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3-2754
  • 国内刊号:22-1137/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1984
  • 周期: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100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
  • 神经病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8期文献
  • 阿尔茨海默病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 遗传变异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遗传多态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TaqManPCR方法检测VDR基因FokI和ApaI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基因型与AD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FokI位点的Ff可以显著增加个体AD的发病风险(调整OR=1.65,95%CI=1.18~2.32),未发现ApaI位点多态性与AD的发病风险存在显著关联;与fa单倍型相比,Fa单倍型在病例组的分布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调整OR=0.66,95%CI=0.51~0.85);在AD组和健康对照组中,FokI位点不同基因型分组中血清25(OH)D3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3.15,P=0.04).结论 VDR基因遗传变异与VD的发病风险存在关联.

    作者:史曜维;庄晓伟;朱磊;王稀琛;刘寒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姜黄素对于老年痴呆症模型大鼠外周血单个 核细胞中组织蛋白酶B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老年痴呆(AD)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溶酶体中组织蛋白酶(Cat B)的表达及对Aβ的降解能力的作用;同时探讨对于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Aβ1-42微量注射至SD大鼠右侧海马制作AD模型大鼠,假手术组海马注入等量PBS.于建模后随机分为AD模型组及姜黄素干预组,姜黄素干预组给予300 mg/(kg·d)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的姜黄素连续腹腔注射7 d,AD模型组以及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DMSO;术后第9天心脏穿刺采集大鼠外周血,并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定量PCR方法及酶活性分析法检测其中Cat B表达;采用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水迷宫试验分别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 与假手术组及AD模型组相比较,经姜黄素处理过的干预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at B表达及活性均上调;且经姜黄素干预后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21).结论 姜黄素可以上调AD模型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t B表达及活性;姜黄素有改善Aβ1-42诱导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

    作者:陈汉泽;李进伟;师含;滕伟禹;田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死的血浆代谢标志物研究

    目的 通过血浆代谢组学研究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S)、疾病对照患者(DC)和健康对照者(HC)的血浆代谢组.利用正交偏小二乘法明确任意两组间的代谢物差异,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含量异常的代谢物对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S与DC组、S与HC组、DC与HC组间分别有26、16、23种含量不同的代谢物.其中,12种代谢物在S组与DC组和S组与HC组间均差异显著.ROC曲线检测显示这12种代谢物中的丁酸、2-哌啶甲酸、焦谷氨酸和棕榈酸对于脑梗死的诊断均有较高敏感性或特异性.结论 代谢组学研究是探寻脑梗死生物学标志物的有力工具.丁酸、焦谷氨酸、2-哌啶甲酸和棕榈酸可能成为脑梗死的潜在诊断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李深;徐桂莲;张兴哲;孙正武;储成艳;耿欣;高鹏;蓝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氧化应激及尿酸水平在难治性癫痫中的潜在作用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及尿酸水平在难治性癫痫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和非难治性癫痫患者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C)、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活性(GSH-Px)及尿酸(Uric acid)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非难治性癫痫组相比,难治性癫痫组患者的血清MDA水平增高,TAC、GSH-Px水平降低,Uric acid水平降低.结论 氧化应激可能参与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尿酸可能为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但仍需要大量的临床及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尹小花;王雪;孟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P300、MMN在诊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 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MCI、AD患者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MMN)的变化特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MCI和AD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32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患者分为MCI、AD两组,并选取21名健康对照组(NC),分别采集4 h脑电及P300、MMN相关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D组P300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且AD组患者的P300波幅、潜伏期与神经心理学测试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P300作为一项可靠的指标,能较为灵敏、客观的评估认知功能,其敏感性高(其潜伏期敏感性高于波幅),特异性较低;与视频脑电图相比,P300对于AD诊断更为敏感,尤其是痴呆早期患者.

    作者:张楠;吕玉丹;胡明辉;孙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卵圆孔未闭封堵与药物比较预防卵圆孔未闭相关隐源性卒中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封堵治疗与药物治疗在预防PFO相关隐源性卒中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同时辅以手工和其他检索,收集关于PFO封堵治疗与药物治疗在预防PFO相关隐源性卒中复发的所有文献,检索时间截止2018年4月.由两名作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检索以及提取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入选5篇文献,均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3627名患者.与药物治疗相比,PFO封堵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复发率(OR=0.43,95%CI:0.21~0.90,P=0.02);在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复发上,两组治疗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0.79,95%CI:0.53~1.19,P=0.26);在新发房颤率上,PFO封堵组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OR=4.93,95%CI:1.74~13.94,P=0.003);在全因死亡率(OR=0.79,95%95%CI:0.39~1.61,P=0.52)和主要出血率(OR=0.76,95%CI:0.32~1.81,P=0.54)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预防卵圆孔未闭相关隐源性卒中复发的治疗上,与药物治疗相比,PFO封堵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复发率,但同时PFO封堵治疗的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较高.

    作者:马莉花;王满侠;李秀丽;胡浩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CAG重复长度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 发病年龄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CAG重复长度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发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关于CAG重复长度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发病年龄相关性的文献,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12篇文献.总样本量为411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CAG重复长度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发病年龄合并相关系数及其95%CI-0.9952(-1.10;-0.90).亚组分析显示,CAG重复长度与SCA3发病年龄随年份的增加,相关性随之减小.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测出的相关系数值降低.种族不同,测出的相关系数有差异.对结果评估分析发现,种族能解释异质性的来源,本次Meta分析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1)CAG重复长度与SCA3发病年龄存在强烈负相关,即CAG重复长度越长,SCA3发病年龄越小;(2)CAG重复长度占SCA3发病年龄差异的40.6%,种族差异对SCA3发病年龄存在影响.

    作者:余立丹;李海江;孟徐;杨丹;陈涛;李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空腹血糖、血脂、尿酸的关系.方法 不稳定斑块组83例,同期稳定斑块组75例,比较两组外周血各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高于稳定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淋巴细胞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低于稳定组(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W(OR=1.321,P=0.022)、血糖(OR=1.612,P=0.023)、尿酸(OR=1.010,P=0.004)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W、血糖、尿酸是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冯彩霞;王孺贤;乌兰;高丽芝;王增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芬戈莫德在脑白质缺血损伤中的神经保护研究

    目的 以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为研究切入点,研究S1P受体激动剂芬戈莫德(FTY720)在小鼠低灌注脑白质损伤后对髓鞘脱失、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在小鼠低灌注脑白质损伤后FTY720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吞噬的影响,FTY720对少突胶质细胞存活、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狭窄(BCAS)模型,通过8臂迷宫行为学测试方法探究FTY720对小鼠造模后认知功能的影响;LFB染色观察FTY720对小鼠造模后髓鞘的影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TY720干预后小胶质细胞在小鼠低灌注损伤后一个月的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小鼠低灌注白质损伤模型(BCAS).FTY720干预后,白质区域损伤情况明显好于空白对照组.FTY720在低灌注后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吞噬,减轻小鼠的认知功能损害.结论 慢性低灌注可以造成选择性的脑白质损伤以及认知功能障碍;FTY720在低灌注后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吞噬,减少髓鞘脱失,改善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减轻小鼠的认知功能损害.因此FTY720有望成为缺血性脑白质损伤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秦川;樊文慧;刘倩;张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Th17通过NF-κB和P38调控急性脑梗死 大鼠炎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Th17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炎症损伤的调控作用.方法 手术制备急性脑梗死大鼠(MCAO 24h,MCAO 72h)模型,通过评价各组小鼠神经行为学情况进行模型鉴定,符合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者继续进行后续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和p-P38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MCAO 24 h和MCAO 72 h组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0.73±0.17),(10.83±0.69),(14.47±1.30)];NF-κB P65和p-P38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但与作用时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1±0),(1.74±0.16),(1.93±0.2)][(1±0),(1.29±0.12),(1.32±0.05)].结论 Th17是参与脑梗死发生后脑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NF-κB P65和p-P38的活化,而引起下游多种免疫细胞的成熟和活化,通过促炎性因子等引起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并导致组织破坏.因此Th17细胞及其效应分子也许可以为急性脑梗死后继发性脑水肿和脑损伤的预防/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田嘉莹;盛宝英;韩凤;姜尧佳;李丛言;毕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3D ASL-DWI与FLAIR-DWI双MISMATCH技术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评估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不明时间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30例,行DWI、FLAIR、3D ASL、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扫描.30例患者同时满足3D ASL灌注减低区/DWI高信号区>1.2且FLAIR在相应的DWI高信号区未显影,对其中MRA发现有大血管闭塞的20例患者行静脉溶栓后的血管内治疗(桥接治疗,血管均达到mTICI分级2b/3级再通).同时连续选取明确时间窗内(<4.5 h)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患者45例,其中单纯静脉溶栓16例,桥接治疗29例(血管均达到2b/3级再通).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两组90 d mRS评分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不明时间窗组与明确时间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90 d mR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明时间窗组桥接治疗颅内出血1例,明确时间窗组静脉溶栓颅内出血1例.结论 3D ASL-DWI与FLAIR-DWI双不匹配技术可作为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的有效评估手段.

    作者:温宏峰;金迪;李继来;王培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新型AMPA受体拮抗剂对脑梗死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新型AMPA受体拮抗剂他仑帕奈(Talampanel,TAL)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组)、TAL组,根据TAL组给药时间的不同,分TAL0 h、TAL1 h、TAL3 h、TAL5 h 4个亚组.利用线栓法建立大脑右侧中动脉脑梗死模型.Z-Longa评分;TTC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梗死周围区caspase-3的表达及梗死皮质区神经元数量.结果 与MCAO组相比,TAL各组海马CA1脑水肿和神经元病理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及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P<0.05),梗死周围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小(P<0.05),梗死皮质区存活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5),而TAL5 h组较TAL0 h、TAL1 h、TAL3 h给药组相比,脑保护作用减弱(P<0.05).结论 他仑帕奈可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缩小脑梗死体积,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脑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随着时间延长,脑保护作用会减弱.

    作者:许位;石秋艳;孙原;李冬梅;李弘;王翠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帕金森病的血红蛋白变化特点和经颅超声特征

    目的 探讨PD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化特点和经颅超声特征,寻找辅助诊断PD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原发性PD患者38例(男18例,女20例)和同期就诊的健康者42例(男19例,女23例),进行Hoehn&Yahr分级,收集他们的血红蛋白结果,并行经颅超声检查、测量黑质强回声≥Ⅲ级的区域面积.分析血红蛋白、黑质强回声面积的特点及其与Hoe-hn&Yahr分级的关系.结果 38例患者中PD患者中黑质强回声≥Ⅲ级者28例,42例健康者中黑质强回声≥Ⅲ级者3例.PD组的血红蛋白水平、铁蛋白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4,P=0.014;t=-3.669,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红蛋白与Hoehn&Yahr分级存在负相关(r=-0.477,P=0.02),黑质强回声面积与Hoehn&Yahr分级存在正相关(r=0.469,P=0.003).结论 P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低,黑质强回声增强,并且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对P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勋;刘恒方;张敏;吴世陶;张植;郭亚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初步探讨抗AQP4-抗体特异性及视神经脊髓炎 谱系疾病与结核性脑膜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诊断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的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anti-aquaporin-4 antibody,anti-AQP4-Ab)的特异性及与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否相关联.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30例TBM患者、87例NMOSD患者以及30例正常人,采用细胞转染免疫荧光法(cell based transfection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CB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抗AQP4-Ab的表达情况,同时对TBM组和NMOSD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两种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结果 TBM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AQP4-Ab均为阴性,而NMOSD组抗AQP4-Ab阳性者55例(63.2%).TBM组患者出现颅内压升高、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外观呈黄色,蛋白和细胞数升高、糖和氯含量下降、并伴有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增快等,实验室检查异常情况明显高于NMO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TBM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到抗AQP4-Ab,进一步支持抗AQP4-Ab对诊断NMOSD的特异性,也未发现TBM与NMOSD之间确切的相关性,对于抗AQP4-Ab阴性的与结核病相关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ongitu-dinally extensive transverse myelitis,LETM)或视力改变是否应该诊断为NMOSD值得进一步探讨.鉴于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临床上在没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证据的支持下应用抗结核治疗应慎重.

    作者:刘彩云;朱明勤;冯丽娜;祝捷;韩利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H型高血压与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7月在青岛城阳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原发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合并Hcy升高分为3组:非H型高血压组、H型高血压1组、H型高血压2组;3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中文版(M0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根据MMSE评分、MoCA及ADL评分,将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障碍组.结果 与非H型高血压组相比较,H型高血压1组及H型高血压2组的MMSE评分及MoCA评分降低;与H型高血压1组相比较,H型高血压2组的血浆Hcy水平显著升高,MMSE评分及MoCA评分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MoCA评分与餐后血糖及血浆Hcy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且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杨延芳;孙红国;江毅;王文蕾;袁蕾;贾玉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糖尿病伴发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1例报告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近30 y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升高. 糖尿病并发症,特别是神经系统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快速升高,常见的包括糖尿病相关脑血管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性肌萎缩、糖尿病性假性脊髓痨等,约占到糖尿病患者的50%以上. 其神经系统少见并发症也受到临床的重视.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一种快速眼动期睡眠中反复出现的肌张力不消失和相位性肌肉活动增加的现象,并出现与梦内容有关的复杂行为的睡眠障碍[1,2].迄今糖尿病合并的RBD鲜有报道. 本文将介绍1例糖尿病假性脊髓痨伴RBD的患者,并就其可能机制进行分析.

    作者:庞效敏;韩晓鸥;石艳敏;邓方;崔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免疫营养对重症肌无力围术期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AchR-Ab)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和补体参与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 MG可累及咀嚼肌和吞咽肌,甚至全身肌肉,从而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导致负氮平衡,使自身的免疫功能减低. 而手术治疗更加重了负氮平衡,不仅延长患者恢复时间,而且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哲峰;张舸;高鲲;杜海荣;马丽娜;金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全脑血管造影后出现造影剂脑病2例报告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脑血管介入治疗越来越普及,造影剂脑病( contrast induced encephalopathy,CIE)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包括偏瘫、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皮质盲、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严重者可致脑出血,甚至死亡,正确认识该病,早期诊断并给予积极处理能有效防止患者不可逆损害的发生.

    作者:信宏;李浩;史壮宏;朱艳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复发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炎症1例报告

    脑淀粉样血管病( CAA)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1].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炎症( CAA-I )是其罕见的可治疗的临床亚型,危险因素为APOE4基因. 头部MRI呈现可逆的皮质或皮质下白质高信号,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我们收治1例复发的CAA-I患者,基因检测示APOEε4/ε4型,重复激素治疗有效. 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现芳;刘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以脑出血为首发症状的CADASIL临床分析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with subcortical in-facts and leukoencphalopathy,CADASIL)是由于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非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 其常见临床表现为缺血性卒中、先兆型偏头痛及渐进性认知功能下降[1] ,脑出血为首发症状罕见. 本文报道2例以脑出血为首发症状并且基因确诊的CADASIL如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晶贞;郑维红;苗佳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铁死亡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铁死亡( Ferroptosis)是一种铁离子依赖的、以脂质过氧化产物和致死活性氧的积累为特点的非典型的细胞死亡方式,近几年的机制研究发现,铁死亡参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将系统的介绍铁死亡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新研究进展,为临床、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作者:李燕新;郝延磊;杨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偏头痛与颈部动脉夹层:复杂关联

    偏头痛与颈部动脉夹层(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eAD)似乎是两种非常不同的疾病,然而近几年研究表明两者具有共同的流行病学、临床和遗传学特征. 偏头痛是较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影响约18%女性和6%男性[1] ,临床上多出现严重的偏侧头痛,可伴随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 CeAD常继发一侧头颈部持续中重度疼痛,可表现为偏头痛样发作. 国外研 究 结 果 表 明 CeAD 发 生 率 约 ( 2. 6 ~ 3. 0 )/(10万人·y);但是由于无症状的CeAD存在,现有发病率可能被低估[2]. 尽管多数观点认为偏头痛主要是大脑功能障碍,但我们发现偏头痛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液高凝状态[3]以及血管反应性改变[4];而CeAD是指颈部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流入其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继而引起动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样改变,也属于血管病变. 有研究表明偏头痛,尤其先兆偏头痛,增加脑卒中风险[5]. 尽管 CeAD发病率较低,但却是青年卒中的重要病因. 国外资料显示CeAD引起的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在小于45岁青年中比例却可高达8% ~25% [6,7]. 文献表明有偏头痛病史的CeAD患者,起病时多出现头痛,而出现CeAD后,偏头痛发作却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关注CeAD中的偏头痛,对于快速识别仅以头痛为临床表现的CeAD,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可以进一步预防卒中的出现. 多项研究表明在CeAD患者中,偏头痛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提示CeAD和偏头痛可能相关. 因此本文对现有偏头痛和CeAD相关联证据及其潜在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武守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癫痫发病机制

    线粒体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人体的能量工厂,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 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主要场所,为细胞活动提供了化学能量.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粒体负责神经元正常电活动和突触传递所需能量以及神经递质的合成、钙离子内环境稳定、氧化还原信号、活性氧簇的生产和调节、神经元的凋亡.一方面,癫痫发作可导致线粒体损伤[1];另一方面,线粒体功能障碍可导致癫痫发作[2] ,由此可见,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癫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此了解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癫痫发病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治疗至关重要,并有可能为由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癫痫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49例儿童烟雾病手术疗效分析

    烟雾病( MMD)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特征病变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以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内膜缓慢进行性增厚,管腔逐渐变窄,重至闭塞,从而导致脑底穿动脉代偿性扩张,烟雾病首次由日本学者Takeuchi和Shimizu在1957年报道为双侧颈内动脉增生不良. 日本的流行病学研究,烟雾病的年发病率为3~6/100万,有两个发病高峰,5~9 岁之间的第一高峰;40 ~45 岁之间为第2 个高峰,男女比例约为1. 8: 1[1,2]. 儿童以缺血型多见,临床上常以肢体无力、失语、智能减退、癫痫发作、不自主运动与精神症状等为首发症状,但临床表现各异,极易误诊. 头部增强CT及MRI、DSA是诊断MMD的辅助检查手段,DSA也作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虽然因其病因不明,还没有根治性的治疗方法,但外科手术对改善MMD患者脑缺血的作用是肯定的[3,4].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8月-2017 年8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9例烟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儿童MMD患者手术前的临床表现、手术疗效进行了分析讨论.

    作者:李牧;杨波;李红伟;李东鹏;孙向;仇宇宁;樊昊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