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苗药黑骨藤多糖部位HGT-5A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二硝基氯苯建立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初次致敏当天开始ig给予HGT-5A,每天1次,连续10d,第11天处死小鼠测定耳肿胀度,观察HGT-5A体内对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用[3H] TdR掺入法检测HGT-5A及其多糖组分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用MTT法检测HGT-5A对脾淋巴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 HGT-5A 50和100 mg·kg-1可以明显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小鼠耳肿胀,耳肿胀度由模型组的(8.9±2.2)mg分别降低至6.4±1.7和(7.1±1.5)mg;HGT-5A 50 ~500 mg·L-1体外应用可促进小鼠脾细胞自发增殖反应,但在HGT-5A 100 mg·L-1以上时可明显抑制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P<0.05),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无明显影响;HGT-5A与脾细胞共培养24,48和72 h对脾细胞存活无明显影响.从HGT-5A分离获得的中性糖部位HP1,酸性糖部位HP2,从HP1中分离得到的多糖成分HP1-3,以及从HP2中分离得到的多糖成分HP2-3和HP2-4 0.5~50 mg· L-1可促进脾细胞自发增殖反应;HP2,HP1-3,HP1-4,HP2-2和HP2-4明显抑制刀豆蛋白A诱导的T细胞增殖反应.结论 HGT-5A可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对细胞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多糖成分HP1-3,HP1-4,HP2-2和HP2-4可能是黑骨藤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
作者:张令令;肖智勇;马渊;齐春会;周文霞;张永祥;乔善义;孙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云南红药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血浆血栓烷A2( TXA2)和前列环素(PGI2)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止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妊娠大鼠ig给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造成早孕大鼠不完全流产复制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模型,模型大鼠ig给予云南红药0.4,0.2和0.1 g·kg-1,连续7d.观察其对子宫出血的治疗作用,并检测血浆TXA2和PGI2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模型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明显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显著降低(P <0.05,P<0.01);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模型组比较,云南红药0.4和0.2g·kg -组能明显缩短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PT,APTT和TT,能明显增加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FIB(P <0.05,P<0.01);云南红药0.4 g·kg-1能明显缩短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PT和TT(P <0.05),但对APTT和FIB没有明显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TXA2的含量明显降低,而PGI2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云南红药0.4和0.2 g·kg-1能明显增加子宫出血模型大鼠血浆TXA2的水平以及明显降低PGI2的水平(P <0.05,P<0.01),而云南红药0.1 g·kg-1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云南红药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凝血指标具有显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XA2/PGI2系统有关.
作者:吕小波;黄春球;杨东加;邓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质谱联用( HPLC-MS/MS)测定猕猴血浆中E0703和代谢物E0703-酮的方法,并探讨E0703和代谢物E0703-酮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猕猴单次po给予E0703 10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经HPLC分离,质谱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电离和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测定E0703和E0703-酮的血药浓度,并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E0703和E0703-酮的检测线性范围均为0.625 ~ 500 μg·L -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7%,准确度在±10%以内.E0703和E0703-酮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14.7和96.9μg·L-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73.0和1339.7 h·μg·L-1;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6.6和11.8 h.结论 该液质联用定量分析方法灵敏、快速、准确.E0703和E0703-酮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相似,E0703在猕猴体内迅速转化为E0703-酮,但E0703-酮的cmax与AUC远高于E0703.
作者:贾彦波;王清清;向慎思;杨志晖;杨杰;宋海峰;高月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途径在腺苷诱导食管癌EC10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腺苷2 mmol·L-1作用于EC109细胞24 ~72 h或腺苷0.5 ~4 mmol·L-1作用于EC109细胞36 h,MTT法观察腺苷对EC109细胞存活率的时效和量效关系;免疫荧光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胱天蛋白酶4,胱天蛋白酶3,转录因子CHOP和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腺苷对EC109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腺苷2 mmol·L-1与EC109细胞作用24,36,48和72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7.7±15.0)%,(56.5±11.1)%,(43.8±5.7)%和(28.8±4.1)%,呈时间依赖性下降(r=0.9192,P<0.01);腺苷0.5,1,2和4 mmol· L-1与EC109细胞作用36 h,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依次为(83.1±1 1.2)%,(67.9±6.7)%,(55.3±5.0)%和(45.4±5.4)%,呈浓度依赖性降低(r=0.8252,P<0.01).腺苷0.5 ~4mmol·L-1与EC109细胞作用36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5±1.1)%,(28.2±0.8)%,(40.1±2.2)%和(50.6±1.3)%,与对照组(2.1±0.3)%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腺苷2 mmol· L-1与EC109细胞作用36 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RP78、胱天蛋白酶4、胱天蛋白酶3和CHOP表达明显增强(P <0.05,P<0.01),胱天蛋白酶4,胱天蛋白酶3和CHOP发生核易位.GRP78、胱天蛋白酶4、胱天蛋白酶3、CHOP和NF-κB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rGRP78=0.9471,(r)胱天蛋白酶4=0.8977,(r)胱天蛋白酶3=0.968,(r)CHOP=0.9762,(r)NF-κB=0.9471,P<0.05).结论 腺苷可诱导人食管癌EC109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的启动有关.
作者:韦碧柳;李国平;蒲泽锦;黄官友;冯家琳;叶艳清;吴灵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柞树提取液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微核实验、精子畸形实验、Ames实验和V79细胞基因突变实验考察柞树提取液的遗传毒性.Ames实验设柞树提取液6.25,12.5,25,50和100 mg组,直接计数培养基上各菌株的回变菌落数.V79细胞基因突变实验设柞树提取液2.5,5.0和10 g·L-1组,直接观察集落数,并计算突变频率.微核实验和精子畸形实验均设柞树提取液2.5,5.0和10.0 g·kg-1组,镜检计数每只动物1000个嗜多染红细胞,每只动物1000个完整精子,记录有微核的PCE数量,畸变精子类型和数目,计算微核千分率和精子畸形率.结果 柞树提取液6.25,12.5,25,50和100 mg在加S9与不加S9条件下,Ames实验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对照组的2倍,结果为阴性;V79基因突变实验突变频率均未达到阴性对照组3倍以上,并未见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为阴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柞树提取液2.5,5.0和10 g·kg-1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柞树提取液未见具有遗传毒性.
作者:卢苗贵;蒋巧玲;蔡德雷;郑云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氟异丁烯( PFIB)单次暴露诱发急性肺损伤的长期效应.方法 70只雄性小鼠暴露于全氟异丁烯130 mg·m-3 5 min.10只小鼠于暴露后24 h评价肺水肿程度.其余小鼠分别在PFIB暴露后2,4,6,8,12和16周,应用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分别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胶原沉积,测定肺及血浆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PFIB暴露后24 h诱发了严重肺水肿.染毒后2周肺组织仍然观察到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浸润、蛋白质渗出、肺泡隔增厚、肺间质和肺泡水肿.血管壁和支气管壁Ⅰ和Ⅲ型胶原损伤严重,但肺泡壁Ⅲ型胶原大量沉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下降(P<0.01),但血浆中羟脯氨酸含量比明显上升(P<0.01),这种变化趋势一直持续到第6周,从第8周逐渐恢复正常,到第16周染毒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从第4周开始,肺组织损伤和血管壁和支气管壁胶原损伤逐渐恢复,肺泡壁Ⅲ型胶原逐渐吸收.16周后,肺组织病理损伤及胶原变化几乎恢复正常.结论 PFIB单次暴露后,早期血管壁和支气管壁胶原严重破坏,但后期无肺纤维化发生.
作者:孟革;王和枚;赵建;丁日高;张宪成;黄春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毒死蜱(CPF)低剂量重复染毒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ig给予CPF 1,5和10 mg·kg-1,每日1次.连续染毒12周后取大鼠附睾和睾丸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进行组织病理学、精子数量以及活力及畸形率等检查,测定睾丸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和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PF染毒大鼠睾丸脏器系数显著升高,精子数及精子活力降低,精子畸形率显著升高(P<0.05),睾丸AKP和γ-GT活性抑制明显.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睾丸曲细精管疏松和生精细胞减少.CPF染毒组生精细胞凋亡增加(P<0.05).Fas/FasL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 CPF低剂量重复染毒能够诱导雄性大鼠生殖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Fas/FasL受体途径而引起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焦利飞;闫长会;赵君;贾栗;何俊;彭双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MM)对氯胺酮(Ket)镇痛及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热板法观察DMM 10 μg·kg -对Ket 25 mg· kg -热板痛阈(HPPT),扭体法观察DMM 5μg·kg -对Ket 25 mg·kg-1扭体次数的影响;翻正反射法观察DMM 40μg·kg-1对Ket 100 mg·kg-1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 热板法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独给DMM在5~15 min HPPT明显延长(P <0.05,P<0.01),Ket麻醉组在5 min HPPT明显延长(P<0.01).与Ket麻醉组相比,合用DMM组,HPPT增加更明显(P <0.05,P<0.01).与DMM+Ket合用组相比,DMM+阿替美唑(Ati)+Ket合用组HPPT明显降低(P <0.05,P<0.01),且与Ket麻醉组相当,10 min后与正常对照组接近.扭体法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用DMM组及Ket麻醉组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两者合用后,扭体次数减少更明显,与Ket麻醉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DMM+ Ket组相比,DMM+Ati+Ket组的扭体次数明显增加(P<0.01),且与单用DMM组和Ket麻醉组相当,但依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翻正反射法实验中,与Ket麻醉组相比,DMM+ Ket合用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DMM+Ket合用组相比,DMM+Ati+ Ket合用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且与Ket麻醉组接近.结论 合用右美托咪定,氯胺酮的镇痛及催眠作用增强,而α2受体可能是该效应的主要受体机制之一.
作者:蔡慧明;韩平平;周美艳;张明阳;刘亚君;戴体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荷包牡丹碱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A549细胞加入荷包牡丹碱0~200 μmol·L -分别作用24,48和72 h,MTT法测定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荷包牡丹碱0 ~ 20 μmol·L-1作用72 h,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法测定端粒酶活性.变温紫外法检测荷包牡丹碱9 μmol· L-1对端粒酶G-四链体的稳定作用.结果 荷包牡丹碱25,50,100和200 μmol·L-1作用细胞72 h后的抑制率分别为33.4%,88.2%,88.6%和89.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P<0.05),并具有量效(r =0.906,P<0.05)和时效(r=0.949,P<0.05)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荷包牡丹碱5,10,15和25μmol·L-1可有效抑制A549细胞端粒酶的活性(P<0.05),相对TRAP端粒酶活性从正常对照组的1.471±0.102分别降低为1.093±0.054,1.013±0.016,0.554±0.034,0.365±0.081 (P <0.05).荷包牡丹碱9μmol·L -使G-四链体的熔点值从正常对照组的48℃提高到54℃.结论 荷包牡丹碱可以通过稳定G-四链体结构,抑制端粒酶活性,有效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
作者:刘岩;张虹;金雪;向俊锋;唐亚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处理雄性小鼠对受精卵和早期胚胎DNA甲基化修饰和组蛋白H3第23位赖氨酸(H3K23)乙酰化修饰的影响.方法 20只性成熟的ICR雄小鼠饲喂环磷酰胺6 mg·kg-1 4周.雄鼠与雌鼠交配后收集原核期受精卵和二细胞期胚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胚胎细胞中DNA甲基化和组蛋白H3K23乙酰化修饰的分布和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组原核期受精卵和二细胞期胚胎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和分布没有明显差异;但与正常对照组(3%)相比,环磷酰胺组的二细胞期胚胎微核现象(20%)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组受精卵雄原核和二细胞期胚胎细胞核的组蛋白H3K23乙酰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胚胎间的变化差异明显升高,其中部分原核期受精卵(58%)和二细胞期胚胎(44%)染色水平明显偏低.结论 长期低剂量环磷酰胺处理雄鼠可以导致部分受精卵和二细胞期胚胎组蛋白H3K23乙酰化异常,并且显著增加微核发生率.
作者:董杰影;杨纪峰;李嫱;李庆;吕红梅;戴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rhKGF)对口腔黏膜炎(OM)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以MTT法检测rhKGF对32D-KGFR细胞体外增殖的促进作用.大鼠头部经15.3 Gy 60Co辐射制备放射性OM模型,预防组在照射前3 div给予rhKGF 0.75,1.5和3 mg·kg-1或帕利非明1.5 mg·kg-1,每天1次,共3次;预防+治疗组在照射前3d及照射后第2天和第4天iv给予rhKGF 1.5 mg·kg-1,共5次.小鼠iv给予5-氟尿嘧啶50 mg· kg-1,每天1次,连续4d,制备化疗性OM模型,预防组在化疗开始前3 div给予rhKGF1.25,2.5,5 mg·kg-1或帕利非明2.5 mg·kg-1,每天1次,共3次;预防+治疗组在化疗开始前3d及末次化疗后第2天和第4天iv给予rhKGF 2.5 mg· kg-1,共5次.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进食量、体质量变化、死亡率和OM发生率以及组织形态变化评价对OM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 rhKGF 6.25 ~ 100 μg·L-1可促进32D-KGFR细胞增殖反应.在放射性OM模型中,正常对照组、模型组、rhKGF 0.75,1.5和3 mg· kg-1预防组、预防+治疗组及帕利非明预防组大鼠OM发生率分别为0/12,12/12,8/12,6/12,5/12,5/12和5/12,rhKGF 1.5和3.0 mg·kg-1预防组、预防+治疗组和帕利非明预防组在放疗后第6天大鼠进食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第6和12天时各给药组体质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另外,各给药组OM症状积分均降低,出现时间延迟,病程缩短.在化疗模型中,正常对照组、模型组、rhKGF预防1.25,2.5,5 mg· kg-1组、预防+治疗组及帕利非明预防组小鼠OM发生率分别为0/16,16/16,10/16,8/16,5/16,10/16和6/16,各给药组在末次化疗后第3和6天能显著缓解化疗引起的进食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rhKGF和帕利非明预防组小鼠肠黏膜厚度增加,绒毛膜上皮细胞增加,杯状细胞饱满粗大,小肠隐窝深度可见,绒毛形态正常,尤以rhKGF 2.5 mg· kg-1预防组作用明显;rhKGF预防+治疗组的作用不及同剂量rhKGF预防组.结论 rhKGF可预防放射性或化疗所致OM.
作者:宫新江;严守升;孙春艳;韩景宾;齐林;任建平;刘克玲;王克波;孙丽霞;王晶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胚胎干细胞(ESCs)是来源于胚胎囊胚期内细胞团的一类未分化的全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复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ESCs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被诱导分化成各种特化的器官或组织细胞.这些特定功能的细胞可作为体外实验的模型应用于新药开发早期药物有效性及毒性筛选或安全性预测研究.本文就ESCs的分化,ESCs在药物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以及ESCs结合代谢组学技术进行药物安全性预测研究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黎;柴振海;申秀萍;刘昌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五氯苯酚和五氯苯酚钠作为灭螺药物广泛应用于农业,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富集和放大作用,在不同层面造成对生物体的损伤.五氯苯酚和五氯酚钠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生物体,使其受到系统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内分泌干扰、致癌、免疫毒性的影响.五氯苯酚和五氯苯酚钠的弱雌激素作用和改变酶功能作用影响生殖发育,并且干扰甲状腺素的正常功能.五氯苯酚和五氯苯酚钠本身不具有毒性,代谢产物发挥毒效应.本文较系统地综述了五氯苯酚和五氯苯酚钠的分布和代谢、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毒性作用效应和靶器官.
作者:许文青;樊柏林;陈明;常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结核菌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开发治疗结核病的新药非常紧迫.全球药物研发的一个明显趋势是整合分子生物学及功能基因组方法学,结核病治疗药物的研发也如此.本文综述结核病新药分子靶标的鉴定、分子作用机理与耐药机理以及几种前景较好抗结核新药的药物学特征,并重点概括其应用及研究的新成果.这将有助于结核病新药研发.
作者:滕铁山;谢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