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邬午龙;宋则周;张艳明;傅燕飞;耿昱

关键词:超声检查, 脑梗塞, 颈动脉, 动脉硬化
摘要: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初发脑梗死患者89例,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斑块的二维回声及新生血管分级,随访1年后入选者脑梗死再发情况,以脑梗死再发与否作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颈动脉斑块二维回声分级及新生血管分级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独立风险因素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二维超声分级(P=0.028)与新生血管分级(P=0.006)为脑梗死再发的风险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是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OR=1.916,P=0.043),ROC分析示以新生血管分级>Ⅱ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7.74%、70.69%,其曲线下面积为0.684(95%CI:0.577~0.779, P=0.0017).结论 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是预测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厚壁型胆囊癌超声造影征象及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研究厚壁型胆囊癌的超声造影特征,并评价其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及手术切除的26例厚壁型胆囊癌及37例良性厚壁型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图像、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观察不同超声造影征象诊断壁厚型胆囊癌的价值.厚壁型胆囊癌26例为恶性组,良性厚壁型占位37例为良性组,2组患者年龄、胆囊长度、宽度、胆囊壁厚度采用t检验,超声造影特征(胆囊壁增强强度、黏膜层形态、黏膜下低增强区)比较采用χ2检验.诊断性试验采用ROC曲线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恶性组胆囊壁厚度、年龄均大于良性组[(1.63±0.68)cm vs(0.96±0.55)cm, (63.7±10.1)岁vs(53.2±11.8)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0、4.32,P均<0.001).恶性组超声造影表现为黏膜层形态不规则、胆囊壁高增强、黏膜下无低增强区,与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7、42.9、23.8,OR=9.25、6.17、2.47,P均<0.001).黏膜层形态不规则、胆囊壁高增强、黏膜下无低增强区诊断厚壁型胆囊癌的敏感度均为100.0%,准确性分别为93.7%、90.5%、76.2%.前2项联合诊断(同时出现黏膜形态不规则与胆囊壁高增强诊断厚壁型胆囊癌)准确性可进一步提高至98.4%.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胆囊厚壁型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明博;罗渝昆;费翔;张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无创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进一步提高超声实时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中的肝纤维化指数(LF指数)评估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16例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均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检查及肝组织活检.所有患者根据是否为重度肝纤维化,以及是否为肝硬化分别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重度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并由此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1)多因素分析确认脾门指数(OR=13.956,P=0.002)、LF指数(OR=6.283,P=0.023)为重度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γ-谷氨酸转肽酶(OR=1.012,P=0.049)、脾门指数(OR=5.676,P=0.002)、LF指数(OR=14.102, P=0.001)为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新建了重度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预测模型:LFI-SPI评分(LSP评分)与LFI-SPI-GGT评分(LSPG评分).(2)LSP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7,相对于现有的纤维化预测模型:LF指数(AUROC=0.76,P=0.0109),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评分(AUROC=0.64,P=0.0031),FIB-4评分(AUROC=0.67,P=0.0044)及FibroScan(AUROC=0.68,P=0.0021),LSP评分诊断准确度高.(3)LSPG评分预测肝硬化的准确度较高,ROC曲线下面积0.93,除FibroScan(AUROC=0.85,P=0.134)外,LF指数(AUROC=0.81, P=0.0113)、APRI评分(AUROC=0.67,P<0.0001)、FIB-4评分(AUROC=0.72,P=0.0005)的诊断准确性均低于LSPG评分.结论 预测重度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新模型,LSP评分主要用于筛查重度肝纤维化,而LSPG评分主要用于排除肝硬化.

    作者:许世豪;应莉;厉乔;林舒婷;李佳;胡元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在肝肿瘤热消融术中评估胆囊损伤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旁肝肿瘤的热消融术中评估胆囊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40例,共42个胆囊旁肝肿瘤.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胆囊壁厚度变化情况的同时,消融术中即时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胆囊壁血流灌注情况,判断胆囊壁损伤情况,并进行后续处理.通过随访评估胆囊旁肝肿瘤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术前、术中及术后胆囊壁厚度的比较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与消融术前比较,40例接受消融治疗患者的胆囊壁术中评估有8例患者胆囊壁明显增厚.术中超声造影检查除2例评估为胆囊壁血流灌注缺损外,其他患者胆囊壁灌注较好,这2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病理证实胆囊壁热损伤坏死(其中1例出现胆囊穿孔),另有4例患者因多发胆囊结石行切除胆囊.34例保留胆囊患者中有6例在术后3 d内复查仍有胆囊壁增厚,后续随访中4例恢复, 2例保持胆囊壁增厚状态,但均未出现胆囊消融热损伤相关症状.患者术中、术后的胆囊壁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0 mm(4.00~6.25 mm)vs 3.50 mm(3.00~5.00 mm),Z=-3.741, P<0.001;5.0 mm(3.0~8.0 mm)vs 3.5 mm(3.0~5.0 mm),Z=-3.735,P<0.001].术后1个月增强CT/MRI检查证实41个病灶消融完全,完全消融率为97.6%(41/42),所有消融完全病灶至随访结束均未发生局部肿瘤进展.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胆囊旁肝肿瘤消融术中即时行超声造影检查能够通过反映胆囊壁血流灌注状态判断胆囊壁消融热损伤情况.

    作者:罗丽萍;李凯;龙颖琳;曾庆劲;谭雷;许尔蛟;郑荣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测评胆囊息肉不同径线方向大小、基底部宽度在鉴别息肉性质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全面测评大小≥1.0 c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不同径线方向的大小以及基底部宽度在胆固醇息肉与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因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的患者81例,于手术前行胆囊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胆囊息肉在不同方向的大小、常规超声及造影图像特征.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胆固醇息肉组与胆囊腺瘤(包括腺瘤伴恶变)组.2组患者年龄、垂直径大小、平行径大小、基底部宽度、垂直径与基底部宽度比值(垂/基)以及平行径与基底部宽度比值(平/基)、垂直径大小与平行径大小的比值(垂/平)采用t检验,2组间性别、息肉数量、息肉部位、灰阶回声强度、有无彩色血流采用χ2检验.采用Bivariate行双变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胆固醇息肉组与胆囊腺瘤组患者的息肉多普勒血流、年龄、垂直径大小、平行径大小、基底部宽度、垂/基比较[9(15.8%)vs 9(37.5%), (37.02±10.14)岁vs(52.25±13.82)岁,(0.94±0.33)cm vs(1.27±0.79)cm,1.01±0.37 vs 1.71±0.50, (0.26±0.10)cm vs(0.58±0.51)cm,3.82±1.87 vs 2.92±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75, t=5.303、2.675、5.855、4.566、-2.536,P均<0.05),而垂/平、平/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垂直径大小、平行径大小、基底部宽以及垂直径大小与基底部宽度比值均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性质有相关关系(r=0.375、0.571、0.586、-0.342,P均<0.05).结论 通过常规超声以及超声造影全面测评息肉不同径线方向的大小、基底部宽度对于鉴别大小≥1.0 cm的胆囊息肉的性质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费翔;罗渝昆;唐杰;李岩密;焦子育;刘博;李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初发脑梗死患者89例,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斑块的二维回声及新生血管分级,随访1年后入选者脑梗死再发情况,以脑梗死再发与否作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颈动脉斑块二维回声分级及新生血管分级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独立风险因素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二维超声分级(P=0.028)与新生血管分级(P=0.006)为脑梗死再发的风险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是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OR=1.916,P=0.043),ROC分析示以新生血管分级>Ⅱ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7.74%、70.69%,其曲线下面积为0.684(95%CI:0.577~0.779, P=0.0017).结论 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是预测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邬午龙;宋则周;张艳明;傅燕飞;耿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胆囊超声造影指南解读与图像分析

    一、胆囊造影临床应用现状概述目前,由于灰阶超声在胆囊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高敏感度、高分辨率和图像实时性等特点,超声已经发展成临床工作中诊断胆囊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技术[1].但是,由于灰阶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有限[2-3],使得因胆固醇性息肉导致的胆囊无谓的切除率过高[2-5].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出现,观察脏器和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微循环特征成为可能,从而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新的观察内容和指标,有效的弥补灰阶超声在胆囊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不足.2011版欧洲指南认为胆囊的良恶性病变在造影后动脉期或增强早期均可表现为高增强,故认为应用超声造影鉴别胆囊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有限[6].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关于超声造影对胆囊疾病的研究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对早期胆囊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7-9].根据中国学者的研究,超声造影对于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腺瘤、胆囊癌以及不活动的胆泥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10-12].因此,2017年由中国超声医师协会主编的《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中发布超声造影诊断胆囊疾病的相关内容[12],以下即对指南内容予以解读图示分析.

    作者:费翔;罗渝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在鉴别胆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检查是胆囊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尽管常规超声能够正确诊断大多数胆囊疾病,但是由于常规超声难以显示胆囊病变的微小血管,对于部分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以及胆囊腺肌症的鉴别诊断仍存在困难,常规超声对早期胆囊癌的检出率仅23%[1].

    作者:罗渝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股沟浅表性血管黏液瘤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男性,53岁,4个月前无意发现腹股沟区肿物,大小约2.0 cm×2.0 cm,触之不痛,可移动,未治疗.近1个月患者自觉肿物增大,大小约6.0 cm×2.0 cm×3.0 cm,为求进一步诊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腹股沟管位置见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82 cm×2.46 cm,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后方回声无增强,加压后未见形变,边缘可见点状血流,考虑占位性病变(图1).CT示右侧腹股沟囊性包块影,增强后未见确切强化(图2).术中可见肿物位于精索外后方,有完整包膜,内呈果冻样.提起精索沿肿物表面锐性游离,直至右侧耻骨结节表面,完整切除.病理所见:黏液样基质背景中见大量梭形细胞散在分布,内含多量薄壁狭长的血管.免疫组化:A3:CD34(血管+)、Bcl-2(-)、CD99(-)、SMA(血管+)、Ki-67(5%+)、Vimentin(+)、beta-Catenin(浆 +)、TLE-1(-)、CD68(-)、S-100弱阳性表达(弱+)、Desmin(-)、STAT6(+)、CK(-)、ER(弱+).病理诊断: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SA,图3).

    作者:岳兵;王学梅;卞东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育龄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探讨育龄期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思路.方法 选取2001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病变育龄期妇女149例,分析其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分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88例,子宫内膜息肉组41例,子宫内膜癌组20例;超声检查的时间为月经周期的增殖早期或阴道出血停止后3 d内,以宫腔回声厚径≥10 mm作为内膜增厚的标准.内膜息肉组与息肉样增生组患者间大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子宫内膜息肉组与子宫内膜癌组之间年龄、子宫体三径之和、宫腔回声厚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镜下病理观察卵巢的组织结构.结果 (1)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子宫内膜息肉组及子宫内膜癌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检查:3组患者子宫体三径之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增生过长组的宫腔回声厚径与内膜息肉组及内膜癌组比较[(11.70±5.42)mm vs(10.59±3.83)mm vs(17.14±8.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79,P<0.001),内膜增生过长组与内膜癌组、内膜息肉组与内膜癌组宫腔回声厚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内膜增生过长组与内膜息肉组宫腔回声厚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8例内膜增生过长病例中53例表现为息肉样,息肉样隆起的大径的平均值与内膜息肉组比较[(17.13±10.45)mm vs(12.14±4.6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2, P=0.002);41例内膜息肉及53例息肉样增生组出现点、条状血流信号的比例分别为75.61% (31/41),41.51%(22/53).3组患者中宫腔回声的测值<10 mm占42.3%(63/149).(3)病理检查:20例子宫内膜癌均为内膜样癌,11例子宫切除者中,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7例,中分化3例,低分化1例;同时,切除卵巢的8例中,7例见多个闭锁卵泡,1例见单纯囊肿.88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单纯增生过长77例,1例伴不典型增生;复杂增生过长11例,3例伴不典型增生.41例子宫内膜息肉中非功能性息肉33例,功能性息肉3例,4例腺肌瘤性息肉中1例癌变.结论 在子宫内膜的增殖早期或阴道出血停止后3 d内,宫腔回声厚径≥10 mm提示子宫内膜异常;宫腔回声厚径<10 mm,不能排除子宫内膜异常;可监测是否排卵,超声动态监测是否排卵可提示有无子宫内膜异常生长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丹;翟林;王茜;孟焱;张颖;李燕东;李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前期右心室纵向应变及应变率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糖尿病前期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损害.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5月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就诊的患者110例:健康对照组40例,糖尿病前期33例,2型糖尿病37例,测量右心室常规超声参数,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峰值应变(RVLPSF)、室间隔纵向峰值应变(RVLPSS)、右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RVLPSG)及右心室整体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L).3组患者LVEDVI、LVESVI、LVEF、RVD、E/A、e/a、E/e、TAPSE、RVFAC、RVLPSF、RVLPSS、RVLPSG、SRS、SRE、SRL等测值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前期组RVLPSF、RVLPSS、RVLPSG、SRS、SRE测值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89±4.11)% vs(-21.78±3.62)%,(-20.08±4.11)% vs(-16.88±2.68)%,(-23.98±2.96)% vs(-19.33±2.13)%,-1.67±0.25 vs-1.18±0.24,1.84±0.23 vs 1.35±0.20,t=3.45、3.42、3.44、3.44、3.43, P均<0.01];糖尿病组RVLPSF、RVLPSS、RVLPSG、SRS、SRE测值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9±4.11)% vs(-20.97±3.88)%,(-20.08±4.11)% vs(-15.42±1.92)%,(-23.98±2.96)% vs(-18.19±2.29)%,-1.67±0.25 vs-1.08±0.23,1.84±0.23 vs 1.18±0.27,t=3.43、3.45、3.43、3.42、3.42,P均<0.01].与糖尿病前期组比较:糖尿病组SRE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0.20 vs 1.18±0.27,t=3.45,P<0.01).结论 在糖尿病前期右心室的舒张功能与收缩功能已受到损害,斑点追踪成像可定量评估这种损害程度.

    作者:杨性安;潘卫星;朱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闭合性阴茎外伤

    阴茎外伤是一种少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损伤,多发于性生活较活跃人群,暴力性交、性交失误、撞击等是引起阴茎外伤的常见原因,其发病率较低,其中,阴茎折断是一种较严重的急性损伤,属泌尿外科的一种急症,需及时处理.以往阴茎折断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病史及体征,但对于症状不典型时体格检查往往难以作出准确诊断,需影像学进一步检查.本研究探讨超声诊断闭合性阴茎外伤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价值.

    作者:袁涛;叶新华;李奥;李阳;彭晓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