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 国际刊号:1005-5185
  • 国内刊号:11-3154/R
  • 影响因子:1.37
  • 创刊:199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712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3期文献
  • 四维血流技术在主动脉缩窄术后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中的研究

    目的 研究四维血流(4D Flow)分析对主动脉缩窄(CoA)术后患儿和正常儿童志愿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4D Flow在CoA术后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3例CoA术后患者(研究组),男2例,女1例,年龄(12±4)岁,术后随访时间1~11年;同时选取3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3±3)岁.通过4D Flow技术计算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能量损失(EL)和切应力(WSS)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评价.采用Bland-Altman方法比较图像定量分析数据的偏差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狭窄部位远端层面的切应力明显升高,分别为(0.78±0.12)Pa、(0.44±0.11)Pa.研究组的PWV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39±6.31)Pa、(5.86±0.62)Pa.在可重复性评价中,PWV、EL、WSS偏差和95%CI较好,偏差分别为1.07、-1.00和-0.04,95%CI分别为-1.99~4.13、-6.54~4.54和-0.18~0.09.结论 4D Flow可用于定量评价CoA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主动脉EL和狭窄段近端的涡流大小有关.狭窄段部位、涡流大小和WSS升高是早期影响CoA术后血管顺应性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胡立伟;彭雅枫;孙爱敏;王谦;欧阳荣珍;郭辰;刘金龙;钟玉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心脏磁共振应变分析在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应变分析在心电图显示宽大倒置T波而心尖部心肌尚未达到15 mm的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其与正常者心肌应变的差异.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2018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且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的29例患者,同时将25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加拿大Circle Cardiovascular图像软件(CVI425.9.0版)进行图像分析,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室壁厚度和左心室心肌应变的差异.结果 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组的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75%±6.78%比63.64%±6.40%,P=0.06),左心室心尖部厚度高于对照组[(11.71±1.39)mm比(5.63±0.95)mm,P<0.05],其心尖部周向应变低于对照组(-20.34±8.81比-24.68±3.97,P=0.027),心内膜下整体长轴大纵向应变与心外膜下整体长轴大纵向应变的差值高于对照组(-2.96±1.74比-1.33±1.34,P<0.01).结论 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LVEF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但心尖部心肌的大周向应变下降,表明其周向收缩能力下降.心脏磁共振心肌应变分析可为此类患者提供新的诊断依据及诊断方法.

    作者:王辉;晏子旭;姜红;范占明;贺毅;董建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结扎术后的随访及CT表现

    目的 探索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结扎术后中期的冠状动脉形态及其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瘘结扎术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11例,女18例,手术时年龄3.4岁.于术后(10.4±1.2)年行320层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冠状动脉形态、并发症等,并根据扫描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和非血栓形成组.结果 非血栓形成组16例.血栓形成组13例(44.8%),CT表现为不同形态的低密度影,导致冠状动脉管腔不同程度的梗阻.发现2例在左主干起始处形成冠状动脉瘤,5例冠状动脉持续扩张,8例(27.6%)冠状动脉扩张程度明显好转或接近正常.与非血栓形成组比较,血栓形成组术前为中-大冠状动脉瘘的比例(11/13比4/16,x2=10.208,P=0.001)及手术时年龄均较高[(7.4±6.1)岁比(3.2±2.5)岁,t=3.302,P=0.004].本组病例无血栓相关的心肌梗死发生.结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结扎术后中期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可采用多排CT增强扫描对其进行评价及随访.

    作者:骆磊;朱郧鹤;孙鹏;王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640层容积CT评估肺动脉弹性及其与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640层容积CT在肺动脉弹性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其与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4月于我院行640层容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42例受检者.测量主肺动脉(MPA)、升主动脉(AA)、降主动脉(DA)感兴趣区管腔在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大及小横截面积,计算弹性参数动脉扩张度(AD).比较各血管间的AD值,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心脏搏动,主肺动脉管径发生周期性变化.MPA、AA、DA的弹性不同,AD值依次为(7.94±3.04)×10-3/mmHg、(4.02±2.16)×10-3/mmHg和(3.23±1.46)×10-3/mmHg.AA与DA、AA与MPA、DA与MPA呈正相关(r=0.689、0.520、0.393,P<0.001、P<0.05).结论 640层容积CT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在无需额外增加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的前提下,完成肺动脉弹性的评估,且肺动脉与主动脉弹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作者:杨飞;崔书君;王大伟;刘怀军;朱晓龙;王晓灿;胡振顺;朱月香;杨晓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和静脉导管频谱检查对双胎输血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静脉导管(DV)频谱异常在预测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9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单绒双羊双胎347例,NT、DV频谱超声检查时间为孕11~14周.其中正常单绒毛膜性双胎334例,TTTS双胎13例.比较正常组与TTTS组11~14周2个胎儿NT值、NT差值及DV频谱.结果 TTTS组双胎NT差值为(0.71±0.09)mm,正常双胎NT差值为(0.28±0.01)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TS组DV频谱异常8例,正常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孕期2个胎儿NT差值和DV频谱异常均对预测TTTS有一定意义,两者联合对预测TTTS风险更有意义.

    作者:何蓉;杨伟清;张红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不同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效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分析中,不同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消融的效果.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7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HIFU术前均行DCE-MRI检查.分别用ETL和RR模型计算获得定量参数后,按术后消融效果分为高消融率组和低消融率组.分析各参数值与消融率的相关性以及各组参数的差异,并采用受试工作特征曲线进行评价.结果 ETL模型中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和RR模型中RR Ktrans、RR Kep、RR Vp均与消融率呈负相关(R2=0.116~0.285,P<0.05).低消融率组Ktrans与RR Ktrans、Kep与RR Kep、Ve、RR Vp值均小于高消融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ep、Ve与RR Ktrans、RR Kep、RR Vp佳预测值分别为1.0349、1.0625、0.7000与2.9380、1.0619、0.6606.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25、0.722与0.728、0.824、0.790.结论ETL模型和RR模型定量分析均可有效预测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率,RR模型中RR Kep的预测效能佳.

    作者:周微;吕富荣;肖智博;刘柳恒;李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频率编码方向变换消除横轴位增强T1-FLAIR后颅窝搏动伪影初步研究

    横轴位增强 T1 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1-FLAIR)序列可以有效抑制脑脊液及正常背景脑组织信号,而使脑结构对比度突出,病变凸显,容易区分血管和细小转移灶[1-3],在临床上已成为常规扫描序列.然而,FLAIR成像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后颅窝经常会看到脑血流搏动伪影存在[3],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尤其是脑转移瘤的判断.因此,本研究前瞻性地采用频率编码方向变换的方法减少横轴位增强T1-FLAIR后颅窝搏动伪影,以提高后颅窝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赵术强;何蕾;陈志晔;刘梦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三维高分辨磁共振研究

    目的 探讨颅内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在管壁重构、强化程度方面的差异,确定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标志.资料与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拟行头部加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疑似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4例,注入对比剂前后分别加扫3D-T1-SPACE序列.44例患者中,急性脑梗死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无症状者15例.进一步将斑块分为责任斑块和非责任斑块,比较两种类型斑块在管壁重构模式与强化程度的差异.结果 44例患者发现47枚斑块,其中责任斑块21枚,非责任斑块26枚.5枚责任斑块及7枚非责任斑块所在管壁出现正性重构,两者发生正性重构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9,P=0.808);但责任斑块的斑块负荷高于非责任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01).所有21枚责任斑块及23枚非责任斑块出现强化,两者出现强化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8,P=0.108);但责任斑块的强化程度高于非责任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P<0.001).结论 斑块强化程度可作为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标志.

    作者:王新丽;王欣宇;陈振;张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神经梅毒MRI表现及血流灌注研究

    目的 提高对神经梅毒MRI特点的认识,并探讨MR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在神经梅毒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于苏北人民医院确诊为神经梅毒的13例患者(研究组),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3~65岁;选取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行常规头颅MR检查及ASL扫描.分别在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小脑半球皮层勾画感兴趣区测量脑血流量(CBF).评价两组各部位CBF的差别.研究组中6例患者在开始治疗后1周到2个月内复查常规头颅MR及ASL扫描,比较治疗前后MRI表现及CBF的变化.结果 13例患者共发现21处病灶,其中额叶5处,颞叶8处,半卵圆中心、顶叶、枕叶和基底节区各2处,呈散在、多发或大片状异常信号.研究组额叶、顶叶及颞叶CBF值分别为(63.22±5.41)ml/(min·100 g)、(65.63±5.12)ml/(min·100 g)和(72.12±4.81)ml/(min·100 g),均高于对照组相应部位[(42.67±4.89ml/(min·100 g)、(43.76±5.43)ml/(min·100 g)和(47.27±5.15)ml/(min·100 g),P<0.05].6例患者正规治疗后复查,原CBF值降低的部位现未见明显变化,而原CBF值升高的部位现减低.结论 神经梅毒的MRI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神经梅毒ASL反映脑血流灌注改变和神经梅毒疗效的评价.

    作者:李洁;叶靖;张洪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MRI脂肪抑制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在膝关节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MRI脂肪抑制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FS)序列成像对膝关节滑膜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7年6—10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49例(52个膝关节)临床诊断为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膝关节FLAIR-FS序列及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PDWI-FS)序列成像.采用4级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滑膜,并在FLAIR-FS图像上测量滑膜厚度.比较两种序列滑膜评分及FLAIR-FS不同滑膜分级间的滑膜厚度.结果 PDWI-FS序列图像的滑膜分级为1(0,3)分,FLAIR-FS图像为2(1,3)分.FLAIR-FS序列与PDWI-FS序列对滑膜分级的加权Kappa值为0.603±0.047,95%CI为0.510~0.696.两种序列滑膜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3,P=0.000).1、2、3级滑膜厚度分别为(2.04±1.75)mm、(2.31±0.54)mm、(4.57±2.26)mm,1、2级滑膜厚度均低于3级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1级滑膜与2级滑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6).结论 FLAIR-FS序列对膝关节滑膜炎的滑膜形态及信号评估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作为膝关节滑膜炎诊断分期的评价工具.

    作者:张晓欢;刘梦琦;王波涛;谢晓红;樊文萍;陈志晔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足底筋膜炎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估实时超声可视化技术引导药物注射足底跖筋膜炎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6-10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实施药物注射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8例足底跖筋膜炎患者,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7 d以及1、3、6个月的跖腱膜厚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生活质量测量评分(QOL)及弹性变化.结果 38例患者均在超声可视化引导下顺利完成药物注射治疗,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治疗前与治疗后VAS、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7 d、1个月跖腱膜厚度及弹性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比较,跖腱膜厚度及弹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超声可视化引导药物注射足底跖腱膜炎疗效明确、持久.

    作者:栗平;王东海;郭芳芳;武丹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低辐射剂量联合两种不同重建方法对上腹部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在低辐射剂量下,评估自适应统计迭代算法(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对上腹部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行上腹部增强扫描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低辐射剂量组,每组20例.常规组噪声指数(NI)为10,低辐射剂量组NI为20.扫描方案:采用GSI扫描模式,管电压120 kVp,智能毫安,间距为1.375:1,转速为0.6 s/r,采集180 s延迟期图像,重建层厚均为0.625 mm,利用3种方式进行重建(NI 10 ASIR,NI 20 ASIR,NI 20 MBIR).测量肝脏、脾脏、胰腺、竖脊肌、肾脏的噪声(SD),并计算出相应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两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采用5分法进行图像主观评分.结果 当NI为20时,辐射剂量降低约75%.40%ASIR(NI=10)、40%ASIR(NI=20)和MBIR(NI=20)组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00±0.79、3.35±0.58、3.90±0.64,2位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26,P<0.05).40%ASIR(NI=20)的主观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R(NI=20)组肝脏、脾脏、胰腺、肾脏和竖脊肌的SD值分别为16.63±1.42、13.69±2.01、17.13±4.02、33.42±6.83、12.68±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R(NI=20)组SNR和CNR值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辐射剂量降低75%,相对于权重为40%ASIR重建算法,MBIR重建算法可以进一步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张喜荣;段海峰;马光明;杨创勃;贺太平;郭长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肝癌细胞HepG2与QGY7701摄取99Tcm-AMD3100与18F-FDG的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2株肝癌细胞对99Tcm标记的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受体拮抗剂AMD3100(99Tcm-AMD3100)摄取的动力学特点,并与18F-FDG比较.材料与方法 RT-PCR法检测CXCR4mRNA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体外核素摄取实验研究99Tcm-AMD3100和18F-FDG的摄取动力学规律.结果 HepG2细胞CXCR4mRNA表达明显高于QGY7701(P<0.05),体外侵袭实验中HepG2的OD值高于QGY7701(P<0.05).18F-FDG细胞摄取实验中,HepG2在30 min、120 min及150 min时摄取率均高于QGY7701(P<0.05).99Tcm-AMD3100摄取实验中,HepG2在60 min摄取率高于QGY7701(P<0.05).同一株细胞2种示踪剂摄取率比较,120 min和180 min时,HepG2细胞中18F-FDG摄取率明显高于99Tcm-AMD3100(P<0.05),而在30 min和120 min时,QGY7701细胞中18F-FDG摄取率明显高于99Tcm-AMD3100(P<0.05).结论 尽管2株肝癌细胞中99Tcm-AMD3100摄取率均低于18F-FDG,但99Tcm-AMD3100摄取率与CXCR4mRNA表达水平、体外侵袭能力变化趋势一致,说明该受体探针能够在体评估肿瘤细胞CXCR4的表达,有助于判别肝癌细胞侵袭力的高低,可作为研究CXCR4高表达肝癌生物学特性的一种新型特异性显像剂.

    作者:何婷婷;王卉;田嘉禾;张锦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VX2瘤在不同CT机型下常规腹部扫描的纹理分析差异及预处理评价

    目的 评价VX2瘤在不同CT机型下常规腹部扫描的纹理分析差异及预处理方法 .材料与方法选取7例VX2瘤荷兔,分别在两种CT机型(CT320组和CT16组)中行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在内的常规腹部条件扫描.根据CT增强图像在平扫图像上勾画3个连续层面的大肿瘤轮廓,并设为感兴趣区(ROI).通过IBEX软件进行VX2瘤CT平扫图像的纹理分析.导入ROI后,首先不采用任何预处理,直接行直方图和灰度共生矩阵分析,分别生成6个直方图的纹理特征和6个灰度共生矩阵特征;然后采用平滑预处理,再行直方图和灰度共生矩阵分析,再次生成12个特征.结果 瘤体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320组的图像像素显著大于CT1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9/12)的纹理特征参数在CT320和CT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包括100%(6/6)灰度共生矩阵分析特征.经过平滑预处理后,两组间无差异的特征参数减少至25%(3/12),分别为偏度、自相关和能量.结论 在常规腹部CT扫描条件下,无平滑预处理的灰度共生矩阵分析的特征在两种CT机型间相对稳定,以偏度、自相关和能量适合在不同CT机型间推广.

    作者:丁玖乐;陈蕾;孙玲玲;田小娟;陈杰;邢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PROPELLER的个性化大鼠头部模型构建及其在微波辐射剂量计算中的应用

    目的 基于周期性旋转重叠平行线增强重建(PROPELLER)扫描序列获得的T2加权MRI构建个性化大鼠头部模型,并用于计算微波辐射剂量.材料与方法 通过PROPELLER扫描序列获取大鼠头部T2加权MRI图像,并根据大鼠断层解剖彩色图谱进行组织分割构建个性化大鼠头部结构模型;为各组织赋以不同波段(L、S、X)微波辐射下物理参数构建电磁模型;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在Sim4Life中模拟计算大鼠头部的比吸收率(SAR)值分布.结果 与传统快速自旋回波扫描序列相比,T2加权PROPELLER图像可减轻呼吸和心跳引起的运动伪影,为组织分割提供良好的对比度.个性化大鼠头部模型包含脑、皮肤、脂肪、肌肉、骨骼、眼等组织.微波辐射由背侧入射时,随频率升高,高SAR值区域向背外侧移动,且全脑平均SAR值降低.结论 PROPELLER扫描序列能够有效避免T2加权结构像中呼吸及心跳伪影对精确构建个性化大鼠头部模型的影响.应用该个性化模型可准确计算出不同波段微波辐射下大鼠头部的SAR值分布.

    作者:李春舫;王浩宇;聂彬彬;左真涛;马林;彭瑞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三维近端等速度表面积法在测量缺血性二尖瓣反流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近端等速度表面积法(PISA)定量分析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准确性,为IMR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临床确诊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导致IMR的患者.利用三维PISA法测得其二尖瓣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二尖瓣峰值反流量(RVol)、二尖瓣峰值反流分数(RF),并与差值流量法、二维PISA法比较,评价三维PISA法在判断IMR中的准确性.结果 当Nyquist速度极限为28 cm/s时,三维PISA法与差值流量法计算的EROA差值小为(0.06±0.05)cm2,二维PISA法与差值流量法计算的EROA差值小为(0.13±0.08)cm2.与二维PISA法相比,三维PISA法计算的EROA、RVol及RF与差值流量法较接近.三维PISA法计算的EROA与差值流量法计算的EROA呈正相关(r=0.953,P<0.05),且相关性高于二维PISA法(r=0.883,P<0.05).结论 三维PISA法定量分析IMR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陈雪梅;敖小华;江小英;卢咏梅;王强;纪军;吴素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 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CSF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分析35例CSF患者(CSF组)的左心室功能,选择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2D-STI检测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以及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纵向应变率、径向应变率、圆周应变率,并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①左心室舒张功能:CSF组左心室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速度E峰、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速度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速度A峰、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径向应变率、圆周应变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心室收缩功能:CSF组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收缩期纵向应变率、径向应变率、圆周应变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F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收缩功能已损伤,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并给予相应干预.

    作者:张妍;马春燕;王永槐;任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Medline数据库的定量MRI技术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 挖掘近十年定量MRI技术领域文献外延信息,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资料与方法 以Medline为数据源,检索2007-2016年定量MRI技术研究领域文献;以TDA软件洗脱数据,对发文年代、地区、发文趋势及核心期刊群、作者群和热点主题词分布等进行分析,对热点主题词作聚类和相关分析.结果 定量MRI技术研究发文量总计3594篇,分布于812种期刊,其中7种为核心期刊,占总期刊量的0.86%,其发文量占35.80%,集中势态良好.美国、英国、德国发文量占总文献量的67.39%,是全球范围内核心力量区.我国有8家机构发文量10篇以上,提示我国在该领域有着研究实力较强的团队,其分布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该领域发文量较多作者3名,低于洛特卡定律的50%.扩散加权成像是定量MRI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结论 开展探索性临床应用研究,关注该领域研究原创性,对提高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意义重大.

    作者:王倩;綦维维;夏光辉;马霄红;冯世超;赵心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诊断附件区肿块的Meta分析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 评价超声造影(CEUS)诊断附件区肿块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系统检索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FMJS)、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CEUS诊断附件区肿块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自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12月3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并采用诊断精确性研究质量评估(QUADAS-2)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合并效应量,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作Deek's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终共纳入22篇文献,中文文献12篇,英文文献10篇.SROC曲线AUC为0.97.Deek's漏斗图表明本文终纳入的文献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P>0.1).结论 CEUS在诊断附件区肿块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作者:张伟;徐琳;马永红;朱丽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双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MRI分析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多继发于桥脑、中脑或小脑的出血、梗死、肿瘤或创伤后的一段时期,是一种特殊的继发性变性.近年来随着MR的普及,此类研究越来越多;但多为单侧发病,对于双侧HOD的报道仍多为个案报道[1].本研究对11例双侧HOD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李华丽;周旭峰;高志翔;何莎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视放射区的扩散张量成像表现

    目的 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追踪成像(DTT)方法 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视放射区的结构改变.资料与方法收集伴有单侧视力受损RRMS患者10例,双侧视力受损RRMS患者11例,无视力受损RRMS患者13例,健康对照15例.4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使用DTI及DTT方法,将4组受试者的视放射区作为感兴趣区,分别追踪双侧视放射纤维束,并计算视放射纤维的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轴向扩散系数(λ⊥)、横向扩散系数(λ∥),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①单侧视力受损组患侧FA值、λ∥值比健侧明显减低(P<0.05),其余各组组内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单侧视力受损组、双侧视力受损组及无视力受损组FA值明显减低(P<0.05),λ⊥值明显升高(P<0.05),双侧视力受损组的ADC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③双侧视力受损组FA值比单侧视力受损组及无视力受损组明显减低(P<0.05),ADC值及 λ⊥值明显增高(P<0.05),而单侧视力受损组的FA值与无视力受损组比较明显减低(P<0.05).结论 RRMS在单侧视力损伤、双侧视力损伤及无视力损伤情况下,其视放射区域均可能存在脱髓鞘损伤的改变.RRMS双侧视力损伤的视放射区域损伤程度严重,其次分别为单侧视力损伤及无视力损伤.不同情况下的视力损伤与相应的视放射区域损伤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信息.

    作者:陈晓娅;李咏梅;尹平;韩永良;付佳亮;向雅芸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与分子标志物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全球约 5%的女性与 1%的男性发现有甲状腺结节[1].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重要性在于明确甲状腺癌的诊断.TC 患者占甲状腺结节患者的7%~15%.分化型 TC 占所有 TC 的 90%以上,包括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滤泡状甲状腺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2].既往研究显示,随着临床上隐匿性癌症的发现(通过超声或病理学检查所得),自 2000 年以来 TC 的患病率较20 世纪 90 年代增加 1 倍[3].Aschebrook-Kilfoy 等[4]预测,PTC 的患病率仍将呈上升趋势.因此,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超声检查及分子诊断技术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各具有优势,但仍存在各自的局限性[5].应用多种检测方法共同诊断甲状腺结节可能提高 TC 的术前诊断率.

    作者:王子瑶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