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国家级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9141
  • 国内刊号:11-9360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还需要咨询该刊物的详情?->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期刊标签:外科学
国际刊号:2095-9141
国内刊号:11-9360
邮发代号:
创刊时间:2015
发行周期:双月刊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简介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双月刊),创刊于2015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电子专业学术期刊之一,是集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为一体,运用丰富的文字影视语言和全方位的多媒体技术,实现图文并茂、实时互动、视频与文本文件相结合,充分发挥其超大信息容量和快速网络传播的优势,为从事颅脑创伤、脊髓创伤及周围神经创伤基础研究人员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学术空间与交流平台,促进我国的神经创伤救治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着重报道国内外神经创伤外科学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关注神经创伤外科前沿,报道神经创伤外科相关的医药研究成果,跟踪国内外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主要栏目: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研究简报、短篇论著、综述、视频演示、学习争鸣、精品课件、会议纪要等。


栏目设置

杂志收录/荣誉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投稿要求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社征稿要求

  1.《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来搞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论著稿件一般不超过5000 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400 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题名、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述评、综述、病例报告、视频导读会议纪要等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2.《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方按序排列。排序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工作中不应再做更改。建议列出1 位通讯作者(需提供作者姓名、联系电话或Email)。如属国家或部、省、市科研基金资助的课题,请注明基金名称、批文编号及课题负责人。

  3.列出3~5 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院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上的主题词4.稿件中注明所用的统计学方法及使用的统计学软件。表格采用规范的三线表格式,表格题目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注解采用中文,表格数据要求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一致。

  4.图片要求jpg 格式,分辨率不小于300 dpi,染色图片高、宽比例为5∶7,图题采用中文对照形式。

  5.参考文献必须列近5 年内主要文献,按引用先后在正文中以角码上编号。

  6.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需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人为研究对象时,提供所在单位或课题的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家属的同意书。

  7.图像要求:包括静态图、动态图、幻灯片及视频资料。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发文量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对论文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规定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同侧岩下窦栓塞双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报道

    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al venous fistula, DAVF)为颅内硬脑膜的一种动脉与静脉的异常沟通,海绵窦区是颅内DAVF常见发生的部位之一[1-3].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sDAVF)可由许多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各个微小分支动脉供血,且可累及双侧海绵窦,因此,csDAVF为一种复杂的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双侧csDAVF,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极其困难[4-5].现报道一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双侧csDAVF如下.

    作者:宋操;金恒伟;刘佳;李卫;李佑祥;吕宪利;贺红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指征探讨

    探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指征的研究进展。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大量文献著作,对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指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手术指征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大多数学者认为因为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极易形成中央型脑疝,其中间脑期为抢救中央型脑疝成功的关键期,开颅手术指征要适当放宽,早期识别并积极进行手术,可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传玉;黄海能;覃成箭;符黄德;罗起胜;罗琨祥;邓元央;黄华东;栗学玉;王向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颅骨凹陷性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钻孔撬复法和骨瓣开颅复位法两种手术方法在小儿颅骨凹陷性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创伤外科收治的手术治疗小儿颅骨凹陷性骨折的66例患儿资料。其中,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1个月至13岁(平均年龄3.71岁)。从年龄受伤机制、手术方法的选择、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等方面对小儿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并比较钻孔撬复法(A组,33例)和骨瓣开颅复位法(B组,33例)两种手术方法在小儿颅骨凹陷性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应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6例患儿中,受伤机制以坠落伤和车祸伤为主:其中坠落伤18例(27.3%),车祸18例(27.3%)。按年龄不同将所有66例病例分为<1岁、1~6岁和6~13岁组。各组间受伤机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9,P<0.05),坠落伤和打伤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组患儿坠落伤发生率明显高于1~6岁组患儿(P<0.01)。受伤部位以顶部多,共31例,其次是颞顶11例和额部10例。笔者对钻孔撬复术和骨瓣开颅复位术两种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比较,两组间患儿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2,P=0.609)。A组以2岁以内的患儿为主[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0.92(2.92)];B组以2岁以上的患儿为主[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5(4.54)],两组的患儿年龄具有明显差异(Z=-3.849,P<0.001)。实施钻孔撬复法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0 min,短于实施开颅复位法(平均时间为1.5 h)。结论小儿颅骨凹陷性骨折如满足以下条件,即<2岁,受伤时间<2周的,仅仅需要处理骨折,或者仅有少量硬膜外血肿可以从骨孔处清除并且无活动性出血的小儿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患儿,首选钻孔撬复术。

    作者:何川;陈勃;赵景伟;李文臣;付双林;王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压氧对脑外伤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脑外伤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制作大鼠脑外伤模型,设计随机实验分组:模型对照组、高气压组、高浓度氧组和高压氧组给予脑外伤大鼠治疗;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第3天、第6天、第9天取大鼠全脑测量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结果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中Glu、Asp含量明显升高,高压氧可明显下调Glu、Asp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气压组、高浓度氧组不能明显抑制Glu、Asp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可以显著抑制脑外伤大鼠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释放从而减轻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害,而高气压、高浓度氧不能明显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

    作者:贺仕清;邹云龙;雷北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VBD),病变主要累及颅内动脉的中膜层.延长扩张的动脉通常具有异常增粗的直径,但是动脉壁较薄;同时存在血管腔内血栓.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急性脑缺血,进展性颅神经、脑干或第3脑室压迫以及急性血管破裂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该病相对少见,但临床预后可能极差,为此,笔者对该病的病理学、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做一综述,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李婧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传统骨瓣开颅与小骨窗开颅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传统骨瓣开颅与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高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自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及家属意见进行手术分组,40例行小骨窗微创开颅(骨窗组),32例行传统骨瓣开颅减压组(骨瓣组).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6、24、72 h和1周的颅内压值,并于3个月后随访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骨窗组相对于骨瓣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2组术后6、24h颅内压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窗组72 h、1周颅内压力值高于骨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脱水或释放部分脑脊液后,颅内压值均可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术后3个月按照ADL评分:骨窗组Ⅰ~Ⅲ级良好率85.0%,骨瓣组Ⅰ~Ⅲ级良好率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骨瓣开颅术相比,小骨窗微创术医源性创伤小,近期预后好,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周军;岳修臣;赵月明;孙许林;赵鹏;刘杰;李树志;李耀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域GAD67、GABABR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和移植组(n=20).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2 h后BMSCs尾静脉移植,28 d后水迷宫检测认知变化,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分析大鼠海马CA1区GAD67和GABABR1的表达变化.结果 (1)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在慢性期海马CA1区GAD67和GABABR1表达水平(蛋白水平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强度)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47±0.357比2.237±0.956,t=5.478,P=0.0076;0.779±0.181比1.691±0.337,t=4.893,P=0.0073).(2)移植组GAD67和GABABR1表达水平改变均比模型组轻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11±1.007比1.347±0.357,t=2.379,P=0.0373;1.009±0.257比0.779±0.181,t=2.678,P=0.0441).(3)水迷宫认知功能测试显示,移植组比模型组潜伏期缩短(20.817±2.891比30.192±3.472,t=2.743,P=0.0442),且在游泳轨迹方面显示出更好的方向性.结论 BMSCs移植可提升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并上调海马CA1区GAD67和GABABR1表达水平.

    作者:黑悦;樊才瑞;龙乾发;罗强;魏礼洲;伊西才;刘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应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目的:分析应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破裂的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随访3年以上。均采用动脉瘤栓塞程度的判断标准及格拉斯哥评分(GCS)进行评估,并总结了长期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长期随访,在急性期应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破裂动脉瘤,复查全脑血管造影(DSA)示动脉瘤瘤腔闭塞100%者9例(69.2%),闭塞95%以上者2例(15.3%),闭塞90%者1例(7.69%),栓塞小于80%者1例(7.69%)。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9例(69.23%),4分3例(23.08),3分1例(7.69%)。结论对于常规方法治疗宽颈动脉困难或者失败的病例,尝试应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国良;李双萍;李强;张文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脊髓电刺激治疗意识障碍

    随着重症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严重脑损伤患者得以幸存,其中许多人会经历不同的意识损害修复阶段。很多患者的意识不能得到完全的恢复,甚至持续停留在植物状态阶段。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主要包括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和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ness state,MCS)。尽管报道了多种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截至目前,针对意识障碍目前并无循证证据上有效的治疗(药物或手术)。

    作者:夏小雨;杨艺;何江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rahimajoke** 的反馈:

你好,请问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小小小硕** 的反馈: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steven0281** 的反馈: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嘟噜噜~** 的反馈: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baiqian** 的反馈: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快点毕业** 的反馈: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康新隆** 的反馈: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明哥** 的反馈: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小荷** 的反馈: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haiyu** 的反馈: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