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0-3002
  • 国内刊号:11-1155/R
  • 影响因子:1.18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140
  • 全年订价:2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剑桥科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药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6年8期文献
  • 人免疫系统重建NPG小鼠不能诱发直接腘窝淋巴结试验阳性反应

    目的 观察阳性药物D-盐酸青霉胺(D-pen)和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人免疫系统重建NPG(hu-NPG)小鼠的直接腘窝淋巴结试验(d-PLNA)反应,并比较其与NPG和BALB/c小鼠反应的异同,探索可提高药物超敏反应预测价值的模型动物.方法 雌性NPG小鼠,1.8 Gy的X线辐照后,植入人脐血造血干细胞,制备hu-NPG小鼠,取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及淋巴细胞增殖实验.hu-NPG,NPG和BALB/c小鼠各10只,每种小鼠随机分成D-pen和STZ组,每组5只.各组分别在右后肢足趾部Sc给予D-pen每只1 mg或STZ 0.75 mg,左后肢不做处理作为对照.注射后7d处死小鼠,取左、右侧腘窝淋巴结称重,计算质量指数;将淋巴结制成单细胞悬液,计算细胞指数,并对部分淋巴结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比较d-PLNA反应.结果 注射阳性药物D-pen和STZ后,各组小鼠一般状态良好,均未见全身毒性,且至处死时局部炎性刺激症状消失.D-pen和STZ均能诱导BALB/c小鼠出现典型的d-PLNA阳性反应,表现为注射侧淋巴结质量和细胞数量比对照侧增加,平均质量指数≥2或平均细胞指数≥5.而NPG小鼠和hu-NPG小鼠均未出现阳性反应.病理学检查发现,NPG和hu-NPG小鼠的腘窝淋巴结体积明显小于BALB/c小鼠,发育不完善.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发现,NPG小鼠仅有少量淋巴细胞,而hu-NPG小鼠外周血中人源性淋巴细胞以CD45+CD19+的B细胞为主,CD45+CD3+T细胞较少,且丝裂原不能刺激NPG和hu-NPG小鼠体内的人源或鼠源性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D-pen和STZ所致的小鼠d-PLNA阳性反应依赖于体内正常的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NPG小鼠缺乏正常淋巴细胞,d-PLNA反应阴性.hu-NPG小鼠体内的人淋巴细胞功能不全,也不能诱发阳性反应.因此,hu-NPG小鼠尚不能成为d-PLNA的敏感动物.

    作者:郭岩乳;曾繁光;姚景春;孙蓉;刘兆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氯化汞对斑马鱼发育的毒性作用及对轴突蛋白2a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化汞(HgCl2)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时期的毒性作用,以及对神经行为和轴突蛋白(nrxn)2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斑马鱼胚胎在受精后6h内(6 hpf)暴露在HgCl20.2,0.4和0.8 μmol·L-1中,在24~120 hpf时观察HgCl2对斑马鱼死亡率、孵化率和畸形率的影响;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体内Hg含量;用Video-Track系统记录斑马鱼幼鱼的行为改变;用吖啶橙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用原位杂交和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对nrxn2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gCl20.8μmol· L-1处理组72 hpf时,斑马鱼的死亡率开始显著升高,在120 hpf时死亡率达到94%(P<0.01);HgCl20.4 μmol· L-1处理组48 hpf时,斑马鱼的孵化率显著上升(P<0.01);HgCl2 0.2,0.4和0.8 μmol·L-1组斑马鱼的胚胎发育畸形,主要表现为脊柱弯曲和卵黄囊肿,各个时间点和浓度组的畸形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各处理组斑马鱼体内H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蓄积明显(P<0.01),HgCl20.8 μmol·L-1处理组达到77 μg·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gCl20.4μmol·L-1暴露组斑马鱼自发活动的速度减缓(P<0.01),活动程度降低(P<0.05);凋亡点的数量也出现显著性增加(P<0.01).斑马鱼胚胎中nrxn2aa mRNA表达在受精后24 hpf(P<0.01)和72 hpf(P<0.05)两个时间点呈显著性增加,而nrxn2ab mRNA表达在24和48 hpf两个时间点呈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 HgCl2对斑马鱼发育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脊柱弯曲和卵黄囊肿,其行为变化可能与nrxn2a的表达变化有关.

    作者:樊成吉;屠鸿薇;陈小辉;柳家贤;彭涛;孟晓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干扰核黄素代谢对细胞卵巢癌HO8910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干预核黄素(RIB)代谢途径对卵巢癌HO8910细胞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病毒包装shRNA载体干扰RIB转运体2(RFT2)和RIB竞争性抑制剂氯丙嗪(CHL)干预RIB代谢途径.HO8910卵巢癌细胞分为正常细胞对照组、shRNA对照组、RFT2 shRNA组、CHL 50 μmol· L-1组、DDP 20 μmol· L-1组、RFT2 shRNA+DDP组、CHL+DDP组和DDP+RIB 20 μmol·L-1组.各组细胞处理48 h后CCK-8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结晶紫染色方法检测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OS)含量和CD44+CD133+细胞比例.结果 与单独DDP处理组对比,RFT2 shRNA或CHL联合DDP能明显降低HO8910细胞活性(P<0.01),减少细胞集落形成能力(P<O.O1),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0.01),增加细胞ROS含量和细胞凋亡比例(P<0.01),同时减少CD44+CD133+细胞比例(P<0.01),RIB可减弱DDP对HO8910细胞的作用(P<0.01).结论 干扰RIB代谢途径能增强DDP对卵巢癌HO8910细胞的杀伤作用,该作用与增强DDP氧化损伤和降低干细胞样肿瘤细胞比例有关;RIB可减弱DDP对HO8910细胞的作用.

    作者:杨如会;宋羽;吴松泉;沈祥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氧嗪酸钾联合酵母对SD大鼠尿酸生成和排泄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氧嗪酸钾联合酵母对大鼠血尿酸(UA)水平及UA生成、排泄和肾功能的影响,探讨氧嗪酸钾联合酵母诱导大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特点.方法 SD大鼠分别给予酵母膏21 g·kg-1+氧嗪酸钾100,200和300 mg·kg-1,每日1次,连续35 d.分别于第14,28和35天检测血清UA、肌酐(CRE)和尿素氮(BUN)水平及腺苷脱氨酶(ADA)、黄嘌呤氧化酶(XOD)和鸟嘌呤脱氨酶(GuDa)活性,第28天检测尿液UA、CRE、BUN和尿蛋白水平与尿比重、尿量并计算UA排泄量和UA清除率,第35天处死大鼠取右肾称重并计算肾指数.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第14,28和35天3个给药组血U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第35天3个给药组血CRE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第14天酵母膏21 g·kg-1+氧嗪酸钾100和300 mg·kg-1组A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第14和28天酵母膏21 g·kg-1+氧嗪酸钾200 mg·kg-1组ADA活性水平显著降低(P<0.01);第1 4和28天酵母膏21 9·kg-1+氧嗪酸钾300 mg· kg-1组X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第28天3个给药组UA排泄量和UA清除率显著降低(P<0.05,P<0.01);第35天3个给药组肾指数显著升高(P<0.01).结论 酵母膏联合氧嗪酸钾使大鼠血清UA水平升高,可能与XOD和ADA活性变化及肾UA排泄障碍有关,UA排泄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肾功能的变化有关.

    作者:聂安政;林志健;王雨;周月;孙小霞;李凡;蔡萌;周伟龙;张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欧前胡素肝微粒体代谢动力学和细胞色素P450代谢表型分析

    目的 研究呋喃香豆素活性成分欧前胡素在人和大鼠肝微粒体的代谢稳定性和酶促动力学,并分析细胞色素P450(CYP)酶的代谢表型.方法 将欧前胡素分别与人和大鼠肝微粒体在37℃与不同辅酶因子孵育,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的欧前胡素含量,分析其代谢稳定性及代谢消除反应类型,并计算酶促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n)和大反应速率(Vmax).应用重组人源CYP同工酶(CYP1 A2,CYP2B6,CYP2C8,CYP2C9,CYP2C 19,CYP2D6和CYP3A4)及其特异性抑制剂,确定欧前胡素的CYP酶代谢表型.结 果在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欧前胡素主要依赖于还原性辅酶Ⅱ(NADPH)的l相代谢消除,30 min代谢转化率分别为69.7%和94.5%,代谢消除半衰期f1/2分别为18.9±0.6和(2.8±0.4)min,经外推得到的肝清除率(C/h)分别是16.9±0.1和(51.9±0.4) mL· min-1·kg-1,Km分别为13.60±0.16和(14.00±0.24)μmol·L-1,Vmax分别为2928±96和(8434±27) nmol· min-1·g-1.欧前胡素在大鼠肝微粒体的消除显著快于人肝微粒体(P<0.01).欧前胡素在肝微粒体的Ⅰ相代谢是由多个CYP同工酶介导的,经整体归一化法评价得到CYP1 A2,CYP2B6,CYP2C19和CYP3A4的代谢贡献率分别为20.4%,7.3%,10.5%和61.8%.结论 欧前胡素在肝微粒体中主要发生多个CYP酶介导的Ⅰ相代谢,其中CYP3A4和CYP1A2的贡献率>20%.

    作者:蹇阳;陈琳;原梅;庄笑梅;李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1对U251胶质瘤细胞存活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GNF-5837修饰改造而合成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A(TrkA)抑制剂B-1对胶质瘤U251细胞存活和凋亡的影响,为恶性胶质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B-1和GNF-5837 1.0×10-11~1.0×103 mol·L-1分别与TrkA激酶作用1h,ADP-GloTM激酶检测法测定TrkA活性;MTT法检测胶质瘤U251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存活率;直接计数法检测胶质瘤U251细胞集落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率;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BAD、BCL-2和胱天蛋白酶原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1和GNF-5837对TrkA活性的抑制作用相近,IC50值分别为4.7±1.0和(4.3±1.7)nmol·L-1;B-1可浓度依赖性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的存活(r=0.968,P<0.01),14 μmol·L-1时存活率降到50%;且B-1对HUVEC的IC50约为31 μmol· L-1,高于GNF-5837的IC50 13 μmol· L-1;B-1浓度依赖性抑制U251细胞集落形成能力(r=0.959,P<0.05);与细胞对照组相比,B-1 10~40 μmol· L-1作用72 h后U251细胞的凋亡率升高(P<0.01);U251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AD水平显著上升(P<0.01),而抗凋亡蛋白BCL-2和胱天蛋白酶原3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B-1能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存活,其机制与B-1通过抑制Trk活性及下游信号通路,降低抗凋亡蛋白水平的同时增加促凋亡蛋白水平,终诱导其凋亡有关.

    作者:杨媛媛;王康敏;张士坤;宋锦文;檀英霞;李素波;高红伟;季守平;宫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亚甲蓝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肾和空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亚甲蓝(MB)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肾和空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6组(n=6):正常对照组(0.2 mL 0.9%生理盐水,ip)、MB组(MB 2 mg·kg-1,ip)、PQ模型组(PQ 35 mg· kg-1,ip)、PQ+MB ig治疗组(PQ 35 mg·kg-1,ip;MB 2 mg·kg-1,ig)、PQ+MB ip治疗组(PQ 35 mg· kg-1,ip;MB 2 mg·kg-1,ip)和PQ+MB 2 h ip治疗组(PQ 35 mg· kg-1,ip,2h后+MB 2 mg·kg-1,ip);48 h后,取肾和空肠组织,进行HE染色及病理损伤评分;检测血尿素氮(BUN)含量、血肌酐(Cr)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含量.结 果与正常对照组和MB组相比,PQ组大鼠肾和空肠组织的病理损伤评分增高(P<0.05),BUN和Cr含量增加(P<0.05),SOD活性和ATP含量降低(P<0.05,P<0.01),MPO活性和MDA含量增加(P<0.05),大鼠肾和空肠组织凋亡率增高(P<0.01);与PQ组相比,所有MB治疗组大鼠肾和空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降低(P<0.05),BUN和Cr含量减少(P<0.05),SOD活性和ATP含量增高(P<0.05,P<0.01),MPO活性和MDA含量降低(P<0.05),大鼠肾和空肠组织凋亡率降低(P<0.05),肾组织HO-1免疫组化评分增高(P<0.05).结论 MB能减轻PQ中毒大鼠的肾和空肠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MB可提高HO-1表达有关.

    作者:陈炜;陈俊良;楚建军;孙洁云;范红斌;张鹏;杜斌;胡明珠;庞庆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衍生肽FGL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具有诱导神经新生、促进神经分化、保护神经细胞等生物学功能,对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起着关键性调节作用.FGL是根据NCAM的空间结构和其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结合位点设计的含15个氨基酸的生物活性多肽.作为NCAM的功能核心片段,FGL除了可保护神经、诱导神经分化外,还具备抗炎和调节神经可塑性等多种药理作用,在缺血性脑损伤、老年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应用上显现出巨大的价值.不仅如此,临床试验结果显示,FGL对人体是安全的,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Ⅰ期试验正在进行中.FGL极有可能成为用于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有效药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苏平;高月;储成艳;李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SHP2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了发育、新陈代谢、免疫反应以及肿瘤发生等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显示,在努南(Noonan)综合征、黑色素瘤、白血病和实体瘤等多种疾病中存在SHP2的激活突变或高表达.因此,SHP2已成为肿瘤药物治疗的重要靶点.葡萄糖酸锑钠已完成黑色素瘤的Ⅰ期临床试验,磷酸雌莫司汀已进入前列腺癌的Ⅱ~Ⅲ期临床试验,新型特异性SHP2抑制剂PHPS1,NSC87877,Ⅱ-B808,呋莫索酮(Fumos)和变构霉素等均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SHP2结构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云;章云;郭晓红;柯越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化疗药物卵巢毒性的研究进展

    化疗药物治疗年轻女性肿瘤患者引起的生殖系统损伤之一就是卵巢损伤,能使卵巢早衰,导致生育能力下降,有的甚至对生殖系统产生不可逆的永久损害.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如多西他赛、伊立替康、环磷酰胺、顺铂和多柔比星(阿霉素)对卵巢均有明显毒性,不同药物诱导的卵巢毒性机制也各不相同.卵巢毒性的产生跟卵巢部位急性血管损伤、活性氧族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信号转导通路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通路异常以及类固醇激素分泌通路抑制有关.临床上已采取了一些化疗药物治疗期间保留卵巢生育功能的方法,同时一些防治卵巢毒性的方法也在积极探索中.为了更好地防治化疗药物引起的卵巢毒性,验证了卵巢储备的指标并建立一些卵巢毒性体外研究方法.随着对卵巢毒性机制的深入了解和防治方法的多元化,化疗药物治疗和卵巢生殖功能保留这两者之间未来会有一个较好的平衡点.

    作者:张婷;贺婉红;俸灵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结肠炎相关的结直肠癌的癌变因素及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结直肠炎性病变,随着病程延长,癌变风险增加.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RC)是IBD为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全球CR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讨论了CRC的主要癌变因素,包括IBD患者的病程、病变范围、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等,并对与CRC发病机制有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如核因子κB(NF-κB)通路、Wnt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白细胞介素6(IL-6)/转录激活子3(STAT3)通路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的激活,以及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的表达失调进行了概述,为CRC的预防提供参考.

    作者:张欣;罗晓平;刘琼;窦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大气PM2.5与健康:从暴露、危害到干预的系统研究进展

    大气PM2.5污染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如何对其健康危害进行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我国大气PM2.5污染水平较高,准确评价个体对大气PM2.5的暴露水平是开展深入研究的基础.大气PM2.5污染来源广,组成成分复杂,可通过多种生物学机制引起一系列短期和长期健康危害.目前,国内外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流行病学人群研究和毒理学研究.此外,大气PM2.5健康危害的干预研究方兴未艾,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作者:吴少伟;邓芙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黄药子水提物对小鼠肝毒性及其线粒体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抗氧化机制

    目的 探讨黄药子水提物(WED)对小鼠肝毒性,以及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ICR小鼠分别ig给予WED 19.6,28.0和40.0 9·kg-1连续给药14d,检测肝系数,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肝组织中ATP、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总SOD酶活性;同时,检测肝组织线粒体Na+-K+-ATP酶、Ca2+-Mg2+-ATP酶和Mn2+-SOD酶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WED 28.0和40.0 9·kg-1组小鼠肝系数升高(P<0.01),WED 40.0 g· kg-1组小鼠血清中ALP,GPT和GOT活性增加(P<0.05),WED 19.6,28.0和40.0 g·kg-1组小鼠肝组织ATP含量降低(P<0.01),MDA和ROS含量升高(P<0.05);WED 40.0 g· kg-1组肝线粒体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降低(P<0.05),Mn2+-SOD酶活性升高(P<0.05).结论 WED引起小鼠肝损伤的机制与ATP合成减弱、线粒体抗氧化损伤增强等相关,线粒体损伤可能是黄药子造成肝毒性的重要作用机制.

    作者:齐静;侯红平;张广平;杨依霏;马丽娜;杨红;叶祖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常山碱盐急性毒性及其与青蒿素类药物联合用药增效减毒作用

    目的 探索常山碱盐(DAS)和青蒿素类药物联合用药以达到增效减毒的可能性.方法 用小鼠对DAS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小鼠的腹泻率、死亡率、半数致死剂量(LD50)、LDg0、半数腹泻剂量(DD50)和DD90,明确DAS安全剂量;采用ip接种疟原虫制备的鼠疟感染小鼠模型进行体内抗疟实验(ig给药,每天1次,连续4d),比较单用DAS或青蒿素类药物、以及DAS联合青蒿素、双氢青蒿素(Dih)、蒿甲醚、青蒿琥酯时的抗疟效价.动态采集尾静脉血,涂片并吉姆萨染色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疟疾小鼠疟原虫的转阴以及复燃情况,计算转阴率和抗复燃率,并计算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ED90等.结果 在急性毒性实验中,DAS的安全剂量为0.5 mg·kg-1.鼠疟的体内抗疟实验中,单用DAS 0.25和0.5 mg· kg-1对疟疾小鼠疟原虫的转阴和抗复燃作用较差.与单用DAS 0.5 mg·kg-1或单用青蒿素、Dih、蒿甲醚和青蒿琥酯相比较,DAS与青蒿素(274,392和560 mg·kg-1)、Dih(52,80和123 mg· kg-1)、蒿甲醚(10,20,40和80 mg·kg-1)和青蒿琥酯(32.5,65.0和130.0 mg·kg-1)联合应用时疟疾小鼠疟原虫的转阴率和抗复燃率均明显提高(P<0.05,P<0.01).DAS 0.5 mg·kg-1和上述青蒿素类药物联用,与青蒿素类药物单用比较,效价分别提高了0.8,0.2,1.0和0.6倍,同时联合用药组(包括达到与单用DAS同样疗效的联用剂量组)均未发现小鼠腹泻或死亡.结论 DAS安全窗较窄,通过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联合用药,可达到增效减毒抗疟的目的.

    作者:李思迪;李春;代宝强;张广平;盛益华;李建荣;叶祖光 刊期: 2016年第08期