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3-2754
  • 国内刊号:22-1137/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1984
  • 周期: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100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
  • 神经病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8期文献
  • α-硫辛酸对糖调节受损大鼠认知功能和氧化应激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硫辛酸对糖调节受损大鼠认知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硫辛酸低[15 mg/(kg·d)]、中[30 mg/(kg·d)]、高[60 mg/(kg·d)]剂量组.用高脂高糖饲料饲养法建立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给予成功的大鼠模型连续每日灌胃硫辛酸溶液15 mg/kg、30 mg/kg、60 mg/kg,每日一次,共14 d.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ROS含量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海马组织内ROS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硫辛酸组脑内ROS水平下降,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提高,尤以中剂量组改变明显(P<0.05).结论 α-硫辛酸对糖调节受损大鼠的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周丽娜;王洪新;梁佩芬;程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非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目的 比较分析非标准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连续纳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自2007年初-2015年底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阿替普酶使用剂量,分为非标准剂量组(0.521~0.833 mg/kg)和标准剂量组(0.9 mg/kg),比较分析两剂量组溶栓24 h后颅内出血率、死亡率及90 d mRS评分情况.结果 溶栓前mRS评分均为0分,其中非标准剂量组48例(0.521~0.833 mg/kg,中位数为0.7245 mg/kg);标准剂量组51例(0.9 mg/kg).两剂量组溶栓前NIHSS评分中位数均为13分,发病到溶栓时间的均值分别为200.75 min和197.53 min.校正基线变量差异后,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8.33% vs 5.88%,P=0.727),死亡率(6.25% vs 9.8%,P=0.796),90 d患者生活自理比例(64.58% vs 64.71%,P=0.641)及获得良好预后比例(56.25% vs 49.02%,P=0.645)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具有与标准剂量相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于中国人群,阿替普酶佳剂量可能处于0.6~0.9 mg/kg之间.

    作者:丘红燕;彭伟彬;胡俊;吴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mir124表达及兴奋性电流的影响

    目的 探讨BDNF对海马miRNA-124表达及齿状回颗粒细胞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的影响,以明确BDNF对颞叶内侧癫痫(MTLE)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4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MTLE患者12例.RT-pcr技术检测BDNF孵育后MTLE患者海马组织mir-124表达、膜片钳技术检测BDNF对海马颗粒细胞sEPSCs的影响.结果 (1)BDNF降低了颞叶癫痫海马miRNA-124的表达(P<0.01);(2)BDNF增加了颗粒细胞sEPSCs的频率和幅度(P<0.01).结论 BDNF降低了颞叶癫痫海马mir-124的表达,提高颗粒细胞sEPSCs的频率和幅度,从而可能对人类MTLE的发病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王凤军;王洪朋;单晶丽;邵正凯;姜杨薇;陈元元;宋婷婷;邱丽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载脂蛋白酶E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河南省汉族人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rs972936位点多态性、载脂蛋白酶E(ApoE)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8例AD患者和12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ND)者为研究对象,柱层析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IGF-1基因rs972936位点及ApoE基因型多态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ND组比较,AD组IGF-1基因rs972936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08,P=0.047),其中AD组中GG基因型的频率高于对照组(70.7%>51.6%, x2=5.935,P=0.015),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x2=6.502,P=0.011);AD组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可能增加AD的患病风险(OR=2.872,95%CI 1.542~5.351)(P=0.001);ApoEε4等位基因不影响IGF-1基因rs972936位点的基因型或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P>0.05).结论 IGF-1基因rs972936位点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AD的发病可能有相关性,其中GG基因型、G等位基因可能是AD发病的独立于ApoEε4等位基因的危险因素.ApoEε4等位基因是散发性AD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芳芳;王建平;蒋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淋巴细胞中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水平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the double stranded R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R)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lymphocytes,PBLs)中的表达及活性;探讨其水平及活性改变与AD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AD、PD及健康老年人各20例,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BLs中总PKR及磷酸化PKR(p-PKR)的表达,分析比较3组中PKR表达及活性的差异,并利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探讨PKR表达及活性与AD、PD病程和病情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总PKR、p-PKR蛋白表达水平在AD患者的PBLs中均明显升高(P<0.05),且总PKR的表达量与AD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99,P<0.01);在PD组PBLs中总的PKR与p-PKR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在AD患者中,PKR的异常表达及活化不仅体现在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可在PBLs中检测到,其表达量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有可能成为AD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价的外周标记物.

    作者:生晓娜;李潇潇;张晓炜;王珊;季光;郑为娜;张国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TRPV4对脑血管平滑肌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究新型钙离子通道香草醛受体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TRPV4)对自发性高血压(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大鼠脑血管平滑肌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离并培养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basilar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BASMCs),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TRPV4的表达.转染TRPV4 siRNA沉默TRPV4基因,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yclinD1、p-Rb、Bcl-2、cleaved-caspase-3/caspase-3、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结果 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BASMCs中TRPV4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而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BASMCs中,沉默TRPV4可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其凋亡;此外还可下调cyclinD1、p-Rb、Bcl-2、p-AKT、p-GSK3β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结论 沉默TRPV4能够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BASMCs细胞增殖,同时促进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抑制AKT/GSK3β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所以新型钙离子通道TRPV4可为今后靶向诊疗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冯辉;臧莉;赵振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以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arotid arter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评估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ubA)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并分析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收集一般资料、生化指标、支架植入资料、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分析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中CDUS评估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约为31.4%(11/35).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支架长度在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约为31.4%.ISR与吸烟、糖尿病、支架长度、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可以作为ISR的预测指标.

    作者:郭海峰;李韶;李晓凤;陈嘉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解偶联蛋白2基因-866G/A,Ala55Val及Ins/Del多态性对宁夏回族人群血清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以宁夏地区回族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UCP2基因多态性对血清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宁夏地区回族正常人群及回族脑缺血患者外周血样本,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各样本UCP2基因-866G/A、Ala55Val及Ins/Del多态性,利用试剂盒检测血清抗氧化物质SOD、TAOC、GSH含量.结果 宁夏地区回族健康人群中,UCP2基因-866位点GA基因型血清GSH值(125.78±4.55)U/L低于GG野生型基因型GSH值(130.35±10.68)U/L(P<0.05);脑缺血患者中Ins/Del位点组Ins/Ins基因型血清GSH值(108.71±8.30)U/L低于Del/Del基因型血清GSH值(116.43±8.24)U/L(P<0.05).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UCP2基因-866G/A,Ins/Del多态性可能影响宁夏地区回族人群血清GSH值.

    作者:梁雪云;姚子昂;马斌武;金毅然;韩怀钦;牛建国;何仲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大脑后动脉区梗死与后循环血管状态及危险因素关系

    目的 探讨大脑后动脉区梗死与后循环血管状态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头部MRI证实的首次新发大脑后动脉区梗死的患者192例,其中171例行CT血管成像,21例行DSA,排除有可疑心源性栓子来源的患者.根据头部MRI将梗死部位分为A(中脑组)、B(丘脑组)、C(颞叶内侧组)、D(胼胝体压部组)、E(枕叶组)、F(多部位梗死组)6组.比较PCA区梗死与后循环血管状态及危险因素的关系. 结果 (1)PCA区梗死病变分布:192例患者中A、B、C、D、E、F组分别为12例(6.3%)、74例(38.5%)、15例(7.8%)、11例(5.7%)、28例(14.6%)、52例(27.1%).(2)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状态:椎动脉病变66例(34.4%)合并大脑后动脉狭窄13例,基底动脉病变27例(14.1%)合并大脑后动脉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病变45例(23.4%),未发现血管病变69例(35.9%).(3)对PCA区梗死病变分布与后循环血管病变行单因素卡方检验:B组与基底动脉病变相关(x2=5.318,P=0.021);E组与PCA P4段病变相关(x2=18.556,P<0.001);F组与椎动脉、基底动脉病变相关(x2=4.386,7.059;P=0.036,0.008).(4)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合并高血压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26,P=0.001). 结论 大脑后动脉区梗死与后循环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尤其合并导致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时,更应重视血管检查,减少卒中再发.

    作者:尹书会;王默力;李坤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尿AD7c-NTP表达水平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价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表达水平的变化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方法 选取AD组58例(轻度AD组26例、中重度AD组32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CI组)52例和对照组6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各组患者尿AD7c-NTP值,通过MMSE量表评定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受试组尿AD7c-NTP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组和MCI组尿AD7c-NT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D组高于MCI组,中重度AD组高于轻度AD组.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轻度AD组、中重度AD组、MCI组尿AD7c-NTP表达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与病程呈正相关.ROC曲线所显示的曲线下面积为0.952(95%CI:0.913~0.992,P=0.000),当尿AD7c-NTP佳临界值为1.76 ng/ml时,诊断A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3.1%和90.3%.结论 尿AD7c-NTP的表达水平对于AD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凯;田立;刘晓婷;庞敬涛;宋蒙蒙;吕盼盼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管腔重构模式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研究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研究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CA)重构模式.方法 分析我院75例中重度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HRMRI序列上测量大脑中动脉窄处血管面积(VAMLN)和管腔面积(LAMLN)及参考处血管面积(VAreference)和管腔面积(LAreference),分别计算窄处管壁面积(W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重构分数(RI)、狭窄率(SR);根据重构分数分为阳性重构组和非阳性重构组,比较两组管壁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非阳性重构组和阳性重构组的RI分别为(0.86±0.10)和(1.36±0.3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窄层面,非阳性重构病变与阳性重构病变相比,VA、PA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1),LA、WA、PB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9,P=0.001,P=0.002),而SR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06).在参考层面非阳性重构和阳性重构之间VA具有显著差异(P=0.013),LA、WA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494,P=0.065).结论 HRMRI具有清晰显示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管壁特征的优势,对于评价病变的重构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在MCA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中非阳性重构同阳性重构一样常见.同非阳性重构模式相比,阳性重构模式的血管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更大,阳性重构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可见评价病变处管腔的重构模式可以帮助临床获取患者的更多信息.

    作者:张连雪;杨本强;王子文;李虹易;蔡晓楠;段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以发作性左眼外上斜视为主要表现的脑梗死1例报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 h,长不超过24 h,且无责任病灶的证据[1].现报道1例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少见的眼球运动异常,并误诊为海绵窦综合征,终进展为脑梗死的TIA患者,同时结合病史进行讨论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

    作者:余洋;张文霞;邵娜;孟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抗Ma2抗体相关脑炎7例报告

    抗Ma2(即副肿瘤相关神经肿瘤抗原的一种)抗体相关脑炎是一种抗细胞内抗原抗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脑炎,除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癫痫等边缘叶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LE)的典型临床表现外,还可有上位脑干和间脑功能障碍的症状,而且多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1].血清和(或)脑脊液Ma2-Ab阳性患者常并发肿瘤,常见于睾丸肿瘤[2]及肾上腺肿瘤.

    作者:梁婷婷;赵阳;姜兆彩;王蕾;刘兴国;杨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复发性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脑炎2例报告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LGI-1)抗体脑炎是自身免疫性脑炎中的一种较常见类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力障碍、低钠血症和面臂肌张力障碍样发作(faciobrachial dystonic seizures,FBDS),并发肿瘤者少见,早期诊断及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可改善大多数患者的预后[1].

    作者:王卓;楚超佳;景朝阳;曹杰;林卫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肌阵挛失神癫痫1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肌阵挛失神性癫痫(epilepsy with myoclonic absence,EMA)是一种以肌阵挛失神为主要发作形式的罕见癫痫综合征.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1989年将其定为症状性或隐源性全身癫痫综合征[1].2001年EMA被归为特发性全面性癫痫[2],在2010年ILAE癫痫发作分类中将其归为伴特殊表现的失神发作.

    作者:曲歌;王江涛;李春女;张巍;张艳凤;杨立彬;梁建民;陈银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笑气滥用致周围神经病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一氧化二氮(N2O)亦称笑气,是毒性较小的吸入性镇痛麻醉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口腔科领域.然而,长期接触笑气可导致脊髓神经病、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周围神经病等神经系统损害;妄想、谵妄等精神症状;以及纵膈气肿、冻疮等[1].这里我们报道1例笑气滥用导致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杨坚炜;叶静;李妍;林一聪;王玉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和Notch3基因突变的亚洲研究现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少见的单基因遗传脑小动脉疾病.CADASIL由19号染色体短臂上的Notch3基因突变所致,可在世界范围、不同种族间起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

    作者:梁静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常见的引起死亡和致残的原因之一,2013年全球大约有650万人因脑卒中死亡,脑卒中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1].在美国每年大约有79.5万例脑卒中发生,平均每40 s发生一次脑卒中,每4min就有1例死亡发生[1].缺血性脑卒中大约占脑卒中85%,局部血液供应受阻可引起一系列缺血事件,患者出现瘫痪、语言障碍、失明、甚至死亡等[2].

    作者:金凤;张哲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MicroRNAs在动脉易损斑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血管的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其实质是血管壁、血流和血液有形成分三者中单发或多发性异常并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病理改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初的脂斑脂纹发展为复杂的易损斑块及破裂的过程中涉及多种病理改变.

    作者:郝玉蕾;辛美萤;朱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颅超声评价中缝核与帕金森病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变和路易小体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尤其是在发病早期,尚缺乏有效的实验室诊断金标准.主要临床表现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主要有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及感觉异常等.

    作者:刘雪娇;张丽;张永方;王亦心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研究

    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卒中发病率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全部卒中的80%[2],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梗死中常见的类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间窗内(<4.5 h)静脉溶栓治疗方法是首选之一[3],尽管静脉溶栓对于所有严重程度的患者均有获益,但仍有70%以上卒中患者遗留残疾(modified Rankin Scale,mRS 2~6)[3].另一方面,静脉溶栓后约有1/3的患者出现症状反复或加重,且指南并不推荐24 h内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卒中进展.

    作者:李聪;代英杰;郭东;果巍;吕关健;蒋智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