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双月刊),创刊于2015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电子专业学术期刊之一,是集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为一体,运用丰富的文字影视语言和全方位的多媒体技术,实现图文并茂、实时互动、视频与文本文件相结合,充分发挥其超大信息容量和快速网络传播的优势,为从事颅脑创伤、脊髓创伤及周围神经创伤基础研究人员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学术空间与交流平台,促进我国的神经创伤救治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着重报道国内外神经创伤外科学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关注神经创伤外科前沿,报道神经创伤外科相关的医药研究成果,跟踪国内外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主要栏目: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研究简报、短篇论著、综述、视频演示、学习争鸣、精品课件、会议纪要等。
1.《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来搞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论著稿件一般不超过5000 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400 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题名、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述评、综述、病例报告、视频导读会议纪要等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2.《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方按序排列。排序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工作中不应再做更改。建议列出1 位通讯作者(需提供作者姓名、联系电话或Email)。如属国家或部、省、市科研基金资助的课题,请注明基金名称、批文编号及课题负责人。
3.列出3~5 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院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上的主题词4.稿件中注明所用的统计学方法及使用的统计学软件。表格采用规范的三线表格式,表格题目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注解采用中文,表格数据要求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一致。
4.图片要求jpg 格式,分辨率不小于300 dpi,染色图片高、宽比例为5∶7,图题采用中文对照形式。
5.参考文献必须列近5 年内主要文献,按引用先后在正文中以角码上编号。
6.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需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人为研究对象时,提供所在单位或课题的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家属的同意书。
7.图像要求:包括静态图、动态图、幻灯片及视频资料。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 探索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RIP3通路是否参与氯化血红素(hemin)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以及研究Necrostatin-1(Nec-1)在hemin诱导的HT-22细胞死亡中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给予不同浓度的hemin(0、25、50、100μmol/L)作用HT-22细胞24 h后测定碘化丙啶(PI)阳性细胞数和细胞存活率.用Necrostatin-1、zVAD和活性氧(ROS)清除剂叔丁基茴香醚(BHA)分别处理hemin诱导的HT-22细胞,24 h后分别测定各组PI+细胞数、细胞存活率,使用MitoSox Red指示ROS水平.后研究使用siRNA敲低RIP3水平对hemin诱导HT-22细胞死亡的影响,测定各组PI+细胞数、细胞存活率及ROS水平.结果 Hemin可剂量依赖性的诱导HT-22神经细胞死亡;RIP1抑制剂Necrostatin-1可显著抑制hemin诱导的HT-22细胞死亡,PI+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存活率提高,并且减少ROS积聚;BHA可显著减少hemin诱导的HT-22细胞的PI+细胞数.更进一步的使用siRNA敲低RIP3表达水平可以显著减少hemin诱导的HT-22细胞死亡,PI+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ROS积聚水平显著减低.结论 RIP1/RIP3通路及ROS可能介导hemin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死亡,Necrostatin-1在其中起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苏兴奋;王汉东;林元相;陈伏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一、脑是思维的器官关于大脑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前沿问题,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Science杂志多次调查显示,现今人类未解之题中排第2位的就是神经科学的问题:意识是怎么产生的?
作者:段树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分享颅内血肿清除术并发脑梗死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2例行颅内血肿开颅手术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22例患者中,术后即刻或24 h内复查颅脑CT,术后患者死亡7例,重残3例,轻残5例,基本正常7例.术后3~7 d复查颅脑CT,显示低密度区局部可见脑回密度,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1例,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基本均恢复,大脑半球梗死患者未见脑供血恢复情况.结论 提早发现颅内血肿清除术并发脑梗死的高风险因素,可大幅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致死致残率.
作者:杨锋;孙凯峰;王利文;渠瑞;孙璇;李锡昆;郭忠忠;王翀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爱德堡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及其家属意愿将采用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30例),采用腰椎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获得明显提升(P<0.05).对照组治愈时间为(12.69±2.13)d,观察组治愈时间为(7.78±1.24)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8.912,P=0.000).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颅内积气及感染,对照组出现穿刺点脑脊液漏3例,观察组出现头皮切口漏液2例,对症处理后均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选择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可以获得明显减压效果.
作者:李春虎;靳洪波;郑全乐;周顺义;张家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在小鼠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雌性C57BL/6小鼠80只采用脊髓背侧半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脊髓损伤;治疗组:脊髓损伤后每天给予腹腔注射拉莫三嗪,按照25 mg/kg的计量,连续7 d;对照组:脊髓损伤后每天给予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按照25 mg/kg的计量,连续7 d。术后分别在1 d、7 d、14 d对各组小鼠行BBB评分,并分别在1d、7d、14d在各组随机抽取6只小鼠,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胶质细胞变化,并在术后第7天各组取6只小鼠组织行ELISA检测,观察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损伤后7、14 d治疗组小鼠BBB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矢状切面损伤灶下游的GFAP+(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细胞的免疫荧光面积百分比,发现术后7 d和14 d治疗组(9.87±0.96,4.79±1.02)的明显低于模型组(12.34±1.72,7.46±1.28)和对照组(11.89±1.70,7.53±1.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术后7 d小鼠T9~T11的IL-1、IL-10、TNF-α表达情况,IL-1、IL-10的表达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小鼠的运动功能,通过前期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降低胶质细胞的活化来实现的。
作者:付强;王兆涛;张茂营;徐如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神经系统损伤因其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是所有年龄阶段人群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神经再生成为了医学界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上的关注点。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打印技术已被逐渐用于神经外科中,如制造术前模型、组织工程支架、制造个性化植入物等[1]。今天主要简析3D打印技术发展历史、技术原理及分类、医学领域应用现状、神经修复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等五个方面。
作者:符锋;张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一病区接诊的60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次,每日1次,治疗时间为3周,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治疗前、治疗3周、随访3个月进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格拉斯哥结果(GO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记录ICU住院天数,统计死亡率,评判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3周、随访3个月的GCS、ADL、MoC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F=3.664、11.827、9.667和3.028、9.808、8.623,P<0.05或P<0.01,且观察组治疗3周GCS、ADL、MoCA、GO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6、3.665、3.862、3.448,P<0.05),随访3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3,P<0.05),两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9,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能够快速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且对合并颅神经损伤也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培建;王康;袁晓敏;富延斌;孟景山;徐如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国产16排移动CT在脑血管造影(CTA)的稳定性、成像质量及其螺旋扫描容积范围内的辐射剂量指数(CTDIvol)等情况.方法 选取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的4例志愿者,于2018年7月至8月采用16排移动CT行脑血管增强螺旋扫描,获得原始断层图像,利用Anythink CT Plus图像处理软件,以容积重建(VR)和大密度投影(MIP)技术显示三维脑血管图像,分析其成像质量;并与8排移动CT的CTA结果作对比,分析二者CTA成像的稳定性和扫描容积范围内的CTDIvol.结果 16排移动CT颅内血管成像稳定,可清晰显示Willis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血管,16排移动CT在扫描容积范围内的CTDIvol[(20.600±0.087)mGy]低于8排移动CT[(29.300±0.335)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移动CT螺旋扫描可以获得稳定的CTA成像,清晰显示CTA图像,扫描容积范围内CTDIvol显著低于8排移动CT.
作者:张志强;李飞;王振方;丁柏匀;代秋声;徐如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亚低温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重型颅脑外伤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近来一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研究指出亚低温治疗效果不好.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和寻找出路?本文就亚低温治疗的历史、脑温的基础研究,以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对发热患者的降温处理等方面和大家进行探讨.
作者:周良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你好,请问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