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6448
  • 国内刊号:11-9115/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200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http://zhyxcszz.yiigle.com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2013年5期文献
  • 腹股沟浅表性血管黏液瘤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男性,53岁,4个月前无意发现腹股沟区肿物,大小约2.0 cm×2.0 cm,触之不痛,可移动,未治疗.近1个月患者自觉肿物增大,大小约6.0 cm×2.0 cm×3.0 cm,为求进一步诊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腹股沟管位置见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82 cm×2.46 cm,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后方回声无增强,加压后未见形变,边缘可见点状血流,考虑占位性病变(图1).CT示右侧腹股沟囊性包块影,增强后未见确切强化(图2).术中可见肿物位于精索外后方,有完整包膜,内呈果冻样.提起精索沿肿物表面锐性游离,直至右侧耻骨结节表面,完整切除.病理所见:黏液样基质背景中见大量梭形细胞散在分布,内含多量薄壁狭长的血管.免疫组化:A3:CD34(血管+)、Bcl-2(-)、CD99(-)、SMA(血管+)、Ki-67(5%+)、Vimentin(+)、beta-Catenin(浆 +)、TLE-1(-)、CD68(-)、S-100弱阳性表达(弱+)、Desmin(-)、STAT6(+)、CK(-)、ER(弱+).病理诊断: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SA,图3).

    作者:岳兵;王学梅;卞东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育龄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探讨育龄期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思路.方法 选取2001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病变育龄期妇女149例,分析其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分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88例,子宫内膜息肉组41例,子宫内膜癌组20例;超声检查的时间为月经周期的增殖早期或阴道出血停止后3 d内,以宫腔回声厚径≥10 mm作为内膜增厚的标准.内膜息肉组与息肉样增生组患者间大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子宫内膜息肉组与子宫内膜癌组之间年龄、子宫体三径之和、宫腔回声厚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镜下病理观察卵巢的组织结构.结果 (1)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子宫内膜息肉组及子宫内膜癌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检查:3组患者子宫体三径之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增生过长组的宫腔回声厚径与内膜息肉组及内膜癌组比较[(11.70±5.42)mm vs(10.59±3.83)mm vs(17.14±8.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79,P<0.001),内膜增生过长组与内膜癌组、内膜息肉组与内膜癌组宫腔回声厚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内膜增生过长组与内膜息肉组宫腔回声厚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8例内膜增生过长病例中53例表现为息肉样,息肉样隆起的大径的平均值与内膜息肉组比较[(17.13±10.45)mm vs(12.14±4.6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2, P=0.002);41例内膜息肉及53例息肉样增生组出现点、条状血流信号的比例分别为75.61% (31/41),41.51%(22/53).3组患者中宫腔回声的测值<10 mm占42.3%(63/149).(3)病理检查:20例子宫内膜癌均为内膜样癌,11例子宫切除者中,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7例,中分化3例,低分化1例;同时,切除卵巢的8例中,7例见多个闭锁卵泡,1例见单纯囊肿.88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单纯增生过长77例,1例伴不典型增生;复杂增生过长11例,3例伴不典型增生.41例子宫内膜息肉中非功能性息肉33例,功能性息肉3例,4例腺肌瘤性息肉中1例癌变.结论 在子宫内膜的增殖早期或阴道出血停止后3 d内,宫腔回声厚径≥10 mm提示子宫内膜异常;宫腔回声厚径<10 mm,不能排除子宫内膜异常;可监测是否排卵,超声动态监测是否排卵可提示有无子宫内膜异常生长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丹;翟林;王茜;孟焱;张颖;李燕东;李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前期右心室纵向应变及应变率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糖尿病前期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损害.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5月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就诊的患者110例:健康对照组40例,糖尿病前期33例,2型糖尿病37例,测量右心室常规超声参数,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峰值应变(RVLPSF)、室间隔纵向峰值应变(RVLPSS)、右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RVLPSG)及右心室整体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L).3组患者LVEDVI、LVESVI、LVEF、RVD、E/A、e/a、E/e、TAPSE、RVFAC、RVLPSF、RVLPSS、RVLPSG、SRS、SRE、SRL等测值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前期组RVLPSF、RVLPSS、RVLPSG、SRS、SRE测值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89±4.11)% vs(-21.78±3.62)%,(-20.08±4.11)% vs(-16.88±2.68)%,(-23.98±2.96)% vs(-19.33±2.13)%,-1.67±0.25 vs-1.18±0.24,1.84±0.23 vs 1.35±0.20,t=3.45、3.42、3.44、3.44、3.43, P均<0.01];糖尿病组RVLPSF、RVLPSS、RVLPSG、SRS、SRE测值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9±4.11)% vs(-20.97±3.88)%,(-20.08±4.11)% vs(-15.42±1.92)%,(-23.98±2.96)% vs(-18.19±2.29)%,-1.67±0.25 vs-1.08±0.23,1.84±0.23 vs 1.18±0.27,t=3.43、3.45、3.43、3.42、3.42,P均<0.01].与糖尿病前期组比较:糖尿病组SRE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0.20 vs 1.18±0.27,t=3.45,P<0.01).结论 在糖尿病前期右心室的舒张功能与收缩功能已受到损害,斑点追踪成像可定量评估这种损害程度.

    作者:杨性安;潘卫星;朱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无创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进一步提高超声实时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中的肝纤维化指数(LF指数)评估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16例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均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检查及肝组织活检.所有患者根据是否为重度肝纤维化,以及是否为肝硬化分别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重度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并由此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1)多因素分析确认脾门指数(OR=13.956,P=0.002)、LF指数(OR=6.283,P=0.023)为重度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γ-谷氨酸转肽酶(OR=1.012,P=0.049)、脾门指数(OR=5.676,P=0.002)、LF指数(OR=14.102, P=0.001)为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新建了重度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预测模型:LFI-SPI评分(LSP评分)与LFI-SPI-GGT评分(LSPG评分).(2)LSP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7,相对于现有的纤维化预测模型:LF指数(AUROC=0.76,P=0.0109),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评分(AUROC=0.64,P=0.0031),FIB-4评分(AUROC=0.67,P=0.0044)及FibroScan(AUROC=0.68,P=0.0021),LSP评分诊断准确度高.(3)LSPG评分预测肝硬化的准确度较高,ROC曲线下面积0.93,除FibroScan(AUROC=0.85,P=0.134)外,LF指数(AUROC=0.81, P=0.0113)、APRI评分(AUROC=0.67,P<0.0001)、FIB-4评分(AUROC=0.72,P=0.0005)的诊断准确性均低于LSPG评分.结论 预测重度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新模型,LSP评分主要用于筛查重度肝纤维化,而LSPG评分主要用于排除肝硬化.

    作者:许世豪;应莉;厉乔;林舒婷;李佳;胡元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测评胆囊息肉不同径线方向大小、基底部宽度在鉴别息肉性质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全面测评大小≥1.0 c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不同径线方向的大小以及基底部宽度在胆固醇息肉与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因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的患者81例,于手术前行胆囊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胆囊息肉在不同方向的大小、常规超声及造影图像特征.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胆固醇息肉组与胆囊腺瘤(包括腺瘤伴恶变)组.2组患者年龄、垂直径大小、平行径大小、基底部宽度、垂直径与基底部宽度比值(垂/基)以及平行径与基底部宽度比值(平/基)、垂直径大小与平行径大小的比值(垂/平)采用t检验,2组间性别、息肉数量、息肉部位、灰阶回声强度、有无彩色血流采用χ2检验.采用Bivariate行双变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胆固醇息肉组与胆囊腺瘤组患者的息肉多普勒血流、年龄、垂直径大小、平行径大小、基底部宽度、垂/基比较[9(15.8%)vs 9(37.5%), (37.02±10.14)岁vs(52.25±13.82)岁,(0.94±0.33)cm vs(1.27±0.79)cm,1.01±0.37 vs 1.71±0.50, (0.26±0.10)cm vs(0.58±0.51)cm,3.82±1.87 vs 2.92±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75, t=5.303、2.675、5.855、4.566、-2.536,P均<0.05),而垂/平、平/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垂直径大小、平行径大小、基底部宽以及垂直径大小与基底部宽度比值均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性质有相关关系(r=0.375、0.571、0.586、-0.342,P均<0.05).结论 通过常规超声以及超声造影全面测评息肉不同径线方向的大小、基底部宽度对于鉴别大小≥1.0 cm的胆囊息肉的性质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费翔;罗渝昆;唐杰;李岩密;焦子育;刘博;李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在肝肿瘤热消融术中评估胆囊损伤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旁肝肿瘤的热消融术中评估胆囊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40例,共42个胆囊旁肝肿瘤.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胆囊壁厚度变化情况的同时,消融术中即时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胆囊壁血流灌注情况,判断胆囊壁损伤情况,并进行后续处理.通过随访评估胆囊旁肝肿瘤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术前、术中及术后胆囊壁厚度的比较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与消融术前比较,40例接受消融治疗患者的胆囊壁术中评估有8例患者胆囊壁明显增厚.术中超声造影检查除2例评估为胆囊壁血流灌注缺损外,其他患者胆囊壁灌注较好,这2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病理证实胆囊壁热损伤坏死(其中1例出现胆囊穿孔),另有4例患者因多发胆囊结石行切除胆囊.34例保留胆囊患者中有6例在术后3 d内复查仍有胆囊壁增厚,后续随访中4例恢复, 2例保持胆囊壁增厚状态,但均未出现胆囊消融热损伤相关症状.患者术中、术后的胆囊壁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0 mm(4.00~6.25 mm)vs 3.50 mm(3.00~5.00 mm),Z=-3.741, P<0.001;5.0 mm(3.0~8.0 mm)vs 3.5 mm(3.0~5.0 mm),Z=-3.735,P<0.001].术后1个月增强CT/MRI检查证实41个病灶消融完全,完全消融率为97.6%(41/42),所有消融完全病灶至随访结束均未发生局部肿瘤进展.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胆囊旁肝肿瘤消融术中即时行超声造影检查能够通过反映胆囊壁血流灌注状态判断胆囊壁消融热损伤情况.

    作者:罗丽萍;李凯;龙颖琳;曾庆劲;谭雷;许尔蛟;郑荣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厚壁型胆囊癌超声造影征象及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研究厚壁型胆囊癌的超声造影特征,并评价其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及手术切除的26例厚壁型胆囊癌及37例良性厚壁型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图像、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观察不同超声造影征象诊断壁厚型胆囊癌的价值.厚壁型胆囊癌26例为恶性组,良性厚壁型占位37例为良性组,2组患者年龄、胆囊长度、宽度、胆囊壁厚度采用t检验,超声造影特征(胆囊壁增强强度、黏膜层形态、黏膜下低增强区)比较采用χ2检验.诊断性试验采用ROC曲线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恶性组胆囊壁厚度、年龄均大于良性组[(1.63±0.68)cm vs(0.96±0.55)cm, (63.7±10.1)岁vs(53.2±11.8)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0、4.32,P均<0.001).恶性组超声造影表现为黏膜层形态不规则、胆囊壁高增强、黏膜下无低增强区,与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7、42.9、23.8,OR=9.25、6.17、2.47,P均<0.001).黏膜层形态不规则、胆囊壁高增强、黏膜下无低增强区诊断厚壁型胆囊癌的敏感度均为100.0%,准确性分别为93.7%、90.5%、76.2%.前2项联合诊断(同时出现黏膜形态不规则与胆囊壁高增强诊断厚壁型胆囊癌)准确性可进一步提高至98.4%.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胆囊厚壁型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明博;罗渝昆;费翔;张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在鉴别胆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检查是胆囊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尽管常规超声能够正确诊断大多数胆囊疾病,但是由于常规超声难以显示胆囊病变的微小血管,对于部分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以及胆囊腺肌症的鉴别诊断仍存在困难,常规超声对早期胆囊癌的检出率仅23%[1].

    作者:罗渝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初发脑梗死患者89例,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斑块的二维回声及新生血管分级,随访1年后入选者脑梗死再发情况,以脑梗死再发与否作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颈动脉斑块二维回声分级及新生血管分级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独立风险因素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二维超声分级(P=0.028)与新生血管分级(P=0.006)为脑梗死再发的风险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是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OR=1.916,P=0.043),ROC分析示以新生血管分级>Ⅱ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7.74%、70.69%,其曲线下面积为0.684(95%CI:0.577~0.779, P=0.0017).结论 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是预测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邬午龙;宋则周;张艳明;傅燕飞;耿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胆囊超声造影指南解读与图像分析

    一、胆囊造影临床应用现状概述目前,由于灰阶超声在胆囊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高敏感度、高分辨率和图像实时性等特点,超声已经发展成临床工作中诊断胆囊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技术[1].但是,由于灰阶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有限[2-3],使得因胆固醇性息肉导致的胆囊无谓的切除率过高[2-5].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出现,观察脏器和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微循环特征成为可能,从而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新的观察内容和指标,有效的弥补灰阶超声在胆囊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不足.2011版欧洲指南认为胆囊的良恶性病变在造影后动脉期或增强早期均可表现为高增强,故认为应用超声造影鉴别胆囊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有限[6].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关于超声造影对胆囊疾病的研究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对早期胆囊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7-9].根据中国学者的研究,超声造影对于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腺瘤、胆囊癌以及不活动的胆泥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10-12].因此,2017年由中国超声医师协会主编的《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中发布超声造影诊断胆囊疾病的相关内容[12],以下即对指南内容予以解读图示分析.

    作者:费翔;罗渝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闭合性阴茎外伤

    阴茎外伤是一种少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损伤,多发于性生活较活跃人群,暴力性交、性交失误、撞击等是引起阴茎外伤的常见原因,其发病率较低,其中,阴茎折断是一种较严重的急性损伤,属泌尿外科的一种急症,需及时处理.以往阴茎折断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病史及体征,但对于症状不典型时体格检查往往难以作出准确诊断,需影像学进一步检查.本研究探讨超声诊断闭合性阴茎外伤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价值.

    作者:袁涛;叶新华;李奥;李阳;彭晓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吸宫不全超声造影表现一例

    患者女性,38岁,孕3产1,人工流产2次,6年前足月妊娠剖宫产1次.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7年3月14日.因闭经7周伴少许阴道出血于2017年5月4日就诊.超声初诊检查提示宫内早孕,妊娠囊着床位置低(图1,2),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检测23 500 mIU/ml.妇科检查:宫颈外观正常,宫颈口少许流血,子宫体前位,约7周大,质软.入院后行负压清宫手术,宫腔内容物中见3.0 cm×3.0 cm绒毛组织,术中出血30 ml,次日超声复查未见明显异常出院.清宫术后2周患者突发多量阴道出血,查血β-hCG 4500 mIU/ml,经腹部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前壁下段3.7 cm×2.4 cm边界不清高回声团,内见多发小无回声区呈蜂窝样,彩色多普勒示病灶内血流信号丰富,可疑流产不全(图3~6),行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显示子宫下段前壁肌层菲薄并向膀胱侧隆起,局部宫腔内充填无增强与高增强组织团(积血块及残留胚物),超声造影提示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流产不全,子宫瘢痕憩室内胚物残留(图7,8),即行开腹探查手术.术中见子宫下段向前略隆起,表面呈紫蓝色,下段肌层菲薄,切开见棕褐色烂肉样组织附着于子宫下段前壁,清理残留组织并修补瘢痕,术后1周痊愈出院.手术病理诊断宫腔内容物为凝血块及绒毛样组织,临床终诊断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流产不全,残留胚物切除并瘢痕修补术后.

    作者:王春庆;顾秀娟;张红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良妊娠结局胎盘影像学评价及病理研究进展

    胎盘是孕期连接母体与胎儿的枢纽,也是母体输送氧气及营养物质以维持胎儿宫内活动的重要器官,当胎盘发生功能不全时可影响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运输而引起胎儿内分泌、代谢状态及生长发育等的改变[1-2].然而胎盘在孕期的重要作用常被忽视,其功能是学者们迄今掌握信息量少的器官之一[3].为此,2014、2015年美国国立卫生院斥巨资资助人类胎盘计划(the human placenta project, HPP),我国也于2015年成立了中国胎盘计划组,以提高临床对胎盘重要作用的认识、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不良结局并采取相关的干预措施.本文就目前胎盘功能不全所介导的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及胎盘功能影像学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赵静;邓学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25%~40%[1],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子宫切除和肌瘤切除术,其创伤大,术后肌瘤复发率高,可影响患者的卵巢和生育功能.肿瘤热消融术即影像引导下的肿瘤原位灭活技术可保留子宫的完整性,不影响患者的卵巢和生育功能,具有精准、微创、高效、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已普遍用于肝、肾、肺、胰腺、前列腺等器官实性肿瘤的消融治疗.本文对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东蓓;任琼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产前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胎儿膀胱外翻

    目的 总结胎儿膀胱外翻(BE)产前超声(US)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方法 对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联合MRI诊断并经产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膀胱外翻4例(3例单胎为自然受孕,1例双胎为人工受孕)胎儿的超声影像表现进行总结.结果 4例胎儿产前超声显示共有的异常声像表现为:盆腔内膀胱未显示,脐带低置,耻骨联合分离,性别难以确定,羊水量正常;其中1例双胎之一合并右肾缺如伴脐带插入处下方膨出物,1例疑诊脊髓栓系.4例胎儿产前MRI显示与超声相同的异常影像表现,但4例耻骨联合分离均未显示,排除了超声疑诊脊髓栓系.与引产后X线及病理检查结果对照,产前MRI补充检出超声未显示的腹壁缺损4例,且较超声多检出下腹部肿块凸出3例.超声与MRI联合检查正确诊断胎儿膀胱外翻4例.盆(腹)腔内无膀胱显示,下腹壁缺损伴包块突出,脐带低置,耻骨联合分离,外生殖器畸形,肾脏和羊水量正常为产前超声及MRI诊断胎儿膀胱外翻的主要线索.结论 产前超声与MRI联合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膀胱外翻,避免漏诊.

    作者:张莉;杨小红;黄君红;赵胜;陈欣林;伍玉晗;张晓燕;刘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在双胎妊娠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在双胎妊娠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咸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的393例双胎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27例双胎妊娠畸形病例纳入研究.通过将双胎妊娠畸形病例产前超声检查资料与随访及病理解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双胎妊娠系统产前超声检查胎儿畸形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纳入研究的27例双胎妊娠畸形病例中19例为胎儿结构畸形,8例为双胎妊娠特有畸形.19例胎儿结构畸形均为双胎之一胎儿的单一畸形,8例双胎妊娠特有畸形多为两个胎儿同时受到累及.系统产前超声检查检出17例胎儿结构畸形和8例双胎妊娠特有畸形均与病理诊断符合,系统产前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100%(25/25);漏诊胎儿结构畸形2例,胎儿畸形检出率92.6%(25/27).结论 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应用于双胎妊娠产前筛查有较高的畸形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鑫;王琳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子宫小叶样分割性平滑肌瘤的超声特征分析

    目的 总结子宫小叶样分割性平滑肌瘤(CDL)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CDL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总结CDL超声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6例CDL术前超声显示肿物局限于子宫肌层5例,表现为子宫肌层内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实性肿物;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示肿物内部血流信号丰富;1例肿物突破子宫浆膜层,宫外部分表现为胎盘小叶样分格状的低回声肿物,彩色多普勒示肿物内部血流信号丰富.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3例,误诊为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子宫腺肌瘤1例.结论 因子宫CDL有分割性生长方式及宫外扩张性生长的特点,术前超声易误诊为子宫恶性肿瘤,需仔细辨识.术前超声正确诊断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避免过度治疗.

    作者:刘爽;吴青青;詹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产前超声诊断三胎妊娠伴双胎无心脐动脉反向灌注序列征

    目的 总结三胎妊娠伴双胎无心脐动脉反向灌注序列征(TRAPS)胎儿产前超声图像特点.方法 对2001年4月至2017年4月经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诊断和生后检查确诊的6例三胎妊娠伴TRAPS胎儿超声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总结TRAPS胎儿产前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产前超声显示:(1)6例三胎妊娠伴TRAPS胎儿中无心畸胎均有发育不良的下肢(1例有发育不良上肢),无胸腔、无心脏结构及心管搏动,5例无头颅结构,1例有发育不良头;4例有脊柱和腹腔结构;4例为单脐动脉,5例伴全身皮肤水肿;彩色多普勒示脐动脉反向灌注朝向胎儿体内,2例产前超声末显示脐动脉及胎儿体内血流.(2)6例泵血儿解剖结构均正常,羊水过多2例,羊水正常4例.胎儿期发生心功能不全3例(1例中孕早期好转存活,2例宫内死胎).(3)6例第三胎儿中5例解剖结构正常,1例多发畸形.胎儿预后:6例三胎妊娠伴TRAPS胎儿中1例剖宫产产下2个正常男婴,1个死胎(无心畸胎);其余5例三胎均预后不良(5例泵血儿中4例宫内死胎,1例早产死亡;5例第三胎儿中1例宫内死胎,2例早产死亡,2例引产;5例无心畸胎中4例宫内血流阻断, 1例生后死胎).产后病理检查显示6例均为三胎妊娠伴TRAPS,其中4例为双绒毛膜三羊膜三胎妊娠, 1例为双绒毛膜双羊膜三胎妊娠;1例为单绒毛膜三羊膜三胎妊娠.结论 三胎妊娠伴TRAPS为罕见而严重的多胎妊娠并发症,产前超声有特有的声像图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戢秀勤;杨小红;陈欣林;卢丹;路小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Lemmel综合征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在Lemmel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6例经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Lemmel综合征患者的超声、CT及ERCP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Lemmel综合征患者超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36个,表现为3种回声类型:高回声型24个,囊实混合性回声8个,强弱不均性回声型4个.憩室位于十二指肠环内侧呈囊状突出于十二指肠小弯侧壁,内为气体强回声、含液为主囊实回声及含残留食物的不均质回声,憩室大径线6~32 mm;36例患者胆管系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胰管轻度扩张12例.结论 Lemmel综合征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图像特征在Lemmel综合征超声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阳建军;徐华军;张鸣杰;张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经静脉造影增强超声

    超声是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s,FLL)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因鉴别诊断的局限性,常需行进一步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经静脉造影增强超声(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欧洲已广泛应用于儿童[1].2016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Lumason静脉注射造影剂应用于儿童非心脏成像,在中国称该剂为声诺维(SonoVue).2017年1月FDA再次增加了SonoVue在儿童的适应证,用于经膀胱输尿管造影成像.尽管CEUS在成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SonoVue仍未在我国获准用于儿童,已有医疗中心在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将SonoVue应用于儿童临床研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国内外文献报道的CEUS在儿童局灶性肝脏病变诊断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作者:毛木翼;夏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应用指南(2017)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的良性肿瘤,其中约20%伴月经过多、贫血、压迫等症状,也是以往造成子宫切除常见的原因.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询证医学的发展,微创治疗理念逐渐在临床治疗中起到重要导向作用,促进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高频聚焦超声、经阴道射频自凝刀消融、经皮微波(射频)消融等子宫肌瘤这类良性肿瘤在保留子宫基础上微创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作者:超声引导经皮热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全国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胸锁乳突肌剪切波弹性成像影响因素在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多模态剪切波弹性成像方法对婴儿早期先天性肌性斜颈(CMT)胸锁乳突肌病变进行诊断及定量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9至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5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斜颈组)和100名健康婴儿(正常组)为观察对象,分析不同因素(性别、左侧与右侧、短轴切面与长轴切面和不同体位)对正常婴儿胸锁乳突肌超声杨氏模量、剪切波速度、剪切模量、应变比等弹性成像检测结果的影响;与正常组婴儿检测参数对照,分析斜颈组婴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弹性成像参数值的变化.结果 弹性成像显示:正常组男性与女性婴儿(100名)之间左侧与右侧胸锁乳突肌杨氏模量、剪切波速度、剪切模量和应变比等弹性成像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胸锁乳突肌长轴切面的杨氏模量、剪切波速度和剪切模量测值均大于短轴切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应变比及厚度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伸拉仰卧位的纵切面杨氏模量、剪切波速度和剪切模量在长轴切面和短轴切面的测值均大于对称仰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变比及厚度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颈组婴儿(50例)患侧胸锁乳突肌厚度和杨氏模量、剪切波速度、剪切模量、应变比的弹性成像测值(含长轴切面和短轴切面)均大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态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对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结节型胸锁乳突肌病变进行定量评价,有助于诊断婴儿早期先天性肌性斜颈.

    作者:许娜;夏焙;唐宁宁;石伟;黄兵旋;陈伟玲;陶宏伟;何学智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