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四维血流(4D Flow)分析对主动脉缩窄(CoA)术后患儿和正常儿童志愿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4D Flow在CoA术后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3例CoA术后患者(研究组),男2例,女1例,年龄(12±4)岁,术后随访时间1~11年;同时选取3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3±3)岁.通过4D Flow技术计算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能量损失(EL)和切应力(WSS)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评价.采用Bland-Altman方法比较图像定量分析数据的偏差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狭窄部位远端层面的切应力明显升高,分别为(0.78±0.12)Pa、(0.44±0.11)Pa.研究组的PWV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39±6.31)Pa、(5.86±0.62)Pa.在可重复性评价中,PWV、EL、WSS偏差和95%CI较好,偏差分别为1.07、-1.00和-0.04,95%CI分别为-1.99~4.13、-6.54~4.54和-0.18~0.09.结论 4D Flow可用于定量评价CoA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主动脉EL和狭窄段近端的涡流大小有关.狭窄段部位、涡流大小和WSS升高是早期影响CoA术后血管顺应性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胡立伟;彭雅枫;孙爱敏;王谦;欧阳荣珍;郭辰;刘金龙;钟玉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应变分析在心电图显示宽大倒置T波而心尖部心肌尚未达到15 mm的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其与正常者心肌应变的差异.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2018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且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的29例患者,同时将25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加拿大Circle Cardiovascular图像软件(CVI425.9.0版)进行图像分析,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室壁厚度和左心室心肌应变的差异.结果 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组的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75%±6.78%比63.64%±6.40%,P=0.06),左心室心尖部厚度高于对照组[(11.71±1.39)mm比(5.63±0.95)mm,P<0.05],其心尖部周向应变低于对照组(-20.34±8.81比-24.68±3.97,P=0.027),心内膜下整体长轴大纵向应变与心外膜下整体长轴大纵向应变的差值高于对照组(-2.96±1.74比-1.33±1.34,P<0.01).结论 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LVEF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但心尖部心肌的大周向应变下降,表明其周向收缩能力下降.心脏磁共振心肌应变分析可为此类患者提供新的诊断依据及诊断方法.
作者:王辉;晏子旭;姜红;范占明;贺毅;董建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结扎术后中期的冠状动脉形态及其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瘘结扎术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11例,女18例,手术时年龄3.4岁.于术后(10.4±1.2)年行320层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冠状动脉形态、并发症等,并根据扫描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和非血栓形成组.结果 非血栓形成组16例.血栓形成组13例(44.8%),CT表现为不同形态的低密度影,导致冠状动脉管腔不同程度的梗阻.发现2例在左主干起始处形成冠状动脉瘤,5例冠状动脉持续扩张,8例(27.6%)冠状动脉扩张程度明显好转或接近正常.与非血栓形成组比较,血栓形成组术前为中-大冠状动脉瘘的比例(11/13比4/16,x2=10.208,P=0.001)及手术时年龄均较高[(7.4±6.1)岁比(3.2±2.5)岁,t=3.302,P=0.004].本组病例无血栓相关的心肌梗死发生.结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结扎术后中期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可采用多排CT增强扫描对其进行评价及随访.
作者:骆磊;朱郧鹤;孙鹏;王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640层容积CT在肺动脉弹性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其与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4月于我院行640层容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42例受检者.测量主肺动脉(MPA)、升主动脉(AA)、降主动脉(DA)感兴趣区管腔在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大及小横截面积,计算弹性参数动脉扩张度(AD).比较各血管间的AD值,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心脏搏动,主肺动脉管径发生周期性变化.MPA、AA、DA的弹性不同,AD值依次为(7.94±3.04)×10-3/mmHg、(4.02±2.16)×10-3/mmHg和(3.23±1.46)×10-3/mmHg.AA与DA、AA与MPA、DA与MPA呈正相关(r=0.689、0.520、0.393,P<0.001、P<0.05).结论 640层容积CT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在无需额外增加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的前提下,完成肺动脉弹性的评估,且肺动脉与主动脉弹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作者:杨飞;崔书君;王大伟;刘怀军;朱晓龙;王晓灿;胡振顺;朱月香;杨晓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静脉导管(DV)频谱异常在预测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9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单绒双羊双胎347例,NT、DV频谱超声检查时间为孕11~14周.其中正常单绒毛膜性双胎334例,TTTS双胎13例.比较正常组与TTTS组11~14周2个胎儿NT值、NT差值及DV频谱.结果 TTTS组双胎NT差值为(0.71±0.09)mm,正常双胎NT差值为(0.28±0.01)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TS组DV频谱异常8例,正常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孕期2个胎儿NT差值和DV频谱异常均对预测TTTS有一定意义,两者联合对预测TTTS风险更有意义.
作者:何蓉;杨伟清;张红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分析中,不同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消融的效果.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7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HIFU术前均行DCE-MRI检查.分别用ETL和RR模型计算获得定量参数后,按术后消融效果分为高消融率组和低消融率组.分析各参数值与消融率的相关性以及各组参数的差异,并采用受试工作特征曲线进行评价.结果 ETL模型中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和RR模型中RR Ktrans、RR Kep、RR Vp均与消融率呈负相关(R2=0.116~0.285,P<0.05).低消融率组Ktrans与RR Ktrans、Kep与RR Kep、Ve、RR Vp值均小于高消融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ep、Ve与RR Ktrans、RR Kep、RR Vp佳预测值分别为1.0349、1.0625、0.7000与2.9380、1.0619、0.6606.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25、0.722与0.728、0.824、0.790.结论ETL模型和RR模型定量分析均可有效预测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率,RR模型中RR Kep的预测效能佳.
作者:周微;吕富荣;肖智博;刘柳恒;李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横轴位增强 T1 液体衰减翻转恢复成像(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1-FLAIR)序列可以有效抑制脑脊液及正常背景脑组织信号,而使脑结构对比度突出,病变凸显,容易区分血管和细小转移灶[1-3],在临床上已成为常规扫描序列.然而,FLAIR成像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后颅窝经常会看到脑血流搏动伪影存在[3],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尤其是脑转移瘤的判断.因此,本研究前瞻性地采用频率编码方向变换的方法减少横轴位增强T1-FLAIR后颅窝搏动伪影,以提高后颅窝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赵术强;何蕾;陈志晔;刘梦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颅内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在管壁重构、强化程度方面的差异,确定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标志.资料与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拟行头部加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疑似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4例,注入对比剂前后分别加扫3D-T1-SPACE序列.44例患者中,急性脑梗死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无症状者15例.进一步将斑块分为责任斑块和非责任斑块,比较两种类型斑块在管壁重构模式与强化程度的差异.结果 44例患者发现47枚斑块,其中责任斑块21枚,非责任斑块26枚.5枚责任斑块及7枚非责任斑块所在管壁出现正性重构,两者发生正性重构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9,P=0.808);但责任斑块的斑块负荷高于非责任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01).所有21枚责任斑块及23枚非责任斑块出现强化,两者出现强化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8,P=0.108);但责任斑块的强化程度高于非责任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P<0.001).结论 斑块强化程度可作为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标志.
作者:王新丽;王欣宇;陈振;张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对神经梅毒MRI特点的认识,并探讨MR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在神经梅毒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于苏北人民医院确诊为神经梅毒的13例患者(研究组),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3~65岁;选取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行常规头颅MR检查及ASL扫描.分别在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小脑半球皮层勾画感兴趣区测量脑血流量(CBF).评价两组各部位CBF的差别.研究组中6例患者在开始治疗后1周到2个月内复查常规头颅MR及ASL扫描,比较治疗前后MRI表现及CBF的变化.结果 13例患者共发现21处病灶,其中额叶5处,颞叶8处,半卵圆中心、顶叶、枕叶和基底节区各2处,呈散在、多发或大片状异常信号.研究组额叶、顶叶及颞叶CBF值分别为(63.22±5.41)ml/(min·100 g)、(65.63±5.12)ml/(min·100 g)和(72.12±4.81)ml/(min·100 g),均高于对照组相应部位[(42.67±4.89ml/(min·100 g)、(43.76±5.43)ml/(min·100 g)和(47.27±5.15)ml/(min·100 g),P<0.05].6例患者正规治疗后复查,原CBF值降低的部位现未见明显变化,而原CBF值升高的部位现减低.结论 神经梅毒的MRI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神经梅毒ASL反映脑血流灌注改变和神经梅毒疗效的评价.
作者:李洁;叶靖;张洪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MRI脂肪抑制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FS)序列成像对膝关节滑膜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7年6—10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49例(52个膝关节)临床诊断为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膝关节FLAIR-FS序列及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PDWI-FS)序列成像.采用4级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滑膜,并在FLAIR-FS图像上测量滑膜厚度.比较两种序列滑膜评分及FLAIR-FS不同滑膜分级间的滑膜厚度.结果 PDWI-FS序列图像的滑膜分级为1(0,3)分,FLAIR-FS图像为2(1,3)分.FLAIR-FS序列与PDWI-FS序列对滑膜分级的加权Kappa值为0.603±0.047,95%CI为0.510~0.696.两种序列滑膜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3,P=0.000).1、2、3级滑膜厚度分别为(2.04±1.75)mm、(2.31±0.54)mm、(4.57±2.26)mm,1、2级滑膜厚度均低于3级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1级滑膜与2级滑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6).结论 FLAIR-FS序列对膝关节滑膜炎的滑膜形态及信号评估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作为膝关节滑膜炎诊断分期的评价工具.
作者:张晓欢;刘梦琦;王波涛;谢晓红;樊文萍;陈志晔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实时超声可视化技术引导药物注射足底跖筋膜炎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6-10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实施药物注射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8例足底跖筋膜炎患者,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7 d以及1、3、6个月的跖腱膜厚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生活质量测量评分(QOL)及弹性变化.结果 38例患者均在超声可视化引导下顺利完成药物注射治疗,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治疗前与治疗后VAS、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7 d、1个月跖腱膜厚度及弹性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比较,跖腱膜厚度及弹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超声可视化引导药物注射足底跖腱膜炎疗效明确、持久.
作者:栗平;王东海;郭芳芳;武丹妮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