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影响因子:1.18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1
  • 全年订价:5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 外科学
中华烧伤杂志   2017年11期文献
  • 内皮抑素预处理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预处理对人皮肤Fb纤维化的作用和相关机制. 方法 将人皮肤Fb体外常规培养后,取第3~5代细胞进行实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内皮抑素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组、内皮抑素+PDGF-BB组、TGF-β1组、内皮抑素+TGF-β1组,每组3孔.空白对照组细胞仅用DMEM培养液培养24 h;内皮抑素组细胞用含5μg/mL内皮抑素的DMEM培养液培养24 h;PDGF-BB组和TGF-β1组细胞分别用含200 ng/mL PDGF-BB、10 ng/mL TGF-β1的DMEM培养液培养24 h;内皮抑素+PDGF-BB组细胞用含5μg/mL内皮抑素的DMEM培养液预处理48 h后,再用含200ng/mL PDGF-BB的DMEM培养液培养24 h;内皮抑素+TGF-β1组细胞用含5μg/mL内皮抑素的DMEM培养液预处理48 h后,再用含10 ng/mL TGF-β1的DMEM培养液培养24 h.每组收集3孔细胞的培养上清液,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含量;每组收集3孔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DGF受体β(PDGFRβ)、磷酸化PDGFRβ(p-PDGFRβ)、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蛋白表达.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检验. 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的(5.05 ±0.29) pg/mL比较,内皮抑素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含量为(4.72±0.37) pg/mL,二者相近(P>0.05);PDGF-BB组和TGF-β1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含量分别为(8.60±0.57)、(9.20±0.64) pg/mL,均显著升高(p值均小于0.05).内皮抑素+PDGF-BB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含量为(5.32 ±0.17)pg/mL,低于PDGF-BB组(P<0.05);内皮抑素+TGF-β1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含量为(5.41±0.20) pg/mL,低于TGF-β1组(P<0.05).(2)与空白对照组细胞α-SMA、PDGFRβ、p-PDGFRβ、p-ERK1/2蛋白表达量比较,内皮抑素组无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05),PDGF-BB组、TGF-β1组均明显增加(P值均小于0 01).内皮抑素+ PDGF-BB组、内皮抑素+TGF-β1组细胞α-SMA、PDGFRβ、p-PDGFRβ、p-ERK1/2蛋白表达量均分别低于PDGF-BB组、TGF-β1组(P值均小于0.05). 结论 内皮抑素预处理可抑制人Fb纤维化和向肌Fb转化,这可能与内皮抑素下调p-PDGFRβ、PDGFRβ和p-ERK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任海涛;李媛;王盛东;韩春茂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修复严重臀部皮肤撕脱伤创面11例

    随着工业及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皮肤撕脱伤患者数量与日俱增,既往这类患者多入骨科及普外科进行治疗.近年来,由于烧伤外科在创面修复方面更具有专业性,在治疗这类患者中体现了明显的优势.臀部撕脱伤患者数量相对较少,但该部位毗邻会阴、盆腔,位置相对特殊,治疗难度较大.2014年1月-2017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严重臀部皮肤撕脱伤患者11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关立锋;马勇;吴银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工真皮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和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治疗难愈创面20例

    临床上对于各种原因所致难愈创面的修复比较棘手,常常需要移植局部皮瓣、游离皮瓣或经多次负压治疗使创面条件较佳后再Ⅱ期行自体皮移植.因此难愈创面的治疗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大、疗程长、费用高,且终外形及功能欠佳.近年来,随着对人工真皮支架研究的深入,临床上对难愈创面的治疗出现了疗效较佳的方法.笔者单位以人工真皮支架联合VSD和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治疗难愈创面,疗效较佳,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克苏;祁俊;王磊;花超;周明明;周世杰;张逸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植皮治疗臀部化脓性汗腺炎一例

    患者男,52岁,2016年5月11日来院就诊,主诉“双臀部反复红肿结块、破溃流脓30余年”,门诊以臀部化脓性汗腺炎收治人院.体格检查示:臀部胀痛流脓,时有发热,进食少,夜间睡眠差;面部、胸部、背部及下肢可见广泛分布的黑头粉刺,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炎性斑块结节及凹陷性瘢痕,双侧臀部及大腿后侧中段皮肤呈暗褐色,散在多个流脓溃口,脓汁稀薄、味臭秽,患部皮温略高,触之硬韧,压痛阳性,探针沿溃口可探及多条皮下窦道,窦道相互交叉贯通(图1A).请肛肠科会诊,予肛门指诊配合肛门镜检,未见明显肛内内口.辅助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2.14 × 109/L,Hb98 g/L,C反应蛋白74.8 mg/L,白蛋白29.4 g/L.考虑患者病变范围大,感染重,贫血、低蛋白血症,完善术前检查,抗感染、对症治疗后,于入院第5天,在全身麻醉下行臀部脓肿切开引流术.

    作者:侯俊杰;李大勇;吴春芳;李世征;王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负压伤口疗法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Recently,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 is a rising technology to improve wound healing.In clinical application,it benefits fast debridement and wound close,limits infection,and promotes wound healing.It i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all kinds of acute or chronic wound.Currently,researches demonstrate that NPWT promotes angiogenesis,granulation tissue growth,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remodeling through regulating the signaling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mechanicalreceptor and chemoreceptor,which is related to several growth factor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Here we focus on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mechanism of NPWT in promoting wound healing,looking forward to providing a review of NPWT and related researches.

    作者:刘洋;胡大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危重烧伤后的急性应激反应

    The stress response is a preexisting and adaptive behavioral mode of all living beings,which may bring deleterious consequences of dysfunction or failure of tissue and organ.This article aims to elaborate theories of stress response summarize the manifestation and mechanism of acute stress response in critically burned patients,and help to improve clinical curative 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these patients by physiological,psych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methods.

    作者:唐洪泰;朱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新加坡成人烧伤管理

    新加坡中央医院(SGH)烧伤中心成立于1962年,自1972年以来隶属于整形外科,是东南亚唯一专门管理烧伤的基地.该中心原提供成批烧伤伤员救治工作,目前可治疗各种类型的烧伤.这是新加坡烧伤治疗的主要中心,负责每年超过93%的烧伤患者,平均每年有220例住院患者.该中心独立配有1间8床位的ICU,5间隔离室,以及康复设施、专科手术室和皮肤银行.在过去的10年,住院患者数不断上升.根据新加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2003-2005年相比,2011-2013年住院患者数的增幅达到35.9%,其中外国患者38.7%、国际转院患者9%.入院患者平均烧伤总面积为9.1% TBSA,近期高达70% TBSA.常见的致伤因素包括热液烫伤、火焰烧伤和爆震伤[1].

    作者:郑希捷;许义嵩;林爱慧;郭义安;陈国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氢气对重度烧伤小鼠早期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氢气对重度烧伤小鼠早期肺损伤的影响. 方法 取160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氢气组、单纯烧伤组、烧伤+氢气组,每组40只.单纯烧伤组和烧伤+氢气组小鼠背部制作40% 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模型,假伤组和氢气组小鼠模拟致假伤.分别于伤后1、6 h,氢气组和烧伤+氢气组小鼠吸人体积分数2%氢气1h,假伤组和单纯烧伤组小鼠吸入空气1h.伤后24 h,各组取6只小鼠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计算肺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各组另取8只小鼠,取下腔静脉血和肺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肺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IL-6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和肺组织中SOD活性.各组另取6只小鼠,取动脉血测定PaO2,取肺组织,称量肺湿干质量,计算肺湿干质量比.计算各组剩余20只小鼠伤后7d内的存活率.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和log-rank检验. 结果 (1)伤后24 h,假伤组和氢气组小鼠肺组织未见异常;单纯烧伤组小鼠肺间质水肿,肺泡毛细血管壁严重破裂,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烧伤+氢气组小鼠肺间质轻度水肿,肺泡毛细血管充血伴少量破裂出血,炎性细胞浸润较单纯烧伤组少.假伤组、氢气组、单纯烧伤组和烧伤+氢气组小鼠肺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分别为(0.7±0.5)、(0.8±0.5)、(6.1±1.0)、(2.8±0.8)分,单纯烧伤组小鼠肺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较假伤组显著升高(P<0.001),烧伤+氢气组小鼠肺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较单纯烧伤组显著降低(P <0.001).(2)伤后24 h,氢气组小鼠血清和肺组织中HMGBI、IL-6含量与假伤组相近(P值均大于0.05),单纯烧伤组小鼠血清和肺组织中HMGB1、IL-6含量较假伤组显著升高(P值均小于0.001),烧伤+氢气组小鼠血清和肺组织中HMGB1、IL-6含量较单纯烧伤组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01).(3)伤后24 h,氢气组小鼠血清和肺组织中SOD活性与假伤组相近(P值均大于0.05),单纯烧伤组小鼠血清和肺组织中SOD活性较假伤组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01),烧伤+氢气组小鼠血清和肺组织中SOD活性较单纯烧伤组显著升高(P值均小于0.001).(4)伤后24 h,4组小鼠PaO2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P>0.05).(5)伤后24 h,假伤组、氢气组、单纯烧伤组和烧伤+氢气组小鼠肺湿干质量比分别为3.52±0.22、3.61 ±0.24、7.24±0.32、5.21±0.41,单纯烧伤组小鼠肺湿干质量比明显高于假伤组(P<0.001),烧伤+氢气组小鼠肺湿于质量比明显低于单纯烧伤组(P <0.001).(6)假伤组和氢气组小鼠伤后7d内存活率为100%.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烧伤组小鼠伤后3~7d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5).与单纯烧伤组比较,烧伤+氢气组小鼠伤后5~7d存活率明显升高(P值均小于0.05). 结论 氢气能够显著减轻重度烧伤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具有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的作用,进而对烧伤小鼠肺起到了保护作用.

    作者:秦超;边映雪;冯甜甜;张金辉;于泳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抑制剂VX765对冷束缚诱导小鼠急性胃溃疡的作用

    目的 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抑制剂VX765对冷束缚诱导小鼠急性胃溃疡胃黏膜的保护效应. 方法 将24只无特殊病原体级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冷束缚组、VX765预处理+冷束缚组、雷贝拉唑预处理+冷束缚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小鼠仅在腹腔内注射10 mL/kg二甲基亚砜(DMSO)和PBS混合液.冷束缚组小鼠在腹腔内注射DMSO和PBS混合液,30 min后行冷束缚实验诱导急性胃溃疡.VX765预处理+冷束缚组、雷贝拉唑预处理+冷束缚组小鼠同前造成急性胃溃疡,实验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含10 mg VX765的DMSO、PBS混合液(12.5 μmol/kg)及含20 mg雷贝拉唑的PBS、DMSO 混合液(40 mg/kg).冷束缚实验结束后4h,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含量,观察胃组织的大体情况、评估溃疡指数、行HE染色观察胃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组织中IL-1β、IL-18及剪切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的相对表达量.正常对照组小鼠于相同时相点同前检测.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检验. 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和胃组织中剪切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IL-1β、IL-18含量均明显低于冷束缚组(P值均小于0.01).VX765预处理+冷束缚组小鼠血清和胃组织中的前述炎性指标含量均明显低于冷束缚组(P值均小于0.01).雷贝拉唑预处理+冷束缚组与冷束缚组小鼠血清和胃组织中的前述炎性指标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VX765预处理+冷束缚组小鼠血清和胃组织中的前述炎性指标含量均明显低于雷贝拉唑预处理+冷束缚组(P值均小于0.01).正常对照组小鼠胃黏膜表面光滑平整,黏膜细胞形态正常、结构清晰.冷束缚组小鼠多发性胃黏膜出血,黏膜细胞排列混乱,坏死组织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VX765预处理+冷束缚组、雷贝拉唑预处理+冷束缚组小鼠胃黏膜出血数目显著减少、黏膜结构尚完整,坏死组织周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正常对照组、冷束缚组、VX765预处理+冷束缚组、雷贝拉唑预处理+冷束缚组小鼠的溃疡指数分别为0、1 8.7±1.1、6.3±1.5、8.2±1.3;其中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余3组(P值均小于0.05),VX765预处理+冷束缚组与雷贝拉唑预处理+冷束缚组相近(P>0.05),该2组均明显低于冷束缚组(P值均小于0.05). 结论 VX765可以有效阻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的活化、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对冷束缚诱导小鼠急性胃溃疡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仕清;洪旭东;陈甜胜;罗鹏飞;肖仕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对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心肌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心肌的作用. 方法 将20只无特殊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浸入90 ℃热水中20 s造成背部30% 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复苏组10只、烧伤复苏+右美托咪定组10只2组大鼠伤后一次性腹腔注射乳酸钠林格液2 mL·kg-1·%TBSA-1,其中烧伤复苏+右美托咪定组大鼠同时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另取5只大鼠设为假伤组,于37 ℃水浴造成假伤,补液条件同烧伤复苏组. 2个烧伤组大鼠于伤后6、24 h各取5只大鼠,使用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射血分数(EF)及心排血量(CO);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Tn)Ⅰ及cTnT水平;分别于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透射电镜仅观察伤后24 h)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变化.假伤组大鼠于伤后24 h进行心肌组织形态学观察,其余检测同前.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检验. 结果 伤后6h,烧伤复苏组大鼠EF值为(98.0±2 8)%,明显高于假伤组[(91.0±0.4)%,P <0.05];其余3项心脏超声指标与假伤组相近(P值均大于0.05).伤后6h,烧伤复苏+右美托咪定组大鼠各项心脏超声指标与假伤组相近(P值均大于0.05).伤后24 h,烧伤复苏组及烧伤复苏+右美托咪定组大鼠LVIDs水平分别为(0.66±0.59)、(0.69 +0.27)mm,明显低于假伤组[(1.65 ±0.33)mm,P值均小于0.05];各组大鼠LVIDd、EF及CO水平相近(P值均大于0.05).伤后6h,烧伤复苏组大鼠血浆cTnI、cTnT水平分别为(17.40±1.59) ng/mL、(1 488±229) pg/mL,明显高于假伤组的(1.84±0.92) ng/mL和(169±12) pg/mL(P值均小于0.01);烧伤复苏+右美托咪定组大鼠血浆cTnI水平[(2.58±0.60) ng/mL]与假伤组接近(P>0.05),血浆cTnT水平[(649±190) pg/mL]明显高于假伤组(P<0.01).伤后24 h,2个烧伤组大鼠血浆cTnI及cTnT水平与假伤组接近(P值均大于0.05);烧伤复苏+右美托咪定组大鼠血浆cTnI水平明显低于烧伤复苏组(P<0.01).伤后6h,2个烧伤组大鼠心肌结构均较正常,与假伤组伤后24 h相似.伤后24 h,烧伤复苏组大鼠心肌组织明显破坏,肌丝排列较紊乱、线粒体损伤严重,烧伤复苏+右美托咪定组大鼠上述情况较烧伤复苏组显著改善. 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严重烧伤大鼠伤后早期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頔;杨沛瑯;章雄;刘琰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