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20个汉字以内为宜。
2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右上角用1,2等序号标识,作者间用“,”隔开;名称和作者单位用序号、邮编、城市及所在单位和具体科室写清;通讯作者需添加邮箱。
3 摘要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 、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应具体(400个实词左右) 。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不缩写,首字母大写)、单位名称、单位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
4 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3~5个关键词,各词之间用分号“;”分隔。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每个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大写。
5 医学名词 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
6 图表 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序和图、表题。随文图、表应先见文字后见图、表,显微镜病理图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正文中未注释过的缩写,图题、图例及图内其他文字说明应该使用中文或中、英文对照。表格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
7 计量单位 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单位符号可以与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人、台、次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应多于1条,如mg/kg/d应写为mg/(kg·d),不写为mg·kg-1·d-1。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 Hg),但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明mm Hg 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1 mmHg=0.133 kPa)。
8 数字 执行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一节,节间空1/4个汉字空,如61,329.476,56应写成61 329.476 56。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公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百分数的中心值与公差用圆括号括起,其后写“%”,如:(65±2)%不得写作65±2%,也不宜写作65%±2%。附有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时,书写方式为: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3。
9 统计学符号 按国家标准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x (中位数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 x ;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χ2值、q值)。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0 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叙述其全称,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逗号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也可不注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11 参考文献 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对连续序号采用“-”连接。参考文献表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例如:
[1] 陈灏珠,金雪娟. 循证医学与心血管病临床实践[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8,1(1):1-5.
[2] 诸骏仁. QT间期延长综合征[M]//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 第1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497-8.
[3] Li JK,Du WJ,Jiang SL,et al. Expression of ADAM-5 in rat myocardial infarction[J]. Int J Exp Pathol,2009, 90(3):347-54.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探讨在降压药物种类和数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缬沙坦的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方法拟选择住院的非杓形老年高血压患者167例。随机、单盲的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服用缬沙坦80 mg和非洛地平5 mg,1/日,1次1片。A组(n=82)服药时间选择在早7时,即两种降压药物均于清晨服用;而B组(n=85)服用缬沙坦的时间为晚7时,即非洛地平于清晨服用,缬沙坦夜间服用。治疗随访8周后复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15例患者因失访或未能按要求服药而被退出,A组共74例、B组共78例患者完成治疗。B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的降低程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1及P<0.05);夜间血压下降率的增加显著高于A组(P<0.01),非杓形血压的比例下降程度亦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对于血压周期性形态为非杓形患者,将缬沙坦放在夜间服用可改善患者的夜间血压下降率,有助于纠正患者的血压节律。
作者:叶毅敏;叶志荣;苏敬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冠脉病变程度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4月~2008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确诊的729例ACS患者,按照冠脉造影(CAG)结果分为轻度病变组(冠脉狭窄<50%且不伴血管闭塞,n=51)和显著病变组(冠脉狭窄≥50%伴或不伴血管闭塞,n=678),随访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长随访时限为5年。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3年,随访成功率为95.34%(695/729),其中轻度病变组49例,显著病变组646例。显著病变组MACE发生率高于轻度病变组(32.67%vs.18.37%,P=0.038),显著病变组在随访期间共有18例(2.79%)患者死亡,轻度病变组无死亡发生,两组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16)。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和年龄均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预测因子(糖尿病:OR=1.5,95%CI:1.13~2.08,P=0.006;年龄:OR=1.0,95%CI:1.00~1.03,P=0.037)。结论 ACS患者冠脉狭窄越严重则MACE发生率越高,糖尿病是MACE发生的因素。
作者:孙菁;曾强;董剩勇;孙晓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以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性肥厚多累及室间隔,导致左心室血液充盈及射血受阻、心肌舒张期顺应性下降。根据左心室流出道(LVOT)有无梗阻又可分为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500[1]。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或晕厥,心源性猝死成为35岁以下人群猝死的首要原因[1,2]。因此, HCM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为缓解症状、预防猝死、干预高危病人,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作者:孙琪;李俊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年来流行病学证实,血管壁炎症反应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原发性高血压(EH)关系密切.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具有广泛的病理生理作用.通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能有效降低血清TNF-α水平,不仅有利于EH的治疗,更有利于减少高血压并发症所带来的危害,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作者:周骞;段吾磊;唐路军;陆朵梅;陈橙;莫莉;谭元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1病例患者女性,45岁,主因“发作性心悸10年,加重9 h”于2015年4月3日入院。既往白塞病史20年,间断出现口腔溃疡,反复外阴溃疡,针刺试验(+)。9:30出现心悸,持续无缓解,伴头晕、头痛,无胸痛、气短,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60/45 mmHg(1 mmHg=0.133 kPa),给予药物处理后(具体用药不详)急诊转入我院。心电图示(图1):心动过速,心率166次/min,各导联P波不清,QRS波群宽大畸形,广泛导联继发性ST-T改变,血压77/42 mmH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5.2 U/L,血糖9.12 mmol/L,B型脑钠肽(BNP)683.4 pg/ml,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41×109/L,中性粒细胞比0.835。给予胺碘酮0.3 g静点,心电图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收入院。心脏彩超示:右冠状窦增大,大小约18×18 mm,右冠瓣向左室面膨出,未见明确分流,收缩期过瓣血流速度略增快,主动脉瓣Vmax=2m/s,Pmax=15 mmHg,舒张期可见宽约4 mm的返流束,返流束冲击二尖瓣前叶。左室下壁运动幅度减低,左心稍大(左房前后径43 mm,左室舒张期前后径52 mm,左室收缩期前后径35 mm),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射血分数52%。诊断为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绞痛;③脑供血不足;④白塞病。建议在三维标测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因经济受限,患者未接受该治疗,好转后出院。后病情反复再入我科,住院期间发作心动过速1次,与第1次发作时图形一致。患者仍未接受射频消融治疗。随访中患者出现晕厥1次,于当地医院复查心电图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查Holter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建议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因经济受限,未接受治疗,随访至今,心电图无明显改善,患者未出现脏器栓塞。
作者:孙毅;李学永;张彦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随着平均寿命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老年疾患治疗手段的改进,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IP(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for High Risk Indicated Patients Session)患者越来越多.CHIP患者合并疾病的增多,进行冠状动脉搭桥的机会相应减少,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介入医生能够挑战更复杂和高危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目前CHIP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因PCI风险的增高而谋求经皮机械循环辅助设备(MCS)的支持,也已证明MCS可以为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提供较完全的血流动力学保障[1].2015年美国SCAI/AATS/ACC/STS也发布了MCS的专家共识.近年来国内外开始探索CHIP患者在PCI术中预防性应用MCS提供循环支持,以减少患者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作者:李晓冉;吴龙梅;李俊峡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心脏辅助装置.它于1968年由Kantrowitz等[1]报道并应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支持治疗,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IABP通过其气囊在心脏舒张早期充气,增加舒张期主动脉内压力,从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心肌供氧,并通过气囊在舒张晚期快速放气,减低主动脉内压,减轻左心室后负荷.有研究者认为不仅心脏受益于其血流动力学效应的改善,包括肺、肾脏、胃肠道血流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2].
作者:关晓楠;杨曦艳;杨新春;陈牧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心力衰竭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方法选纳入105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后行PCI治疗,至少完成部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收集患者的临床和介入诊治资料,通过PCI术后6个月随访,对比PCI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依据本研究制定的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及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PCI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经PCI治疗有效36例,无效69例,治疗有效率34.29%。研究共纳入18项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SYNTAX评分、术前是否有心绞痛症状、胸前导联是否有病理性Q波以及是否完全性血运重建方面存在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OR=1.117,95%CI:1.108~1.250,P=0.045)、合并糖尿病(OR=14.337,95%CI:2.677~76.797,P=0.002)、有心绞痛症状(OR=0.231,95%CI:0.183~0.294,P=0.037)、胸前导联有病理性Q波(OR=37.444,95%CI:5.954~235.459,P=0.000)是影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CI治疗效果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本研究获得的预测指标,术前预测患者是否能够获益的特异度为58.3%,灵敏度为95.7%,正确预测的百分率为82.9%。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年龄较轻、术前有心绞痛症状、不合并糖尿病、胸前导联无病理性Q波是PCI可能获益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王昆;石宇杰;张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入院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探讨再入院原因.方法 入选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20日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既往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脉造影(PCI)术后再入院患者,记录再入院时间,比较两次造影特点,包括病变血管数,狭窄位置,狭窄程度,根据血管病变是否进展及是否需要PCI治疗将患者分成3组,评估病变血管数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的关系.结果 患者再入院的时间高峰为出院后1月,占31.25%.1年时出现小高峰,占14.58%.第二次造影结果提示79.17%的患者仍存在冠脉狭窄,其中10.53%的患者出现支架内狭窄,且初次病变血管数量越多,血脂水平控制越好.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常于术后1月出现不适症状,造影结果提示多由原有的非梗死相关血管狭窄病变引起.
作者:童江涛;夏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目前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AS的特征是动脉内膜斑块形成,斑块内均存在炎性细胞浸润和脂质沉积[1].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细胞外游离的DNA-蛋白复合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有关[2],且可能增加斑块负荷[3],而这种DNA-蛋白复合物即为胞外诱捕网(ETs).自该项研究结果提出以来,ETs成为了近年来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高度相关的概念.本文就胞外诱捕网的研究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志磊;杨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请问一下,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你好,请问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9月中旬在投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