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实验药理学与实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论著、简报、短讯、专题述评和短篇综述。读者对象为从事药理学、毒理学、药学、医学和生物基础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1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 理学会和中国毒理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编辑部设在军事医学科学 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本刊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刊登药理学与毒理学各分支 学科的研究论著、专题评述、综述、短讯和新技术方法的创建等。
2 来稿可用中文或英文撰写(英文来稿优先处理,稿酬优厚),基本 按照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制定的 《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 Uniform requirements for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biomedical journals. Ann Intern Med , 1997, 126 (1):36-47 〕的 格式撰写。文章应论点明确 , 逻辑严密 , 层次分明 , 数据可靠, 文字精炼。论文全文(包括正文 、图表、关键词、参考文献、英文和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 8000 字(中文)或 20 000 印刷符号( 英文)。短讯只报道实验结果,一般不超过 500 字。
3 文稿请用宋体小四号字 1.5 倍行距排版 , Word 格式。来稿须达 到清稿要求。勿用非规范字。数字与单位之间加空格。需排斜体字的外文直接排为斜体或加下划线, 如:拉丁字〔如属名,种加词和种下加词 Crotalaria medicaginea Lamk. var. iuxurians (Benth.) Baker 〕、物理量 ( 如速度 v ,质量 m) 、旋光性、构型和标明取 代位的化学元素符号(如 l , d , cis , N , O 等)、基因名称及一些统计学符号(如样本均数 x , t 检验,概率 P )。
4 题名 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 不超过 30 字,不用副标题。中、英文题名一致。
5 作者 作者应为能解答文章有关问题者。英文稿中,中国作者姓名 用汉语拼音 ( 如 : YANG Guang-hui, LI Gang)。
6 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下面写工作单位、省、市和邮政编码。作者单 位署名应使用全称,并具体到科室。作者不是同一工作单位时,在作者姓名右上角及工作单位前均加 “ 1 ”“ 2 ”等标明。
7 摘要 来稿须同时附中、英文摘要, 一般不超过500字或2500印刷 符号,按结构式摘要格式书写,标明目的、方法、结果 ( 给出主要数据,不能只用结论性语言 ) 和 结论。英文摘要内容可以比中文摘要详细些。
8 关键词 设 3 ~ 8 个,置摘要之后,之间用分号(;)。尽可能 与最新的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 in Index Medicus 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编《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相一致,中译名尚可参阅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北京图书馆主编的《汉 语主题词表》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如《医学名词》、《生物化学名词》等。
9 脚注 置首页底,注明该文获得课题基金来源和编号;作者简介内 容主要包括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通讯作者姓名、电话及 E-mail 地址。
10 引言 介绍立题的依据及实验基础,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 提出文章的研究目的,勿作文献综述。
11 药物、试剂、动物和主要仪器 写明来源及规格,动物体重用范 围表示。生物名应写明拉丁学名,以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造成混淆。药名尽量与国际通用名称一致 ,用国际非专利药名 (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INN) , 参照卫生部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如欲在文中使用英文缩写的词,第一 次出现时应给出中、英文全称和英文缩写。如是新药,首次出现时须写明化学名及结构式,注意命名 原则。非正式产品应给出药物纯度。对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括 号中注明原文。主要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及产地、精密度或误差范围,无 须描述工作原理。
12 中草药 实验药材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录,应使用 药典规定的名称并给出拉丁名;未经药典收录的植物、动物应给出正确的分类学命名(拉丁名),指 明科属和取材部位,矿物应指明主含成分。所用药材均应给出产地(来源)、取样季节、鉴定人及其 所在单位、标本存放地以及其中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如果购自通过 GSP 认证的药店如同仁 堂药店等,则上述有关药材质量的指标可以不再提供,但需注明购自药店的名称;自行炮制的中药饮 片则需同时说明炮制方法和过程。中成药和复方应写出全部药物组成和配比,市售成药或保健品需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文号,使用批准的药名并标明生产厂家和批号;民间验方或自拟方则需 同时说明详细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并提供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由药材或饮片制备的提取物或活性部 位应给出具体的制备工艺,如所用溶剂及其用量、提取时间、温度和次数等,其他处理过程亦应给出 准确描述;同时应给出收率(提取物或活性部位占生药的比率),并有内在质量控制方法,例如可给 出活性部位的有效成分或成分群、提取物的标志成分或成分群含量的均数及标准差,或者给出提取物 或活性部位的特征色谱图。粗制剂、水煎剂等无质控标准的研究论文一般不予刊用。
13 方法 常规的实验方法应引用文献并作必要的说明,尤其是改进 之处。未曾报道的方法应详述。
14 单位和符号 按国家规定的法定单位和代号书写。 如: 1 秒 1 s , 2 分钟 2 min , 3 小时 3 h , 4 天 4 d ,雌♀,雄♂,静脉注射 iv ,肌肉注射 im ,腹 腔注射 ip ,皮下注射 sc ,灌胃 ig ,口服 po ,脑室内注射 icv ,动脉注射 ia , 3 毫升 3 ml ,离心力 9000 × g ,压力 p ,半衰 期 t 1/2 ,概率 P ,常用对数 lg ,容量 V 。浓度单位为 mol · L -1 ,分子的单位前 可加词头,如 0.5 μ mol , 1.0 mmol · L -1,分母的单位前不用词头。压力单位用 Pa ,放射性活度单位用 Bq (1Ci = 37 GBq)。凡“原子量”“分子量”的名 词,均应换为“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具体数字后不必写单位 符号。
15 数字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实验应写出观察数( n ) 。结果通常应写出实测值,一般勿只用百分比。若用百分比,应说明以何为 100% 及其实测值。
16 有效数字 测得的数据不得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任何一个 数据,只允许最后一位数为不定数。样本 x± s 的有效数字一般以 s 的 1/3 定位 数,例如 (4614.5 ± 420.7)g , s 的 1/3 达 100 多克,平均数波动在百位数, 故应写 (4.6 ± 0.4)kg 。又如 (9.7 ± 0.24)cm , s 的 1/3 = 0.08 , 达小数点后第 2 位,故应写 (9.70 ± 0.24)cm 。抹尾数字,小于 5 舍,大于 5( 含 5 且 其后跟有并非全部为 0 数字时 ) 则进;如恰等于 5 ,则前一位数逢奇则进,逢偶(包括 0 )则舍 。
17 统计处理 平均数皆应写出标准差( s ),不用标准 误 ( s x ) 。应明确实验设计类型,统计学处理应写明所用统计方法、所使用的统计学软 件及检验水准,显著性检验结果以 * P <0.05 , ** P <0.01二档表示。
18 结果 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 ,逻辑严谨,不应与讨论内容相混淆。若有图表,正文中必须简述插图的主要特征或表格的重要数据 ,不需复述全部数据。正文和图表的数据必须统一,准确,应着重总结重要的研究结果,对研究结果 应进行必要的统计学推断并报告相应的检验统计量和精确的 P 值。
19 图表 一律用英文表达;要求自明,对图表内各种缩写、符号、 给药剂量或浓度、途径、几种处理间的时间顺序、药物作用时间等进行说明。表列入正文,尽量用三 线表。插图可放在正文中或文后,在正文的相应位置写明图号,图题和图注。图标依次用○ , ● , △ , ▲ , □ , ■。图需附作图数据,直线应根据回归方程式绘制,曲线也应经曲线拟合,给出数 学方程。由几个照片组成的图,照片一律用英文字母顺序排序;显微镜病理图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 大倍数 ( 如 HE × 400), 同时图注要对照片中的特征变化给予简洁的文字描述,照片中配以 箭头指示。
20 讨论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着重讨论新的发现、对结果的分析 、实验不足之处、实验条件对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结果与他人结果之异同、偶然性、必然性和 下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避免赘述一般知识,重复结果中的内容和不成熟的推断。
21 致谢 限于对完成本论文有直接帮助和贡献者,应明确其工作和 贡献。致谢文字须经被致谢者同意。位置放在参考文献之前。
22 参考文献 按照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注 明,如 [ 1-2 ] 。勿引译文、文摘、转载、内部资料 ( 含非公开发行的会议论文集 ) 。“ 未发表的观察资料”、“个人通讯”和尚未被采用的稿件,可在文中用圆括号注明 ,不列为参考文献。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在该刊名后注明年份和“ 待发表”或“ in press ”。 引中文期刊(书籍)文献时,请全部用英文著录,在 括号中注明所引用的中文期刊(书籍)名。 作者 6 人以内全部列出,超过 6 人时,后加“等 ”或“ et al ”。作者姓名写法为姓前名后,名用缩写。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吗啡耐受是一种潜在的痛觉过敏,慢性内脏炎痛刺激后也产生内脏痛敏.因此探讨慢性内脏炎痛刺激及吗啡耐受间共同的细胞机理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相关的调节机理,为合理用药及药物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急慢性内脏痛炎痛模型,直肠扩张痛阈测定及生物化学检测的方法进行机理研究.结果结肠炎症和慢性吗啡耐受的大鼠均出现直肠扩张痛阈降低,即内脏痛敏现象,而慢性地佐环平(MK-801)和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处理吗啡组的平均痛阈末见明显改变.内脏炎痛和耐受组大鼠脊髓及海马部位一氧化氮合酶(NOS)上调,而MK-801和L-NAME预处理组含量无明显变化.慢性内脏炎痛及吗啡耐受组背角神经元[Ca2+]i显著增高,而MK-801预处理的炎痛及耐受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吗啡耐受和痛觉敏感化在机理上存在某些共同之处,均在NMDA受体的激活、一氧化氮生成及细胞内钙上发生可塑性变化.
作者:陈京红;刘茵;宫泽辉;秦伯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作为塑料增塑剂广泛使用,根据分子量不同分为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PAE。由于塑料制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体极可能直接或间接暴露于 PAE。人体主要通过注射、经口、经皮及吸入4种方式暴露于PAEs。基于其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PAE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此外,PAE还具有生殖毒性作用,影响幼年个体生殖系统发育及成年个体生殖细胞发育分化。PAE通过活化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和D NA甲基化促进肝癌。PAE具有免疫毒性,抑制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并促进过敏性哮喘。同时,PAE也是一种潜在致癌物质,对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李蕾;宋乃宁;李海山;艾文超;陈会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药草豆蔻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其主要成分黄酮类和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侵袭转移、调节能量代谢及抗炎作用等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中药草豆蔻主要抗肿瘤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中药草豆蔻抗肿瘤活性成分和抗肿瘤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萍;石海莲;吴晓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淫羊藿总多糖(EKP)中组分B(EKP-B)和均一多糖B-1(EKP-B-1)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gp120蛋白的免疫佐剂活性.方法 EKP-B(150 μg)、EKP-B-1(150 μg)、铝佐剂(200 μg)和生理盐水分别与HIV-1 gp120 (20 μg)配伍肌肉注射免疫小鼠1次.免疫后2和4周收集小鼠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4周后处死小鼠,MTT法测定小鼠脾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睥细胞中CD4+/CD8+和CD3 +/CD19+T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 免疫后2周,与HIV-1 gp120单独免疫组相比,EKP-B-1与HIV-1 gp120配伍可提高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P<0.05),EKP-B无明显作用.免疫后4周,EKP-B和EKP-B-1与HIV-1 gp120配伍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P<0.05),还能明显促进B细胞增殖反应和IFN-γ的分泌(P<0.01),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胸腺IL-4的分泌无明显影响,同时EKP-B还能提高脾细胞CD3+/CD19+细胞百分率(P<0.01),EKP-B-1提高脾细胞CD4+/CD8+细胞百分率(P<0.05).结论 EKP-B和EKP-B-1(每只鼠150 μg)对HIV-1gp120抗原显示良好的佐剂活性,能明显提高HIV-1 gp120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提示EKP-B和EKP-B-1有可能作为艾滋病疫苗的佐剂.
作者:张贵强;董娜;王玉霞;李倩;贾培媛;武军华;麻浩;李海霞;单俊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国人CYP2C19基因型与奥美拉唑羟化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色谱法测定25名po 20 mg奥美拉唑胶囊后24 h内的奥美拉唑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25名奥美拉唑药物代谢的志愿受试者中,7名是CYP2C19强代谢者[homo EMS(wt/wt,G1组)];12名是CYP2C19中强代谢者[hetero EMS(wt/m1 or wt/m2, G2组)];6名是CYP2C19弱代谢者[PMS(m1/m1, G3组)].奥美拉唑在G1,G2和G3组平均清除率分别为22.9, 12.7和 4.9 mL*h-1,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9, 1.47和4.87 mg*L-1*h;G1,G2组的奥美拉唑的代谢动力学与G3组存在显著差别, 表明奥美拉唑的代谢速率与CYP2C19的基因型有关系.结论奥美拉唑羟化代谢存在着多态性.基因型为m1/m1的受试者的奥美拉唑羟化代谢明显低于基因型为wt/wt, wt/m1和wt/m2两组受试者.
作者:付良青;黄丰;吴德政;郭军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苦参碱与E-4031,多非利特和RP58866对家兔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效价和效能的不同,揭示苦参碱抗心律失常作用弱于西药的原因.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苦参碱与E-4031,多非利特和RP58866对家兔Ik1的影响.结果苦参碱1和10 μmol·L-1对家兔Ik1无明显影响.在实验电压为-120 mV和保持电压为-70 mV,苦参碱50和100 μmol·L-1对Ik1分别抑制达6%(n=8, P<0.05)和8%(n=8, P<0.05);在实验电压为-50 mV,抑制Ik1达4%(n=8, P<0.05)和8%(n=8, P<0.05).在实验电压为-120 mV,E-4031 1和10 μmol·L-1使Ik1分别降低10%(n=6, P<0.05)和45%(n=6, P<0.05).在-50 mV,Ik1分别降低5%(n=6, P<0.05)和35%(n=6, P<0.05).在实验电压为-120 mV,多非利特1和10 μmol·L-1使Ik1降低19%(n=8, P<0.05)及25%(n=8, P<0.05).在-50 mV, Ik1分别降低11%和19%(n=8, P<0.05).在实验电压为-120 mV,RP58866 1和10 μmol·L-1使Ik1分别降低21%(n=8, P<0.05)和50%(n=8, P<0.05).在-50 mV,Ik1分别降低6%(n=8, P<0.05)和11%(n=8, P<0.05).结论苦参碱对Ik1效价和效能弱于E-4031,多非利特和RP588666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弱于西药的原因.
作者:杨宝峰;李宝馨;周宇宏;董德利;单宏丽;王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去氢紫堇碱(DHC)12.5~200 μmol*L-1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由去甲肾上腺素(NE), KCl, CaCl2诱发的收缩反应均呈非竞争性拮抗作用,pD′2分别为5.12, 3.83和3.49, 且DHC的该松弛作用与血管内皮细胞无关. DHC对NE诱发的血管平滑肌两种成分的收缩均呈显著抑制作用,与经典钙拮抗剂维拉帕米相似. 结果提示DHC对血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与外钙内流及内钙释放均密切相关.
作者:傅彦君;尤春来;张效禹;王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参与心肌延迟相预适应的物质可分为触发物质、中介物质和效应物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孔雁军;刘艳霞;娄建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应用血管平滑肌等张收缩和放射免疫测定环核苷酸水平等方法研究了异紫堇定扩血管作用及其机理. 结果表明,异紫堇定浓度依赖性地松弛去甲肾上腺素(NE, 1 μmol*L-1)和KCl(30 mmol*L-1)预收缩的兔胸主动脉螺旋条, EC50分别为(12.6±4.4)和(447±38)μmol*L-1,对NE的作用比对KCl强36倍. 亚甲蓝(10 μmol*L-1)可部分抑制异紫堇定的扩血管作用,但不受格列本脲,吲哚美辛,普萘洛尔或N-L-硝基精氨酸影响. 异紫堇定还可促进cGMP生成增加,并可被亚甲蓝完全阻断. 异紫堇定对cAMP的生成无影响. 结果提示,异紫堇定的扩血管作用至少部分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促进cGMP的生成实现.
作者:蒋青松;黄燮南;孙安盛;吴芹;谢笑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心理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进行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抑郁症、焦虑症和高血压等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本文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2方面对其科学概念、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和药理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策略,为心理亚健康的识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赵蕾;武嫣斐;向欢;张丽增;秦雪梅;田俊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尊敬的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请问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