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0层容积CT在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上的应用

李波;齐宏伟;彭强;周忠莉;王金珠

关键词:640层容积CT, 冠状动脉, 心肌桥
摘要: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在心肌桥上的影像诊断.方法:针对5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利用后处理器进行分析,可直接显示心肌桥的长度、深度以及动脉斑块与心肌桥的位置关系.结果:50例患者中,明确诊断心肌桥18人,其中左前降支肌桥14人,回旋支肌桥2人,右冠状动脉肌桥1人,对角支肌桥2人,钝缘支肌桥1人.结论:640层容积CT能够清楚显示心肌桥的长度、深度,并且对早搏、心律不齐以及房颤患者也能明确诊断.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PET/CT在动物领域的研究进展

    目前PET/CT已作为我国先进的分子影像技术之一,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经历了十余年平稳而快速的发展.小动物PET/CT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活体动物实验领域中已显示其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检查便捷、成像清晰等优势,为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专用小动物PET/CT使用成本较高,将临床PET/CT更好地用于小动物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且在肿瘤组织、心血管系统及运动系统等具体方向的实验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陈雪祺;王荣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改良医学机能实验中动脉插管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和使用直型留置针代替动脉插管在医学机能实验中应用的情况,找出一种便于学生操作、成功率高的动脉插管方法.方法:将40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用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和用18G×29 MM型号直型静脉留置针做动脉插管行颈总动脉插管术,并对2组插管方法的手术时间及成功率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用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和用直型留置针做动脉插管2组比较,在手术时间和插管成功率上直型留置针做动脉插管方法明显高于传统的动脉插管方法.结论:直型留置针做动脉插管与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相比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安全及成功率高等优点.用直型留置针代替传统动脉插管的大优势是合理地解决了自制动脉插管口径大小不一、无固定点而易脱落等问题,值得推广.

    作者:崔茜;童学红;侯晓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抗结核治疗前后的薄层CT表现

    目的:通过描述肺结核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薄层CT表现,评估疾病活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患者初诊细菌学证明的肺结核;治疗前后均行薄层CT扫描.结果:微结节、结节、树芽征、实变和厚壁空洞是活动性肺结核常见的薄层CT表现.微结节、结节和树芽征的消失、实变的吸收、厚壁空洞的缩小以及转化为薄壁空洞、胸腔积液的消退以及纤维化改变的存在表达了治疗的有效性.结论:薄层CT可以从陈旧的纤维化病变中鉴别出新的结核活动性病变,有助于判定肺结核的活动性和评估抗结核药物的疗效.

    作者:董莘;洪剑;敖国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院气动物流传输系统消毒方法的研究

    目的:研究医院气动物流系统的消毒方法,预防由其引起的医院交叉感染.方法: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新的消毒方法并对消毒前和消毒后气动物流系统管道、传输瓶、瓶内填充物及管道排出气体等采样做细菌培养,比较菌落数差异.结果:控制前未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的传输瓶及瓶内填充物等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采用消毒措施后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该消毒方法对医院气动物流系统的消毒效果良好,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薄夫军;张永寿;刘乃智;宋天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PET/CT在肺癌诊断中价值初探

    目的:探讨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肺部结节患者的PET/CT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检查判断PET/CT对肺癌诊断符合率.结果:PET/CT诊断结果,恶性病变79例,其中48例有病理诊断,鳞癌18例,腺癌15例,小细胞肺癌14例,类癌1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34例,肺内转移10例,胸膜转移12例,多发骨转移18例,脑部转移1例,确诊为良性病变19例.PET/CT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7%、94.7%、98.0%.结论:PET/CT能够较准确的诊断肺部疾病,在肺部病灶的良、恶性鉴别和疾病分期有突出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蔡莉;张驰;张志强;李菲;张海英;周卫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芬兰PLANMED乳腺机特殊故障分析

    通过对芬兰PLANMED乳腺机的维修保障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掌握芬兰PLANMED乳腺机特殊故障(Err20)的出现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步进电机控制芯片UDN2916LB进行详细的分析,查明了Err20故障原因,对解决设备故障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综合分析及合理运用故障处理方法,准确判断了故障原因,为更换UDN2916LB芯片提供了技术支持.

    作者:李松强;张晔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当前,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医学检测手段,在机器的使用过程中,日常的维修和保养是医学工程科工程师必须要做的,分析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台核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核磁的工作原理,探究核磁共振设备常见故障的现象及其维修方法,供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蒋秉梁;王晓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GE Prestige Ⅱ数字胃肠机故障维修实例

    GE公司Prestige Ⅱ数字胃肠机功能齐全,图像清晰,使用方便,用户量较大.由于该设备系统复杂,维修较困难,因此,总结实践工作中2个机器故障维修实例的经验与同行探讨.

    作者:刘洪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国产PET-18F-FDG-IT-N四合一模块合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问题分析

    目的:研究国产PET-18F-FDG-IT-N四合一模块在合成18F-FDG中遇到的异常问题.方法:在1年多的模块运行中,利用合成中的数据对比分析,分别从模块运行的关键参数和硬件两方面分析产生低产率的原因,改进了阴离子交换树脂柱(QMA)的活化方法、亲核反应的温度、前体用量和传靶的时间参数优化实验条件.结果:得出了该模块在合成18F-FDG时的优化的参数,从而使不校正合成产率能稳定在55%~62%,同时降低了合成的故障率.从模块运行中泵的维护、反应管的形状、模块本身的分析,为模块的改进提供参考.结论:QMA的活化、亲核反应的温度、前体用量和传靶的时间都影响合成的产率,优化可以使合成的产率提高5%~10%,研究的结果为高产率成功合成18F-FDG和厂家模块的修改提供了参考.

    作者:陈礼平;张雨;万卫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640层容积CT在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上的应用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在心肌桥上的影像诊断.方法:针对5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利用后处理器进行分析,可直接显示心肌桥的长度、深度以及动脉斑块与心肌桥的位置关系.结果:50例患者中,明确诊断心肌桥18人,其中左前降支肌桥14人,回旋支肌桥2人,右冠状动脉肌桥1人,对角支肌桥2人,钝缘支肌桥1人.结论:640层容积CT能够清楚显示心肌桥的长度、深度,并且对早搏、心律不齐以及房颤患者也能明确诊断.

    作者:李波;齐宏伟;彭强;周忠莉;王金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Indico100系列高频高压发生器原理及其应用

    通过介绍Indico 100系列高频高压发生器的结构和原理,正确掌握X线成像设备的使用方法.分别介绍高频高压发生器的原理、构成、系统电路和电源分配,并总结分析设备在应用过程中故障的维修过程.掌握设备原理及结构后在排除设备出现的故障时更加科学、自如.对设备原理应精确的掌握,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

    作者:李晖;郭洁;张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疗设备动态管理系统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研究高效、合理及结构清晰的医疗设备动态管理系统的设计模式,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运行效率.方法:使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设计模式,将系统拆分成模型-视图-控制器3个层次,使表示层与逻辑层分离.结果:使用MVC设计模式开发的医疗设备动态管理系统结构清晰,开发效率高,代码可重用性强,运行高效,实现了医疗设备的动态管理.结论:MVC设计模式使得医疗设备动态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软件重用性,是医疗设备动态管理系统的首选系统设计模式.

    作者:严潭;胡立勇;林芬萍;林亚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小动物SPECT/CT的应用进展

    在分子影像学发展的过程中核医学分子成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型仪器如PET、SPECT的广泛应用为核医学的兴盛带来了新的契机,并以新的成像概念进入到了可实时动态观察在体生物学行为的时代.依据不同成像模态的优势,核医学将CT作为贴合补充,使PET/CT、SPECT/CT应运而生.SPECT/CT融合了SPECT的功能显像和CT的解剖显像,为多种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综合全面的影像依据.小动物SPECT/CT作为基础医学分子影像的重要研究平台,不仅为基础分子研究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马超;王荣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PET/CT多模态显像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了PET功能显像与CT解剖显像的优点.PET功能显像可反应组织器官及病灶的生理代谢情况,但图像质量较差,分辨率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CT解剖显像可起到定位病灶的作用,解决了单独PET显像的缺点,二者融合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实现疾病的临床诊断、分期判断及疗效检测.目前,随着PET/CT的广泛应用,其在肿瘤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望将分子影像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王强;王荣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多排螺旋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的客观评价

    目的:对GE公司新研发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进行物理测试和体模验证.方法:采用国际通用CT成像测试体模扫描图像,测量不同算法重建图像的图像噪声、低对比分辨力(CNR)和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结果:采用ASIR重建算法可以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提高CNR而MTF保持不变(t=-1.706,P>0.05).结论:ASIR算法可以在显著降低图像噪声的同时保证图像空间分辨力不变,在提高CT图像质量和降低辐射剂量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白玫;杨雨;严汉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射波刀验收检测方法及思考

    介绍新一代四维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射波刀(Cyberknife)的组成、主要参数及检测方法.射波刀以其亚毫米级的治疗精度,机械臂6个方向的运动维度,较常规放疗设备具有较大优势.笔者通过对射波刀实际的验收检测,总结其验收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引发对射波刀验收检测工作的思考.

    作者:王栋;吴建刚;王玉平;徐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院药库药房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目的:设计药库药房智能管理系统,使其能在线管理门诊药房的药品,实现药品的出入库、划价结帐以及对销售额的报表统计功能的信息化处理.方法:依托医院已有的HIS系统,通过对门诊患者按类型对待,对门诊药房药品库存达到实时更新.结果:系统遵循医院业务流程进行患者管理,便于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患者准确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可完成从患者登记到药品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流程.结论:通过对药库药房进行药品数量管理,使医院药品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刘璐;蒋英;魏利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院智能化轨道物流传输系统的应用

    目的:为了促进医院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物流传输系统在医院的物品运输中得到广泛运用.方法:选择物流传输系统要根据各医院需运送物品的实际情况进行.结果:智能化轨道物流传输系统以其灵活装运、运输量大、安全可靠等特点成为未来医院物流传输的主要方式.结论:轨道式物流传输系统因其具有可靠性、必要性以及更能满足我国医院的实际使用需求,并可进一步优化医院的管理模式,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将成为未来医院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马洪滨;刘璐;蒋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探讨医院净化工程的管理与维护

    目的:探讨现代医院净化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方法:调查、分析医院在用净化工程情况,比较使用效果和质量.结果:重点关注净化工程论证、施工、维护环节,保证工程质量,有效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实现医院效益的有效增长.结论:净化工程的售前、施工和售后环节是该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预防性维护保养是保证净化工程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医院净化工程的广泛应用将成为发展趋势.

    作者:张博;刘培沛;潘传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婴儿床边摄影图像伪影排除与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少见的婴儿床边胸部图像,掌握其伪影形成的原因及排除方法,以防止因此图像伪影的产生而造成诊断的错误.方法:随机抽取6~7张有形状固定且位置不固定的伪影的婴儿床边胸片.检查摄影时数字平板和X射线管窗口及束光器有无固定异物,对数字平板进行校正,拆开束光器清洁束光器内部四周灰尘及尘渣.结果:故障排除,图像伪影消失.结论:由于婴儿胸部摄影曝光条件弱,加之DR图像低对比分辨率高,故在婴儿胸片上容易产生图像伪影.

    作者:聂世琨;陈小军;王柏烨;文翠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