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护理教育杂志

中华护理教育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护理学会
  • 国际刊号:80-304
  • 国内刊号:1672-9234
  • 影响因子:1.37
  • 创刊:200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100025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中华护理教育杂志   2016年4期文献
  •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在护理学基础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护理学基础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北京某高校护理学院2013级全体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学基础技能OSCE考核,并进行效果分析与评价.结果 ①本次考核,考生操作总得分平均分为(90.23±3.65)分.②考核总难度系数为0.9,总体区分度为0.62,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3,平均内容效度比为0.93;与理论考试成绩的校标关联系数为0.51.③88%的考生同意本次OSCE考核全面合理,65%的考生愿意再次参加.结论 将OSCE应用于护理学基础技能考核中,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考生护理学基础技能水平,有助于考生临床运用能力的提高,考生对此新型考核模式较为认可.

    作者:曾惠文;杨婧;金晓燕;尚少梅;王志稳;万巧琴;王艳;吴雪;张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注射基础胰岛素患者的分层次阶梯式教育

    目的 探讨分层次阶梯式教育在门诊初始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216例初始进行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8例.试验组患者根据年龄、文化程度再次分组,在第1周、4周、12周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分层次教育;对照组给予传统教育和第1周、4周、12周进行3次电话随访.在教育前后对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第6个月再次对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注射技能评价.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胰岛素注射技能得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干预前(P<0.05),优于对照组(P<0.05).第6个月试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注射技能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层次阶梯式教育有利于提高初始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高晓丽;杨少娜;陈海蓉;刘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感知质量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验证

    目的 验证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感知质量评价量表的适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感知质量评价量表对282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其结构效度,通过计算Cronbach's α系数检测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信度.结果 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541%;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2,5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0~0.888.结论 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感知质量评价量表有较好的适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作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工具在教学质量管理中使用,同时可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干预研究提供测评工具.

    作者:任艳;蔡惠芳;朱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在中职儿科护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儿科护理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60名中专护理学生作为对照组,儿科护理学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61名中专护理学生作为试验组,在儿科护理学的部分内容中开展T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个人和小组检测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试验组学生个人检测成绩和小组检测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虽然90.2%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增加学习负担,但73.8%的学生能接受比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法使他们知识记忆深刻(91.8%),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83.6%),促进同学之间沟通(83.6%).结论 在中职护理专业开展TBL具备可行性,对于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有一定效果,但要注意控制次数.

    作者:吴岸晶;岑慧红;贺艳;张梅珍;黄婉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翻转课堂在初级生命支持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初级生命支持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名护理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名,在初级生命支持和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教学中,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并用问卷调查试验组对翻转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试验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t=6.804,P<0.001);试验组大部分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对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有帮助.结论翻转课堂应用于初级生命支持课程中,可促进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钟明利;蒋德玉;魏其梅;江智霞;陈素贞;胡汝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职护理学生对引校入企教育环境的评价

    目的 调查高职护理学生对引校入企教育环境的评价,为构建适合高职护理学生的教育环境提供参考.方法 在引校入企培养模式下,采用两种课程设置模式,对54名学生采用按临床分科设置课程的模式,对47名学生采用按人的需求设置课程的模式.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采用教育环境测量工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两组学生对教育环境的评分分别为(150.53±15.06)分和(150.56±18.57)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1,P>0.05),均处于较好水平.按人的需求设置课程组的学生对6个条目的评分高于按临床分科设置课程组(P<0.05或P<0.01).结论引校入企两种课程设置模式下的教育环境均得到学生认同,但按人的需求设置课程的教育环境在护理专业思想、护患沟通和人文关怀上优于按临床分科设置课程的教育环境.

    作者:王珊珊;李红;宋亦男;金爽;白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翻转课堂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翻转课堂早起源于美国.2000年莫里·兰格等首次在论文中介绍了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1].2007年Bergmann等[2]尝试在化学课中应用翻转课堂,推动了其该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2011年可汗学院所提供的丰富视频资源,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翻转课堂的关注程度.自此,包括哈佛、麻省理工等众多高校纷纷尝试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并取得较好成效.国外翻转课堂的成功实践引起了我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并开始进行相关研究.从2012年仅有1篇相关文献至今,仅3年时间,其研究范围已涵盖翻转课堂理论与实践等多个方面,试点学校覆盖大、中、小学等多所院校的多个专业学科,且在护理教育中也逐渐开始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和实践培训.本文针对翻转课堂内涵、基本要素、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翻转课堂在护理教学与实践研究方面提供借鉴.

    作者:邰春玲;隋树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本科生理想和现实临床学习环境认知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对理想和现实临床学习环境的认知状况,为改善临床学习环境和实习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中文版临床学习环境问卷,于2014年7月对135名实习前期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理想临床学习环境问卷调查,于2014年12月对118名实习中期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现实临床学习环境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本科生理想临床学习环境得分(174.60-10.82)高于现实临床学习环境得分(133.63±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7,P<0.001).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学习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以提高临床学习质量.

    作者:冯丽萍;倪红;赵忠梅;汤琼;徐晖;杨明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专业专科实习生职业认同感与学习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护理实习生职业认同感和学习倦怠的现状,探讨其职业认同感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为护理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职业认同感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对在某医院实习的200名护理专业专科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护理实习生职业认同感总均分为(39.81±3.46)分,呈中等偏下水平;学习倦怠总均分为(76.65±4.69);职业认同感与学习倦怠呈负相关(P<0.01).结论 护理专业专科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学习倦怠密切相关.护理管理和教育者可从提升护理专业专科实习生职业认同感角度提高护理实习生实习满意度,降低其学习倦怠感.

    作者:孙爱玲;高建智;熊丽萍;董迎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良事件视频联合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实习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采用不良事件视频联合角色扮演法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设计并制作了护理不良事件视频,视频内容涉及法律法规、核心制度、用药错误、操作失误、知识欠缺与服务沟通、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6个方面,共30个案例.在岗前安全教育和科室安全教育中组织护理实习生观看视频,并让其分析讨论相关问题,分角色演示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学生对安全教育课的效果评价,并与未采用该方法进行安全教育的上届学生比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所有护理实习生都对安全教育的效果表示认可.采用不良事件视频联合角色扮演法进行安全教育的学生实习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3%(3/196),上届发生率为4.71%(9/191),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结论 采取护理不良事件视频联合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安全教育,并将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实习期教学中,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降低了实习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作者:于向英;张小英;王飞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服务性学习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服务性学习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为培养应用型社区护理人才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296名参加社区护理实习的护理本科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147)应用服务性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对照组(n=149)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评价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实践报告及实习行为均优于对照组(P<0.05).大部分试验组学生认为服务性学习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但仍有12.9%(19/147)的学生不认为服务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8.9%(13/147)的学生不认为服务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主动性.参与服务性学习教学的教师均认为该方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66.7%(26/39)的教师认为服务性学习在促进他们业务提高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结论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服务性学习模式能同时使学校和社区受益,适于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开展.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与社区合作关系的建立、教学管理体系等问题,以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作者:庄嘉元;胡荣;陈毅敏;申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医学与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死亡态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临床医学与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死亡的态度,希望能有助于推动不同专业生死教育课程设计与发展.方法 使用死亡态度描绘修订版量表对某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生119名、某中医院校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116名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中有90%参加过葬礼,且过半学生阅读过死亡方面相关书籍.两个专业学生对死亡的态度均以自然接受为主.护理专业学生在死亡恐惧与死亡逃避2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临床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死亡的态度更倾向于“恐惧与逃避”.建议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生死观教育,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生命与死亡.

    作者:罗云婷;文谦;王芳;潘慧;李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微信平台在感染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在感染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入科实习的30名护理专业学生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带教基础上增加微信辅助教学指导.以2014年入科实习的30名护理专业学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带教方法.比较两组实习结束后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及实习综合成绩之间的差异,并评价两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学生各项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辅助带教模式可有效提高感染科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成绩,对改善带教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郭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的护理

    该文总结了6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对患者脊髓功能进行评估,充分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重视康复训练和体位管理.6例患者中4例出院脊髓功能评价为治愈,2例运动功能较前改善,经术后坚持功能锻炼均达到治愈.

    作者:邵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情境模拟演练在护士床头交接班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境模拟演练在护士床头交接班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情境模拟演练形式对414名临床护士进行床头交接班培训,培训前后分别采用床头交接班评分表对护士交接班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床头交接班质量总分高于培训前(t=4.294,P<0.001);除专科情况外,护士仪容仪表、交班前自我介绍、口头交接病情、生命体征评估、输液情况交接、患者皮肤评估、手卫生执行、保护隐私等方面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床头交接班情境模拟演练提高了护士床头交接班质量,值得在相关领域推广应用.

    作者:赵瑞;刘东英;卫莉;霍霞;杨福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改良胃管固定方法在咽喉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手术治疗是咽喉癌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下咽和喉部恶性肿瘤患者,除了早期声门型的患者外,由于术后早期经口进食易误咽造成气管及肺部感染,缝线撕脱造成咽喉瘘或咽喉创面撕裂[1],术后常规留置胃管给予鼻饲饮食.但咽喉癌患者由于口鼻分泌物较多,胃管固定不牢易造成胃管脱出,或固定方法不当造成皮肤损伤,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及术后康复.临床上有多种固定胃管的方法,根据文献[2]和临床实际情况,我们改进了胃管固定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晓敏;魏丽丽;金佳;隋嫚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6年全国护理科研创新论坛暨写作研讨班(一期)在厦门成功举办

    2016年全国护理科研创新论坛暨写作研讨班(一期)3月24~26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成功举办.会议内容精彩纷呈,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家层面科研基金管理、学会层面科研创新管理,至医院层面护理科研实施和管理,呈现了各个层次的护理科研创新和管理的新发展.400余名来自全国各医疗机构和护理院校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聆听了关于护理科研管理和论文写作精彩讲座,也分享了中华护理学会科研课题(二期)研究成果报告.

    作者:王红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专业老年护理学本科课程建设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本科老年护理学课程建设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护理专业本科老年护理学课程进行建设,在理论课中增加日本介护技术基础知识、福祉理念和我国台湾地区养老护理理念的讲授;增加老年护理学实践课学时,在实践课中采用情境教学法、组织学生去老人院实地探访:在课程考核中增加实践考核部分.对学习该课程的88名本科生进行课程考核,在学习课程前后采用对老年人态度量表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学习课程后84.1%的学生成绩处于良好以上水平,对老年人的态度得分高于学习前(P<0.05),学习后护理专业本科生对老年护理学课程有兴趣的由78.41%提高到92.05%,照顾老年人意愿由71.59%提高到88.64% (P<0.05).结论 对护理专业本科老年护理学课程进行建设,可有效提升学生对老年护理学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提高学生照顾老年人的意愿.

    作者:刘玉锦;张敏;孙文婧;于冰;董凤鸽;赵岫峰;闫桂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英国威尔士王子与公主宁养院见闻

    介绍英国威尔士王子与公主宁养院概况,包括机构运行情况、照护团队的组成和工作、主要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等,为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屈清荣;何卫芳;杨程舒;徐一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构建老年护理本科人才课程设置方案的研究

    目的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老年护理本科人才课程设置方案.方法 借鉴国外老年护理课程设置的经验,以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为依据,构建老年护理本科人才课程设置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6名护理学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专家权威系数为0.908,第2轮意见的Kendall协调系数为0.511,终确立4个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素质能力拓展课程群,共46门课程,含31门必修课和15门选修课.结论 构建的老年护理本科课程设置方案结果可靠,实现老年护理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的有效衔接,为老年护理二级学科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张先庚;王红艳;刘月;曹俊;梁小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专业本科生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反思日记分析

    目的 深入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参与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的收获与内心体验.方法 以13名参与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并书写反思日记的护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按照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其反思日记进行分析.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第一次接触时的害怕、不知所措,不断介入过程中的挫折、帮助的无力感,深入交往后的给予和收获、感动与成长、情感陷入,以及反思(生命的意义、死亡的态度、专业人员的反思).结论 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促进了护理专业学生的成长,可以作为临终关怀教育的一种形式,应给予临终关怀志愿者不断的专业支持.

    作者:张锦玉;周洁;刘爱锋;吴彩琴;范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社会参与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老年脑梗死患者社会参与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自主参与问卷、老年抑郁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3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的社会参与得分为(54.25±10.72)分,其中室内自主参与维度水平高,室外自主参与维度水平低.文化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患者社会参与水平总变异的44.9%.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社会参与受多种个体因素的影响,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其社会参与水平.

    作者:江玉棉;李瑞萍;陈海莲;简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推进健康中国战略 关注紧缺人才培养——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护理学会李秀华理事长专访

    2016年3月4日上午,全国政协第十二届第四次会议医药卫生界委员联组会在北京华北宾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来到这里参加讨论,与医药卫生界委员共商国是.13位委员分别做了精彩发言,特别是中华护理学会李秀华理事长关于“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关注紧缺人才培养”的提议,受到与会领导和代表们的一致赞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