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3-2754
  • 国内刊号:22-1137/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1984
  • 周期: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100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
  • 神经病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2期文献
  • 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硬化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集TLE患者起病年龄、病程、有无高热惊厥史、有无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 clonic seizure,GTCS)等相关病史,行海马氢离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 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分析海马组织细胞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及肌酸(Cr)浓度,计算NAA/(Cho+Cr)值,并运用《中国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和《中国修订版韦氏成人记忆量表》对认知功能进行评测,分析H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 起病年龄越小、病程越长,有高热惊厥史、有GTCS发作等因素的患者海马NAA/(Cho+Cr)值更低,认知障碍更严重(P<0.05);伴HS的TLE患者比不伴HS的TLE患者认知障碍严重,且两者较正常人严重(P<0.05);HS患者海马NAA/(Cho+Cr)值下降程度与认知障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LE患者起病年龄、病程、高热惊厥史、GTCS发作等病史与认知障碍相关;对TLE患者行海马1 H-MRS检查有助于早期评估及发现认知障碍,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癫痫药物、添加改善认知障碍药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邬刚;马鹏程;战丽萍;董小林;李杨;王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一氧化氮、丙二醛及临床症状的作用分析

    目的 观察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的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及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 将40例CAPN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硫辛酸及甲钴胺静脉滴注,连用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O及MDA变化,并以神经系统症状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4 d后,两组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O及MD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NO及MDA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硫辛酸可降低CAPN患者NO及MDA水平,减轻神经损伤,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大规模应用及研究.

    作者:于翔;温慧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HLA-B*1502表达与AEDs致敏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HLA-B*1502表达与癫痫药物芳香族(aromatic antiepileptic drugs,AEDs)致敏性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75例AEDs致敏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纳入健康对照组60例.根据AEDs诱导的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将病例分为轻型药疹组及高敏综合征组;根据致敏药物的数量将病例分为单药致敏组和多药致敏组.采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以上患者和未服用过癫痫药物芳香族的30例正常对照者的HLA-B*1502基因分型,采用Pearson分析HLA-B*1502表达与AEDs致敏的相关性.结果 HLA-B*1502在芳香族(aromatic antiepileptic drugs,AEDs)致敏性中阳性表达例数要远高于阴性表达;多药致敏组HLA-B*1502基因阳性表达高于单药致敏组;抗癫痫药物高敏综合征组HLA-B*1502基因阳性表达高于轻型药疹组;HLA-B*1502表达水平越高,致敏药物越多.结论 HLA-B*1502的表达与AEDs致敏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侯蕴祈;石海琴;杨红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影响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随访研究

    目的 观察患者依从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并探讨影响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2014年-2015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出院的首发脑梗死患者451例,且住院时血栓弹力图(TEG)结果显示AA抑制率≥50%,随访12个月,终点事件为脑梗死复发或者死亡,复测患者AA抑制率结果,并运用Morisky-8服药依从性量表对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评估.结果 共有429例患者纳入分析,AR患者为52例占12.12%,依从性差是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OR=3.147,95%CI 1.004~9.834).依从性较好比例只有35.89%,文化程度低、月收入低、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疾病了解少是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依从性差是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低、月收入低、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疾病了解少是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

    作者:于杨;王仲坤;脱淼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微栓子信号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目的 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时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微栓子信号对其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募集起病72 h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238例,收集其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资料等.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2分).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正常、微栓子信号阴性组(NL/NM);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正常、微栓子信号阳性组(NL/IM);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升高、微栓子信号阴性组(IL/NM);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升高、微栓子信号阳性组(IL/IM).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微栓子信号与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微栓子信号阳性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经多因素调整后,与NL/NM相比,NL/IM、IL/NM和IL/IM组发生预后不良的OR值(95%CI)分别为0.719(0.112~4.627)、4.687(1.506~14.588)和14.868(3.373~65.538).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是其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微栓子信号阳性显著放大了高水平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对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作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微栓子信号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丹;李嘉;黄怀宇;汪芳;杨家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颅内动脉钙化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钙化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478例脑梗死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分为进展组128例与非进展组3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头部CT了解颅内动脉钙化情况,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内动脉钙化组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53.1%,较对照组36.0%显著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颅内动脉钙化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颅内动脉钙化是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魏书艳;杨凡;李轩;王佩;张唯;赵婧;王欢;李红闪;侯岚;冯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浆HGF、TNF-α、IL-10的差异与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HGF、TNF-α、IL-10的差异与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我院正常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入院时青年脑梗死患者不同预后组之间及与健康体检组血浆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的浓度差异.并对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酗酒、体重指数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入院时血浆HGF、TNF-α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浆IL-10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预后越差组血浆HGF、TNF-α的浓度越高,IL-10的浓度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酗酒、体重指数是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不是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浆中HGF、TNF-α浓度与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呈负相关,而血浆中IL-10浓度则与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并预测对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中HGF、TNF-α、IL-10浓度的监测可能有助于患者预后的预判断.

    作者:戚游;王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MKP1通过抑制JNK信号途径减轻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作用

    目的 研究MKP1在Aβ所致MAPK激活、神经炎症和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β42(0μmol/L,0.1μmol/L,1μmol/L,10μmol/L和100 v),处理24 h后CCK-8检测细胞活性.向细胞培养基中加入10μmol/L的Aβ42,在不同时间点(0 h、6 h、12 h、18 h和24 h)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KP1表达.将野生型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Aβ42组,敲除MKP1的细胞为MKP1 KD+Aβ42组,过表达MKP1细胞为MKP1+Aβ组,后3组加入10μmol/L Aβ42,置于培养箱中24 h,通过线粒体膜电位、DCFH-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检测评价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通过qRT-PCR检测TNF-α和IL-1β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JNK水平.结果 发现经Aβ刺激后,PC12细胞活性受到抑制,MAPK的重要调节因子MKP1表达下调,并呈时间依赖性.过表达MKP1后,Aβ诱导的PC12细胞中p-JNK水平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类水平下降,TNF-α和IL-1β表达减少.而敲除MKP1可加重Aβ诱导的PC12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结论 Aβ通过下调MKP1表达激活MAPK信号途径,过表达MKP1可通过抑制JNK信号途径减轻Aβ所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孙晶;范佳;王婷婷;侯玮琛;郑胜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去乙酰化酶3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及正常颈动脉组织中去乙酰化酶3(SIRT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H&E染色、Masson's trichrome染色及油红O染色对6例颈动脉组织进行粥样硬化斑块分期,利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分期的斑块组织及正常颈动脉组织中SIRT3的蛋白表达差异,利用免疫荧光共定位法观察SIRT3的细胞定位.结果 6例组织分别为2例正常血管组织,2例Ⅰ期动脉粥样硬化组织,2例Ⅳ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IRT3在Ⅳ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显著表达,正常血管组织及Ⅰ期粥样硬化血管组织中未见SIRT3表达;免疫荧光共定位染色结果显示,SIRT3在Ⅳ期斑块内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均有显著表达.结论SIRT3在颈动脉粥样硬化Ⅳ期斑块中表达显著增高,可能作为评估粥样硬化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薛晓帆;齐丹;李新辉;刘冉;张海东;曲爱娟;周立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间断低压缺氧预处理对MCAO大鼠脑保护作用及对TLR4表达影响

    目的 探讨间断低压缺氧预处理对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脑组织TLR4、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C)组30只、假手术(S)组26只、单纯低氧处理(H)组35只,低压氧仓内间断低压处理、单纯大脑中动脉缺血(M)组43只,行单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处理 、预处理后脑梗死(HM)组37只;Longa评分,TTC染色及尼氏染色观察神经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LR4的细胞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TLR4表达量,ELISA法测定TLR4及NF-κB表达变化.结果 HM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体积低于M组(P<0.05),残存神经元增多,TLR4表达下调(P<0.05),NF-κB表达下调(P<0.05).结论 低压缺氧预处理可有效减轻神经损伤,降低TLR4及NF-κB的表达.

    作者:万雅琦;吴世政;侯倩;陈晓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梗死致同侧肢体无力2例报告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急症,临床多见对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引起同侧肢体无力或无力加重的病例报道少见. 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急性脑梗死致同侧遗留肢体无力明显加重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景朝阳;王卓;楚超佳;林卫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酷似急性脑梗死的胸腹主动脉夹层1例报告

    急性脑梗死(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又称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脑部血液突然中断,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综合征. 脑梗死是卒中常见类型,约占70%~80%. 主要分为3种病理生理学类型: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 )、脑栓塞( cerebral embolism )和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1]. 头部CT检查有时对早期病灶不能显示,加上急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多样化,因而早期存在一定比率的误诊,现将酷似急性脑梗死的胸腹主动脉夹层1例报道如下.

    作者:颜俊文;颜小庚;王艳;李岚彬;李继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微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治疗静脉窦血栓1例报告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 CVST)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静脉回流受阻的血管疾病.以往因其病因复杂,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死亡率较高[1].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本病的发现率、诊断率. 目前在治疗方面除针对病因、降颅压及对症治疗外,主要应用抗凝治疗.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 , DSA )技术的广泛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CVST 的有效治疗手段. 本文报道1例经微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治疗CVST并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的成功病例.

    作者:姜爽;石明超;邱宝莹;吴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4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特征分析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PS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文献报道日本的患病率为2~17/10万,高于欧美的3 .1~6 .5/10万的患病率,而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作者:魏丹;刘金玲;滕军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报告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分为原发性(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及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second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SCNSL) [1]. 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头痛、颅神经麻痹、脊髓压迫和精神情感改变等[2] ,以多发性颅神经受损为起病表现更为少见,现将1例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例总结如下.

    作者:刘珊;李春荣;赵月;程艳伟;吴秀娟;刘亢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原发性睡眠障碍中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系统与睡眠关系密切. 许多有自主神经损害的患者常伴有某种形式的睡眠障碍,同时许多睡眠障碍的患者会描述自主神经损害的症状. 针对这种关系,本文将主要探讨常见的原发性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征及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中相关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张亚男;朱建楠;陈倩倩;孙晴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事件相关电位P300、MMN与阿尔茨海默病和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我国是世界上痴呆人数多的国家,在痴呆中绝大多数为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 s disease , AD )和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VD) ,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终止或逆转病情发展. 早期发现认知下降事件,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可及时干预,避免病情快速进展到晚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照料者负担. 在20 世纪60 年代出现的事件相关电位( 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作为一种客观的电生理检测技术对于识别认知功能减退的早期阶段,鉴别痴呆及判断药物疗效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应用价值与功能完全不同于以往对认知障碍疾病进行评估诊断的辅助检查. 本文就ERP的P300、MMN与AD和血管性认知障碍(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蕾;张海宁;梁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逆向半回收-改良的Solumbra取栓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分叉部闭塞8例报告

    急性颈内动脉分叉部闭塞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脑梗死范围常常累及整个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域,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低,仅为10%左右,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3]. 尽管 2015 年 MR CLEAN、ESCAPE、SWIFTPRIME、EVASCAT 及 EXTEND 等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血管内取栓技术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并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也得到了指南的一致推荐[4,5] ,然而对于颈内动脉末端闭塞血栓负荷量大、再通难度大、手术耗费时间长、疗效差、缺少高效的再通方法[6,7]. 因此我们尝试用逆向半回收-改良的Solumbra治疗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并回顾性分析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陈忠军;范铁平;赵旭生;李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对癫痫药物治疗的几点探讨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随着人们对癫痫认识的不断深入,非药物治疗癫痫的方法越来越多,然而口服抗癫痫药物仍然是治疗癫痫常用的方法. 但是对于以下问题:何时开始抗癫痫药物治疗、如何确定抗癫痫药物的服用剂量以及减停抗癫痫药物的依据等问题,临床观点不一,有些临床实践尚需进一步商榷.

    作者:刘永红;王晓丽;陈蓓蓓;张文娟;沈晨曦;王碧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