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9141
  • 国内刊号:11-9360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3期文献
  • 神经导航在神经创伤性疾病急诊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在神经创伤性疾病急诊手术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在福建省神经医学中心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急诊神经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神经导航辅助为导航组,常规手术为徒手组.比较2组病例的临床基本资料、神经急症类别、影像学特点、GCS评分、入住ICU及总住院时长以及GOS评分情况.结果 68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19~71岁;导航组16例,徒手组52例.导航组病例的手术时长与平均ICU入住时长相比徒手组短,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病例术前GCS评分(9.2±4.6)略高于徒手组(7.7±3.2),并且2组间术后24 h 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4.1 vs.7.3±3.5,P=0.046).2组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的病例,导航组穿刺精度优秀率为83.3%,徒手组为64.3%.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创伤性疾病手术救治,对于提高颅内病灶定位及穿刺的精度、缩短手术时间,可能具有帮助,特别是对于狭小脑室穿刺及脑深部血肿的病例.尚需更多的针对性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作者:郑小斌;王芳玉;陈帆;吴赞艺;方文华;王惠清;林元相;林章雅;康德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诊治体会

    目的 研究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探讨及时诊断、 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67例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入院时按GCS评分:3~5分11例,6~8分36例,9~12分83例,13~15分37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颅高压症状,观察治疗过程中,76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深,94例患者肢体肌力减退,81例患者频繁呕吐,43例患者躁动,5例患者脑疝.结果 手术治疗94例,保守治疗73例.所有患者依据GOS评分判断:恢复良好114例,中残32例,重残13例,死亡8例(4.8%).结论 动态CT观察是早期发现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患者绝不能仅仅依赖首次CT结果即制定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应进行专科监测和动态CT观察,根据患者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王洪生;张威;侯青;张洋;孙印臣;张晶;程月飞;马静;赵佩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冷冻保存自体颅骨行颅骨修补术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普通冰箱冷冻室保存开颅手术中取下的自体颅骨,灭菌、钻孔、回植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自2006年5月至2010年11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瓣无菌保存于普通冰箱冷冻室,二期修补手术时将自体颅骨取出后自然复温,放入碘伏液中浸泡消毒2 h,后用双氧水浸泡2 h,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用骨科常用直径3 mm克氏针钻头按1个/mm2的距离将消毒后的颅骨进行钻孔,后回植于患者体内,用颅骨锁固定于正常颅骨上.观察临床效果,并对患者定期颅脑CT复查随访.结果 通过对56例患者的游离骨瓣进行普通冰箱冷冻保存,3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的临床观察,发现骨瓣能完全解剖复位,与周围骨窗骨性愈合良好,外形美观,无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及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颅骨冷冻保存后灭菌再植是一种经济、简便、效果良好、值得推广的好方法,灭菌自体颅骨是颅骨修补的理想材料.

    作者:高翔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听神经瘤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微创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面神经的功能保护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多模态技术辅助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的887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常规复查增强MRI明确肿瘤切除程度,评估面神经功能.结果 肿瘤全切841例,全切除率为94.8%.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83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3.7%;解剖未能保留的55例,其中16例术中行面神经端-端吻合,另有3例术后行面神经移植.肿瘤切除3个月后复查,面神经功能Ⅰ~Ⅱ级695例(78.4%),Ⅲ~Ⅳ级176例(19.8%),Ⅴ级16例(1.8%).结论 听神经瘤微创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是提高肿瘤全切除、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护率的关键.

    作者:陈立华;徐如祥;李文德;于斌;张洪钿;赵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法在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73例(出血量20~40 mL)的临床资料,分为微创穿刺引流术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分别统计2组的入院时出血量、 入院时GCS评分、7 d后残余血肿量、7 d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S评分.结果 2组均出现死亡病例,但短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后微创穿刺引流术组较内科保守治疗组残余血肿量、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微创穿刺引流术组GOS评分较内科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中等量幕上自发性脑出血中较保守治疗存在优势,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聂兆波;康全利;李伟;马赛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照研究

    目的 通过对比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GCS评分的变化,比较2种方法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6例,分为钻孔组(22例)和开颅组(24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钻孔组和开颅组术后1、3、7、14 d检测血清TNF-α、S100β、NSE并进行GCS评分,对照组检测血清TNF-α、S100β、NSE.比较钻孔组和开颅组术后1、3、7、14 d及对照组的血清TNF-α、S100β、NSE及GCS评分.结果 钻孔组与开颅组术后初期的血清TNF-α、S100β、NSE均高于正常水平,先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TNF-α:F=38.629,P=0.000;S100β:F=33.381,P=0.000;NSE:F=25.619,P=0.000);2组GCS评分于术后1~7 d均较低,术后14 d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正常水平(F=11.569,P=0.000).术后1、3、7、14 d,钻孔组与开颅组血清TNF-α、S100β、NSE和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S100β、NSE及GCS评分的影响无差异,即两种方案对脑损伤的影响无差异,不能断定开颅血肿清除术较钻孔引流术效果差,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上需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

    作者:刘泽;黄忻涛;赵学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扩大前颅底硬膜外入路治疗顽固的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一、背景知识颅脑外伤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的创伤, 如交通事故伤、坠落伤、暴力打击伤或运动损伤. 有关研究表明,颅脑外伤患者中约2%合并脑脊液漏. 所谓外伤性脑脊液漏, 就是外伤导致脑膜撕裂并使颅腔同外界(如鼻腔、口腔)相通,典型者可见清亮或淡血性液体从伤口、鼻腔等处流出.伴有前颅底骨折的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漏发生率可高达30%. 回顾性研究表明约85%的外伤性脑脊液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于1周内自愈, 但其中约10%~25%的患者发生脑膜炎,该感染性并发症的死亡率可达10%. 因此,对于估计无法自愈、 保守治疗无效以及合并颌面部或颅内严重损伤的患者,手术治疗仍是必须的.

    作者:曾涛;陈宋育;高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易被忽视的脑损伤——脑震荡的诊断和治疗

    一、颅脑损伤分类及损伤机制颅脑损伤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 闭合性颅脑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颅骨骨折(单纯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粉碎骨折、无内开放颅底骨折),脑损伤. 其中脑损伤又可分为:(1)原发性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原发性脑受压包括单纯凹陷骨折、乒乓凹陷骨折;(2)继发性脑损伤:脑水肿、颅内出血、血肿形成. 开放性颅脑损伤包括:(1)非火器伤:开放性头皮损伤(擦伤、挫伤、裂伤、撕脱伤),开放性颅骨损伤(头皮及颅骨开放,硬脑膜完整),开放性脑损伤(头皮及颅骨开放,硬脑膜破裂,颅底骨折并脑脊液漏,气颅伴不同程度脑损伤);(2)火器伤:头皮伤,颅脑非穿通伤,颅脑穿通伤;其中颅脑穿通伤又可分为盲管伤、贯通伤、切线伤、反跳伤.

    作者:李培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急性化脓性胸椎硬脊膜外脓肿伴脊髓受压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椎管内硬脊膜外脓肿是指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及肌肉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是神经外科急重症,具有较高致残率[1,2]. 患者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 短期内硬脊膜外可积聚大量脓液,使脊髓受压,以致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截瘫[3]. 解放军第一〇五医院神经外科于2016年12月收治1例急性椎管内硬脊膜外脓肿患者,经积极手术等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孝刚;王金标;袁杰;张永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移动卒中单元在院前救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时间窗内的治疗对该病至关重要.传统模式往往由于院前时间的延误以及入院后头颅CT检查时间的延误,使患者错过了佳的治疗时间.移动卒中单元的出现使救治时间大大缩短,患者在配备头颅CT的急救车上即可进行诊治,为院内的下一步治疗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率,降低了致残率.

    作者:赵浩;郑全乐;潘文龙;张强;徐如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ICU获得性肌无力的研究进展

    很多急危重症或经历复杂手术的患者往往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以期平稳度过危险期.其中,部分患者因多种原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呼吸肌力量减弱、深反射减弱等症状,对此现象国外学者提出了ICU获得性肌无力(IUCAW)的概念.据报道ICUAW诊断困难、恢复缓慢是导致患者撤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急危重症患者的预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学角度而言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随着电生理学及各种诊断方法的进展,在ICUAW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围绕ICUAW的定义及分类、基本特征、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及防治进行概述.

    作者:宛荣豪;陈一凡;李磊;高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创伤性脑积水的诊治

    创伤性脑积水即颅脑创伤后由于脑脊液循环动力的异常而引起脑室、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的积聚,使其部分或全部异常扩大[1].创伤性脑积水分为2种:(1)创伤性脑内积水,指仅引起脑室系统扩大者;(2)创伤性脑外积水, 指发生在硬膜下或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异常积聚,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蛛网膜囊肿和硬膜下积液. 很多医生认为硬膜下积液顽固, 引流和腰穿都没有效果, 这需要我们提高对硬膜下积液的认识.创伤性脑外积水可分为交通性和限局性,完全限局性也就是囊肿状,即形成蛛网膜囊肿.

    作者:刘佰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额叶挫伤合并隐匿性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额叶挫伤合并隐匿性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外四科自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额叶挫伤合并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患者12例,术前行颅脑冠状位及矢状位CT及三维重建,根据影像学所示颅内出血损伤程度制定相应治疗方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术后恢复GOSⅤ级6例(包括4例保守治疗),GOSⅣ级3例,GOSⅢ级2例,GOSⅡ级1例.结论 早期准确诊断额叶挫伤合并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并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元钦;张庆露;李翠玲;赵传东;李博;张荣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