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3-2754
  • 国内刊号:22-1137/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1984
  • 周期: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100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出版地方:吉林
期刊标签:神经病学
国际刊号:1003-2754
国内刊号:22-1137/R
邮发代号:12-100
创刊时间:1984
发行周期:月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简介

  本刊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医学类核心期刊,总编辑为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饶明俐教授。本刊1984年3月创刊,现为双月刊,每期定价6.00元。本刊以刊载脑血管病为主,兼报道其它神经内外科的疾病及临床各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表的论文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能够反映本专业、学科较高水平。读者对象为以神经内外科、内科、儿科为主的临床医师及研究、进修生以及基础医学教师及研究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投入及订阅。

       

栏目设置

论著与经验总结、短篇与个案报告、综述

杂志收录/荣誉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投稿要求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社征稿要求

  1、本刊的办刊宗旨是活跃学术交流,传播神经病学领域中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和新成果,介绍国际上的新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推动我国神经病学的发展和有关专业队伍素质的提高,并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基础与临床、诊断与预防、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方针。内容以刊载脑血管病为主,兼报道其他神经内外科的疾病以及临床各学科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主要栏目有:论著与经验总结、治疗通讯、短篇与个案报告、综述、教学园地、论著摘要、学会建议、学术动态、专题讲座、临床病理讨论、护理经验等。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神经病学的医学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如神经内外科、内科、儿科的临床医师、研究生、进修生及基础医学的教师、研究生等。本刊严格执行三审制,发表的论文能够反映神经病学领域的较高水平。

    2、作者登陆后在线投稿(格式详见论文模板),自留底稿,署名作者均应对文章内容负责,并按次序排列,相关证明材料(单位介绍信或基金证明)请一并上传附件或寄往编辑部。录用后经正刊发表,并赠送样刊二本。

    3、来搞一律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搞做文字修改、删节,遇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请作者考虑,如有异议,请事先声明。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发文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400例脑梗死患者及200例同期住院既往无临床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总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和叶酸(FA).结果血液Hcy水平,脑梗死组(17.25±7.11)μmol/L,对照组(10.48±3.01)μmol/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在≤40岁患者中危险因素更明显.血清tHcy水平与VitB12及FA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血清tHcy水平升同增加脑梗死的危险度.

    作者:王国珍;梁海燕;王传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甲强龙、电针及羊膜上皮细胞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交通、工矿事故及运动意外中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是人类致残率高的疾患之一.在美国每年发生外伤性脊髓损伤近14000例,对这些SCI患者年支出的医疗费用超过60亿美元[1].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现有截瘫患者约40余万,另每年新增约1万,给个人和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2].因此,寻找一种更加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作者:石建宏;李一帆;陈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运动性轴索型GBS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及临床研究进展

    急性运动性轴索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 AMAN)是Feasby 等[1]于1986年首先报告并命名的.此后一些国外学者曾一度认为在我国北方发生的GBS为中国麻痹综合征(Chinese paralytic syndrome,CPS)[2],后又改称为AMAN[3,4],其流行病学、病因学及临床特征与经典型GBS有不同之处[2~5].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AMAN是GBS的一种亚型.本文复习近年来有关AMAN型GBS的国内外文献,对其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特征作如下综述.

    作者:王强;王虹蛟;林世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脑静脉畸形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脑静脉畸形(cerebral venous malformation,CVM)是一种先天性脑发育性静脉畸形,组织学上由许多异常扩张的髓静脉和由其汇集而成的一条中央引流静脉组成[1,2].CVM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无症状,也可表现为头痛、出血、癫痫等.影像学和解剖学研究显示CVM发生率2.5%~3%,临床上相对少见[1].本文报道了我科诊治的2例CVM及随访情况,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学习.1 临床资料

    作者:孟祥坤;张坤;赵宇昊;罗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檗碱对脑梗死患者血浆ICAM-1和E-Selectin的影响

    粘附分子包括两大家族,即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和选择凝聚素家族,它们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1].小檗碱即黄连素,是从小檗科植物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季胺类化合物.

    作者:席刚明;何国厚;黄朝芬;罗国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小板参数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病程中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转归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随机设立基本治愈组、治疗有效组、治疗无效组及健康对照组,n=43,其中前3组于入院后治疗前及入院后治疗第7天分别抽取肘静脉血检查血小板数量(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通过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后第7天TIA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明显降低(P<0.05),从低至高依次是治疗无效组、治疗有效组、基本治愈组;MPV明显增高(P<0.05),从低至高依次是基本治愈组、治疗有效组、治疗无效组.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判断TIA的治疗效果,对疾病的转归有很好的预警作用.

    作者:黎罗明;邹达良;冯欣;周映彤;李华文;陈小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调节性T细胞在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血管性痴呆患者48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采取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学检测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水平,体外增殖抑制试验检测Treg的抑制功能,ELISA检测Treg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管性痴呆患者CD4+ CD25+ Foxp3+ Treg比例下降,Foxp3表达降低,并且Treg的抑制功能减低.结论 Treg在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中表达降低,且功能减弱,提示Treg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

    作者:熊涛;唐智敏;华梅;李强;聂德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

    目的 研究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报告1例21岁男性Melkers son-Rosentha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本例患者具有反复交替性面瘫、下唇肿胀及先天皱襞舌,舌体病理活检显示淋巴水肿型炎症.结论 对临床表现为复发性面瘫、唇面肿胀、皱襞舌的患者,要考虑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的诊断.

    作者:徐恩;王小娟;潘英;林清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CTA-MIP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侧枝循环及预后的评估

    目的 证实CTA-MIP得到的侧枝循环评分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从而为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决策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的脑梗死患者.根据CTA-MIP对其患者侧枝循环评分;根据90 d的mRS分为预后好组(mRS≤2)和预后差组(mRS >2).利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判定侧枝循环状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115例患者中57例预后好,58例预后差.基线期的NIHSS评分(P=0.001)和年龄(P =0.038)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女性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P=0.003).侧枝循环评分可以预测患者的转归,超过2分者预后多数好(P =0.023).结论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通过CTA急诊获得侧枝循环状态,间接推断半暗带的信息,评估患者预后.

    作者:孙勇;魏微;李莹;张微微;朱光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左房粘液瘤致多发颅内动脉瘤机制初探

    心房粘液瘤是心脏常见的肿瘤,其生物学特性被认为是良性肿瘤,并发症主要是栓塞,右房粘液瘤主要导致肺栓塞,左房粘液瘤常见的是脑栓塞,其次为体循环栓塞.而栓塞常造成多种多样的系统损害,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所以心房粘液瘤的危害性较大,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恶性肿瘤.文献报道心房粘液瘤可以导致多种神经系统损害,有一部分表现为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及继发的缺血或出血性损害[1,2],我中心已将一左房粘液瘤手术切除近两年后发现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进行了报道[3],本文结合近30年来的中外文文献对左房粘液瘤致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做初步探讨.

    作者:宋立刚;缪中荣;朱凤水;张鹏;宋庆彬;李慎茂;凌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小鲸** 的反馈: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一江春水** 的反馈: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小荷** 的反馈: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快点毕业** 的反馈: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nblove** 的反馈:

9月中旬在投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rahimajoke** 的反馈:

你好,请问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迷途风雨** 的反馈: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steven0281** 的反馈: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罗羽明** 的反馈:

急急,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