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设计药库药房智能管理系统,使其能在线管理门诊药房的药品,实现药品的出入库、划价结帐以及对销售额的报表统计功能的信息化处理.方法:依托医院已有的HIS系统,通过对门诊患者按类型对待,对门诊药房药品库存达到实时更新.结果:系统遵循医院业务流程进行患者管理,便于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患者准确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可完成从患者登记到药品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流程.结论:通过对药库药房进行药品数量管理,使医院药品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刘璐;蒋英;魏利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医院气动物流系统的消毒方法,预防由其引起的医院交叉感染.方法: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新的消毒方法并对消毒前和消毒后气动物流系统管道、传输瓶、瓶内填充物及管道排出气体等采样做细菌培养,比较菌落数差异.结果:控制前未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的传输瓶及瓶内填充物等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采用消毒措施后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该消毒方法对医院气动物流系统的消毒效果良好,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薄夫军;张永寿;刘乃智;宋天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通过介绍Indico 100系列高频高压发生器的结构和原理,正确掌握X线成像设备的使用方法.分别介绍高频高压发生器的原理、构成、系统电路和电源分配,并总结分析设备在应用过程中故障的维修过程.掌握设备原理及结构后在排除设备出现的故障时更加科学、自如.对设备原理应精确的掌握,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
作者:李晖;郭洁;张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和使用直型留置针代替动脉插管在医学机能实验中应用的情况,找出一种便于学生操作、成功率高的动脉插管方法.方法:将40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用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和用18G×29 MM型号直型静脉留置针做动脉插管行颈总动脉插管术,并对2组插管方法的手术时间及成功率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用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和用直型留置针做动脉插管2组比较,在手术时间和插管成功率上直型留置针做动脉插管方法明显高于传统的动脉插管方法.结论:直型留置针做动脉插管与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相比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安全及成功率高等优点.用直型留置针代替传统动脉插管的大优势是合理地解决了自制动脉插管口径大小不一、无固定点而易脱落等问题,值得推广.
作者:崔茜;童学红;侯晓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GE公司新研发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进行物理测试和体模验证.方法:采用国际通用CT成像测试体模扫描图像,测量不同算法重建图像的图像噪声、低对比分辨力(CNR)和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结果:采用ASIR重建算法可以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提高CNR而MTF保持不变(t=-1.706,P>0.05).结论:ASIR算法可以在显著降低图像噪声的同时保证图像空间分辨力不变,在提高CT图像质量和降低辐射剂量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白玫;杨雨;严汉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基于一次性手术器械的应急保障需求,开展一次性止血钳试制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选取试制材料,试制一次性野战外科止血钳.进行试制样品与不锈钢器械、进口一次性器械的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试制的一次性野战外科止血钳能够满足相应国家标准要求,可用于平时的应急演练和战时的紧急救治任务.结论:一次性野战外科止血钳的研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和试用效果,为一次性野战外科手术器械的研制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杨冬;张庆勇;李捞摸;李咏雪;孙志辉;曹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国产PET-18F-FDG-IT-N四合一模块在合成18F-FDG中遇到的异常问题.方法:在1年多的模块运行中,利用合成中的数据对比分析,分别从模块运行的关键参数和硬件两方面分析产生低产率的原因,改进了阴离子交换树脂柱(QMA)的活化方法、亲核反应的温度、前体用量和传靶的时间参数优化实验条件.结果:得出了该模块在合成18F-FDG时的优化的参数,从而使不校正合成产率能稳定在55%~62%,同时降低了合成的故障率.从模块运行中泵的维护、反应管的形状、模块本身的分析,为模块的改进提供参考.结论:QMA的活化、亲核反应的温度、前体用量和传靶的时间都影响合成的产率,优化可以使合成的产率提高5%~10%,研究的结果为高产率成功合成18F-FDG和厂家模块的修改提供了参考.
作者:陈礼平;张雨;万卫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为改善医院手术室外等候区嘈杂无序的环境,缓解患者在手术期间其亲属等待的焦虑感,研发一种基于Delphi的手术室大屏显示和语音播报系统.方法:采用Delphi开发手术室LED大屏显示和语音播报系统,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接口获取手术患者的基本信息,用数字视频接口(DVI)完成大屏显示,利用语音合成及真人录音结合的方法进行语音播报,在未呼叫时用程序自动控制大屏的扬声系统间断播放背景音乐.结果:该系统操作简单便捷,实现了手术患者呼叫信息的显示,语言播报质量优良.结论:该系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了医院的管理内涵,且投入较少,适合大、中型医院使用.
作者:刘兴淮;潘琼;成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为了促进医院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物流传输系统在医院的物品运输中得到广泛运用.方法:选择物流传输系统要根据各医院需运送物品的实际情况进行.结果:智能化轨道物流传输系统以其灵活装运、运输量大、安全可靠等特点成为未来医院物流传输的主要方式.结论:轨道式物流传输系统因其具有可靠性、必要性以及更能满足我国医院的实际使用需求,并可进一步优化医院的管理模式,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将成为未来医院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马洪滨;刘璐;蒋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设计一种开源的磁共振成像(MRI)仿真训练系统,能够模拟磁共振工作站的扫描过程,提供接口供有深入研究磁共振需求的师生改写系统,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方法:研究临床广泛应用的某型号的超导磁共振扫描工作站,将系统按操作逻辑和功能,细分为不同的模块,用JAVA语言加以实现.结果:系统能够较好的模拟真实的扫描过程,界面与功能相分离,进行其他型号MRI仿真时,只需将界面更新,功能只需较少改动即可实现;接口开放合理,便于更深层次的开发.结论: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力较差学校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的局面,并对提高影像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作者:王雯;马志庆;赵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高效、合理及结构清晰的医疗设备动态管理系统的设计模式,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运行效率.方法:使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设计模式,将系统拆分成模型-视图-控制器3个层次,使表示层与逻辑层分离.结果:使用MVC设计模式开发的医疗设备动态管理系统结构清晰,开发效率高,代码可重用性强,运行高效,实现了医疗设备的动态管理.结论:MVC设计模式使得医疗设备动态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软件重用性,是医疗设备动态管理系统的首选系统设计模式.
作者:严潭;胡立勇;林芬萍;林亚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运用基于模糊故障树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解决CT系统的故障监测与诊断问题.方法:利用模糊故障树理论对CT系统的知识发现和知识提取能力,从CT系统运行状态样本中建立故障树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结果:以CT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系统的故障形式,阐明模糊故障树分析CT故障的原理、方法和特点.结论:CT故障诊断包括对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识别和预测3个方面,主要内容有设备状况信号的采集、故障征兆的提取、故障分类与状态识别以及趋势预测.
作者:徐志荣;徐汀;朱弋;杨舒波;贺建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双模态PET/MRI显像技术与其他分子影像技术的优势和劣势.方法:随着分子医学及影像医学的飞速发展,将二者结合的分子影像技术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单模态及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主要包括了PET/MRI、光学成像、PET/CT、SPECT/CT、SPECT/MRI及超声分子成像.本文比较了以上各种分子影像技术在临床前及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结果:双模态PET/MRI优势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科学中的研究,为研究者及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分子信息.结论:多模态分子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势必推动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PET/MRI将解开更多的未解之谜.
作者:赵倩;李娟;王荣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通过新建或改建、扩建现代化医疗用楼来改善就医环境和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国内各大口腔医院口腔诊椅数量逐年递增.在这些口腔椅位增加的医疗用楼改建、扩建中,应重视医学装备部门的紧密配合.方法:介绍在口腔医院医疗用楼改扩建中4个阶段医学装备部门如何做好配合,即前期参与医疗用房需求探讨;中期确定对水电气及环境有特殊需求医学装备供货商;后期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休整期办理货款支付、资产上账及成本核算事宜.结果:通过医学装备部门在4个阶段的配合,使医疗用楼顺利投入使用.结论:在医疗用楼改扩建过程中,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紧密配合至关重要.医学装备管理部门要根据医学装备的类型、对安装技术的要求,在不同的基建工程阶段予以针对性的配合.
作者:范宝林;罗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描述肺结核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薄层CT表现,评估疾病活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患者初诊细菌学证明的肺结核;治疗前后均行薄层CT扫描.结果:微结节、结节、树芽征、实变和厚壁空洞是活动性肺结核常见的薄层CT表现.微结节、结节和树芽征的消失、实变的吸收、厚壁空洞的缩小以及转化为薄壁空洞、胸腔积液的消退以及纤维化改变的存在表达了治疗的有效性.结论:薄层CT可以从陈旧的纤维化病变中鉴别出新的结核活动性病变,有助于判定肺结核的活动性和评估抗结核药物的疗效.
作者:董莘;洪剑;敖国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少见的婴儿床边胸部图像,掌握其伪影形成的原因及排除方法,以防止因此图像伪影的产生而造成诊断的错误.方法:随机抽取6~7张有形状固定且位置不固定的伪影的婴儿床边胸片.检查摄影时数字平板和X射线管窗口及束光器有无固定异物,对数字平板进行校正,拆开束光器清洁束光器内部四周灰尘及尘渣.结果:故障排除,图像伪影消失.结论:由于婴儿胸部摄影曝光条件弱,加之DR图像低对比分辨率高,故在婴儿胸片上容易产生图像伪影.
作者:聂世琨;陈小军;王柏烨;文翠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麻醉蒸发器是麻醉机的重要部件之一,针对目前的麻醉蒸发器药物输出浓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达到高精度平稳给药的问题,设计二级麻醉药物喷射与挥发式蒸发器.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及药物的物理特性对蒸发器内部药物流动、浓度场的变化进行三维计算,并对控制合理性进行论证.结果:计算出建立二级麻醉药物喷射与挥发式蒸发器三维模型的相关数据.结论:通过运用流体力学方法对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可为二级麻醉药物喷射与挥发式蒸发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戴捷;苏磊;王博;冯璐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当前,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医学检测手段,在机器的使用过程中,日常的维修和保养是医学工程科工程师必须要做的,分析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台核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核磁的工作原理,探究核磁共振设备常见故障的现象及其维修方法,供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蒋秉梁;王晓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通过对芬兰PLANMED乳腺机的维修保障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掌握芬兰PLANMED乳腺机特殊故障(Err20)的出现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步进电机控制芯片UDN2916LB进行详细的分析,查明了Err20故障原因,对解决设备故障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综合分析及合理运用故障处理方法,准确判断了故障原因,为更换UDN2916LB芯片提供了技术支持.
作者:李松强;张晔 刊期: 2013年第01期
GE公司Prestige Ⅱ数字胃肠机功能齐全,图像清晰,使用方便,用户量较大.由于该设备系统复杂,维修较困难,因此,总结实践工作中2个机器故障维修实例的经验与同行探讨.
作者:刘洪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现代医院净化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方法:调查、分析医院在用净化工程情况,比较使用效果和质量.结果:重点关注净化工程论证、施工、维护环节,保证工程质量,有效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实现医院效益的有效增长.结论:净化工程的售前、施工和售后环节是该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预防性维护保养是保证净化工程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医院净化工程的广泛应用将成为发展趋势.
作者:张博;刘培沛;潘传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在影响医院财务管理的同时也对设备管理产生相当大的影响.通过调整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以适应新制度的执行.方法:解析新医院财会制度对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影响,提出相关调整方案和设备报表应对设计.结果:通过合理调整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精细化管理程度,确保新医院财会制度的顺利执行.结论:新医院财会制度是中央对医院提出的要求与考验.医院应以此为契机,积极调整财务、设备等管理方法,提高总体管理水平与竞争力.
作者:王一栋;吴林初;牛伟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医院医疗设备清查的方法,以便于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组织普查人员到科室登记该科室的医疗设备,进行账实核对.结果:通过医疗设备普查,使管理者对全院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有了清楚的认识,方便了设备管理,达到了设备普查预期的目的.结论:医疗设备普查要定期开展盘盈或盘亏,管理者对医院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一目了然,从而加强了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为下一步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云庆辉;王阳;李向东;罗宝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注射剂药品内包装外观个性化应用的可行性,为提高调剂和配药效率、避免用药差错提供保障.方法:以我院中心药房注射剂药品内包装外观为例,分析注射剂药品内包装外观个性化应用的可行性.结果:231种注射剂药品,具有独特外观的药品5种(占2%);外观相同的108种(占47%);外观相似的118种(占51%).结论:注射剂内包装外观的个性化是安全用药的一种有效保障,必要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药品的个性化程度.
作者:王明学;冯琴琴;王宏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在心肌桥上的影像诊断.方法:针对5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利用后处理器进行分析,可直接显示心肌桥的长度、深度以及动脉斑块与心肌桥的位置关系.结果:50例患者中,明确诊断心肌桥18人,其中左前降支肌桥14人,回旋支肌桥2人,右冠状动脉肌桥1人,对角支肌桥2人,钝缘支肌桥1人.结论:640层容积CT能够清楚显示心肌桥的长度、深度,并且对早搏、心律不齐以及房颤患者也能明确诊断.
作者:李波;齐宏伟;彭强;周忠莉;王金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5例经胃镜、手术或上消化道造影证实的食管裂孔疝患者的16层螺旋CT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食管裂孔疝的疝囊大小、部位、形态、密度、膈肌裂孔情况及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通过薄层断面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可以多角度显示疝囊及内容物,可为肿瘤性病变及其他不明原因膈肌膨隆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作者:黄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肺部结节患者的PET/CT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检查判断PET/CT对肺癌诊断符合率.结果:PET/CT诊断结果,恶性病变79例,其中48例有病理诊断,鳞癌18例,腺癌15例,小细胞肺癌14例,类癌1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34例,肺内转移10例,胸膜转移12例,多发骨转移18例,脑部转移1例,确诊为良性病变19例.PET/CT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7%、94.7%、98.0%.结论:PET/CT能够较准确的诊断肺部疾病,在肺部病灶的良、恶性鉴别和疾病分期有突出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蔡莉;张驰;张志强;李菲;张海英;周卫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在浙江省的分布情况,为浙江省各级放疗机构配置医用直线加速器提供参考.方法:对浙江省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分布与地区、经济收入和人口分布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与国内外医用加速器配置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浙江省的医用加速器人均拥有量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配置仍不足,而且分布不均衡.结论: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分布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学特征相关,各级医院在配置医用直线加速器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人口密度,并综合考虑放疗物理师的配置、加速器生产厂家的服务质量等因素.
作者:俞顺飞;吴寿明;赵尧贤;宣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借助现代语音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进行创新和探索,提高客户服务系统的语音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患者获得全新的数字化服务体验,同时降低客户服务系统运行成本.以高度集成的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系统为基础,基于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建立具备计算机自动应答、自动事件处理和多信道并发的智能语音客户服务系统.该系统既具备上行语音识别服务功能,又具备下行语音主动服务功能,同时能够识别性别和基于音频指纹技术的客户身份识别,可用于预约诊疗、回诊提示、危急值提醒、满意度调查及客户咨询等服务.该系统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服务功能强、服务模式独特及客户体验逼真等特点,在行业内外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沈崇德;童思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符合线路断层显像主要由可变角双探头SPECT系统、符合探测线路和衰减校正等组成.该设备不需要笨重的铅准直器,而是利用符合探测技术由成对的探测器装置接收湮没辐射产生的2个方向相反(成180 o)能量相等(511 keV)γ光子,经计算机处理,重建而获得各种参数和断层影像,从而对病变做出定性或定量诊断.符合线路SPECT的临床应用价值已得到临床肯定,这无疑对我国正电子成像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医用核子仪器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双和/或三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荣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分析目前医院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按照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医院管理层和科室的质量管理意识,采取医护质量考核的监督方式,促进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发展.通过规范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质量控制管理质量,还可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保障医疗设备安全使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医疗设备质量体系,能够确保医疗设备质量安全,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崔骊;李向东;云庆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前PET/CT已作为我国先进的分子影像技术之一,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经历了十余年平稳而快速的发展.小动物PET/CT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活体动物实验领域中已显示其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检查便捷、成像清晰等优势,为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专用小动物PET/CT使用成本较高,将临床PET/CT更好地用于小动物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且在肿瘤组织、心血管系统及运动系统等具体方向的实验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陈雪祺;王荣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质量再评价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医疗机构在用医疗设备质量合格率欠佳的现状,提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再评价工作的意义及实施办法,以改善医疗设备质量所存在的不足.从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标准、构建技术规范及完善不良事件监测等环节,对建立医疗设备质量再评价体系进行探索和研讨.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展开质量再评价,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恩科;武卓;薛鸿;韩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在分子影像学发展的过程中核医学分子成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型仪器如PET、SPECT的广泛应用为核医学的兴盛带来了新的契机,并以新的成像概念进入到了可实时动态观察在体生物学行为的时代.依据不同成像模态的优势,核医学将CT作为贴合补充,使PET/CT、SPECT/CT应运而生.SPECT/CT融合了SPECT的功能显像和CT的解剖显像,为多种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综合全面的影像依据.小动物SPECT/CT作为基础医学分子影像的重要研究平台,不仅为基础分子研究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马超;王荣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核医学分子成像是分子影像技术的一种,它可以将分子医学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利用分子影像技术的临床前期研究直接应用到临床中去.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将多种模式医学影像成像技术结合的SPECT/CT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SPECT/CT是由高端SPECT和多排螺旋CT结合成一体化的设备,不仅提供SPECT的功能影像,而且提供CT的解剖显像,提高了传统定位、定性的准确性.SPECT/CT的诊断效能远远大于单独的SPECT或单独的CT,也大于单独SPECT与单独CT联合诊断的效能.SPECT/CT在多种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和影像学科的重视.
作者:殷雷;王荣福;闫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了PET功能显像与CT解剖显像的优点.PET功能显像可反应组织器官及病灶的生理代谢情况,但图像质量较差,分辨率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CT解剖显像可起到定位病灶的作用,解决了单独PET显像的缺点,二者融合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实现疾病的临床诊断、分期判断及疗效检测.目前,随着PET/CT的广泛应用,其在肿瘤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望将分子影像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王强;王荣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介绍新一代四维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射波刀(Cyberknife)的组成、主要参数及检测方法.射波刀以其亚毫米级的治疗精度,机械臂6个方向的运动维度,较常规放疗设备具有较大优势.笔者通过对射波刀实际的验收检测,总结其验收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引发对射波刀验收检测工作的思考.
作者:王栋;吴建刚;王玉平;徐桓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