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2年创刊,主要刊登CT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CT科技的前沿和进展。期刊设有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工业CT、医学CT、综述和信息等栏目,是从事CT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图书、情报等部门的信息来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我国少数专门刊登CT理论与应用科技领域研究成果的中英文学术刊物之一,经过多项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自2004年第1期起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作者投稿件时若无专门说明,则表示作者和《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都共认:
1.投稿稿件为原创作品、无一稿两投。稿件中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
2.作者应保证稿件内容不涉及保密问题。凡涉密单位作者投的稿件,如作者单位为公安、军队等院校或科研单位,作者应提供稿件不涉密证明。
3.稿件自确定发表之日起,除作者特别说明外,按惯例其专有出版权、汇编权、发行权和网络传播权即授予《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作者拥有论文著作权中的其他权利。
4.CT理论与应用研究稿件要求
4.1所投稿件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可靠,层次分明,论述精练,语言准确,符合规范。
4.2量、符号和单位
期刊刊登论文中的量名称、量符号及其单位采用国家标准。量(代表变动性数字)符号,以及坐标轴的符号均排斜体;矢量、张量排黑斜体;量符号的下标,属“变动性的”用斜体,其他情况用正体。量符号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必须给出其量名称及单位。
单位名称及符号采用国际标准制,单位符号用正体。常用的数学符号(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转置符T,微分符d等)排正体。外文缩写词必须符合国际规范,缩写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需要标明全称并说明中文含义。
4.3图件
投稿稿件请附必要的图件。图件要求具有科学性,符合规范,清晰美观,能直接用于制版,图件的精度不小于300线。每幅图件注明唯一图号和图题,图号和图题在图的下方,用小五号宋体字。坐标轴以“量符号/单位”规范形式表示,如f/Hz,v/(mA·s-1)。图中内容要用六号宋体字。对于涉及国界的图件,必须符合我国规定的地图出版要求。必要时可加图注,图注用六号宋体字。
4.4表格
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线。表号和表题置于表的上方(小五号宋体字)。表中量和单位的标示形式同图(六号宋体字)。图表直接列于文中,勿另置。
4.5参考文献
投稿稿件遵循著作权法,凡引用他人资料、数据、方法、图表以及结果、结论的,必须注明出处,列出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格式详见“《CT理论与应用研究》投稿样式”(可向编辑部索取)。
4.6请提交论文研究工作的基金来源、编号,以及200字以内的第一和通讯作者简介(见投稿样式)。
5.CT理论与应用研究注意事项
5.1投稿一般采用电子投稿方式,也可寄一式3份机打稿件。特别鼓励有条件的作者在线投稿。
5.2投稿者可建议2-3名评审者(请注明学位、职称、研究领域、单位和详细联系方式),以及要求回避的评审者。供编辑部参考。
5.3来稿如不符合以上要求,将退作者修改后再投。请投稿者自留稿件底稿,刊用与否恕不退稿。除双方另有约定之外,一般作者3个月未接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5.4来稿一经采用,酌寄稿酬并酌收版面费。赠送抽印本20份及样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探讨MR增强血管造影(CE-MRA)显示肾动脉解剖变异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13例肾动脉CE-MRA检查图像,包括肾动脉变异的显示情况以及分型。结果:肾动脉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30.05%(64/213)和19.72%(84/426),其中肾动脉过早分支发生率为6.57%(28/426),副肾动脉变异发生率为13.15%(56/426)。女性肾动脉变异发生率小于男性,同一患者两侧肾动脉变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常见肾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均有显示。结论:肾动脉的解剖变异可以通过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准确显示。
作者:徐敬慈;陈克敏;潘自来;饶敏;刘宵;苏文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随着国内大型高能工业CT技术的进步,这种直观、可靠和快捷的无损检测技术正逐步应用于航天飞行器固体发动机的装药质量检测.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型高能工业CT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质量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适用范围及工艺特点.
作者:丁国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锥束显微CT断层重建中引入并行计算的必要性及其加速效果.方法:在具有并行计算功能的GPU显卡(NVIDIA QUADRO K5000显卡,显存4G)中为投影图像和重建体数据分配显存空间,每一个像素分配一个线程进行投影图像的各种校正和滤波,再给每个体素分配一线程进行反投影重建,在显存中实现全部断层重建.程序使用C+十面向对象方法实现,内核函数用CUDA实现.结果:重建体数据大小是2 048×2 048×128,每个体素用32位浮点数记录,实验采集1 800张投影,每张投影图像大小为2 048×1 536,重建时间小于9 min,是图像采集时间的i/3,是基于CPU重建耗时的2%.将GPU并行重建得到的图像和CPU单线程重建图像结果进行对比,数据结果一致,满足实验设计的要求.结论:并行计算引入高分辨锥束CT重建可大大提高重建速度,并且能实现采集与重建同步进行.
作者:郑海亮;李兴东;王哲;魏存峰;常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地震层析成像已经是一种常用的探测地球内部三维波速结构的地球物理方法.这些深部地球结构信息是人们深入认识地球的重要依据,同时由于地表地质过程往往取决于深部动力过程,因此深部结构已经开始受到了地质学家们的广泛重视.但地震层析成像方法众多,所得到的参数和精度可能有所不同,这给非地震学专业的研究人员在使用层析成像结果的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了更好地实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等多学科交叉应用,本文系统分析了地震层析成像结果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帮助地质学家们能够正确对待层析成像结果中的不确定性并合理利用地震层析成像结果.
作者:安美建;冯梅;赵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在固定球管输出的情况下,观察低体质量指数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研究选取心率≤65bpm、心率变异≤5bpm、体质量指数≤24kg/m2患者40例,平均年龄(53.16±6.5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0.12±2.13)kg/m2。所选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管电压120kV,管电流400mA。扫描结束后测量主动脉根部衰减值、噪声值,并计算信噪比。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体质量指数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示体质量指数与主动脉衰减值无相关(r=0.163,P=0.314),体质量指数与噪声值为正相关(r=0.714,P=0.000),体质量指数与信噪比为负相关(r=-0.545,P=0.000)。结论:通过体质量指数进行管电流个体化设置理论上可以达到减低辐射剂量的目的。
作者:赵磊;王泽锋;刘挨师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摇枕、侧架作为列车转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列车行驶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生产厂家亟须具有高穿透力的检测设备对其进行大批量的检测.本文介绍了应用于铁路机车关键部件无损检测的大型工业CT系统,论述了系统设计和扫描工作流程,并通过实例展示大型工业CT在摇枕、侧架等无损检测的应用情况.实际应用说明大型工业CT系统可对摇枕、侧架等关键部件的内部结构及内部的气孔、砂眼、夹杂物、缩孔、疏松、冷隔、裂纹等铸造缺陷进行快速有效检测,能够很好地满足该行业的需求.
作者:肖永顺;胡海峰;陈志强;张丽;杨光;雍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入院就诊,经超声、CT平扫怀疑肾占位性病变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扫描.对比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双源CT成像特征,并比较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皮髓期及实质期碘浓度和NIC(标准化碘浓度)、肾透明细胞癌不同病理分级碘浓度和NIC及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用于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经手术病理确诊32例肾透明细胞癌和17例非透明细胞癌,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扫描,透明细胞癌患者在皮髓期和实质期碘浓度及NIC均较非透明细胞癌患者高,组间统计差异显著(P<0.05);肾透明细胞癌在皮髓期及实质期,低级别(Ⅰ级、Ⅱ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碘含量及NIC均显著高于高级别(Ⅲ 级、Ⅳ 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用于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发现:以实质期NIC界值0.70为标准时,对肾透明细胞癌及非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的灵敏度(83.67%)和特异度高(77.5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可通过将碘定量分析技术区分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还能为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提供依据.
作者:陆艳艳;陈宏伟;鲍健;方向明;邹新农;汤群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矿床地质3D图示方法能够将复杂的地质构造、矿体形态以三维的形式表现出来,可有效地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勘探开发生产管理、地质灾害治理等地质科学的多个领域.以某铜钼矿为例,基于Volxer 软件研究一种三维矿床地质CT图示方法.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多角度和多层面地展现矿床地质特征.
作者:龚胜平;杨亚斌;王明明;张光之;陈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估磁共振二维T2加权自旋回波成像序列(2D-T2WI TSE)与三维T2加权自旋回波成像序列(3D-T2WI TSE,VISTA)两种成像方法在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飞利浦3.0T MR机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间经病理确诊的33例直肠癌患者的2D-MRI序列及3D VISTA扫描序列图像.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分析2D序列及3D VISTA序列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并检验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3例病例,医师1与医师2其常规2D和3D VISTA检查序列T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70%和85%(P=0.274)及73%和82%(P=0.454),Kappa分别为0.576和0.790及0.618和0.746,3D VISTA序列评估T分期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优于2D序列;其N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58%和70%(P=0.182)及58%和67%(P=0.218),Kappa分别为0.252和0.407及0.267和0.376,N分期2D及3D VISTA分期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差.结论:2D与3D VISTA序列对直肠癌TN分期的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但是3D VISTA较2D序列在鉴别T2与早期T3及N分期方面有一定潜在优势.
作者:谭晶文;潘自来;张欢;石博文;朱兰;杲霄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近年来,泡沫流体在三次采油中越来越受到学者重视,在提高三次采油采收率机理研究方面,计算机层析(CT)有着自身技术上的优势。本文利用ACTIS微焦点X-rayCT技术对三次采油中泡沫驱油岩心进行研究与分析,直观地描述岩心中泡沫的特征与分布规律。采用可视化新方法研究得出泡沫驱油中的流体饱和度分布,揭示泡沫驱油特征机理。研究结果对于指导矿场试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盛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请问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急急,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昨天联系了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