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3-2754
  • 国内刊号:22-1137/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1984
  • 周期: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100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
  • 神经病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4期文献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Adropin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血清Adropin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血清Adropin在动脉粥样硬化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84例脑梗死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IMT,分为内膜正常组(n=20)、内膜增厚组(n=38)、斑块形成组(n=2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dropin含量,分析颈动脉IMT与血清Adropi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IMT正常组血清Adropin水平明显高于IMT增厚组和IMT斑块组(均P<0.01),IMT增厚组血清Adropin水平明显高于IMT斑块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r=0.342,P=0.001)、收缩压(r=0.536,P=0.000)、LDL-C(r=0.285,P=0.009)、尿酸(r=0.282,P=0.009)呈正相关,与Adropin呈明显负相关(r=-0.500,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尿酸、LDL-C、收缩压、Adropin下降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Adropin水平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加重而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作者:郭莉;朱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海人藻酸致急慢性癫痫模型中Nrf2的变化及其对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 探讨海人藻酸致急慢性癫痫模型中Nrf2的变化及其对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大鼠海马内注射浓度为(1 μg/μl)海人藻酸(KA)1.0 μl后,随机分为模型24 h组(急性模型组)及模型28 d组(慢性模型组),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组10只.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的变化;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测定Nrf2的表达.结果 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24 h组与模型28 d组尼氏小体均减少,但以模型28 d组减少显著;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模型24 h组的表达增加,模型28 d组表达则减少.结论 Nrf2在急性模型表达上调,具有抗氧化作用,进而保护神经元;慢性模型中则不具有抗氧化作用,神经元受损.

    作者:齐越;向绍杰;姜鸿;李纪彤;秦文艳;刘小虎;韦丹;张冰冰;贾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海拔地区藏、汉族健康人脑血管反应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海拔藏汉族及不同海拔汉族健康成年人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的差异,以及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OS,eNOS)对脑血管反应性可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世居青海果洛(海拔3800 m)健康藏族45人为高海拔藏族组;在当地生活10 y以上的健康汉族45人为高海拔汉族组;世居青海西宁(海拔2200米)健康汉族45人为中海拔汉族组;世居四川广汉(海拔450米)健康汉族45人为低海拔汉族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评估研究人群CVR,用硝酸还原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NO和eNOS水平.结果 (1)世居高海拔藏族组CVR、血浆NO及eNOS含量与高海拔汉族组无显著差异(P>0.05);(2)低海拔汉族组CVR、血浆NO及eNOS含量明显高于中海拔汉族组(P<0.05);(3)中海拔汉族组CVR、血浆NO及eNOS含量明显高于高海拔汉族组(P<0.05);(4)低海拔汉族组CVR、血浆NO及eNOS含量明显高于高海拔汉族组(P<0.05);(5)随着海拔高度越高,汉族健康人CVR、血浆NO及eNOS含量也越下降(P<0.05).结论 高海拔地区藏汉族之间脑血管反应性没有明显差异;不同海拔汉族健康人群之间脑血管反应性有明显差异,且随着海拔高度逐渐升高,脑血管反应性逐渐下降,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脑血管反应性可能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高雁青;吴世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Klotho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 入选1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匹配152例健康为对照组,对血脂、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等指标进行采集,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FGF23和Klotho蛋白水平,颈动脉As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血清中FGF23水平与其他观察指标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傅增辉;孙洪英;刘松;贺淑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吸烟状态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

    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观察吸烟状态是否会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氯吡格雷疗效产生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2014年10月首次发病的急性非心源性栓塞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并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202例,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连续服用氯吡格雷每日75 mg,5 d后,抽取外周静脉血,用血栓弹力图仪测定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率.结果 与非吸烟组相比,吸烟组患者氯吡格雷诱导的二磷酸腺苷抑制率更高(55.29%±25.92% vs 53.25%±27.02%,P=0.589),出现氯吡格雷反应低下(二磷酸腺苷抑制率<30%)的患者比例更低(15.8% vs 19.5%,P=0.49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非心源性栓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吸烟有提高氯吡格雷反应性,增强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趋势.但吸烟者中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反应的变异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张倩;王媛;丁建平;曹清禹;王默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柚皮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柚皮苷(Naringin,NR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星形胶质细胞是否参与其中.方法 柚皮苷连续灌胃7 d后进行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缺血2 h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24 h后TUNEL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数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eosin,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缝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43,Cx43).结果 同模型组相比,柚皮苷预干预后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细胞损伤明显减轻.免疫染色显示柚皮苷可以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程度,同时Cx43的表达也有所降低(P<0.05).结论 柚皮苷预干预可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保护作用同降低星形胶质细胞Cx43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刘微;张洋;郭建超;练鹏影;吴敏华;丁文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健康SD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耳缘静脉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饲养10 w后,随机抽取6只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明确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然后把模型组随机分为高脂组(100 g/d)和灯盏细辛组[5 ml/(kg·d)腹腔注射].实验10 w、18 w取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组织形态学方法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第10周,高脂组和灯盏细辛组血清TNF-α、IL-6、CRP、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形成;第18周,灯盏细辛组血清TNF-α、IL-6、CRP、MCP-1水平明显低于高脂组,动脉粥样斑块明显减轻.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具有抑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可能与降低TNF-α、IL-6、CRP、MCP-1的分泌有关.

    作者:苏懿;蔡海荣;黄永莲;黄钜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体外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rhEPO对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OGD)损伤的保护作用及rhEPO的作用剂量及作用时间.方法 新生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7 d~11 d,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GD损伤组和rhEPO处理组.(1)建立皮质神经元的OGD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rhEPO(0.1、1、10、100 U/ml);(2)在不同时间(OGD损伤后0 h、24 h、48 h)给予10 U/ml rhEPO.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与OGD损伤组比较,rhEPO(0.1、1、10 U/ml)处理可增加OGD损伤的皮质神经元的存活率(P<0.05),且浓度为10 U/ml时rhEPO保护作用强(P<0.05).皮质神经元OGD损伤后立即加入rhEPO(10 U/ml)保护作用强(P<0.05),损伤后24 h及48 h给药没有增加皮质神经元存活率.结论 rhEPO对体外缺氧缺糖损伤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rhEPO有效浓度为0.1~10 U/ml,且其浓度为10 U/ml时保护作用强;rhEPO 在神经元损伤后立即给药保护作用强.

    作者:王妮;郝宁;杜和谦;吕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严重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严重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筛选标准连续收集2015年4月-2016年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通过头部核磁共振评估脑白质疏松症Fazekas评分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来分析严重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608例患者,包括Fazekas评分为0的对照组415例和Fazekas评分为3~6的病例组19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高龄(G3 vs G1:OR 10.81,95%CI 2.76~42.38,P=0.001;G4 vs G1:OR 28.40,95%CI 7.02~114.95,P<0.05;G5 vs G1:OR 68.79,95%CI 14.22~332.92,P< 0.05)、脑动脉粥样硬化(OR 1.98,95%CI 1.07~3.65,P=0.029)和高血压病(OR=4.84,95%CI=2.65~8.85,P<0.05)与严重脑白质疏松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高龄、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病可能是严重脑白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封红亮;张帅美;罗征进;徐艳;张仁伟;刘煜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ASL在急性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在急性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HT)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8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43例急性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GE3.0T超导MRI扫描仪进行常规序列、磁敏感(SWI)和ASL检查,通过软件后处理获取SWI小密度投影及CBF伪彩图.通过观察MR检查结果,依据缺血梗死区不同灌注状态分为高、低灌注组,分析缺血梗死区不同灌注状态与HT的相关性;依据梗死核心区灌注状态分为高、低灌注组,分析梗死核心区灌注状态与HT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入组患者43例,其中缺血梗死区高灌注22例,发生HT 14例(63.64%);缺血梗死区低灌注21例,发生HT 5例(23.81%),HT与缺血梗死区灌注状态相关(P<0.05).梗死核心区高灌注8例,发生PH型HT 4例(50%),梗死核心区低灌注35例,发生PH型HT 3例(8.57%),梗死核心区高灌注与PH型HT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HT发生及类型与缺血梗死区灌注状态具有相关性,ASL检查可为临床提供HT评估信息,对于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建国;李士坤;符大勇;孟云;马先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对脑梗死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是否通过抑制脑梗死大鼠脑内的炎症反应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为250~300 g,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pMCAO),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溶剂组(Vehicle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BMMNCs组).其中BMMNCs组于造模24 h后经尾静脉注射含1×107 BMMNCs的PBS细胞悬液200 μl;溶剂组注射等量的PBS溶液,分别于24 h、72 h.7 d 采用Zea-Longa 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TTC 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炎性介质环氧化酶-2(COX-2).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 (1)各时间点模型组Zea-Longa 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0.05),BMMNCs 组低于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 <0.05),模型组与溶剂组相比无差异(P >0.05);(2)各时间点模型组COX-2 和IL-1β水平明显均高于假手术组(P <0.05),BMMNCs 组低于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 <0.05),模型组与溶剂组相比无差异(P >0.05).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通过抑制梗死后脑内免疫炎症反应,显著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这一治疗作用可能与下调COX-2.IL-1β的表达有关.

    作者:陈宁宁;王建平;刘恒方;张敏;赵源征;付晓杰;余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钙调神经磷酸酶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的影响.方法 采用 Aβ1-42海马注射建立AD模型,以他克莫司(FK506)干预.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RT-PCR、免疫组化以及明胶酶谱技术检测海马区MMP-9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P<0.01),MMP-9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酶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FK506干预后,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其海马区MMP-9基因转录减少、酶活性降低(P<0.05).结论 抑制CaN激活可改善AD症状,可能与影响MMP-9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倩倩;阳洪;石胜良;韦柠琳;陈仕检;林保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染色体9p21.3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和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患者染色体9p21.3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55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无斑块为对照组231例、单斑块组67例、多斑块组258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用SPSS 19.0软件统计数据.结果 斑块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多于无斑块组(P<0.05).颈动脉斑块与入院时的NIHSS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无论是在小于等于65岁还是超过65岁两个年龄段,9p21区带上所有6个SNPs(rs10757278、rs1333049、rs2383206、rs1537378、rs4977574和rs2383207)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无斑块组(对照组)与斑块组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发现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导致严重神经功能缺损(P<0.001;OR=2.29;95%CI=1.54~3.40).单斑组、多斑组患者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分别为无斑块组的1.87倍(95%CI,1.02~3.42;P=0.043)和2.42倍(95% CI,1.59-3.66;P<0.001),而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大小与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6个9p21.3区域SNP位点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无关联性;急性脑梗死发病期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有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孙家兰;杨康;黄澍;胡荣郭;傅毅;李龙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1,25(OH)2D3减轻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

    目的 探讨1,25(OH)2D3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造模前,通过一个月低维生素D饮食喂养,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局部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和1,25(OH)2D3组(治疗组).造模前3 d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2.4%乙醇,治疗组腹腔注射1,25(OH)2D3,共持续6 d.再灌注72 h后,Zea Longa法对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重法测量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RT-PCR法检测缺血侧半球IL-1β mRNA和TNF-α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半球NF-κB p65和Claudin-5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72 h,治疗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较低,缺血侧半球脑含水量、IL-1β mRNA、TNF-α mRNA和NF-κB p65表达显著减少,Claudin-5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OH)2D3减轻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其机制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有关.

    作者:石艳超;陈秀菊;郭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金钗石斛多糖上调锌指蛋白A20表达减轻大鼠缺血性脑损伤

    目的 观察金钗石斛多糖调控锌指蛋白A20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金钗石斛多糖治疗组(200 mg/kg)、金钗石斛多糖治疗+A20沉默组和金钗石斛多糖治疗+空病毒载体组.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金钗石斛多糖对锌指蛋白A20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检测磷酸化IKKβ蛋白和胞核p65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分别从再灌注6 h和12 h开始,金钗石斛多糖治疗组大鼠脑组织A20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明显增高(均P<0.01).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金钗石斛多糖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01),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脑组织磷酸化IKKβ和胞浆p65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分别为P<0.001,P<0.01);而A20沉默则逆转了金钗石斛多糖上述治疗效果,各项指标均明显恶化(均P<0.01).结论 金钗石斛多糖通过上调锌指蛋白A20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大鼠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詹剑;李小琼;郝仁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cy表达及颈动脉硬化的研究

    脑卒中是由动脉闭塞或脑内出血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5%~95%,每年全世界大约有550万人死于脑卒中,它是致残的主要原因[1].脑梗死又是常见的脑卒中疾病,能够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坏,导致患者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大约全世界糖尿病患者超过3.82亿,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人类第七死亡原因[2,3].

    作者:金凤;张哲峰;祖艳颖;王小红;项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以多颅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神经结节病1例报告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1,2],主要累及肺及淋巴结,也可表现为多系统受累,女性多于男性,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致漏诊、误治,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结节病的金标准[3,4].仅3.5%~5%的结节病累及神经系统[5,6],即神经结节病,其中50%~75%可导致颅神经病变,以面神经麻痹常见[7],其中第V、VI、IX、X对颅神经很少受累[8,9].现报道1例以多颅神经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神经结节病.

    作者:李雪丽;张心怡;熊发奎;王伟;徐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疑似为脑炎的复方感冒药中毒1例报告

    药物中毒在临床非常常见,详细明确的用药史对诊断至关重要,但多数情况下,因患者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且患者无法及时提供用药史,给临床诊断造成干扰,使临床误诊和误治率大大增加.本文报道疑似为脑炎的复方感冒药中毒1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杜娜;毛西京;朱博驰;于挺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慢性偏头痛的微创治疗进展

    慢性偏头痛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以复发性中度到重度头痛为特点,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我国人群患病率为9.3%,高频率的偏头痛增加了颈部疼痛及颈部疾病的风险[2].偏头痛造成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已经高于癫痫、脑卒中和帕金森病[3].所以,慢性偏头痛的治疗受到国内外医学的极大关注.目前,药物是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常用方法.然而,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曲坦类、镇静剂及非甾体抗炎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心脑血管事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药物过量性头痛等不良反应[4].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偏头痛的微创治疗进行了机制和疗效方面的研究.本文就偏头痛的微创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凯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该病发病率高,在美国、欧洲及澳大利亚约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10%~15%,在亚洲国家可达20%~30%,而脑出血急性期病死率可高达30%~40%[1].高血压是脑出血常见的原因,而脑出血后并发的血压升高可能使血肿范围扩大,故脑出血后的血压管理受到了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近年来多项国内外研究已证实脑出血急性期强化降压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2,3],同时多项研究显示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对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类型血管病变,在强化降压的同时可能出现脑组织低灌注而造成继发性脑损伤,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脑血流灌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进行介绍.

    作者:赵璐;马虹印;郭珍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成人葡聚糖体疾病的研究进展

    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糖原代谢异常性疾病[1~3].根据酶缺陷或转运体的不同可分为多个类型.其中GSDⅣ型是由糖原分支酶(the glycogen branching enzyme,GBE)缺乏引起的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疾病[4].GSDⅣ型具有临床异质性,影响不同年龄的不同器官,伴随内脏和(或)神经肌肉受损.根据残余GBE酶活性的量,临床上可区分的疾病形式[4]包括:完全丧失GBE酶活性,一般发生在胎儿期或婴儿期,主要影响肌肉和肝脏,为致死性;而低至5%~20%的残余酶活性会影响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及肌肉,导致在幼年或成年发病[4],后者称为成人葡聚糖体疾病(adult polyglucosan body disease,APBD).

    作者:雷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神经结节病的诊治进展

    结节病(S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可能是基因易感人群暴露于不明抗原的一种过度的肉芽肿性反应结果[1].1877年英国医生Hutchinson首次报道了1例皮肤结节病,后来的研究发现,它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以肺部和胸内淋巴系统为常见,神经系统受累较少见,不到5%的结节病患者侵犯神经系统[1],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称为神经系统结节病(neurosarcoidosis,NS).在1%的情况下,它只侵犯神经系统,称为孤立性神经结节病[2].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但关于该病的研究只有少量的报道,该病常无特征性症状及体征,临床表现多样,临床极易误诊.本研究通过对NS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王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垂体瘤卒中的研究进展

    垂体卒中(pituitary apoplexy,PA)是出血或梗死的垂体腺瘤在蝶鞍内快速扩张,进而压迫临近结构(海绵窦及第三脑室等),以突发的头痛、急性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后,男性较女性多.临床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眼肌麻痹以及意识障碍.常用的辅助检查是核磁共振.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手术治疗包括经蝶窦入路手术和开颅手术,多数报告认为经蝶窦入路手术对患者预后更佳.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激素替代治疗.

    作者:金勇;金鑫;田沁森;李国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32例的疗效观察

    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是指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 h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治疗目的主要是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供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治疗有很多,包括溶栓、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以及神经保护等[1],虽然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方法,但其严格的适应证和时间窗要求,使得许多进展型脑梗死患者无法从中受益,而注射用尤瑞克林具有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减少脑梗死面积等作用,成为新近研究的热点,本实验观察应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3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壮宏;李浩;朱艳春;信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管内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及原因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前循环不同部位血管病变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血管内治疗所采取的不同方法以及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6年12月采用单纯Solitaire FR支架行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中间导管吸栓或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5例具有代表性的前循环不同部位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闭塞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颈内动脉末端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例、M2段主干闭塞1例.评价取栓或血管内成形治疗后即刻、24 h及术后3 m效果.结果 5例患者均获得闭塞血管再通,但操作方法各异,无明显与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24 h平均NIHSS评分较术前减少7分.术后3 m,5例患者mRS评分0~2分.结论 依据不同部位、不同原因的血管闭塞,个体化使用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治疗、中间导管血栓抽吸或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及球囊扩张术等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有效改善颅内外大血管闭塞患者的预后.

    作者:温宏峰;涂隽;贺大权;李继来;王培福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