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影响因子:1.18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1
  • 全年订价:5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 外科学
中华烧伤杂志   2017年2期文献
  • 高频超声在深Ⅱ度烧伤患者磨痂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深Ⅱ度烧伤患者磨痂术中的应用. 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深Ⅱ度烧伤患者26例,均行磨痂术.采用高频超声检测患者磨痂术前健侧正常皮肤、创面,以及术后即刻与术后1、3、5、7、10、14、21 d创面皮肤组织结构和血流信号,计算血流信号百分比.根据术前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与正常皮肤血流信号百分比的对比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明显降低组19例和明显降低组7例.记录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检验、t检验和x2检验,对26例患者术前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和创面愈合时间行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 (1)2组患者术前正常皮肤表皮层呈连续平滑线状强回声,真皮层回声弱于表皮层,真皮-皮下组织分界呈较真皮层强的不连续线状回声,逐渐过渡到皮下组织.无明显降低组患者术前创面表皮层呈不连续的不光滑线状回声,回声弱于正常皮肤表皮层;真皮-皮下组织分界未见明显异常.术后即刻及术后1d,未见表皮层线状强同声,表皮层完全脱失;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回声较术前未见明显改变,真皮层表面平整伴有真皮浅层部分磨失,但真皮组织总体保存较完好.术后3、5d可见表皮层呈不连续线状强回声,不连续表皮层再生.术后7、10d可见表皮层呈部分连续线状强回声,部分连续表皮层再生.术后14d,再生的表皮层厚于正常皮肤表皮层且呈不光滑线状强回声,厚度不均匀.术后21 d,再生的表皮层厚于正常皮肤表皮层,呈较光滑线状强回声,厚度较均匀.明显降低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d,创面表皮层和真皮层组织结构与无明显降低组大体相似,但真皮-皮下组织分界回声呈不同程度减弱;术后3、5d未见表皮层线状强回声,未见表皮层再生;术后7、10 d可见不连续表皮层再生,呈不连续线状强回声;术后14、21d可见表皮层呈部分连续线状强回声,部分连续表皮层再生.(2)无明显降低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d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分别为(3.1±1.3)%、(6.5±2.0)%、(5.3±1 9)%,明显高于明显降低组的(0.9±1.1)%、(3.5±1.3)%、(3.6±0.9)%(P <0.05或P<0.01);2组患者其余时相点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相近(P值均大于0.05).与组内正常皮肤的(3.2±0.7)%比较,无明显降低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d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明显升高(P值均小于0.01),其余时相点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值均大于0.05).明显降低组患者术前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明显低于组内正常皮肤的(2.8±0.6)%(P<0.01),术后各时相点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与组内正常皮肤相近(P值均大于0.05).(3)无明显降低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6.2±2.5)d,短于明显降低组的(30.9±2.9)d(£=12.67,P<0.01).26例患者术前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与创面愈合时间呈明显负相关(r=-0.77,P<0.01)二 结论 高频超声可较好地观察深Ⅱ度烧伤患者磨痂术前后创面影像学特点,为深Ⅱ度烧伤患者行磨痂术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臧成瑜;曹永倩;薛文君;赵冉;张敏;张曰厚;冯璋;王一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真皮再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真皮再生的影响. 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分别制备81个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纳米银质量浓度为10 mg/L)及81个不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分别归为纳米银支架组和对照支架组.每组取9个支架加入人Fb培养,于培养2、12、24 h每组取3孔支架,计数2组支架区域黏附人Fb.于36只SD大鼠背部各制作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纳米银支架组和对照支架组,创面分别移植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和不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于术后1、2、4周,每组分别取6只大鼠处死,对创面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计数CD68阳性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创面IL-6和IL-10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 (1)培养2、12、24 h,纳米银支架组和对照支架组支架区域人Fb黏附数量相近(t值为1.77~2.60,P值均大于0.05).(2)术后1周,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及创缘未见明显感染迹象,支架血管化明显;对照支架组大鼠创面出现明显感染迹象,小部分支架脱落.术后2周,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移植支架与创面贴附牢固;对照支架组大鼠创面挛缩明显,大部分支架已脱落.术后4周,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移植支架已成功覆盖创面,支架表面已明显上皮化;对照支架组大鼠创面移植支架完全脱落,残余创面明显收缩.(3)术后1、2周,与对照支架组比较,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胶原分泌及组织再生更多,支架内部炎性细胞浸润较少.术后4周,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已明显上皮化;而对照支架组大鼠创面仍有炎性细胞浸润,未见明显上皮化.(4)术后1周,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CD68阳性细胞数为(54±10)个/mm2,与对照支架组的(78±7)个/mm2无明显差异(t =1.52,P>0.05).术后2、4周,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CD68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54±10)、(77 ±7)个/mm2,均明显少于对照支架组的(268±16)、(136±13)个/mm2(t值分别为7.31和3.83,P值均小于0.01).(5)除术后4周(f=1.23,P>0.05)外,术后1、2周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IL-6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支架组(t值分别为13.12和4.65,P值均小于0.01).除术后1周(t=3.08,P <0.05)外,术后2、4周2组大鼠创面IL-10的mRNA表达量均相近(t值分别为2.14和0.49,P值均大于0.05). 结论 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明显的炎症调节作用,可加快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诱导真皮再生,促进创面修复.

    作者:有传刚;张莉萍;王新刚;周晗磊;郭松雪;吴攀;韩春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儿口咽部热液烫伤36例

    小儿口咽部烫伤发生率逐年上升,其发生多与误饮误食有关[1].因烫伤部位隐匿,口咽部烫伤临床表现不同于单纯体表烧伤,病情变化不易观察.患儿口咽部烫伤后黏膜很快发生水肿,4~8h达到高峰,甚至引起急性喉水肿,压迫气道引起窒息导致死亡[2].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单位救治36例口咽部热液烫伤患儿,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李梦芸;刘德伍;毛远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纳米银的抗菌作用及其在烧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Silver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for its great anti-infection effect in woun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the advantage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have gradually arisen in scientific practic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due to their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etc.In this article,we conclude th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antibacterial effects,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ir performance and safety,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burn treatment.

    作者:刘名倬;刘苗星;王小磊;郭光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进一步重视慢性难愈性创面成因分析与非手术治疗

    There are many pathogenic correlation factors of chronic refractory wound.Due to the complex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the causes of wounds and lack of a standard diagnosis guide,it is hard to treat this kind of wound.Based on our recent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and the relativ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present,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auses and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refractory wound in this article.

    作者:吕国忠;杨敏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010-2016年烧伤整形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

    We analyzed the data of application and funding projects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during 2010-2016 in the field of burns and plastic surgery and summarized the NSFC funding pattern,the research hotspots,and weaknesses in this field.The NSFC has funded 460 projects in the field of burns and plastic surgery,with total funding of RMB 227.96 million.The scientific issues involved in the funding projects include orthotherapy against malformations,wound repair,basic research of burns,skin grafting,scars prevention,and regeneration of hair follicle and sweat glands.The research techniques involved in the funding projects are diversified.NSF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alents training in the field of burns and plastic surgery.

    作者:张召才;窦豆;王晓樱;谢登辉;闫章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采用滤纸片法检测细菌对诊断糖尿病足创面感染的意义

    目的 评价采用滤纸片法检测细菌对诊断糖尿病足创面感染的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8例,按德州大学糖尿病溃疡分级系统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进行分级,比较不同分级创面对应患者一般情况.分别取创面渗出液、创面组织,采用滤纸片法和组织活检法进行创面细菌检测.以组织活检法检测结果为对照,滤纸片法为待评价方法,检验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关联性、差异性、一致性.计算滤纸片法检测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根据18例患者滤纸片法检测细菌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滤纸片法的检测效果.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针对经组织活检法检出细菌的患者,对组织活检法与滤纸片法检出细菌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1)德州大学糖尿病溃疡分级1、2、3级创面对应患者间年龄、糖尿病病程、创面病程、创面面积、踝肱指数、糖化Hb、空腹血糖、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AST、血肌酐、尿素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为0.029~2.916,P值均大于0.05),白细胞计数、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88、6.833,P<0.05或P <0.01).(2)组织活检法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中有6例未检测出细菌;12例检测出细菌,其中10例细菌数大于1×105个/g,2例细菌数未达到1×105个/g.滤纸片法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中有8例未检测出细菌;10例检测出细菌,其中7例细菌数大于1×105个/g,3例细菌数未达到1 × 105个/g.滤纸片法与组织活检法检测细菌同时阳性患者有7例,同时阴性患者有8例,滤纸片法阴性而组织活检法阳性患者有3例,组织活检法阴性的患者中未出现滤纸片法阳性.2种方法检测结果存在方向性关联(P =0.004),即组织活检法结果阳性,滤纸片法结果也可能是阳性;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P =0.250);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68,P=0.002).(3)滤纸片法检测细菌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0 73、准确度为83.3%.18例患者滤纸片法检测细菌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19(95%置信区间为0~1.000,P=0.030).(4)组织活检法共检出13株细菌,其中鲍氏不动杆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牛链球菌及鸟肠球菌各1株.滤纸片法共检出11株细菌,其中鲍氏不动杆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牛链球菌及鸟肠球菌各1株.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滤纸片法检测其余4种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为100%.滤纸片法与组织活检法检测鲍氏不动杆菌的一致性较好(Kappa=1.00,P <0.01),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8,P<0.05).(5)滤纸片法与组织活检法检出创面细菌数总体无明显相关(r =0.257,P=0.419),其中2种方法检出德州大学糖尿病溃疡分级1、2级创面细菌数均显著相关(r值均为0.999,P值均为0.001),检出德州大学糖尿病溃疡分级3级创面细菌数无明显相关(r=-0.053,P=0.947). 结论 滤纸片法检测结果在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方面与组织活检法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对诊断糖尿病足创面局部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新华;祝友鹏;任国强;李恭驰;张静;邹利军;冯自波;李炳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诊第2足趾联合足部皮瓣修复拇指缺如伴手部软组织缺损六例

    1 临床资料2009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6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1 ~42岁.累及左拇指4例、右拇指2例.致伤原因:钻床绞伤3例、皮带轮绞轧伤3例.拇指缺如情况:拇指近节指骨基底以远缺如4例、拇指近节指骨中段以远缺如2例.双侧指神经、指动脉均自拇指掌指关节抽出,抽出长度为3.0~4.5 cm;拇长屈肌腱及拇长伸肌腱均从前臂肌腱肌腹交界处抽出,抽出长度为20~26 cm.6例患者撕脱指体均伴挫伤,其中1例伴毁损,均失去原位回植条件.拇指撕脱处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2 cm×4.5 cm~8.5 cm ×5.5 cm,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5 cm×1.1 cm~2.5 cm×1.4 cm.入院时间为伤后1.5 ~7.0 h.

    作者:崔满意;王培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足背动脉踝前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

    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临床上多见,一般保守治疗难以修复,常需要皮瓣修复.2011年2月—2015年2月,笔者单位采用足背动脉踝前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1例患者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储国平;吕国忠;朱宇刚;顾在秋;杨敏烈;秦宏波;程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带旋髂浅动脉和皮神经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股骨大转子严重骨外露27例

    1 临床资料2002年10月—2015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股骨大转子严重骨外露患者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为19~75岁,平均46岁;右侧股骨大转子严重骨外露15例、左侧股骨大转子严重骨外露12例.患者中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8例,合并股骨粗隆骨质坏死5例,合并创面感染及骨髓炎10例,合并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外露4例.致伤原因:烧伤9例、交通伤6例、压疮12例.伤后8h内急诊手术者2例,伤后8h~10d内手术者7例,伤后10 ~30 d内手术者8例,伤后30 d~半年内手术者10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4.5 cm ×3.0 cm~13.5 cm ×7.5 cm.

    作者:陈佳;杨鹏飞;杨世林;匡安银;代羽;龙兴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短暂高糖环境暴露对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观察短暂高糖环境暴露对体外培养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所有检测指标对应的细胞分组及处理如下:将第4代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12孔.对照组细胞采用含5 mmol/L D-葡萄糖的完全培养液培养7d;短暂高糖组细胞在含30 mmol/L D-葡萄糖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2d,再改用含5 mmol/L D-葡萄糖的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5d;长时高糖组细胞采用含30 mmol/L D-葡萄糖的完全培养液培养7d.(1)采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和长时高糖组培养7d以及短暂高糖组培养2、7d细胞形态学变化.(2)培养0、2、4、7d,采用细胞存活率分析计数器检测细胞增殖率.(3)培养2d后进行划痕实验,划痕后继续培养,于划痕后0、24、48、72、96、120 h测量划痕面积,计算后5个时相点细胞迁移率.(4)培养0、2、4、7d,采用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率.(5)培养7d后再在基质胶上培养24 h,采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管样结构形成情况,并计算血管样结构长度、分叉点数量.(6)培养2、4、7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管化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mRNA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1)对照组细胞培养7d,细胞呈卵圆形,铺路石样排列.短暂高糖组细胞培养2d,形态变细长,排列丧失铺路石样;培养7d仍保持细长,丧失铺路石样排列.长时高糖组细胞培养7d,形态变细长,排列丧失铺路石样.(2)培养0d,3组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P>0.05).培养2d,短暂高糖组和长时高糖组细胞增殖率相近(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培养4、7d,短暂高糖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率相近(P值均大于0.05),且均高于长时高糖组(P值均小于0.01).(3)划痕后24~ 120 h,短暂高糖组和长时高糖组细胞迁移率均相近(P值均大于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4)培养0d,3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8,P>0.05).培养2d,短暂高糖组和长时高糖组细胞凋亡率相近(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培养4、7d,短暂高糖组和对照组细胞凋亡率相近(P值均大于0.05),且均低于长时高糖组(P值均小于0.01).(5)短暂高糖组和长时高糖组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长度分别为(1.84±0.10) ×105、(1.82±0.11) ×105 μm(P>0.05),均短于对照组的(2.75±0.23) ×105 μm(P值均小于0.01);短暂高糖组和长时高糖组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分叉点数量分别为(43±5)、(46 ±8)个(P>0.05),均少于对照组的(103 ±21)个(P值均小于0.01).(6)培养2、4、7d,短暂高糖组和长时高糖组细胞TIMP-3的mRNA表达量相近(P值均大于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 结论 短暂高糖环境暴露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迁移和血管形成发生“代谢记忆”从而导致其产生持久的生物学行为变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血管化相关基因发生改变有关.

    作者:乔亮;杨惠忠;李学川;黄晓琴;原博;周增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根治术后缺损并用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供区创面的效果

    目的 观察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根治术后缺损并用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供区创面的效果. 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28例口腔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术后形成6.5 cm×3.5 cm~11.0 cm ×7.5 cm大小缺损,用面积为7.0 cm ×4.0 cm ~12.0 cm ×8.0 cm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术中将股前内侧穿支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将其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供区创面采用面积为8.0 cm×3.5 cm~14.0 cm ×7.5 cm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将皮瓣与创缘拉拢后分层间断缝合.术后卧床休息并采用胃管鼻饲,术后1周开始正常进食并行下肢运动. 结果 所有患者股前内侧和外侧穿支恒定存在,股前内侧穿支动脉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端端吻合16例、与颈内静脉端侧吻合12例.术后2周左右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创面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 ~30个月,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处外形不臃肿,两点辨别觉距离为8 ~ 15 mm,舌运动未见明显受限,对患者说话、进食无明显影响;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处质地和色泽与周围皮肤接近,两点辨别觉距离为7 ~12 mm,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患者可正常行走及进行相关日常活动. 结论 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根治术后缺损效果较好,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供区创面经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后外观及功能恢复较佳.

    作者:宋达疆;李赞;周晓;章一新;彭小伟;周波;吕春柳;杨丽嫦;彭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治疗跟骨骨髓炎15例

    1 临床资料2010年5月—2015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15例因外伤致跟骨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5~ 6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6例.患者为跟骨开放性骨折或跟骨闭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植骨导致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和跟骨外露,终引起跟骨骨髓炎,创面经久不愈.病程1~6个月,平均2.5个月.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9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为表皮葡萄球菌、2例为铜绿假单胞菌.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2 cm×3.1 cm~13.2 cm×7.0 cm、跟骨缺损面积3.0 cm×3.0 cm~7.0 cm×4.1 cm,缺损处深3.0~6.1 cm.

    作者:覃凤均;胡骁骅;黎明;沈余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澳大利亚烧伤治疗观感

    澳大利亚属于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及公私并存的医疗体系.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在国际上都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医疗机构服务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特别强调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2015年6-8月,笔者应邀到澳大利亚悉尼市康科德退伍军人总医院进行了研修学习,现就在此期间笔者对澳大利亚医院设施及其对烧伤患者治疗方面的见闻分享如下.

    作者:陈建;Frank Li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