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杂志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1-4083
  • 国内刊号:31-1347/R
  • 影响因子:0.92
  • 创刊:198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295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1992、1996年两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 药学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杂志   2001年9期文献
  • 反义脱氧寡核苷酸阻断IGF-Ⅰ R通路可增强T24膀胱癌细胞对丝裂霉素的敏感性

    目的:探讨IGF-Ⅰ R信号旁路是否参与膀胱癌细胞的耐药性.方法:RT-PCR法检测T24膀胱癌细胞和正常尿路上皮细胞IGF-Ⅰ,IGF-Ⅱ及IGF-Ⅰ R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和MTT试验检测反义脱氧寡核苷酸能否增强T24细胞对丝裂霉素药物敏感性及凋亡易感性;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对T24膀胱癌细胞IGF-Ⅰ R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IGF-工,IGF-Ⅱ及IGF-工R mRNA在无血清培养的T24细胞中高度表达,而正常尿路上皮细胞不表达或仅痕量表达这些生长因子或受体;反义脱氧寡核苷酸阻断IGF-Ⅰ R通路可以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并可增强T24细胞对丝裂霉素的敏感性及凋亡易感性.结论:阻断IGF-Ⅰ R信号通路可有望治疗对化疗不敏感的膀胱癌.

    作者:孙宏志;武淑芳;屠曾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氟哌啶醇季铵盐衍生物抑制氯化钾所致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增加

    目的:动态观察氟哌啶醇季铵盐衍生物(F3)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共霖焦显微镜动态观察F3(0.01-10μmol/L)对由KC(30 mmol/L)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荧光强度增加的作用.结果:KCl可诱发细胞内钙荧光强度迅速增强,F3可以拮抗由KCl诱导的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增强作用,并呈量效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终强度(KCl:67±24;F30.0lμmol/L:57±13;0.1μmol/L:40±13;1 μmol/L:29±9;10μmol/L:20±6).在加入F3后,钙荧光强度的变化快时程是在给F3后O-30 s.结论:F3拮抗血管收缩主要是由于阻断了Ca2+通道.

    作者:石刚刚;方欢;郑锦鸿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一氧化氮介导热应激诱导心肌延迟预适应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途径是否参与热应激诱导的心肌延迟预适应. 方法:采用Langendorff装置灌注离体心脏.心脏低温(4℃)保存4 h后,再灌注40 min(37℃).实验前24 h大鼠进行高温处理(直肠温度42℃,15 min).记录心率,冠脉流量、左室内压以及大变化速率,并测定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和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释放量.结果:热应激能显著增强心肌停搏液的保护作用,减少CK释放量,并升高血浆CGRP浓度.这些作用能被预先给予亚硝基精氨酸甲酯及辣椒素所取消.结论:一氧化氮参与了对大鼠心脏的延迟保护,其作用是由内源性CGRP所介导.

    作者:谭斌;何上游;邓汉武;李元建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黄芪总甙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黄芪总甙(astragalosides,AST)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福尔马林致痛模型,对痛反应进行评分.通过福尔马林试验前30min皮下注射吗啡和纳络酮或福尔马林试验前20min腹腔内注射L-精氨酸和L-NAME以研究阿片肽和一氧化氮在此疼痛模型中的作用并对AST的作用与吗啡和L-NAME进行比较.结果:AST 20,40和80 mg/kg可显著降低小鼠福尔马林致痛后第二时相的疼痛反应(P<0.01).AST 40 mg/kg大镇痛作用见于给药后4 h(第二时相疼痛反应的抑制率为34.4%).吗啡5 mg/kg对两个时相的疼痛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此抑制作用能被纳络酮2 mg/kg拮抗(P<0.01),而AST的镇痛作用不受纳络酮影响. L-精氨酸(400或800 mg/kg)可部分抑制AST的作用(P<0.01).结论:AST所具有的镇痛作用不是通过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介导,而可能与抑制NO等参与疼痛反应的炎症介质的生成有关.

    作者:杨沁;杨沁;路景涛;周爱武;王斌;何国伟;陈敏珠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体内体外抗人肝细胞癌的作用

    目的:研究Bcl-2蛋白的过表达对Trail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Trail蛋白体内和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克隆Trail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Trail重组蛋白.检测Trail重组蛋白在体内和体外对肿瘤的杀伤作用.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将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Bcl-2转染到人肝癌细胞BEL-7404细胞中,并通过G418400 mg/L筛选得到Bcl-2蛋白稳定表达的细胞株.结果:重组蛋白Trail能够有效地杀死人肝癌细胞(包括BEL-7404,SMMC-7721,和BEL-7402等细胞).在体外,过量表达的Bcl-2蛋白能抑制Trail重组蛋白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杀伤作用.重组蛋白Trail能够有效地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4在裸鼠中形成实体瘤.结论:在体内和体外,Trail重组蛋白能够杀死肝癌细胞.Bcl-2蛋白过表达可以抑制Trail重组蛋白对肝癌细胞BEL-7404的杀伤作用.Trail蛋白是一种潜在的肝癌治疗剂.

    作者:郭本昌;徐永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普萘洛尔通过磷脂酶D的活化诱导磷脂酸水平的增高

    目的:考察普萘洛尔诱导细胞内磷脂酶D的活化,分析该酶的活化与普萘洛尔刺激引起胞内磷脂酸水平升高的关系,研究蛋白激酶C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H]-豆蔻脂酸放射性标记细胞,通过转磷脂酰反应,抽提细胞脂类分子用薄层层析法分析磷脂酶D的产物.用蛋白激酶C的抑制剂来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或通过佛波酯长时间处理细胞来下调蛋白激酶C的水平. 以免疫印记法分析蛋白激酶C的含量.结果:在正丁醇的存在下,普萘洛尔处理A-549细胞引起磷脂酶D的活性快速增高,普萘洛尔诱导磷脂酰丁醇的生成导致磷脂酸生成水平的下降. 用蛋白激酶C的抑制剂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Ro-31-8220及粗糠柴毒素(rottlerin)预处理细胞或通过佛波酯长时间处理下调胞内蛋白激酶C的水平对普萘洛尔诱导的磷脂酶D的活性没有抑制作用,而有增强效应.结论:普萘洛尔引起细胞内磷脂酸水平的提高是由于普萘洛尔对磷脂酶D活性的强烈诱导作用而导致的,蛋白激酶C对该过程可起到负调节作用.

    作者:柴敏强;陈军松;赵晟;宋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槲皮素对体外血小板与微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对血小板与人皮肤分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粘附的影响.方法:用[3H]-腺嘌呤标记的血小板与MVEC共同孵育,研究Que对血小板与MVEC粘附所起的作用.Que对MVEC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表达的影响用酶联免疫法评价.结果:血小板加入MVEC中后立即发生粘附并于30 min达到大值.Que能浓度依赖地抑制血小板粘附,Que 5 μmol/L无显著的抑制作用,但Que浓度为10、20和40μ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10.5%、20.0%和42.2%. Que与标记的血小板预先孵育30 min,也能浓度依赖地抑制其粘附,Que 10、20和40μmol/L的抑制率分别为18.2%、29.8%和65.3%,而Que 5 μmol/L在两种处理中均无效. 当用Que 10-40 μmol/L处理MVEC时,Que能浓度依赖地减少MVEC上PECAM的表达,但Que 5 μmol/L无显著效果.结论:Que能抑制血小板与MVEC的粘附,此作用可能与减少MVEC上PECAM的表达有关.

    作者:范盘生;顾振纶;梁中琴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真菌Cercospora beticola的12种毒素贝第高林对癌基因ras转导的肾上腺细胞生长的作用

    AIM: To explore different effects of 12 beticolins, Cercospora beticola toxins, on ras-transformed adrenocortical cell growth inhibition and their functional mechanism.METHODS: Beticolin-induced inhibition was measured with survival cell number determined by an automated photocolorimetric method. The penetration of beticolin was examined by confocal microscopy. Ras protein determined by Lowry method were separated by 14 % SDS-PAGE and electroblotted to Immobilon-P transfer membrane and detected with pan-Ras (Ab-3) monoclonal antibody. The Ca2+ chelation by beticoli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calcium ionophore. RESULTS: Cell growth inhibition was found dose- and time-dependently at submicromolar level for beticolin-1, -2, and -13 (IC50 ≤250 nmol/L) and for beticolin-0, 6, and-11 (400 nmol/L < IC50 ≤ 500 nmol/L ). The inhibition by beticolin-1 was immediate, independent of cell culture step and not reversible for 3-day treatment. Beticolin-3 and -4 were slightly active (1 μmol/L < IC50 ≤ 2μmol/L) and beticolin-7, -9, -12, and -5 were inactive at micromolar level. The beticolin-induced cell growth inhibi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se compounds. Beticolin-1 fluorescence in RTAC cells was detected by confocal microscopy whereas beticolin-3 and -12 were not even after a 24 h incubation period.Beticolin-1-induced cell growth inhibition was partially reverted by calcium ionophore suggesting a role of intracellular Ca2 + chelation by beticolin-1 on cell growth inhibition. Furthermore, beticolin-1 blocked up Ras p21 translocation to membrane and induced accumulation of Ras in the cytosol as an inactive form by different ways.

    作者:丁国庆;Gabrielle MAUME;Hanan OSMAN;Martine PADIEU;Marie-Louise MILAT;Claude HUMBERT;Jean-Pierre BLEIN;Bernard F MAUME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再分化与凋亡的作用

    目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再分化与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表面电荷、生化变化、软琼脂细胞生长、单细胞电泳、电子超微结构和流式细胞DNA片断分析等指标测定细胞分化和凋亡.结果:用DDC 3 mmol/L处理后,肝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指数显著下降,增殖抑制率达52.4%.与恶化有关的指标显著减轻,如细胞表面电荷明显降低,电泳率从1.6降低到0.8am·s-1·V-1·cm-1,甲胎蛋白由314降为95μg/g(protein),γ-谷氨酰转氨酶活性由0.9降到0.14 U/g(protein).与分化相关的酪氨酸-α-酮戊二酸转氨酶活性显著上升,由11.6升高到36μmol/g(protein),细胞克隆形成力降低95.6%.同时,处理细胞出现了凋亡小体、不贴壁细胞以及其它凋亡特征,且处理细胞DNA发生片断化,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处理组42.9%的DNA发生断裂.结论:DDC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

    作者:康九红;魏亚明;郑荣梁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爱普列特抑制大鼠前列腺细胞的再生长

    目的:评价爱普列特抑制前列腺细胞重新生长的能力.方法:正常大鼠去势后注射丙酸睾丸酮刺激前列腺重新生长.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测量前列腺上皮细胞高度及腺腔面积.免疫组化测定DHT浓度.结果:大鼠口服爱普列特10 mg/kg前列腺上皮高度和腺腔面积分别仅为对照组的48%和55%.免疫组化表明,大鼠口服爱普列特30天后,DHT浓度显著下降.结论:爱普列特通过降低DHT浓度来抑制前列腺细胞的重新生长.

    作者:钱立晖;王晓麟;屠曾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金雀异黄素和槲皮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及Ⅰ型原胶原mRNA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和槲皮素对HSC-T6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及Ⅰ型原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分别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原胶原mRNA水平用RT-PCR法测定.结果:金雀异黄素(25-70μmol,/L)和槲皮素(6.25-50μmol/L)浓度依赖抑制HSC-T6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对Ⅰ型原胶原mRNA表达也有抑制作用.结论:金雀异黄素和槲皮素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可能对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

    作者:康鲁平;齐荔红;张俊平;史宁;张珉;吴堂明;陈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dl-白花前胡甲素对人大脑皮层ATP敏感钾通道的作用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甲素(Pd-Ia)对人大脑皮层神经元ATP敏感钾通道的作用.方法:应用膜片箝全细胞记录技术,采用累积给药方式.箝制电压-40mV,指令电压-30到+100 mV,时程600 ms.结果:Pd-Ia以浓度依赖方式激活ATP敏感钾通道.当用含不同浓度的(0.001,0.01,0.1和1 μmol/L)Pd-Ia细胞外液灌流时,电流值分别从给药前的(0.9±0.4)nA增大到给药后的(1.0±0.4)nA,(1.1±0.4)nA,(1.2±0.4)nA和(1.3±0.4)nA(P<0.01,n=5).然后用含ATP敏感钾通道的特异抑制剂格列苯脲(10 μmol/L)的细胞外液冲洗,电流减小至(0.90±0.37)nA(P<0.01,n=5). 结论:Pd-Ia可开放ATP敏感钾通道,是一种钾通道开放剂.

    作者:张沈丽;李金鸣;肖庆桓;吴安华;赵青;杨国瑞;张克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高浓度葡萄糖抑制兔胸主动脉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是否能抑制兔胸主动脉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器官组织浴动脉环法测定血管张力,观察去除内皮、NO合酶抑制剂L-NMMA,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乙酰胆碱(ACh)产生的内皮依赖的和硝普钠(SNP)产生的非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以及维生素C和膜渗透性抗氧化剂MnTMPyP对高浓度葡萄糖作用的影响.结果:ACh和SNP均产生浓度依赖的血管舒张效应,高浓度葡萄糖明显抑制ACh产生的血管舒张,而对SNP的作用无明显影响,维生素C和MnTMPyP不能逆转高浓度葡萄糖对ACh产生的血管舒张的抑制作用.结论:高浓度葡萄糖抑制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这种作用不是通过增加氧自由的产生介导的.

    作者:徐标;徐标;饶曼人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羟基喜树碱内酯环形式与其抗癌活性的关系

    目的:研究10-羟基喜树碱(HCPT)的内酯环形式与抗癌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TT和台盼蓝排染法测定两种内酯环形式的HCPT在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的作用,并在体内(0.5、1.0和2.0 mg/kg,ip)评价它们对S180肉瘤和HepS肝癌的抑瘤效果;应用HPLC方法观察了HCPT内酯环在肿瘤细胞内的转化情况.结果:两种形式的HCPT对同一种肿瘤细胞均显示类似的细胞毒性(P>0.05);但在体内实验中,闭环HCPT(C-HCPT)的抑瘤率明显高于(约两倍)开环HCPT(O-HCPT).采用HPLC方法分析证明,两种类型的HCPT能在一定条件(如pH改变等)下相互转化. 因此,O-HCPT体内、外作用的明显差异可归因于其在偏酸性环境(包括肿瘤细胞体外培养时)可较多地转化成C-HCPT,而在偏碱性环境(如正常体液pH约为7.40)中多呈开环形式.结论:闭环和开环HCPT羟基喜树碱均具有抗癌活性,但前者的活性较强;开环HCPT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闭环形式.

    作者:周建军;刘键;胥彬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P物质增强大鼠鞘内注射D-丝氨酸诱发的热痛过敏

    目的:研究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中P物质(SP)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激动剂D-丝氨酸(D-serine)之间的功能联系.方法:在浅麻大鼠,采用行为学方法,测定甩尾反射潜伏期(TFL)并结合鞘内给药途径观察药物作用.结果:鞘内注射D-serine 1000 nmol后1.5分钟,TFL明显缩短:在注射D-serine 10 nmol前6分钟鞘内施加SP0.05 nmol,明显增强D-serine 10 nmol引起的TFL缩短效应;选择性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7-氯犬尿酸l pmol及非选择性PKC抑制剂H-7 10μmol均可阻断这种增强作用.结论:SP可使D-丝氨酸诱发的热痛过敏明显加强,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及胞内蛋白激酶系统参与了脊髓SP与NMDA受体的相互作用.

    作者:张一红;舒友生;赵志奇;赵志奇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以K562细胞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以白血病细胞系K562为靶点的高通量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方法: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运用四唑氮化合物(MTS)和电子耦联剂(PMS)连用的方法,对K562细胞增殖情况进行检测.对在化合物影响下K562细胞增殖变化的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采用这一细胞水平的高通量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完成了800个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筛选,每个化合物的用量是500 ng.11个化合物在浓度为5 mg/L时可抑制细胞增殖达80%以上,其中9个通过多浓度复筛得到了确认.抑制活性强的化合物的IC50为170 nmol/L,共有7个化合物显示IC50低于10μmol/L.结论:采用K562细胞系进行高通量筛选是快速、经济、有效、实用的发现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方法.

    作者:钱静;周彩红;钱蓁;南发俊;叶其壮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褪黑激素改善淀粉样β多肽25-35片段诱导的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对淀粉样β多肽25-35片段(Aβ25-35)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学习记忆功能检测采用大鼠跳台法、穿梭法和Moriss水迷宫法;病理组织观察采用HE染色、刚果红染色和银染色.结果:大鼠双侧海马内注射Aβ25-35(20μg)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在跳台作业中潜伏期缩短,累计刺激时间延长,累计错误次数增多;穿梭实验中,主动回避潜伏期缩短,主动回避次数减少,被动回避次数增加;Moriss水迷宫同样也证实大鼠出现空间学习记忆障碍;HE染色发现皮质和海马神经细胞数量减少,胶质细胞呈反应性增生,嗜神经现象增多;刚果红染色血管出现阳性;银染色提示有纤维蛋白丝状物.褪黑激素(0.1,1,10 mg/kg)连续给予(ig)7-10 d分别对上述改变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褪黑激素能改善Aβ25-35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作者:沈玉先;魏伟;杨军;刘超;董晨;徐叔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十一种抗菌药对五种细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目的:测定不同类别抗菌药对5种细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以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的低抑菌浓度,PAE实验采用洗涤法去除抗菌药,以活菌落计数法测定菌液浓度,作生长曲线、计算PAE.结果: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及罗红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为3.10-4.15 h,对肺炎链球菌的PAE为1.85-3.3 h,明显较其他抗菌药的PAE为长(P<0.01).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对流感嗜血杆菌的PAE为1-4 h,其中阿奇霉素的PAE达4 h.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PAE为1.38-2.00 h,明显较哌拉西林、头孢唑啉或头孢噻肟的PAE(0.1-0.5h)为长(P<0.01). 结论:各类抗菌药对细菌的PAE长短不一,PAE作为一个药效学指标,对抗菌药给药方案的制订及其合理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明贵;张婴元;朱德妹;张菁;施耀国 刊期: 200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