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病之一,过去的病因诊断主要根据发病症状、病史(高热惊厥、脑膜炎、外伤、卒中史等)由脑电图变化以及脑血管造影、同位素扫描等.现在CT已成为癫痫病因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其诊断符合率高、定位准确.笔者通过CT对癫痫的病因分析,说明CT图像可有效地对脑部器质性改变作出较准确诊断.还探讨了CT对癫痫的病因诊断的价值和限度.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是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为回顾分析30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资料.结果得到临床上主要以发热,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发病:脑CT示:基底池渗出物(18/30),脑实质结核瘤和粟粒性结节(8/30),脑积水(20/30,脑梗塞(2/30).结论认为结核生脑膜炎的CT特征表观可以为其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CT扫描还有助于判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病期,病变范围,部位和预后.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对80例脊髓型颈椎病作脊髓造影的观察.(1)认为CTM能够更准确的显示椎管内横断面影像学资料,及时准确的做出诊断.(2)可以显示脊髓周边情况,能够准确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显示颈椎部脊髓受压情况,帮助临床医师治疗.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方法,增加对头颅腔隙梗塞诊断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对临床疑有腔隙的病人在基底节区及可疑部位加用HRCT扫描,遇到腔隙病灶与像素颗粒难以区分时,在相同层面或上下1~2mm处做HRCT扫描.结果:有208例常规CT正常的病例中发现了腔隙灶,在遇到的320例不易诊断的可凝病灶中,经HRCT确诊的真正腔隙灶89例,伪腔隙(像素)231例,同时发现对正常腔组织结构的显示要较常规CT优越得多.结论:HRCT不仅能提高腔隙梗塞的诊断率,还能辨别伪腔隙是弥补常规CT对腔隙诊断不足的较好手段.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是评价改进了的CT扫描及准备方法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深远意义.材料和方法采用特定的肠道准备方法,应用改良后的扫描技术,与消化道钡餐透视及其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结果相对比,对32例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进行认真研究,全部结果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结果根据Dukes改良分期法.所有肿瘤患者均为II期或II期以上.诊断中有4例误诊,定性诊断的正确率为87.5%,所有病灶的检出率为100%.结论是对于胃肠道疾病,CT检查是一种先进的且比较科学的检查方法.影像表现与病理及外科所见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CT以其特有的方便快捷,无痛苦,显示清晰准确等众多优点,将会更广泛的应用于消化道疾病中.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20例脑腔隙性梗塞的CT诊断及临床特点,认为梗塞病灶可被清晰、准确的发现.有助于临床的定性分析,为治疗提供了依据.CT是目前诊断脑腔隙性梗塞的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是探讨CT检查对肾外伤的诊断与分型及其对临床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6例肾外伤的临床CT表现进行回顾生分析.结果:依据CT表现将肾外伤分为4型:(1)肾挫伤(肾内血肿)26例;(2)肾包膜下出血19例:(3)严重肾损伤(肾横断或肾碎裂)13例;(4)单纯肾周血肿2例.结论;CT能明确出肾外伤的诊断与分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螺旋CT扫描通过快速连续扫描方式立体地采集数据,在肾脏应用方面,与常规CT比较,具有以下特点:①明显缩短检查时间,可进行肾脏多期扫描;②原始立体数据获得后,可进行任意层面、任意间隔及任意层面重叠程度的图像重建;③后处理功能丰富,可获得高质量的多平面重建图象,三维图像,CT血管造影及CT防真内窥镜等图像.螺旋CT克服了传统CT的-些不足,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广的临床应用范围及应用前景.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AT总线的CD-300BG工业CT数据采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对该系统设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同时也对该系统进行实际使用后的评价.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基岩裂隙水是我国分布为广泛的地下水类型之一.本文阐述了基岩裂隙水的特点:含水层产状不规则、其赋存空间介质不均匀、同一含水层埋深不同、地下水运动状态复杂等.这些特殊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给常用的物探找水方法带来许多困难.本文通过对直接找水的新方法-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缩写为NMR测深与间接找水的电阻率测深的对比分析,论述了NMR测深直接找水的实质.并以实例说明了NMR测深在探查基岩裂隙水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将对求解Radon变换的改进Fourier算法进行误差分析,证明了在L2范数下改进Fourier算法是收敛的且具有O(1/q)收敛阶,其中2q为像素点矩陈阶数.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借助球面平均法和Hilbert空间算子理论,给出了平面上Radon变换的反演公式,此公式是具体的、构造性的,便于数值计算,或者进一步探讨重建图象的性质.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多模态医学图象的配准在医学诊断和治疗计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轮廓特征的迭代近点(SVD-ICP)的配准方法.这种方法结合了SVD优化解析方法和迭代搜索的优点来解决图象轮廓点的匹配问题,适用于不同模态医学图象之间的配准.我们关于CT-MRI和PET-MRI二维图象的配准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介绍用电子束CT作冠状动脉可视化造影的方法,说明本项成就的特征和在应用这项技术的局限性,并指出这种技术在临床上,可能成为新无创伤性的诊断工具.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2000年国际CT和三维断面成像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出版:会议的论文集将在会议举行前出版.截稿日期为2000年4月15日评选的重要论文将列在大会和分会场作主题发言,会后以国际期刊专辑的形式出版.论文格式:论文全文(英文)包括图表不超过5页.欢迎将论文以Word的形式存入软盘寄给大会秘书处,或以电子邮件发往:glcan@a-l.net cn或guo luc@yahoo.com.cn或glucan@eq-igp.ac.cn论文编排要求和顺序如下:论文题目: 作者:作者所在单位及通讯地址:电子邮件地址摘要(是上级要求的)不多于5篇请务必在本年4月15日以前寄来题目和正文本研究资助单立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