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护理教育杂志

中华护理教育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护理学会
  • 国际刊号:80-304
  • 国内刊号:1672-9234
  • 影响因子:1.37
  • 创刊:200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100025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中华护理教育杂志   2017年9期文献
  • 护理专业“三位一体”招生与统招生综合素质的比较

    目的 通过比较某护理学院“三位一体”学生和统招生在学习成绩、基本素质、发展素质、就业的情况,探讨“三位一体”招生的实施效果.方法 记录2012级经过“三位一体”招生和全国统考招生入校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学生成绩,对两种方式招生入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方式招生入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基本素质、发展素质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绩上全国统考招生入校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高于经过“三位一体”招生入校的学生(P<0.05).有80.49%(33/41)的“三位一体”招生入校的学生从事护理工作,77.55% (76/98)的全国统考招生入校学生从事护理工作,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招生方式可以选拔出热爱护理专业和综合素质表现优秀的学生,教育者应关注不同招生方式学生的知识水平,注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作者:赵乐;陶月仙;林思佳;褚晶晶;韩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护理临床思维综合训练课程设计与实践

    老年护理临床思维综合训练课程是我校本科老年护理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中的一门特色课程,由学校与养老机构合作设计开发.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老年护理临床思维为目标,理论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为载体,自编老年护理特色案例;实践教学包括情境模拟和社会实践2种形式;采用“平时表现”与“终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问卷调查对课程进行评价反馈,86%的学生对本门课程整体比较满意.今后将继续对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形式进行深入思考、合理修订,体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继续加强对校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继续完善教学资料的整理与编写,凸显老年护理特色.

    作者:胡燕;王燕;李新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分课堂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2014级55名护理本科生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开展对分课堂.将每一知识单元的教学分为3个环节:首先为集体授课,教师讲授主体框架和重点难点;学生随后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完成作业和读书笔记;在课堂讨论阶段,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总结.进行教学评价时,对分课堂得到学生认可.对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了学生间、师生间交流,也提升了考评的科学性.

    作者:陈瑜;董宁;查丽俊;叶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助式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应用

    该文以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为目标要求,以教育哲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设计自助式实践教学模式,并在中瑞合作办学项目2014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实践教学中应用,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邹继华;王钰;周英;徐佳敏;陈一莉;陶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即时通讯软件在高职儿科护理对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即时通讯软件在高职儿科护理对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级护理专业1个班级学生(n=51),在儿科护理课程对分课堂教学中应用即时通讯软件.通过通讯软件分享课程相关信息、布置作业及互动沟通,对分课堂流程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3个环节.采用自主学习能力量表以及教学效果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教学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教学前(P<0.01);学生认为即时通讯软件结合对分课堂能提高学习效果(76.4%)、提高学习兴趣(90.2%)、提高学习主动性(88.2%)、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84.3%),对此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希望未来继续使用(80.3%).结论 即时通讯软件支持下的对分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在高职儿科护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具有可行性.

    作者:骆海燕;李美珍;马腹婵;兰兰;林晨昕;姚立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专业生殖医学课程设置与实践

    目的 探讨在护理本科生中开设生殖医学课程的效果.方法 开设16学时的生殖医学课程,分为6个专题展开,采用课堂讲授、学生小讲课、情景剧表演和辩论赛等多种形式对2014级628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教学.以学生成绩和教学前后问卷调查对生殖医学课程设置和实践进行评价.结果 学生总成绩为76~92(84.78±6.43)分.学习生殖医学课程后,学生对健康生殖理念和生殖医学的关注度、重要性、了解程度、必要性等认识均有所提高,对生殖医学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均比较满意.结论 学生通过学习生殖医学课程,提升了健康生殖理念,增加了对生殖医学和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度,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作者:杨晓;丁娟;张贤;高金玲;渠利霞;张艳;刘军;寇洁;王淑娜;伍东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养老服务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量及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该文针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孝道教育5个方面,探讨适合我国老龄化特点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全国各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作者:苑晶晶;薛梅;王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叙事教育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迅速发展,被引入到我国的护理教育研究方法也不断增加,在众多的护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叙事教育成为我国护理教育研究方法的热点.为进一步明确叙事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以“叙事教育”与“护理”为检索词,检索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近10年的文献,以“narrative pedagogy”and“nursing”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并通过丁香园文献全文求助查看文献全文.在阅读国内外叙事教育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拟从叙事教育的相关概念、发展、实施、应用效果、不足与期望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叙事教育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黄后玲;李明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课在我国护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学习不再仅局限于教室,人们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借助手机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开展学习和交流,这种学习方式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1].如何使护理教学更具个性化、自主性、互动性,促使学生及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大效益,是目前护理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微课(Micro-lecture)指以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为载体,针对教学过程中某一重点、难点展开教学的微小课程[2].近年来,我国护理研究者将微课引入护理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就微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白杨;陈彬;赵巧玉;魏书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本科学生一般学业自我与元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学生元学习能力现状,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元学习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和一般学业自我问卷对某医科大学142名护理专业本科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其一般学业自我与元学习能力的情况.结果 护理本科生的一般学业自我均分为(3.39-0.56)分,元学习能力现状均分为(3.37±0.36)分;一般学业自我与元学习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r=0.683,P<0.01);学业行为自控、学业成就价值对元学习能力呈正向影响(P<0.01).结论 护理教育及管理者应给予学生积极学业导向,有效形成学业行为自控和学业成就价值的正向影响,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作者:邹荦荦;臧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水平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3+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及共情能力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情绪智力量表以及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理专业学生专用版对321名“3+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2”护理高职生情绪智力条目均分为(3.83-0.81)分,处于较好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在情绪智力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共情能力得分为(113.34±19.86)分,处于中等水平.相关分析显示情绪智力越高,共情能力越强(P<0.05).结论 护理教育者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3+2”护理高职生情绪智力水平,以提高其综合素养使其更加适应临床需求.

    作者:高小芬;李光兰;邬维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专业学生信息焦虑的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学生信息焦虑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网络信息获取能力、促进新媒体网络教学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天津市3所医学院校共443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信息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学生信息焦虑得分为(3.08±0.28)分,其中信息需求和认知类型得分高,分别为(3.28±0.45)分和(3.13±0.42)分;65.7%(291/443)的护理专业学生存在中度以上信息焦虑.结论 学校应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根据学生的网络检索能力分阶段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培养学生信息获取意识,增强自主获取信息能力及甄别信息的能力.

    作者:姜贺;程玉娇;王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本科新生学习策略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新生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分析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探讨提高学习策略使用的方法.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大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对307名护理本科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307名护理本科新生学习策略使用总均分为(3.32±0.5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护理专业的喜欢程度、使用过某种学习策略、对学习策略的了解、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20.1%.结论 护理本科新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处于中等水平.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护理专业新生进行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对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

    作者:吴舒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新入职本科助产士职业体验的研究

    目的 了解新入职本科助产士的职业体验.方法 对13名本科毕业新入职的助产士进行访谈,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归纳分析.结果 新入职本科助产士职业体验可归纳5个主题,分别为:高风险,高强度,身心压力大;充满新生的喜悦,有成就感与价值感;实际工作与理想存在落差;期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看到专业的发展潜力,渴望规范的行业管理.结论 助产教育者与医院管理者应关注助产士的职业体验,为其提供更好的培训系统与发展平台;帮助其充分发挥职业角色,获得积极的工作体验.

    作者:黄舒蓉;余艳红;周璇;蔡文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叙事医学教育在糖尿病足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叙事医学教育方法改善糖尿病足中、高危患者足部相关症状及提高患者足部相关知识水平的效果.方法 便利抽取在糖尿病专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足中、高危患者87例.分为叙事医学教育方法组44例,传统教育方法组43例.叙事医学教育方法组参加每周五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课程,采用叙事医学教育的方法,每周授课均围绕一个主题从5个话题展开.从第2个月开始,对患者进行每2周1次的电话随访,在第4个月末对患者进行回访.传统教育方法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患者每周二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课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叙事医学教育方法组患者在足部相关症状及足部相关知识掌握方面均优于传统教育方法组(P<0.05).结论 叙事医学教育对改善糖尿病足中、高危患者足部相关症状及相关知识水平方面具有较好效果,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悦;孙雯敏;倪惠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课在回肠膀胱造口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微课在回肠膀胱泌尿造口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行回肠膀胱术的64例患者,在其出院后通过微信平台定期推送微课,主题有造口袋更换、造口相关知识、暖心提醒、手拉手关爱、生活小贴士、经验分享.比较患者出院前1天、出院后第4周、出院后第12周并发症发生率、自我护理水平及适应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出院前1天、出院后第4周、出院后第12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9%、40.63%和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3,P<0.01).患者的泌尿造口自我护理评分,在出院后第12周为15.94±2.32,高于出院后第4周的7.36±0.82及出院前1天的5.39±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适应性得分在出院后第12周为66.25±4.91,高于出院后第4周的56.05±6.04及出院前1天的44.44±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应用微课加强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可提高回肠膀胱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适应水平.

    作者:屈清荣;徐一格;杨程舒;石佩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互联网+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互联网+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 对60名脊髓损伤患者的照顾者进行互联网+健康教育.根据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及心理需求,整理了健康教育内容(入院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康复指导、如何保持健康心理、常见的认识误区、并发症预防),做成有声课件和宣教光盘,通过邮箱、云盘和微信将健康教育的内容推送给照顾者.建立微信群,脊髓损伤专业的专家为患者和照顾者提供指导和帮助.采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和干预6个月对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3个时间点照顾者负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5,P<0.001).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照顾者负担下降(P<0.01).结论 互联网+健康教育可以减轻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负担.

    作者:臧苑彤;李莉;阿日嘎太;信鸿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自媒体的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利用微信和QQ群开展的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将患者纳入微信群和QQ群开展延续护理,主要包括发布相关健康教育视频和新进展、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督促并指导患者加强自我管理、鼓励患者积极互动进行同伴教育等.在干预前、干预1年后应用健康调查简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1年后,患者生存质量各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利用微信和QQ群加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爱英;盛英;裴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信视频教育对出院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利用微信视频对出院脑卒中患者进行随访健康教育,探讨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34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采用微信将自制的功能训练视频针对性对患者进行推送,同时利用微信视频功能对患者进行定期视频随访.评估患者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 经过6个月的随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方面评分优于出院时(P<0.05).结论 微信视频教育为出院脑卒中患者提供生动形象的健康教育材料,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现个性化的延续护理,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积极作用.

    作者:徐敬文;李碧蓉;张敏;巩文艳;吉鸿林;王茜熙;陈奉青;葛欢;陈凤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