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严重烧伤后中性粒细胞(PMN)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影响及参麦注射液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从健康体检者和烧伤患者(伤后6、24、48 h)静脉血中分离出PMN,与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体外共培养,采用噻唑蓝法检测ECV304细胞活力.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内皮素1、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计算两者的比值(内皮素1/NO).另取伤后24 h血液标本与ECV304共培养,分别加入等渗盐水及0.5、2.0、8.0 g/L参麦注射液各100 μL,观察参麦注射液对上述指标及ECV304形态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在伤后6 h的PMN刺激下ECV304活力明显下降、内皮素1含量明显上升(P<0.01),伤后24 h的PMN刺激时尤为显著;而伤后6 h在PMN刺激下NO含量明显上升达峰值[(48.9±2.6)μmol/L,P<0.01],伤后24,48 hPMN刺激ECV304的NO含量与健康体检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内皮素1/NO的变化趋势同内皮素1.加入不同浓度参麦注射液共培养后,可使内皮细胞活力明显上升、内皮素1含量明显下降、NO含量明显升高,其中中浓度参麦注射液可使体系中内皮细胞形态近似正常.结论 严重烧伤后PMN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细胞活力、内皮素1/NO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以伤后24 h的PMN刺激明显;参麦注射液可以改善上述情况,对严重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金华;赵风景;刘亦峰;徐刚;周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Wnt-1重组腺病毒对人表皮干细胞(ESC)分化趋势的影响.方法 将Wnt-1重组腺病毒导入人ESC(实验组)后,检测细胞直径及增殖情况、ESC多种分子标记物的表达、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7的含量.以正常ESC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实验组ESC直径接近(P>0.05).对照组ESC为(1.18±0.10)×106个/mL,实验组为(1.45±0.09)× 105个/mL,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2组ESC分子标记物角蛋白5(K5)、K6、K7、K8、K14、CD44、癌胚抗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K10表达量为0,实验组为(60±3)%;对照组K18为(13.8±1.7)%,实验组表达明显增强[(34.3±2.1)%.P<0.05];对照组K19为(24.4±1.5)%,实验组减弱至(17.1±1.8)%(P<0.05).实验组ESC培养上清液中MMP-2和MMP-7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Wnt-1重组腺病毒具有诱使人ESC向腺样上皮细胞分化的趋势.
作者:李元朝;伍津津;毕建军;杨涛;杨桂红;王兵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Ad-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缺氧/复氧损伤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取肠上皮细胞株IEC-6分别转染Ad-HSP70腺病毒载体和空腺病毒载体,蛋白质印迹法观察HSP70的表达.取IEC-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缺氧/复氧组(给予缺氧/复氧处理)、Ad-HSP70转染组(转染Ad-HSP70腺病毒载体后,给予缺氧/复氧处理).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脱氧酶的活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细胞能量代谢.结果 与转染空腺病毒载体相比,转染Ad-HSP70腺病毒载体可显著增加细胞HSP70的表达.缺氧/复氧组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d-HSP70转染组该指标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P<0.01).缺氧/复氧组细胞内腺苷三磷酸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而腺苷二磷酸、腺苷-磷酸含量显著升高;Ad-HSP70转染组细胞能量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0.05),较缺氧/复氧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缺氧/复氧组细胞能荷为0.615±0.06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748±0.012,P<0.01)、Ad-HSP70转染组(0.736±0.028,P<0.01).结论 Ad-HSP70腺病毒载体转染肠上皮细胞可诱导HSP70表达增加,显著提高细胞缺氧/复氧后胞内腺苷三磷酸的含量及细胞能荷,保护线粒体整体功能,提示线粒体是HSP70保护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主要靶细胞器之一.
作者:袁志强;李晓鲁;彭毅志;王裴;黄跃生;杨宗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自制静态和动态手支具对烧伤后手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在烧伤后不同治疗阶段,为32例患者的52只手制作不同类型支具,针对不同个体单独或联合使用,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对上肢及手的整体功能(包括粗动作及精细动作如抓、握、捏、夹及手臂旋前、旋后、取物、放置等)进行定量评定,比较使用支具治疗前后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按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标准.治疗前患手功能Ⅳ级7只、Ⅲ级15只、Ⅱ级23只、Ⅰ级7只.治疗3个月后重新评定.手功能Ⅵ级9只、Ⅴ级28只、Ⅳ级9只、Ⅲ级6只.28例患者46只手的对指、对掌、握、捏等功能恢复较好,可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手部活动.结论 该自制手支具对预防和治疗手烧伤后瘢痕挛缩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促进手功能的恢复.
作者:易南;王冰水;朱雄翔;胡大海;秦茵;石梦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枕项部深度电烧伤创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3年3月-2007年9月笔者单位共收治枕项部高压电烧伤患者12例,清创后采用改良的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该皮瓣位于下斜方肌中下部位,有2种类型:一种为偏上的肌皮瓣,靠颈横动脉背段浅降支起始段的皮支和肌皮穿支为主要血供;另一种为部位偏下的肌皮瓣,以颈横动脉背段深降支和肩胛背动脉到斜方肌下部穿支为血供,只携带血管附近少量肌袖而保留大部分斜方肌.结果 8例患者皮瓣一次成活;2例因皮瓣邻近创面感染、液化,换药后愈合;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再次手术后愈合.11例患者存活,1例患者虽皮瓣成活良好,但术后21 d因全身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成活皮瓣外观不臃肿,肩背部供瓣区平整,无翼状或下垂肩胛畸形.结论 下斜方肌肌皮瓣能满足枕项部各种创面修复的需要,血管恒定,血运可靠,切取方便,是修复枕项部深度电烧伤创面的良好方法.
作者:朱敬民;郝天智;孙志刚;贺立新;曹玉珏;鲁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严重烧伤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96例(病例组)16岁以上严重烧伤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析生活质量与伤者一般情况及烧伤原因、烧伤面积、烧伤深度、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支付情况和重返岗位之间的关系,与96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53±12)分,与对照组(63±1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烧伤原因、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支付情况各异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配偶者社会功能维度和物质功能维度评分比无配偶者高;社会支持总分、重返岗位、伤后时间、职业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深度烧伤面积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处于低水平,社会支持力度、重返岗位情况、伤后时间、职业、深度烧伤面积等因素与生活质量相关.
作者:岳丽青;蒋冬梅;黄晓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修复方法.方法 单侧或双侧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带蒂转移修复102例烧伤患者面颈部瘢痕.术中先切除松解面部瘢痕,使眼、口、鼻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再将面部瘢痕瓣翻转与胸三角皮瓣蒂部形成铰链进而封闭蒂部创面,3周后行皮瓣延迟术,断蒂修复剩余的面颈部瘢痕.结果 94例患者的皮瓣一次性成活,效果良好.7例患者皮瓣转移后,出现单侧皮瓣尖端血运障碍.自行愈合后色素减退;1例患者出现单侧皮瓣坏死,植皮后愈合.结论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是修复较大面积面颈部瘢痕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显杰;夏炜;郑岩;夏文森;鲁开化;郭树忠;韩岩;卢丙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2000年8月-2007年10月,笔者单位应用鼓式取皮机将撕脱头皮反取制备厚中厚皮片治疗头皮撕脱伤患者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30岁.头皮不完全撕脱2例,前额皮肤及眉毛撕脱3例,前额皮肤及耳郭部分撕脱1例.其中2例发生失血性休克.
作者:李向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一组蛋白质结构相关的超家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为其2个主要成员.目前认为,所有源于内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均经aFGF或bFGF的刺激而分化,由于aFGF在胚胎发生、发育、血管发生和创伤愈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应用前景备受关注.为明确aF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笔者选择32例患者进行同体对比观察.
作者:马兵;朱世辉;程大胜;肖仕初;王光毅;贲道锋;路卫;夏照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及分组2005年3月-2007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16~65岁,烧伤总面积小于50%TBSA.火焰烧伤24例,蒸气烫伤5例,吸入化学性气体7例.轻度吸入性损伤6例、中度26例、重度4例[1].
作者:方楚如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女,41岁,煤气爆炸烧伤后6 h收人笔者单位.意识清楚、烦躁、口渴、心率112次/min、呼吸23次/min.创面分布于面、颈、四肢、臀部及背部.诊断:火焰烧伤总面积70%,其中深Ⅱ度50%、Ⅲ度20%TBSA.入院后给予抗休克、抗感染、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治疗,并行双上肢环行焦痂切开减张术.
作者:周莉萍;李岩;张志华;孔祥红;张宏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男,25岁,火焰烧伤后2 h入院.诊断:烧伤总面积95%,其中浅Ⅱ度5%、深Ⅱ度15%、Ⅲ度75%TBSA;低血容量性休克;中度吸入性损伤.入院后立即行补液抗休克,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创面清刨涂磺胺嘧啶银抗感染等治疗.
作者:张林清;刘海英;吴学田;姚子文;李彩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男,46岁,因高温气体冲击性烧伤伴口渴无尿、面部渗血2 h急诊入院.患者意识清楚但烦躁不安,体温37.8℃,脉搏120次/min,血压90/50 mm Hg(1 mm Hg=0.133 kPa).
作者:李传吉;李俊;刘保和;朱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女,49岁,既往有哮喘史约20年.1岁时右大腿被火焰深度烧伤,经1年时间反复换药治疗,创面瘢痕性愈合.2005年瘢痕冈反复摩擦出现破溃,外用多种药物(具体成分不详)均无明显疗效.
作者:刘伟;柴家科;曹卫红;贾赤宇;王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及分组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的住院烧伤患儿,按以下标准纳入观察.(1)由患儿合法代表签署知情同意书.(2)年龄1~3岁.(3)伤后来笔者单位正规治疗时间小于或等于4 h.
作者:马伟;朱毅;张红兵;唐虹;张建明;刘群;王玉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关于烧伤后内皮素对内脏组织的损伤已有较多研究[1-2].但对脑组织尤其是脑血管的影响鲜见报道.深入观察脑血管内皮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对脑血管作用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烧伤诱发的脑血管痉挛和脑血液循环障碍,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林雪群;戴育成;祝高春;万丽丹;黄涛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小儿烧伤临床上较常见.海口市为我国南部的热带旅游城市,由于气候、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有别于其他城市或地区,该地区小儿烧伤的流行病学资料具有一定特殊性.笔者对本单位近5年收治的烧伤患儿流行病学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帮助本地区烧伤临床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梁尊鸿;潘云川;徐家钦;陈思环;张蔚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糖尿病创面延迟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局部炎性反应失控[1],参与炎性反应的中性粒细胞(PMN)和巨噬细胞(Mφ)向创面的迁移较普通创面紊乱,且依赖于趋化因子的参与[2].已知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分别是趋化吸引PMN和Mφ的重要因子[3].
作者:顾钏;方勇;倪涛;俞为荣;徐鹏;王莹;程瑞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烧伤后应激性溃疡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1].目前临床主要使用H2受体阻滞剂进行预防,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和不良反应[2].替普瑞酮是萜烯类新型胃黏膜保护剂,在烧伤临床鲜见应用报道.笔者曾观察到,替普瑞酮能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并保护大鼠抵抗严重烧伤导致的急性胃黏膜损伤[3].
作者:张红艳;吕农华;谢勇;郭光华;陈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对象与方法1.1 标本及试剂来源样本取自施行整形术的烧伤患者手术切除瘢痕(经病理切片染色证实)及正常全厚皮肤(自体未烧伤部位),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8~38岁.取材时间为创面愈合后6~9个月,在此期间未接受针对瘢痕的任何治疗,将组织标本剪小后分装并迅速置人液氮罐中备用.
作者:廖立新;王竟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人体白蛋白(human albumin,HA)是由5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非糖基化球状血清蛋白,是一种中等相对分子质量(65×103)的胶体,在肝脏中合成[1].HA占血管内蛋白量的一半,是血清中含量丰富的蛋白质,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75%~80%取决于HA浓度[2].
作者:潘选良;韩春茂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胰岛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内分泌激素,作为机体重要的合成激素之一,它具有促进肝耱原合成,增加葡萄糖转运、肌蛋白合成和脂质贮存的作用,在维持机体平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者:王朝霞;王德昌;霍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eytes,KC)是构成皮肤表皮的主要细胞,其中的角质形成干细胞(keratino-cyte stem cell,KSC)在表皮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KC尤其是KSC特性的深入了解,其分离培养技术的日益成熟,各种基因修饰方法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目的基因被用于修饰KC及KSC.
作者:罗海水;彭代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严重烧伤可发生侵袭性感染、肠源性感染以及各种感染性并发症如肺炎、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静脉导管所致血行性感染等.侵袭性感染指定植在烧伤创面的细菌向创面深部和活组织侵袭,引起脓毒症或脓毒症伴血行性感染,是烧伤特有的一种感染方式.
作者:许伟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男,36岁,火焰烧伤后3 h入院.患者意识清楚,体温36.1℃.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烧伤创面分布于头、面、颈、躯干及四肢,创面基底大部分呈黄白色.烧伤总面积35%,其中浅Ⅱ度15%、深Ⅱ度20%TBSA.
作者:李孝建;霍丽贞;钟晓雯;林伟华;张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牛磺酸对大鼠烫伤后心肌线粒体成分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大鼠背部脱毛后造成30%TBSA的Ⅲ度烫伤.分为烫伤组(60只),伤后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mL·kg-1·1%TBSA-1);牛磺酸治疗组(60只),伤后腹腔注射20 g/L牛磺酸液(200 mg/kg).伤后1、3、6、12、24、48 h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检测心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2+-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和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aa3、丙二醛(MDA)、细胞质及线粒体内ca2+含量.另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模拟烫伤不予补液,1 h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检测以上指标.结果 烫伤组大鼠伤后1 h CCO活性即开始下降,伤后6、12 h下降明显,而SDH活性在伤后6 h下降明显,且各时相点均低于对照组;牛磺酸治疗组CCO和SDH下降不明显,伤后3、6、12 h CCO活性与烫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6、12、及24 h烫伤组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aa3均显著降低.而牛磺酸组虽然有所下降,但以上4个时相点的值均高于烫伤组(P<0.05).烫伤组SOD活性在伤后3、6、12 h均显著性下降,ca2+ATPase活性在伤后3、6、12及24 h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牛磺酸治疗组虽然有所下降,但以上4个时相点SOD、Ca2+-ATPase值均高于烫伤组(P<0.05).伤后3~48 h烫伤组、牛磺酸治疗组MDA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牛磺酸治疗组低于烫伤组(P<0.05).伤后1 h烫伤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中Ca2+即开始升高为13.7±1.5,伤后3、6、12、24 h分别为24.8±2.6、29.7±3.1、16.3±1.9及13.5±1.7.均高于对照组(10.7±1.6,P<0.05);心肌细胞质中ca2+在伤后3、6、12、24 h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3、6、12及24 h牛磺酸治疗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中ca2+浓度分别为16.8±2.8、18.7±1.9、10.5±1.8及13.3±1.7,均低于烫伤组.结论 牛磺酸对烫伤大鼠心肌线粒体成分和酶活性破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线粒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和减轻Ca2+超载有关.
作者:万福生;李国辉;章洁;余乐涵;赵小曼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依那普利拉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4只SD大鼠背部造成30%TBSA的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烫伤组,伤后按Parkland公式腹腔注射等渗盐水;小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伤后即刻分别腹腔注射1、2、4 mg/kg依那普利拉.烫伤组、小剂量治疗组伤后1、3、6、12、24 h,中剂量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伤后6、12 h左心室置管检测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压力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 max),并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另取6只大鼠作为假伤组,模拟烫伤后检测以上指标.结果 伤后3~24 h,烫伤组及各剂量治疗组大鼠LVSP、LVEDP、±dp/dt max值普遍低于假伤组(P<0.05或P<0.01);而各剂量治疗组LVSP、LVEDP、±dp/dt max值普遍高于烫伤组(P<0.05或P<0.01);伤后6、12 h,大剂量治疗组±dp/dt max明显低于小、中剂量治疗组.伤后1 h,烫伤组心肌组织AⅡ含量[(53.0±2.6)pg/200 mg]明显高于假伤组[(14.8±0.7)pg/200 mg,P<0.01],6 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伤后24 h仍明显高于假伤组(P<0.01);伤后3~24 h.小剂量治疗组AⅡ含量均明显高于假伤组(P<0.05或P<0.01),但均低于烫伤组.伤后6 h烫伤组AⅡ含量为(145.2±14.5)pg/200 mg,高于小、中、大剂量治疗组[(65.1±0.9)、(53.6±1.1)、(34.2±0.9)pg/200 mg,P <0.01].结论 严重烫伤后早期心肌组织损害明显.心功能即明显下降,依那普利托注射液可以改善心肌力学指标、保护心功能,以小剂量效果为明显.
作者:张兵钱;王广;张东霞;党永明;胡炯宇;宋华培;张家平;卞修武;黄跃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明确甘氨酸对缺血缺氧致心肌细胞凋亡过程的影响.方法 建立SD乳鼠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分为单纯缺血缺氧组和甘氨酸处理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5 mmoL/L甘氨酸,其余处理同单纯缺血缺氧组).以SD乳鼠正常心肌细胞作为对照组.3组细胞培养6 h后,检测凋亡情况、线粒体跨膜电位及分布情况、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情况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 (1)细胞凋亡程度:对照组和甘氨酸处理组荧光强度均明显低于单纯缺血缺氧组(P<0.01).(2)线粒体跨膜电位:对照组心肌细胞荧光强度为73±4,单纯缺血缺氧组荧光强度(32±7)明显较弱(P<0.01),甘氨酸处理组荧光强度(52±4)强于单纯缺血缺氧组(P<0.01).(3)mPTP开放情况:对照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荧光强度(90±7)较强,甘氨酸处理组荧光强度(62±8)明显强于单纯缺血缺氧组(27±4,P<0.01).(4)caspase-3活性:对照组和甘氨酸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单纯缺血缺氧组(P<0.01).结论 甘氨酸对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线粒体膜电位、减少mPTP开放、减轻钙超载、降低caspase-3活性有关.
作者:周军利;黄跃生;宋华培;党永明;张东霞;张琼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度烫伤大鼠心肌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8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6只.烫伤组及强化组大鼠背部脱毛后造成30%TBSA的Ⅲ度烫伤.强化组伤后静脉注射胰岛素等渗盐水(15 mU·kg-5·min-1)和100 g/L葡萄糖;烫伤组给予等渗盐水(2 mL·kg-1·1%TBSA-1·8 h-1);假伤组模拟烫伤,伤后给予生理量的液体.记录3组大鼠伤后6 h的左心室压力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 max);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DNA梯带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假伤组、强化组、烫伤组大鼠+dp/dt max值分别为(5.5±0.5)x 103、(3.4±0.4)×105、(2.5±0.5)×103mm Hg/s(1 mm Hg=0.133 kPa);-dp/dt max值分别为(4.55±0.34)× 103、(2.94±0.22)× 103、(2.05±0.19)× 103mm Hg/s.烫伤组大鼠±dp/dt max均低于强化组(P<0.01).烫伤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13.1±3.4)%]明显高于假伤组[(0.6±0.4)%,P<0.01];强化组AI为(6.7±1.8)%,明显低于烫伤组(P<0.01).假伤组大鼠心肌组织未见DNA断裂条带,烫伤组可见明显的DNA断裂形成梯带,而强化组梯带形成不明显,表示其凋亡细胞明显少于烫伤组.烫伤组心肌组织内p-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强化组.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通过上调Akt活性,增加Bcl-2的表达,可能是其抗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吕根法;陈璧;张万福;董茂龙;朱雄翔;胡大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