片显示植骨及内固定物位置良好.Cobb′S角平均14.30.18例患者获平均25个月随访,植骨均在4~6个月达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Cobb′S角平均15.1°,无明显矫正角度丢失,脊髓功能恢复良好,按Frankel分级,术前C级3例,术后恢复到D级1例,E级2例,D级4例均恢复至E级.无结核复发.结论 一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在病变节段稳定的情况下实施病灶清除植骨,有利于前路手术的操作安全,避免植骨块的松动、脱出,植骨稳定,融合率高,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

    作者:邹坤明;张卫东;张森;郑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解剖钢板微创治疗Pilon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治疗Pilon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治疗的Pilon骨折19 例,其中男13 例,女6 例;年龄19~58 岁,平均38.6 岁.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标准,Ⅰ型2 例,Ⅱ型10 例,Ⅲ型7 例.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8~37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个月.根据Mazur等评定标准,优9 例,良9 例,差1 例,优良率89.4%.结论 解剖钢板经皮微创固定技术治疗Pilon骨折创伤小、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费用低,是治疗Pilon骨折既实用又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高祥文;高山洪;杨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46例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6 例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应用股骨远端髁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6~18个月,并分析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均在6~12个月内愈合,膝关节功能优19 例,良21 例,可4 例,差2 例,优良率86.9%.结论 骨折复位后一期植骨,用股骨远端髁支撑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李国德;刘志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LISS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采用LISS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36 例.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4个月随访(9~18个月),切口一期甲级愈合,骨折全部愈合,X线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未发生感染,无内固定钢板、螺钉脱出、断裂等发生.结论 LISS钢板系统可用于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肯定等优点,能达到良好的骨折复位和坚强的固定,促进关节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率较高.

    作者:赵光辉;王浩;彭慧;张堃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股骨近端转移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转移癌病人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期间收治的股骨近端转移癌病人13 例.对其预期生存时间及实际生存时间进行评估与对比.对濒临骨折的病人术前进行Mirels′评分,Mirels′评分大于8分行预防性内固定.4 例未行手术治疗.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 例次,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内固定术2 例次,其中1 例病人一侧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另1 例行PFN内固定术.2 例行普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3 例行γ钉内固定术,1 例行重建钉内固定术.术后分别于3、6、12个月和后随访时间采用Enneking评分标准对病人进行术后功能评估.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8.5个月(2~21个月),其中10 例病人死亡,3 例病人目前仍生存.死亡病人中平均随访时间为8.1个月(3~13个月),目前生存病人中随访时间分别为3、5、21个月.术后Enneking功能评分为16~27分.结论 根据股骨近端是否骨折、病灶部位、累及范围选择手术治疗方法.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可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守丰;熊进;骆东山;王骏飞;施鸿飞;邱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颈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颈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对齿状突骨折Anderson-D′Alonzo Ⅱ型12 例进行的颈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其中新鲜骨折10 例,骨折不愈合2 例.结果 随访6~41个月,平均10个月,12 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均无明显颈部活动受限.结论 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和能够大限度的维持和重建寰枢椎的稳定性.

    作者:宋长志;郑闽前;王四清;纪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腰椎滑脱发生部位性别年龄的分布特征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好发部位、性别、年龄的分布特征.方法 随机取我院(同济医院)骨科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腰椎滑脱手术病例共149 例,剔除合并脊柱外伤、先天、手术后、病理性疾病等12 例,对其余137 例从发病部位、性别、年龄等各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女性退行性腰椎滑脱总的发病数是男性的2.48倍;男女各年龄段不同部位、性别腰椎滑脱发病数呈非正态性分布;L4峡部裂性滑脱平均年龄与L5峡部裂性滑脱平均年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腰椎退行性滑脱发生的平均年龄为51.88 岁,比峡部裂性滑脱(46.47 岁)发生晚,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腰椎滑脱发生性别、年龄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退行性滑脱的发生率大于男性,40~60 岁为腰椎滑脱的高发时段,峡部裂组发生平均年龄早于退行变组.

    作者:李金生;符远征;江红辉;王建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及预后判断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的疗效、并发症防治及预后判断.方法 将38 例ASCI患者根据影像学改变和脊髓功能丧失程度分轻、中、重三度.轻度10 例,影像检查无明显异常、脊髓功能部分丧失;中度21 例,影像检查轻至中度异常(椎管轻至中度占位,MRI脊髓有信号改变)、脊髓功能部分丧失;重度7 例,影像检查重度异常(椎管中至重度占位,MRI显示脊髓断裂)、脊髓功能完全丧失.38 例患者在受伤8 h内按NASCIS Ⅱ方案接受MP冲击治疗,分析其疗效和判断预后.结果 经6周及6个月随访,MP对轻、中度组患者疗效显著,预后好;重度组疗效及预后差.38 例患者住院治疗及随访过程中除1 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余无伤口感染、延迟愈合、肺部感染、心率失常等并发症.结论 大剂量MP冲击治疗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对轻、中度患者疗效显著,预后好.

    作者:陆政峰;董启榕;沈忆新;成茂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 探讨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7月我院收治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52 例63足,按Sanders分型,Ⅰ型6足,Ⅱ型13足,Ⅲ型26足,Ⅳ型18足.采用保守治疗6足,撬拨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管型石膏托外固定8足,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39足,钢板内固定未植骨10足.结果 63足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3个月.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20足,良36足,可5足,差2足,优良率88.9%.出现皮肤坏死3 例,浅表感染2 例,腓肠神经损伤1 例,腓骨肌腱炎2 例,创伤性骨关节炎4 例.结论 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减少并发症,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德俊;李关兴;李龙付;严益军;王兴平;尤敏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并发症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术式,但由于技术等原因,各种并发症时有发生,现综述如下.

    作者:武刚;申勇;王林峰;刘艳兵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进展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通过离心自体全血而得到的含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PRP中含有高浓度生长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

    作者:浦津;何耀华;刘卫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先天性指(趾)节短粗症1例

    指(趾)节短粗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短指畸形,临床偶见.由于遗传缺陷可使肢体发育异常而导致肢体畸形,发病多以指(趾)与并指(趾)较为普遍.2009年3月我科收治1 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秋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自体骨回植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并骨缺损1例

    1 资料与方法患者,男,12 岁,因车祸伤入院.入院时体检:左大腿肿胀、畸形、反常活动,左小腿前侧见皮肤肌肉挫裂伤,伤口长约16 cm,胫骨开放粉粹性骨折,骨端外露并骨质缺损,缺损约9 cm.X线片检查示:左股骨下段横形骨折,左胫腓骨粉粹性骨折并骨缺损(见图1).入院后立即行清创缝合,下肢石膏托外固定,抗感染、止血、对症治疗.

    作者:柳远春;谭本玉;宋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胫前肌蒂骨膜瓣转位治疗胫骨骨不连11例报告

    本院自2006~2008年应用带胫前肌蒂骨膜瓣转位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获随访11 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 例均为创伤后骨不连,男8 例,女3 例;年龄26~63 岁,平均43.6 岁.病程11~34个月,平均17.4个月.均曾行手术治疗,行外固定支架固定6 例,钢板内固定5 例;创伤后骨髓炎予扩创清除死骨后引起骨缺损7 例.

    作者:汤湛波;赖晓云;卢雪松;黎虞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拇指外伤的皮瓣修复治疗

    目的 报道不同的皮瓣修复治疗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拇指皮肤缺损的部位,应用手指侧方岛状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及足拇趾甲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2 例.结果 除1 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所有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不同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简便易行、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荐.

    作者:王平;凌四平;狄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介绍一种外踝骨折的固定方法

    踝部骨折临床较常见,外踝骨折可单独发生或合并内踝、后踝骨折及韧带损伤,而且外旋造成外踝斜形或螺旋型骨折居多.针对这种情况,作者设计了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称为斜形张力带法.

    作者:史宝明;郑平;侯效正;杨博;刘永军;田继暄;王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 74 例颈性眩晕患者中,62 例行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及颈部围颈固定,星状神经节阻滞及颈部高位硬膜外封闭.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患者症状严重者采取手术治疗(12 例),行颈前路椎间盘及骨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包括颈椎病4 例,下颈椎失稳6 例,颈间盘突出症2 例.结果 疗效优49 例,良14 例,显效8 例,无改善3 例.结论 颈椎病和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的主要病因,交感神经受刺激是主要的发病机制,颈性眩晕的综合治疗效果确切,保守治疗无效应以稳定颈椎为主要目的 .

    作者:郭庆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几种抗炎药对大鼠抗炎及血清细胞分子影响的研究

    目的 比较研究非甾体抗炎药醋氯芬酸、双氯芬酸和布洛芬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弗氏完全佐剂制作AA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醋氯芬酸组、双氯芬酸组和布洛芬组5组,通过组织学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比较5组大鼠关节局部的炎症情况,及其外周血细胞因子IL-1β和IL-6的含量.结果 在醋氯芬酸组、双氯芬酸组和布洛芬组大鼠关节炎的炎症反应明显轻于模型组.细胞因子IL-1β和IL-6的含量在醋氯芬酸组、双氯芬酸组和布洛芬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醋氯芬酸组低于双氯芬酸组和布洛芬组(P<0.05);而双氯芬酸组和布洛芬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醋氯芬酸、双氯芬酸和布洛芬均能降低AA大鼠血中的IL-1β和IL-6含量,有较好的抗炎作用,醋氯芬酸作用相对较为显著.

    作者:高惠英;毕树雄;国秀忠;王永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带孔克氏针与可吸收线固定髌骨横断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目的 与钢丝张力带相比较,观察预置带孔克氏针结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髌骨横断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取26个成人髌骨标本制成髌骨横断骨折模型,分成两组各13个髌骨,克氏针纵向贯穿髌骨后,分别以可吸收线和钢丝形成张力带固定,利用MTS生物材料试验机行顶伸折曲和拉力破坏试验以测定其固定的稳定性.结果 固定失效时大压力和牵拉力,克氏针结合可吸收线组与克氏针结合钢丝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生物力学效果相当,临床上可相互替代使用.

    作者:艾昌淼;张勇华;林勇;于滨生;陈建伟;徐栋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应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评估椎弓根螺钉位置的研究

    目的 研究X线片、CT和MRI对术后胸腰椎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影像判断特点,选择判断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性的佳方法.方法 选取6具正常成人尸体脊柱标本(T9~L5),分别将108个钛合金的椎弓根螺钉植入标本椎弓根,然后分别摄X线片、CT和MRI扫描.随后由不知情的第三者阅片判断各个椎弓钉位置,再逐个轴位横断解剖脊柱标本以检查螺钉的实际植入位置.后,评估各种评判方案的准确度.结果 X线片组、CT组、MRI组和X线片加CT加MRI联合组的判定灵敏度分别是93.68%、95.79%、93.68%和97.89%.其判定特异度分别是23.08%、53.85%、46.15%和69.23%.其阳性预测值分别是89.90%、93.81%、92.70%和95.88%.阴性预测值分别是33.33%、63.64%、50.00%和81.82%.综合判定X线片组、CT组、MRI组和X线片加CT加MRI联合组的准确度分别是85.19%、90.74%、87.96%和94.44%.结论 对于常规胸腰椎术后患者,单纯应用X线片判定术后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性是比较可靠的,但对于术后出现神经症状者应联合应用X线片加CT加MRI,以提高准确性.

    作者:李翀;沈忆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部按摩解除股骨颈骨折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

    便秘是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我院对30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的便秘采用腹部按摩疗法,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0 例均为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院骨科病区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男24 例,女36 例;年龄53~91 岁,平均73 岁.住院时间平均为17 d.

    作者:乐群慧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